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不同振动加工对FFF薄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世杰 孙明宇 +1 位作者 战阳 李常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87-292,共6页
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能够直接生产出几乎任意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利用振动进行FFF加工,并研究了不同振动(不同频率或幅值)对FFF薄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将普通FFF设... 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能够直接生产出几乎任意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利用振动进行FFF加工,并研究了不同振动(不同频率或幅值)对FFF薄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将普通FFF设备改装成振动式FFF设备;然后制备了利用不同振动加工的薄板样件,并完成锤击法模态试验,确定了样件的固有特性和振动响应;最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阐明了利用不同振动加工对FFF薄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的振动的频率或幅值增大时,样件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响应会随之降低,而模态振型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丝成型 利用振动 模态试验 固有特性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熔丝成形及其制品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姜世杰 许子沼 +2 位作者 李曙光 王菲 黄绪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3,共11页
开发了三种17-4PH不锈钢/聚合物复合丝材,分别为聚乳酸(PLA)单组分、PLA/苯乙烯(SEBS)两组分以及PLA/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三组分黏合剂丝材。利用普通的桌面级熔丝成形设备成形生坯样件,并使用箱式烧结炉研究了一... 开发了三种17-4PH不锈钢/聚合物复合丝材,分别为聚乳酸(PLA)单组分、PLA/苯乙烯(SEBS)两组分以及PLA/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三组分黏合剂丝材。利用普通的桌面级熔丝成形设备成形生坯样件,并使用箱式烧结炉研究了一步式热脱脂/烧结的可行性,探究三种黏合剂系统复合丝材的可成形性。以Ultrafuse 17-4PH复合丝材为原材料,通过生坯成形—脱脂—烧结工艺过程制备了金属熔丝成形烧结样件,并完成了密度、收缩率及静态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步式热脱脂/烧结工艺易使样件出现氧化、不收缩等缺陷问题,而采用两步式脱脂(即催化脱脂和热脱脂)再进行烧结的样件,成形效果良好。Ultrafuse 17-4PH烧结件的平均密度为7.2 g/cm^(3),X、Y、Z方向的收缩率分别为15%、18%、20%,最大拉伸强度可达600 MPa,最大弯曲强度约1200 MPa,硬度约为232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熔丝成形(MFFF) 增材制造 生坯成形 脱脂 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17-4PH不锈钢材料挤出成型制品静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姜世杰 陈佳琦 +3 位作者 蔡尚港 刘硕 英洪玮 张云滔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7-65,共9页
金属材料挤出(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技术因其生产成本低,材料利率高,设计自由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工业设计、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是由于逐层累加的制造方式,导致MME产品的机械性能逊色于传统减材... 金属材料挤出(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技术因其生产成本低,材料利率高,设计自由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工业设计、医疗器械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是由于逐层累加的制造方式,导致MME产品的机械性能逊色于传统减材方式加工的金属产品。为了提高MME产品的机械性能,提出振动辅助加工的方法,即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将振动引入生坯成型过程,并分别制备了振动辅助与否的拉伸和弯曲生坯试件,再经脱脂-烧结处理形成致密化的纯金属试件;随后分别对生坯和烧结试件进行了静力学试验,并对比分析了振动辅助成型与否的试件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应变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振动辅助加工可以显著提高MME生坯和烧结试件的抗拉和抗弯强度,并有效降低其拉伸和弯曲的正交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挤出(MME) 振动辅助加工 抗拉强度 抗弯强度 正交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挤出成形制品的疲劳性能
4
作者 姜世杰 蔡尚港 +1 位作者 英洪玮 陈佳琦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2-1591,共10页
随着金属材料挤出成形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为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须研究其疲劳性能。建立了考虑成形方向和填充角度的金属材料挤出成形烧结制品损伤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制备了不同成形方向和填充角度的金属材料挤出成形烧结试件,并对其... 随着金属材料挤出成形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为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须研究其疲劳性能。建立了考虑成形方向和填充角度的金属材料挤出成形烧结制品损伤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制备了不同成形方向和填充角度的金属材料挤出成形烧结试件,并对其完成了密度、收缩率、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寿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1.50%~11.83%,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试件烧结后的尺寸收缩率、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呈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挤出成形 预测模型 疲劳性能 拉伸性能 填充角度 成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挤出成型制品的抗冲击性能
5
作者 姜世杰 刘硕 +3 位作者 张云滔 英洪玮 陈佳琦 蔡尚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6-273,共8页
金属材料挤出成型(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是采用金属粉末与聚合物黏结剂混合丝材为原料,通过成型、脱脂和烧结工艺(shaping-debinding-sintering, S-D-S)制造纯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随着MME技术的发展,亟须对其制品... 金属材料挤出成型(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是采用金属粉末与聚合物黏结剂混合丝材为原料,通过成型、脱脂和烧结工艺(shaping-debinding-sintering, S-D-S)制造纯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随着MME技术的发展,亟须对其制品的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然而相关信息非常匮乏。制备了不同过程参数下的MME试件,并采用夏比摆锤冲击试验研究了其抗冲击性能,探讨了成型方向、填充角度、挤出温度、床温及成型速度等过程参数对试件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填充角度为45°时,侧置方向成型试件的抗冲击性能最佳,水平方向次之,竖直方向最差;而在0°填充角度下,水平方向成型试件性能最好;进一步提高挤出温度、床温并降低成型速度,可以显著增强试件的抗冲击性能。研究结果为优化MME成型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其在承受冲击载荷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成型 17-4PH不锈钢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丝成型薄板拉伸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姜世杰 董天阔 +1 位作者 戴卫兵 战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由于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 FFF)技术逐层沉积的制造工艺特点,其产品的拉伸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需要明确FFF产品相应的机理,即建立本构关系理论模型.基于经典弹性力学理论,对FFF薄... 由于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 FFF)技术逐层沉积的制造工艺特点,其产品的拉伸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需要明确FFF产品相应的机理,即建立本构关系理论模型.基于经典弹性力学理论,对FFF薄板试件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理论建模,完成了试件拉伸性能的解析研究;然后利用拉伸实验机获得了试件拉伸性能的实验结果;最后,分别将X和Z方向打印试件的理论与实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相对比,发现二者吻合度较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丝成型 拉伸性能 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参数对熔丝成型产品结合颈的影响
7
作者 贠超群 姜世杰 +1 位作者 战阳 李常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3-1269,共7页
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FFF产品相邻挤出材料丝之间的结合颈对其成型质量有重要影响,并随过程参数的改变而明显变化.针对不同过程参数对结合颈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根据... 熔丝成型(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FFF)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FFF产品相邻挤出材料丝之间的结合颈对其成型质量有重要影响,并随过程参数的改变而明显变化.针对不同过程参数对结合颈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根据部分析因设计制备了不同过程参数下的FFF样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完成结合颈的实验研究,并建立了结合颈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程参数对样件结合颈有一定的影响;适当降低打印速度或增加挤出温度、挤出宽度、打印层厚度及填充率,结合颈增大,但改善效果有限,理论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丝成型 结合颈 过程参数 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