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类花生酸在昆虫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赵益敏
李睿萱
秦子怡
王勇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辽宁省昆虫资源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出处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649,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90221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18)
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24JH1/11700009)资助。
-
文摘
类花生酸(eicosanoids)是由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化酶或脂氧合酶代谢产生的C20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后的代谢物统称,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类、血栓素、环氧二十碳三烯酸类和白细胞三烯类等。类花生酸介导了昆虫体内多个生理过程,如马氏管和卵巢卵泡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免疫反应。类花生酸在调节昆虫血细胞清除细菌、真菌、寄生物及病毒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类花生酸合成的途径、参与昆虫细胞免疫应答类型及类花生酸与体液免疫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明确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了解类花生酸在昆虫免疫中的作用,为昆虫病原物与宿主之间的互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关键词
类花生酸
昆虫免疫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
免疫介质
-
Keywords
eicosanoids
insect immunity
arachidonic acid
prostaglandins
immune mediators
-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柞蚕微孢子虫PCR检测引物的筛选及应用
- 2
-
-
作者
刘微
罗雨桐
秦子怡
江云敏
唐静雯
王勇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辽宁省昆虫资源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
出处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
基金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
辽宁省重大科技专项(2024)。
-
文摘
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是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并引起微粒子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的唯一检疫性病害,一旦暴发会严重影响柞蚕产业的健康发展。PCR技术已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为建立精准、高效的柞蚕微孢子虫分子筛查技术体系,对已知柞蚕微孢子虫基因序列的引物进行灵敏度筛选,将不同核酸模板进行梯度稀释后做PCR扩增,电泳对比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亮度与极限检测浓度;选用不同引物对多个感病幼虫的DNA模板开展PCR检测,综合筛选后选取NpSSU rRNA的引物用于后续检测。以50个市售柞蚕蛹的脂肪体分别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和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采用PCR技术能够提高柞蚕微孢子虫的检出率。对70个疑似感染微粒子病的薄皮茧的蛹体开展PCR检测,显示带毒率为51.4%。综上认为,通过筛选适宜的PCR引物应用于柞蚕微孢子虫的检测,对于感染程度低或非孢子期的微孢子虫的检出更加高效、灵敏。
-
关键词
柞蚕微粒子病
柞蚕微孢子虫
PCR检测
引物
-
Keywords
Antheraea pernyi pébrine disease
Antheraea pernyi microsporidia
PCR detection
Primer
-
分类号
S884.3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