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黄志强
张二芹
吕晨曦
底高浩
李核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9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4050)
生态型纤维增强尾矿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断裂力学研究(201344089)
-
文摘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针对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聚合物掺量采用了0、5%、10%、15%、20%这五种配合比,得到了聚合物掺量对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试验从微观方面分析掺加聚合物后对混凝土的影响,试验结论:当聚合物掺量在10%左右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综合改性效果最好。
-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
力学性能
机理分析
影响因素
-
Keywords
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chanism analysis
factors
-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黄志强
张二芹
吕晨曦
底高浩
李核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3,5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4050)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344089)
-
文摘
为研究聚合物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选择后掺法制作了聚灰比分别为0、5%、10%、15%、20%的五组试件,采用快冻法冻至不同循环次数后观察外观损伤变化,测其质量、动弹性模量及抗折强度变化,并计算耐久性系数。以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分析了冻融损伤、聚合物掺量与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建立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冻融后抗折强度衰减方程。经过试验得到,当聚合物掺量为15%-20%时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抗冻性能
损伤分析
影响因素
-
Keywords
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
frost resistance
damage analysis
factors
-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二芹
黄志强
吕晨曦
李核
底高浩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2,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4050)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344089)
-
文摘
为研究不同聚合物掺量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后掺法制作了聚灰比分别为0、5%、10%、15%、20%的5组混凝土试件,采用快速碳化试验测定不同碳化龄期时各组试件的碳化深度,并根据碳化深度经典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通过电镜扫描从微观角度分析碳化对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当聚合物掺量在15%一20%时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
关键词
聚合物
混凝土
碳化
微观分析
-
Keywords
polymers
concrete
carbonation
microscopic analysis
-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陆海燕
徐广洋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5023)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L2011011)
-
文摘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框剪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考察了地震动特性对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输入及分配的影响,确定了地震耗能占输入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结构阻尼比和结构延性对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及其耗能比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阻尼比对滞回耗能和延性比对阻尼耗能的交互影响;研究了框剪高层结构地震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分布和沿横向构件内部分配的规律,确定了竖向刚度分布对结构地震滞回耗能的影响;揭示了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复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地震能量分布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
框剪结构
-
Keywords
principle of energy balance
seismic energy distribution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all structure
-
分类号
TU973.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