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
5
1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2 位作者
李镇宇
张连生
粱树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3-507,共5页
我国沙棘灌丛林目前的灾害可分为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以沙棘木蠹蛾危害为主,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非生物灾害主要是立地和气候因素,总体表现为沙棘生长衰退,甚至出现大...
我国沙棘灌丛林目前的灾害可分为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以沙棘木蠹蛾危害为主,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非生物灾害主要是立地和气候因素,总体表现为沙棘生长衰退,甚至出现大面积枯死。对辽宁省建平县和内蒙古敖汉旗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灌丛林进行抽样调查,共设50块标准地,分别调查沙棘死亡株率、有叶树冠比例、沙棘木蠹蛾危害株率和20cm根干部沙棘木蠹蛾虫口数等沙棘受害指标,同时调查记录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等多项生长环境因子。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4种受害特征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将沙棘灌丛林的受害程度分为健康、轻、中和重4个等级,以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为预测因子,分别构建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BP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模型,BP神经网络的拟合率达88.1%,预留样本检验准确率为75%,Logistic模型的概率一致率为69.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位对受害程度的影响是其它因素的4.9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模型
LOGISTIC模型
沙棘
沙棘木蠹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西北风蚀区4个主要造林树种防风固沙功能差异及适宜立地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藤子
李亚楠
+3 位作者
马云波
董立军
张翼鹏
周永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分析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确定辽西北风蚀区各树种现存防风固沙林面积,并通过林分结构数据计算刺槐、杨树、油松和樟子松4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防风固沙功能指数,比较各树种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差异。研究区内现存防风固...
分析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确定辽西北风蚀区各树种现存防风固沙林面积,并通过林分结构数据计算刺槐、杨树、油松和樟子松4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防风固沙功能指数,比较各树种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差异。研究区内现存防风固沙林中杨树林面积最大,樟子松林次之。杨树和刺槐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樟子松和油松的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持续增加。不同树种适合不同质地土壤立地:在沙土上,前期(约30年)杨树林防风固沙功能最强,之后樟子松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刺槐在沙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轻壤和中壤立地上,杨树是防风固沙功能最强的树种。研究区后续造林过程应注重适地适树,并及时对杨树和刺槐林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杨树
油松
樟子松
林分结构
造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干旱区杨树-沙棘混交林杨树的养分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宜霖
张藤子
+4 位作者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7-492,共6页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P显著低41%;混交林中杨树叶片N和P的再吸收效率低于纯林,N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12.53%、P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22.08%;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比纯林分别显著提高27.54%和47.83%,但混交林土壤C∶N、C∶P和N∶P与纯林土壤无显著差异;混交林杨树叶片钙浓度显著高于纯林。杨树与沙棘混交后,虽然杨树仍受P限制,但是杨树在混交林中有更高比例的养分进入到养分循环,且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土壤养分含量也更高,使杨树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提高杨树生产力。同时,混交林提高了杨树Ca的吸收,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林
钙
半干旱区
化学计量
养分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
5
1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李镇宇
张连生
粱树军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辽宁省建平县森防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3-507,共5页
基金
国家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资助项目(200208)~~
文摘
我国沙棘灌丛林目前的灾害可分为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以沙棘木蠹蛾危害为主,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非生物灾害主要是立地和气候因素,总体表现为沙棘生长衰退,甚至出现大面积枯死。对辽宁省建平县和内蒙古敖汉旗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灌丛林进行抽样调查,共设50块标准地,分别调查沙棘死亡株率、有叶树冠比例、沙棘木蠹蛾危害株率和20cm根干部沙棘木蠹蛾虫口数等沙棘受害指标,同时调查记录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等多项生长环境因子。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4种受害特征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将沙棘灌丛林的受害程度分为健康、轻、中和重4个等级,以坡向、坡位、坡度、树高、地径和林分密度为预测因子,分别构建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BP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模型,BP神经网络的拟合率达88.1%,预留样本检验准确率为75%,Logistic模型的概率一致率为69.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位对受害程度的影响是其它因素的4.93倍。
关键词
BP网络模型
LOGISTIC模型
沙棘
沙棘木蠹蛾
Keywords
BP model
logistic model
seabuchkthom
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北风蚀区4个主要造林树种防风固沙功能差异及适宜立地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藤子
李亚楠
马云波
董立军
张翼鹏
周永斌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辽宁省建平县森防站
国有
建平县
白山林场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5BAD07B050502)
文摘
分析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确定辽西北风蚀区各树种现存防风固沙林面积,并通过林分结构数据计算刺槐、杨树、油松和樟子松4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防风固沙功能指数,比较各树种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差异。研究区内现存防风固沙林中杨树林面积最大,樟子松林次之。杨树和刺槐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樟子松和油松的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持续增加。不同树种适合不同质地土壤立地:在沙土上,前期(约30年)杨树林防风固沙功能最强,之后樟子松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刺槐在沙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轻壤和中壤立地上,杨树是防风固沙功能最强的树种。研究区后续造林过程应注重适地适树,并及时对杨树和刺槐林进行更新。
关键词
刺槐
杨树
油松
樟子松
林分结构
造林决策
分类号
S727.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干旱区杨树-沙棘混交林杨树的养分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宜霖
张藤子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国有
建平县
白山林场
辽宁省建平县森防站
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站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364,31700552)
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2015BAD07B050502)
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LSN⁃QN201708)。
文摘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P显著低41%;混交林中杨树叶片N和P的再吸收效率低于纯林,N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12.53%、P再吸收效率较纯林低22.08%;混交林土壤N和P含量比纯林分别显著提高27.54%和47.83%,但混交林土壤C∶N、C∶P和N∶P与纯林土壤无显著差异;混交林杨树叶片钙浓度显著高于纯林。杨树与沙棘混交后,虽然杨树仍受P限制,但是杨树在混交林中有更高比例的养分进入到养分循环,且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土壤养分含量也更高,使杨树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提高杨树生产力。同时,混交林提高了杨树Ca的吸收,使其在干旱环境下获得生长优势。
关键词
纯林
钙
半干旱区
化学计量
养分再吸收
Keywords
pure forest
calcium
semi-arid area
stoichiometry
nutrient resorption
分类号
S718.52.1.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棘灌丛林受害程度的预测模型
路常宽
骆有庆
李镇宇
张连生
粱树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西北风蚀区4个主要造林树种防风固沙功能差异及适宜立地分析
张藤子
李亚楠
马云波
董立军
张翼鹏
周永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半干旱区杨树-沙棘混交林杨树的养分特征
李宜霖
张藤子
李亚楠
宋紫怡
董立军
马云波
张淞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