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34
篇文章
<
1
2
…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财富
黄金东
范俊岗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应用195 株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 生长函数H= a(1 —e- bA)c 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
应用195 株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 生长函数H= a(1 —e- bA)c 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12 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 m ,在5 ~15 m 范围内划分为5 个指数级,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并解决了立地指数曲线不过指数点的问题,编制了多形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单形与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均较高,且以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客观正确评价刺槐人工林立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立地指数表
生产力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关明东
高军
+3 位作者
范俊岗
鞠文鹏
武兰义
张云江
《辽宁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章对辽宁省实验林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有效蓄水量为110 9 2~ 1543 0t·hm-2 ,其中红松林、柞树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和杂木林 ;同时它...
文章对辽宁省实验林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有效蓄水量为110 9 2~ 1543 0t·hm-2 ,其中红松林、柞树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和杂木林 ;同时它们的蓄水能力也显著高于农田裸地和草甸。枯枝落叶层也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 ,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系数和持水性能均优于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类型
枯枝落叶层
土壤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
11
3
作者
范俊岗
王占伟
+1 位作者
陈波
谭振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7年第5期55-58,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涵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作者根据辽宁省人工林的发展情况,认为研究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
人工林
地力衰退
辽宁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罡
张素清
+2 位作者
马冬菁
田永霞
卞婧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61-63,共3页
加快辽宁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加强林业应用科学研究和林业高新技术开发,对高效实用的先进林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并应用到林业建设中,是辽宁现代化林业建设的任务之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突破森林培育...
加快辽宁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加强林业应用科学研究和林业高新技术开发,对高效实用的先进林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并应用到林业建设中,是辽宁现代化林业建设的任务之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突破森林培育和苗木新品种研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并且在土壤改良、林木良种选育及种源检测、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该文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在辽宁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林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林火发生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曲艺
关明东
+1 位作者
孟繁志
高明楣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依据辽宁省1986~199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对林火发生次数、发生期、发生原因、地理分布和树种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林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辽宁省林火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体发生期自1月...
依据辽宁省1986~199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对林火发生次数、发生期、发生原因、地理分布和树种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林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辽宁省林火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体发生期自1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各地区林火发生期差异明显,且林火发生频度与树种林型密切相关;非生产性用火是我省森林火灾的主要起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林型
原因
频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3种针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云丽丽
王睿照
+2 位作者
王建军
张慧东
杨琛琛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是火险预测和预报的重要指标。为制定森林火灾精准防控方案,掌握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该文以辽宁省3种针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相同气温、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开...
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是火险预测和预报的重要指标。为制定森林火灾精准防控方案,掌握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该文以辽宁省3种针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相同气温、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开展生长季3种针叶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统计软件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幂函数方程、时滞-空气湿度对数函数方程,同时测定了防火期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结果表明:3种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时滞分别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4~0.988、R^(2)=0.90~0.98),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下降速度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其中樟子松针叶含水率下降速度最慢,时滞最大;3种可燃物生长季含水率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为相应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
可燃物含水率
时滞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碳中和能力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慧东
云丽丽
颜廷武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碳排放管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各地市碳排放特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能力和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的碳中和能力,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结构中,工业能源和工业过程碳排放...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碳排放管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各地市碳排放特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能力和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的碳中和能力,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结构中,工业能源和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较大,2020年占直接碳排放总量的87%。在空间上,各地市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大连、鞍山、沈阳和营口4市直接碳排放量总和约占全省直接碳排放量的一半,各地级市的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均高于沈阳;2020年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固碳量1938.55万t∙a^(-1),占辽宁省直接碳排放总量的12.82%,其中丹东、抚顺和本溪3市森林植被固碳量较高,占全省森林植被固碳量的44.94%;参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沈阳市、营口市、盘锦市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量不能充分抵消碳排放配额,大连市、鞍山市、锦州市和辽阳市生态系统碳吸收量与碳排放配额抵销量基本平衡;丹东市森林碳汇交易潜力最大,占全省森林植被可交易固碳量的1/4。该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森林植被碳中和评估与森林碳汇交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全口径碳汇
碳中和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财富
李立
王喜武
《辽宁林业科技》
1997年第4期27-31,共5页
本文对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依据刺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级序将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共划分为2个立地区域,5个立地区,5个立地亚区,5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38个立地类型。并预估了各主要立...
本文对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依据刺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级序将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共划分为2个立地区域,5个立地区,5个立地亚区,5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38个立地类型。并预估了各主要立地类型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立地类型
分类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爱君
杨圆圆
+3 位作者
于世河
郑颖
王浩
冯健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6-60,共5页
苗木品质关系森林服务功能的实现,培育优质壮苗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施肥简单易行且效应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苗木管理措施。如何发挥肥料作用保证苗木养分供应且避免肥料污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依据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
苗木品质关系森林服务功能的实现,培育优质壮苗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施肥简单易行且效应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苗木管理措施。如何发挥肥料作用保证苗木养分供应且避免肥料污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依据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制定出适宜的施肥策略是其中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从施肥效应、施肥方案制定和其他管理措施方面入手,重点关注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等问题,以期促进苗木施肥工作并培育优质苗木,进而促进森林生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品质
肥料种类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法库县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10
作者
程全国
王留锁
吴杨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7,共5页
采用生态承载力理论和PREE系统理论两种评价方法,分析法库在未来发展中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结果表明,法库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经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生态仍处于盈余阶段,生态环境...
采用生态承载力理论和PREE系统理论两种评价方法,分析法库在未来发展中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结果表明,法库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经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生态仍处于盈余阶段,生态环境问题相对较轻,发展的不可持续度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自组织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库县
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PREE系统
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辽宁省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1
11
作者
迟功德
《辽宁林业科技》
1994年第2期55-57,61,共4页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成果是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主要成因来源于科研、林业企业和管理3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加强领导,转变...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成果是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主要成因来源于科研、林业企业和管理3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地实施“四位一体”促进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多方筹集资金,增强对林业推广的投入;加强立题管理;建立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科研成果
转化率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嘉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2期66-67,69,共3页
概述了辽宁省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分类,以及各类保护区所占的比例的情况,根据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出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并从5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
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
现状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3
作者
赫亮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软枣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软枣猕猴桃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软枣猕猴桃常见病虫(螨)害的危害特征、发病原因、...
软枣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软枣猕猴桃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软枣猕猴桃常见病虫(螨)害的危害特征、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病虫害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60-61,101,共3页
在退耕还林工程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
在退耕还林工程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年,各项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累积营养物质。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占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19.40%(95.45亿元/年),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占64.77%(318.64亿元/年),封山育林占15.83%(77.85亿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12,28,共5页
本研究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
本研究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朝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于全省前3位;辽中平原地区的辽阳市、营口市、盘锦市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于全省后3位。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生态功能,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别占总价值量的26.84%和26.30%。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均为生态林(372.9亿元)最大,经济林(98.1亿元)次之,灌木林(20.94亿元)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空间分布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种子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韩晔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和繁衍的主要方式,而种子雨则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更新的主要手段之一。种子雨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植物种子自然落下并分布到土壤表面的现象,是森林土壤中种子的主要来源,在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中扮...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和繁衍的主要方式,而种子雨则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更新的主要手段之一。种子雨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植物种子自然落下并分布到土壤表面的现象,是森林土壤中种子的主要来源,在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种子雨的收集方法、时空动态、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不仅对植物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有重要意义,还对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天然更新
生态功能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枣猕猴桃果实评价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梁泰铭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6-78,共3页
果实品质是软枣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软枣猕猴桃在小浆果市场的产业发展。在评估软枣猕猴桃的果实营养成分时,一般采用有机酸代谢产物、可溶性糖类物质、糖酸动态平衡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等多个指标。通过总结软枣猕猴桃果...
果实品质是软枣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软枣猕猴桃在小浆果市场的产业发展。在评估软枣猕猴桃的果实营养成分时,一般采用有机酸代谢产物、可溶性糖类物质、糖酸动态平衡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等多个指标。通过总结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评价及调控方法,为软枣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营养成分
栽培
调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白石砬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18
作者
易达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以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2021—2023年所采集的不同高度(0.5 m、1.5 m、5 m、14 m、20.5 m、22.5 m和30 m)的气象数据,分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风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以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2021—2023年所采集的不同高度(0.5 m、1.5 m、5 m、14 m、20.5 m、22.5 m和30 m)的气象数据,分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风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内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清晨,且一年中90%以上属于此类典型天气。一年中7-9月各层气温梯度差异较大,其他月份差异较小。受太阳辐射、植被结构和蒸腾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林内气温最高层为22.5 m层,向上或向下气温变低。林内空气湿度日变化呈“U”字型,6:00湿度最高,14:00湿度最低,由20.5 m层处向上或向下湿度逐层增大。6-9月平均空气湿度较高,7月最大,4月最小。各层风速日变化和月变化的变化趋势一致,一天之中8:00开始逐渐升高,12:00开始降低;5-9月生长季受冠层和林下植被影响,林内风速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后续的气象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气温
空气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溪市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9
作者
谢元秀
王颖
+3 位作者
马明军
王德刚
胡博
程一涵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被赋予了“绿色城市”的美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本溪...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被赋予了“绿色城市”的美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本溪市的林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今后的林业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市
林业资源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库特征
被引量:
16
20
作者
魏文俊
尤文忠
+4 位作者
张慧东
颜廷武
霍常富
赵刚
邢兆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利用辽宁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样地清查资料,构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结合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估算全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表明,干碳量比、根碳量比和根冠碳量比随着林...
利用辽宁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样地清查资料,构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结合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估算全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表明,干碳量比、根碳量比和根冠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叶碳量比、枝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方差结果显示不同林龄落叶松单木碳分配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不同林龄阶段生物量与蓄积量进行曲线回归得到,除中龄林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为CVD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外(决定系数R2=0.925),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均为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而且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843、0.967和0.927。不同林龄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006年辽宁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储量为19.63M t,其中乔木层占总生物量碳储量的94.15%,灌木层占2.21%,草本层占0.37%,枯落物层占3.27%。不同林龄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储量呈现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落叶松林
碳密度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财富
黄金东
范俊岗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摘
应用195 株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基础上,选择Richards 生长函数H= a(1 —e- bA)c 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12 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 m ,在5 ~15 m 范围内划分为5 个指数级,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并解决了立地指数曲线不过指数点的问题,编制了多形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单形与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均较高,且以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客观正确评价刺槐人工林立地生产力。
关键词
刺槐
立地指数表
生产力
人工林
Key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Single form site index table, Multiple form site index table,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792.2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8.8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关明东
高军
范俊岗
鞠文鹏
武兰义
张云江
机构
辽宁省
林科院
辽宁
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沟管理站
辽宁省
实验林场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摘
文章对辽宁省实验林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有效蓄水量为110 9 2~ 1543 0t·hm-2 ,其中红松林、柞树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明显高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和杂木林 ;同时它们的蓄水能力也显著高于农田裸地和草甸。枯枝落叶层也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 ,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系数和持水性能均优于针叶林。
关键词
森林植被类型
枯枝落叶层
土壤
水源涵养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
11
3
作者
范俊岗
王占伟
陈波
谭振军
机构
辽宁省
林科院
辽宁省
国管局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1997年第5期55-58,共4页
文摘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涵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作者根据辽宁省人工林的发展情况,认为研究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
人工林
地力衰退
辽宁
现状
对策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S7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罡
张素清
马冬菁
田永霞
卞婧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宽甸县
林业
局
铁岭市
林业
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61-63,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北方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试验示范"(2009BADB2B0503)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2013002013)
文摘
加快辽宁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加强林业应用科学研究和林业高新技术开发,对高效实用的先进林业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并应用到林业建设中,是辽宁现代化林业建设的任务之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突破森林培育和苗木新品种研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并且在土壤改良、林木良种选育及种源检测、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该文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在辽宁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林木
育种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林火发生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曲艺
关明东
孟繁志
高明楣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
林业
信息中心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依据辽宁省1986~199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对林火发生次数、发生期、发生原因、地理分布和树种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林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辽宁省林火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体发生期自1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各地区林火发生期差异明显,且林火发生频度与树种林型密切相关;非生产性用火是我省森林火灾的主要起因。
关键词
林火
林型
原因
频度
辽宁省
分类号
S762.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3种针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云丽丽
王睿照
王建军
张慧东
杨琛琛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
研究
站
凌海市国有大凌河林场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基金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2019921096)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GY2015-E-01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1HQ1910)。
文摘
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是火险预测和预报的重要指标。为制定森林火灾精准防控方案,掌握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该文以辽宁省3种针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相同气温、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开展生长季3种针叶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统计软件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幂函数方程、时滞-空气湿度对数函数方程,同时测定了防火期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结果表明:3种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时滞分别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4~0.988、R^(2)=0.90~0.98),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下降速度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其中樟子松针叶含水率下降速度最慢,时滞最大;3种可燃物生长季含水率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为相应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期。
关键词
针叶
可燃物含水率
时滞
变化规律
Keywords
pine needle
water content of fuels
time lag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76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碳中和能力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慧东
云丽丽
颜廷武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
研究
站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基金
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项目(RC2102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1HQ1910)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托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平台研发项目(LLC[2022]8)。
文摘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碳排放管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各地市碳排放特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能力和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的碳中和能力,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结构中,工业能源和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较大,2020年占直接碳排放总量的87%。在空间上,各地市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大连、鞍山、沈阳和营口4市直接碳排放量总和约占全省直接碳排放量的一半,各地级市的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均高于沈阳;2020年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固碳量1938.55万t∙a^(-1),占辽宁省直接碳排放总量的12.82%,其中丹东、抚顺和本溪3市森林植被固碳量较高,占全省森林植被固碳量的44.94%;参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沈阳市、营口市、盘锦市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量不能充分抵消碳排放配额,大连市、鞍山市、锦州市和辽阳市生态系统碳吸收量与碳排放配额抵销量基本平衡;丹东市森林碳汇交易潜力最大,占全省森林植被可交易固碳量的1/4。该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森林植被碳中和评估与森林碳汇交易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
全口径碳汇
碳中和
辽宁省
Keywords
forests
all carbon sink resources
carbon neutralization
Liaoning Province
分类号
S792.15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财富
李立
王喜武
机构
辽宁省
林科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1997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摘
本文对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依据刺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级序将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共划分为2个立地区域,5个立地区,5个立地亚区,5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38个立地类型。并预估了各主要立地类型的生产潜力。
关键词
刺槐
立地类型
分类
人工林
分类号
S792.27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爱君
杨圆圆
于世河
郑颖
王浩
冯健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
研究
站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6-60,共5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建设计划项目(2025XKJS8563)。
文摘
苗木品质关系森林服务功能的实现,培育优质壮苗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施肥简单易行且效应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苗木管理措施。如何发挥肥料作用保证苗木养分供应且避免肥料污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依据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制定出适宜的施肥策略是其中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从施肥效应、施肥方案制定和其他管理措施方面入手,重点关注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等问题,以期促进苗木施肥工作并培育优质苗木,进而促进森林生产力提升。
关键词
苗木品质
肥料种类
施肥量
Keywords
seedling quality
type of fertilizer
amount of fertilizer
分类号
S685.1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法库县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10
作者
程全国
王留锁
吴杨
机构
沈阳大学
辽宁省
环境
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7,共5页
文摘
采用生态承载力理论和PREE系统理论两种评价方法,分析法库在未来发展中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的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结果表明,法库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经济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生态仍处于盈余阶段,生态环境问题相对较轻,发展的不可持续度也相对较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自组织调控。
关键词
法库县
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PREE系统
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
Keywords
Faku Coun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EE syste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footprint
分类号
Q146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辽宁省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1
11
作者
迟功德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1994年第2期55-57,61,共4页
文摘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成果是否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主要成因来源于科研、林业企业和管理3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地实施“四位一体”促进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多方筹集资金,增强对林业推广的投入;加强立题管理;建立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林业
科研成果
转化率
成因
分类号
S7-19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嘉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2期66-67,69,共3页
文摘
概述了辽宁省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分类,以及各类保护区所占的比例的情况,根据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出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并从5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
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
现状
发展规划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3
作者
赫亮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计划项目(2024XKJS5238)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021921034)。
文摘
软枣猕猴桃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软枣猕猴桃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软枣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软枣猕猴桃常见病虫(螨)害的危害特征、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病虫害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Keywords
Actinidia arguta
pests and diseases
hazard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分类号
S436.6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机构
辽宁省
森林经营
研究
所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
研究
所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60-61,101,共3页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01
201404303)
文摘
在退耕还林工程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年,各项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累积营养物质。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占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19.40%(95.45亿元/年),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占64.77%(318.64亿元/年),封山育林占15.83%(77.85亿元/年)。
关键词
辽宁省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Keywords
Liaoning Provinc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Ecological benefits
分类号
S18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机构
辽宁省
森林经营
研究
所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
研究
所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12,28,共5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01
201404303)
文摘
本研究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朝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于全省前3位;辽中平原地区的辽阳市、营口市、盘锦市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于全省后3位。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生态功能,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别占总价值量的26.84%和26.30%。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均为生态林(372.9亿元)最大,经济林(98.1亿元)次之,灌木林(20.94亿元)最小。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效益
空间分布
辽宁省
Keywords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fland project
ecological benef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Liaoning provinc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种子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韩晔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9-81,共3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5XKJS8562)。
文摘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和繁衍的主要方式,而种子雨则是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更新的主要手段之一。种子雨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植物种子自然落下并分布到土壤表面的现象,是森林土壤中种子的主要来源,在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种子雨的收集方法、时空动态、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不仅对植物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有重要意义,还对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种子雨
天然更新
生态功能
时空动态
Keywords
seed rain
natural regenera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枣猕猴桃果实评价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梁泰铭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6-78,共3页
基金
辽东山区次生阔叶混交林气象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LLC[2024]1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25XKJS8564)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平台研发项目(LLC[2023]14)。
文摘
果实品质是软枣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软枣猕猴桃在小浆果市场的产业发展。在评估软枣猕猴桃的果实营养成分时,一般采用有机酸代谢产物、可溶性糖类物质、糖酸动态平衡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等多个指标。通过总结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评价及调控方法,为软枣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营养成分
栽培
调节措施
Keywords
Actinidia arguta
nutrient composition
cultivation
regulatory measures
分类号
S759.3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白石砬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18
作者
易达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基金
辽东山区次生阔叶混交林气象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LLC[2024]1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25XKJS8564)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平台研发项目(LLC[2023]14)。
文摘
以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辽宁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2021—2023年所采集的不同高度(0.5 m、1.5 m、5 m、14 m、20.5 m、22.5 m和30 m)的气象数据,分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风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内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清晨,且一年中90%以上属于此类典型天气。一年中7-9月各层气温梯度差异较大,其他月份差异较小。受太阳辐射、植被结构和蒸腾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林内气温最高层为22.5 m层,向上或向下气温变低。林内空气湿度日变化呈“U”字型,6:00湿度最高,14:00湿度最低,由20.5 m层处向上或向下湿度逐层增大。6-9月平均空气湿度较高,7月最大,4月最小。各层风速日变化和月变化的变化趋势一致,一天之中8:00开始逐渐升高,12:00开始降低;5-9月生长季受冠层和林下植被影响,林内风速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后续的气象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气温
空气湿度
风速
Keywords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
wind speed
分类号
S716.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溪市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9
作者
谢元秀
王颖
马明军
王德刚
胡博
程一涵
机构
辽宁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
林业
发展服务中心
出处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基金
中央财政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JH24-210522-00627)。
文摘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被赋予了“绿色城市”的美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本溪市的林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今后的林业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本溪市
林业资源
现状
对策
Keywords
Benxi
forestry resource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F326.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库特征
被引量:
16
20
作者
魏文俊
尤文忠
张慧东
颜廷武
霍常富
赵刚
邢兆凯
机构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06/rhh-03和200704005/wb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201)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辽宁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样地清查资料,构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结合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估算全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表明,干碳量比、根碳量比和根冠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叶碳量比、枝碳量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方差结果显示不同林龄落叶松单木碳分配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不同林龄阶段生物量与蓄积量进行曲线回归得到,除中龄林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模型为CVD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外(决定系数R2=0.925),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均为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而且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843、0.967和0.927。不同林龄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006年辽宁省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储量为19.63M t,其中乔木层占总生物量碳储量的94.15%,灌木层占2.21%,草本层占0.37%,枯落物层占3.27%。不同林龄落叶松林生物量碳储量呈现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
关键词
辽宁省
落叶松林
碳密度
碳储量
Keywords
Liaoning province
Larch forests
Carbon density
Carbon storage
分类号
S718.556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刘财富
黄金东
范俊岗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关明东
高军
范俊岗
鞠文鹏
武兰义
张云江
《辽宁林业科技》
200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辽宁省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范俊岗
王占伟
陈波
谭振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陈罡
张素清
马冬菁
田永霞
卞婧
《辽宁林业科技》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辽宁省林火发生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曲艺
关明东
孟繁志
高明楣
《辽宁林业科技》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辽宁省3种针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云丽丽
王睿照
王建军
张慧东
杨琛琛
《辽宁林业科技》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碳中和能力研究
张慧东
云丽丽
颜廷武
《辽宁林业科技》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
刘财富
李立
王喜武
《辽宁林业科技》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陆爱君
杨圆圆
于世河
郑颖
王浩
冯健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辽宁省法库县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程全国
王留锁
吴杨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辽宁省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成因及对策
迟功德
《辽宁林业科技》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辽宁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王嘉
《防护林科技》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赫亮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王雪松
牛香
魏文俊
《辽宁林业科技》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森林种子雨研究进展
韩晔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软枣猕猴桃果实评价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梁泰铭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辽宁白石砬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易达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本溪市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谢元秀
王颖
马明军
王德刚
胡博
程一涵
《辽宁林业科技》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辽宁省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库特征
魏文俊
尤文忠
张慧东
颜廷武
霍常富
赵刚
邢兆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