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文炜 翁昌年 +1 位作者 万水 李淑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利用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建立了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在粘结剪力和滑移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组合梁单元杆端未知力的力法方程.在力法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梁单元的刚度矩阵、杆端位移向量及... 利用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建立了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在粘结剪力和滑移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组合梁单元杆端未知力的力法方程.在力法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梁单元的刚度矩阵、杆端位移向量及杆端荷载向量并建立了刚度方程.为验证有限单元法的正确性,对试验梁进行了跨中挠度、沿梁高应变分布及梁端滑移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 钢-混凝土组合梁 有限单元法 刚度矩阵 位移向量 荷载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文炜 赵国藩 +1 位作者 李果 翁昌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9-805,共7页
对19根尺寸为150mm×250mm×2700mm玻璃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考虑了混凝土等级、配筋率、加固量、剪跨比、有无锚固条、粘贴长度6个变化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玻璃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 对19根尺寸为150mm×250mm×2700mm玻璃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考虑了混凝土等级、配筋率、加固量、剪跨比、有无锚固条、粘贴长度6个变化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玻璃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提高较多,加固效果明显.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加固量、梁剪跨区或梁端有无锚固条对极限荷载有显著影响.加固量、剪跨比、锚固条、粘贴长度对梁的破坏形态也有影响.对于剪跨比小的加固梁,锚固条不仅可以防止发生剥离破坏,而且还改善了梁的延性.要有足够的粘贴长度以避免发生剥离破坏.提出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布 钢筋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加固 剥离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文炜 翁昌年 杨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10,共6页
进行了预应力作用下新老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试验研究,包括组合梁的挠度-时间曲线、混凝土应变-时间曲线及预应力损失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在预应力作用下组合梁的挠度、混凝土应变、新老混凝土界面间的... 进行了预应力作用下新老混凝土组合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试验研究,包括组合梁的挠度-时间曲线、混凝土应变-时间曲线及预应力损失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在预应力作用下组合梁的挠度、混凝土应变、新老混凝土界面间的应变差、截面曲率随时间的增长明显增加.虽然界面间的混凝土应变差值在逐渐增加,但是滑移值较小,界面间的粘结可靠.预应力前期的损失较大,随着时间的增长,损失逐渐减小.采用规范给定的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随时间变化的换算弹性模量建立了新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有限单元法,为了验证建立的有限单元法的正确性,对试验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单元法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新老混凝土组合梁 收缩 徐变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炜 李淑琴 翁昌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深入了解旧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3根T形截面简支梁转变为2跨连续梁及1根对比梁的试验研究。转变方法为负弯矩区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的后张法和使用高强钢丝顶推梁体获得预应力的先张法。试验中考虑的参数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深入了解旧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3根T形截面简支梁转变为2跨连续梁及1根对比梁的试验研究。转变方法为负弯矩区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的后张法和使用高强钢丝顶推梁体获得预应力的先张法。试验中考虑的参数为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单双支座及预应力施加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梁的破坏形态为中支座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和新老混凝土界面间粘结滑移破坏。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后,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刚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连接处设置双支座可以有效地增加试验梁的刚度,减少裂缝数量,改善连接处混凝土的受力,应变分布更为均匀。纵向连续长度对负弯矩区的裂缝数量及间距有一定的影响,增加了预压应力区的范围,减少了负弯矩区的裂缝数量,增大了裂缝间距。由于受到两端旧混凝土的约束,新老混凝土界面间应变差及滑移值较小,可以有效地传递界面间的剪力。弯矩重分布的规律为跨中截面开裂后,弯矩向中支座截面传递,中支座截面开裂后,弯矩反向向跨中截面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 转变 连续梁 先张法 后张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