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分析
1
作者 费金岩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3期57-59,共3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压力的增大,生态环境监测已逐渐成为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和探寻生态环境监测的背景和需求,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压力的增大,生态环境监测已逐渐成为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中了解和探寻生态环境监测的背景和需求,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其次,文中详细梳理了影响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作用和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对于大规模、实时的环境质量监测有着显著优势;GIS技术能高效整合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大数据分析为环境监测带来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针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对各项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高质量发展 遥感技术 GIS技术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中水和废水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费金岩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环境监测中对水与废水现场采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意义,明确了现场采样对环境监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主要结论及理论贡献对环境监测实践有重要的借...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环境监测中对水与废水现场采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意义,明确了现场采样对环境监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主要结论及理论贡献对环境监测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也有启示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所以开展大范围的实证研究及发展环境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对水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废水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初兆娴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1-12,156,共3页
通过对抚顺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的连续监测,分析其组分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特征,提出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建议。分析得出:抚顺市环境VOCs体积浓度醛酮类>烷烃>芳香烃>烯烃;活性浓度醛酮类>芳香烃>烯烃>烷烃;夏... 通过对抚顺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的连续监测,分析其组分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特征,提出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建议。分析得出:抚顺市环境VOCs体积浓度醛酮类>烷烃>芳香烃>烯烃;活性浓度醛酮类>芳香烃>烯烃>烷烃;夏季较高,臭氧生成潜势较大,4月、10月较低,臭氧生成潜势较小;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主要为甲醛、1,2,3-三甲苯、乙醛;气团较新鲜,主要受本地源影响,且机动车尾气排放不是主要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组分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市大气污染重点区域污染特征与对策研究
4
作者 孟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8期129-131,共3页
辽宁省根据省级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自动站的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共确定了21个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包括抚顺市的顺城区、望花区和沈抚新城。本文通过对2021至2022年度抚顺市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比对,分析研究了重点区域的大... 辽宁省根据省级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自动站的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共确定了21个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包括抚顺市的顺城区、望花区和沈抚新城。本文通过对2021至2022年度抚顺市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比对,分析研究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及改善对策。通过对比发现,抚顺市的7项治理措施在提升大气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污染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地表水氨氮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志强 费金岩 +2 位作者 刘京 许秀艳 王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地表水中氨氮含量的标准方法研究还不全面,因此考察了水样的保存、亚硝酸盐、Ca^(2+)、Mg^(2+)、I^(-)、硫化物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地表水样后立即加入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密闭,可延长样...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地表水中氨氮含量的标准方法研究还不全面,因此考察了水样的保存、亚硝酸盐、Ca^(2+)、Mg^(2+)、I^(-)、硫化物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地表水样后立即加入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密闭,可延长样品保存时间至7 d,但尽量在24 h内进行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水样时,当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时,在氨氮除亚氮功能模式下已不能消除干扰,必须在水样分析前采用加热煮沸或预蒸馏前处理方式;水中Ca^(2+)、Mg^(2+)、25倍以下质量浓度的I^(-)和10倍质量浓度以下的硫化物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测定没有显著干扰.本方法的检出限(3.143s)为0.02 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7%~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70%~4.7%.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标准样品,其测定结果均在标准样品认定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内.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比,预蒸馏-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氨氮 水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市空气质量现状及考核达标规划关键技术探析
6
作者 闫家鹏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第8期93-95,共3页
根据2014年-2020年一季度抚顺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抚顺市城区空气质量现状,及PM10、PM2.5、SO2、NO2、O3和CO实况数据年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污染治理效果明显,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向好。通过研究弄清抚顺市本地污染成因与污... 根据2014年-2020年一季度抚顺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抚顺市城区空气质量现状,及PM10、PM2.5、SO2、NO2、O3和CO实况数据年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污染治理效果明显,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向好。通过研究弄清抚顺市本地污染成因与污染排放源及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更新本地化排放清单、颗粒物及臭氧来源解析、建立污染数值扩散模型及潜在源分析等关键技术,为抚顺市空气质量考核达标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市 空气质量 关键技术 达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志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11期34-35,共2页
优化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水样前处理采用蒸馏法;针对硼酸吸收液在氨氮测定中的影响,对硼酸吸收液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硼酸吸收液的吸收效率;对不同浓度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6.7%~102%,相对标准... 优化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水样前处理采用蒸馏法;针对硼酸吸收液在氨氮测定中的影响,对硼酸吸收液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硼酸吸收液的吸收效率;对不同浓度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6.7%~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预处理 蒸馏 硼酸吸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吸收液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10期58-59,共2页
由于硼酸吸收液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HJ 535-2009,使用预蒸馏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时,氨氮实测结果偏低。用硫酸代替硼酸作为吸收液,从而消除硼酸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对硫酸吸收液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硫酸作为吸收液时的吸收效率。实验... 由于硼酸吸收液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HJ 535-2009,使用预蒸馏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时,氨氮实测结果偏低。用硫酸代替硼酸作为吸收液,从而消除硼酸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对硫酸吸收液的浓度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硫酸作为吸收液时的吸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硫酸作为吸收液,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预蒸馏 硫酸吸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库区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9
作者 初兆娴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从2000至2020年,每五年对大伙房水库库区底质重金属开展1次监测,共监测了5次,从重金属浓度变化来看,变化不显著。由于标准变更,未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自《土壤环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实施以... 从2000至2020年,每五年对大伙房水库库区底质重金属开展1次监测,共监测了5次,从重金属浓度变化来看,变化不显著。由于标准变更,未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自《土壤环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实施以来,2019年大伙房水库库区底质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轻污染,浑7右点位污染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伙房水库 底质 重金属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