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铅锌-银-金矿床硫化物化学成分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4 位作者 邱金柱 王伟 李生辉 周国超 张志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5-684,共20页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成矿流体以甸南-榛子沟为中心分别向二道-喜鹊沟和大地-白云迁移。根据方铅矿固结温度(327℃)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22℃),限定以方铅矿为主的矿床其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22~327℃;利用Cd在方铅矿-闪锌矿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铅锌矿成矿温度在344~464℃之间,结合闪锌矿出溶黄铜矿温度(高于350℃),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00~360℃),并参考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400℃),获得以闪锌矿为主的矿床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60~400℃,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被限定在390~400℃;由于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利用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230~370℃)约束金成矿温度约为370~400℃。成矿温度较高可能归因于样品采集位置较深所致;最后利用矿石矿物、侵入岩、围岩微量元素对比分析判断成矿流体与中生代(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亲缘性,根据印支期岩浆混合特征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对本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铁矿 青城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青城子地区印支期岩浆作用与找矿预测
2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3 位作者 杨云鹏 邱金柱 解洪晶 张志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3-728,共16页
大量研究表明辽宁青城子地区主要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印支期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文章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印支期侵入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青城子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w(SiO_(2)... 大量研究表明辽宁青城子地区主要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印支期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文章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印支期侵入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青城子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w(SiO_(2))介于61.67%~77.69%,w(K_(2)O)介于3.96%~6.67%,w(Na_(2)O)为0.04%~4.42%,里特曼指数为0.57~5.19,多数小于3.3,主要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在以w(SiO_(2))为横坐标、其他氧化物为纵坐标的哈克图解中,除了w(Na_(2)O)、w(K_(2)O)与w(SiO_(2))的线性关系不明显外,其他氧化物均与w(SiO_(2))呈线性关系,说明它们具有明显的岩浆演化关系;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模式,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构造判别图指示了青城子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于同碰撞大地构造环境;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及各岩体之间的演化关系,判别它们侵位的先后顺序为双顶沟岩体主体相→花岗斑岩脉→双顶沟岩体中心相。文章通过蚀变花岗斑岩与未蚀变花岗斑岩成分对比分析,认为花岗斑岩可作为铅锌、金-银矿床的找矿标志。经统计,大量钻孔中花岗斑岩脉的数量分布密度在水平面投影上与矿床分布具有高度吻合性,文章预测桃源东北部花岗斑岩分布区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印支期 岩浆作用 花岗斑岩 找矿预测 青城子地区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瞬变电磁联合探测在2000 m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军杰 刘彬 +5 位作者 智庆全 邓晓红 王兴春 杨毅 刘东明 邱金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8,共9页
深部矿产探测是一个难题,井中瞬变电磁方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通过传感器沿钻孔深入地下,更接近于深部目标体,从而提高见矿率和找矿效果。在国外井中瞬变电磁被广泛地应用于深部找矿勘查中,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找矿... 深部矿产探测是一个难题,井中瞬变电磁方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通过传感器沿钻孔深入地下,更接近于深部目标体,从而提高见矿率和找矿效果。在国外井中瞬变电磁被广泛地应用于深部找矿勘查中,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找矿成果,而在国内受限于仪器、理论研究以及解释技术发展较慢等诸多原因,在实际深部找矿应用方面较少。以辽宁青城子白云金矿区2000 m深部找矿作为典型案例,开展井中TEM和地面TEM的探测,尝试将地面和井中TEM资料进行综合解释,以期更合理地解释钻孔周围的有利成矿部位。实测结果表明:井中TEM原始剖面曲线在1400~1650 m深度段出现典型负异常特征,显示钻孔外局部低阻异常体的存在;此外,井中TEM原始曲线晚期道中出现极化现象,是由于断裂和破碎带中富集的与金密切相关的黄铁矿化引起;地面TEM反演结果清楚显示了测线下方典型分布情况,发现了隐伏断裂深部延伸较大,成矿条件良好;综合分析解释,TEM L52线所推测的隐伏断裂深部仍有良好的金富集条件;经钻孔资料证实,地面和井中TEM综合解释结果正确可靠。研究成果表明,井−地瞬变电磁法联合探测在深部找矿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井中TEM 地面TEM 深部矿产 白云金矿 青城子矿集区 极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刘福兴 +6 位作者 郭强 刘阳 谢常君 崔添淇 杨小达 邱金柱 李太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538,共16页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0 m,倾斜延深600 m,平均品位3.82×10^(-6)。为了评价60号脉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而指导深部找矿方向,本次工作采集了60号脉带坑道和钻孔原生晕样品,研究其地球化学分带特征,进一步评价其深部含矿性及找矿方向。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表明,白云金矿的前缘晕主要元素为Hg、Sb、As;近矿晕元素为Au、Cu、Pb、Zn;尾晕元素为Co、Mn、Mo。运用重心法确定白云金矿垂向分带为(由上到下):Cr-Mn-Ni-F-BSn-As—W-Au-Mo-Hg-Cu-Sb-Pb—Ag-Co-Zn-Bi,结合元素分带特征,构建了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模式,并建立了前缘晕与尾晕累加比值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矿区浅部,出现前、尾晕叠加,对应现已控制的矿体;在深部,再一次出现前、尾晕叠加,且前缘晕元素异常较强的现象,预示着深部存在盲矿体。通过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预测了4个深部找矿靶区,分别在056勘探线与064勘探线之间的-400 m标高、-800 m标高、-1000 m标高、-1200 m标高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原生晕 前缘晕 含矿性评价 靶区预测 白云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