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鸿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48-51,70,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进行分组,血管性痴呆组456例和非血管性痴呆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进行分组,血管性痴呆组456例和非血管性痴呆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和血管性疾病、脑卒中发生情况、脑梗死部位。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χ2=0.17,P=0.20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t=11.85,P=0.012,χ2=3.24、17.97,P=0.036、0.01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6.01、8.27、20.22、7.32、6.38、6.01,P=0.026、0.021、0.012、0.023、0.025、0.026),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24.09、8.66,P=0.009、0.020)。两组顶叶、枕叶、丘脑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1、0.77,P=0.987、0.987、0.521),血管性痴呆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10.58、5.42,P=0.017、0.016、0.027)。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掌握危险因素可以为指导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6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30例)和非进展组(10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 目的 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6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30例)和非进展组(10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吸烟、嗜酒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病后不恰当的降压治疗、发热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高血糖、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颈内和椎基底动脉盗血、脑水肿、脑梗死类型,并采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恰当降压治疗、发热情况、糖尿病史、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颈内和椎基底动脉盗血、脑水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发病后不恰当的降压治疗、高血糖、发热情况、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性地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寄 彭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提供指导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青年脑梗死组血浆...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提供指导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青年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秉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 目的研究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5±1.1)分,低于对照组的(3.8±1.2)分(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9.6%)(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囡 徐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收集抚顺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分组,血压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急... 目的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收集抚顺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分组,血压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4.3)分]和血压管理组[(19.2±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治疗后血压管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1.3)分]优于对照组[(10.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P〈0.05)。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率(0.0%,0/60)明显低于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实施血压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3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 目的分析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3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HLA-DR水平分别为(60.28±3.05)%、(40.05±2.03)%、(23.52±1.25)%、(12.36±1.46)%,均优于对照组的(57.26±2.34)%、(37.55±2.06)%、(25.82±1.26)%、(14.52±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卡马西平 难治性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秋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28-29,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对照组42例,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将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用均数±...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对照组42例,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将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升高,监控其水平对治疗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炎性反应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文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MRA进行检测,对比组单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MRA进行检测,对比组单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吻合程度。结果研究组检测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联合头MRA可以准确的检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情况,有利于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颈部动脉管腔狭窄的数量和位置,从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彩超 头磁共振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