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QI_(SWI)模型的大连市地下水海水入侵水质评价
1
作者 邸俊强 孙大明 +2 位作者 原晖 王主华 吕宝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共4页
地下水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和农业生产用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沿海地区地下水易受海水入侵影响。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构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量指数(GQI_(SWI))模型对大连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 地下水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和农业生产用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沿海地区地下水易受海水入侵影响。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构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量指数(GQI_(SWI))模型对大连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型淡水和Ca-Mg-Cl型咸淡水过渡类,占比达91%。通过对55个监测点的GQI_(SWI)评分分析,发现81.8%的监测点海水入侵等级为淡水,其余18.2%的监测点为微咸水。空间分布方面,大连北部地下水质量较好,以淡水为主,而南部的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海水入侵。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地下水化学演变和海水入侵的过程,为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GQI_(SWI) 海水入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中游微塑料的沉积记录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晓雪 程知欣 +3 位作者 王谦 刘月 宋颖玲 尤再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7-548,共12页
本研究借助于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的测年结果,检测了相应年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和粒径.分析表明鸭绿江中游的微塑料沉积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残体附着的“压舱”作用、“动物摄食和排泄”作用和“海洋雪... 本研究借助于鸭绿江中游水丰水库水深40 m处的柱状样的测年结果,检测了相应年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和粒径.分析表明鸭绿江中游的微塑料沉积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残体附着的“压舱”作用、“动物摄食和排泄”作用和“海洋雪”的裹胁作用.对微塑料沉积的形态、颜色、粒径等信息的溯源分析发现:1964年以前微塑料沉积迅速增长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5—12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72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反映出当时全球塑料工业的产业水平;1964—1991年间微塑料沉积增长缓慢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75—15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124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显露出全球塑料产业结构变化和塑料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的信息;1991年以后是微塑料沉积逐渐下降的时期,丰度范围为每10 g含80—160个,平均值为每10 g含112个,其微塑料沉积特征则更多体现出在世界塑料总产攀升的背景下,全球塑料污染控制的成果.微塑料的沉积历史对全球塑料产量历史变迁有明确的响应,但对中国塑料产量的历史变化响应很不明显,展现出这里的微塑料沉积不是“本土性”的,极有可能是全球天气系统长距离运移的结果,可以用其分析全球环境的塑料污染状态和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丰水库 微塑料 沉积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大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5,115,共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该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大沙河流域设置的五个监测断面中,刘大水库入口、刘大水库、洼子店闸和麦家铁路桥四个断面水质分别为Ⅰ、Ⅱ、Ⅱ、Ⅳ类,满足水功...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该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大沙河流域设置的五个监测断面中,刘大水库入口、刘大水库、洼子店闸和麦家铁路桥四个断面水质分别为Ⅰ、Ⅱ、Ⅱ、Ⅳ类,满足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元台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Ⅴ类,低于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3个级别。可见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大沙河流域水质状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环境决策提供比较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大连市 大沙河流域 水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松树水库浮游植物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瑞丰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7期34-37,共4页
2017年5—10月,每月2次对松树水库开展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叶绿素a含量、降水量和库容等指标,考察松树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密度变化,并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松树水库... 2017年5—10月,每月2次对松树水库开展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叶绿素a含量、降水量和库容等指标,考察松树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密度变化,并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松树水库浮游植物组成为硅藻门-蓝藻门型,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硅藻门与蓝藻门存在竞争关系;藻类总数、硅藻门密度和蓝藻门密度对水质和水文因子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在夏季主要控制有机质,而春秋季着重减少水中氮磷含量,以防控水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松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硝酸盐为主要氮源的反硝化除磷细菌驯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瑞丰 乔森 周集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4-269,共6页
以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驯化培养以硝酸盐为主要氮源的反硝化除磷细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在330 d的培养时间内监测... 以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驯化培养以硝酸盐为主要氮源的反硝化除磷细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在330 d的培养时间内监测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常规指标,并研究驯化不同阶段的一个周期内各指标的变化及进行相应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驯化的进行,厌氧阶段释磷速率逐渐增加,释磷量也相应增大,出水磷质量浓度最终维持在0.8mg/L,去除率达到91.8%,硝氮全部去除。通过对16S r RNA测序结果的比对,得到聚磷菌占总菌的76.93%,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一半以上。而聚糖菌仅占5.13%,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此外,在整个驯化过程中,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出水中磷质量浓度出现波动,而出水硝氮的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以硝酸盐作为主要氮源培养反硝化除磷细菌的方式是可行的,并有利于聚磷菌对聚糖菌的竞争,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反硝化除磷细菌 硝酸盐 氮源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须鳅室内当年养成食用鱼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浩然 骆小年 +3 位作者 韩如政 于翔 王兴兵 杜瑜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2016年5月,将3万尾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仔鱼等量放养在玻璃暖棚内的三个水族箱(100cm×50cm×45cm)中,以曝气48h的深井水为水源,水温18℃,24h连续充气,投喂自制微颗粒饲料,培育成平均体质量1.10~1.38g、平均全长5.... 2016年5月,将3万尾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仔鱼等量放养在玻璃暖棚内的三个水族箱(100cm×50cm×45cm)中,以曝气48h的深井水为水源,水温18℃,24h连续充气,投喂自制微颗粒饲料,培育成平均体质量1.10~1.38g、平均全长5.30~6.04cm的鱼种。再将小规格鱼种养在4个Φ800mm×850mm的圆形塑性桶内,每桶500尾;大规格鱼种养在8个同规格桶内,每桶375尾。桶内24h充气,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水深0.5m,水温16~19℃,每天8:00和18:00投喂鱼体质量3%左右的自制饲料,上午9:00换水2/3以上,水源同上。经114d培育,小规格的北方须鳅全长达(7.49±0.70)cm,体质量(3.09±0.86)g,增长速度达0.02g/d,成活率95.2%;大规格北方须鳅全长达(8.50±0.63)cm,体质量(4.59±1.18)g,增长速度0.03g/d,成活率达67.5%,饲料系数达1.13。两种规格的全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分别为W=0.0057L_T^(3.0831)(R^2=0.9273)和W=0.0058L_T^(3.0533)(R^2=0.9136),属匀速增长型。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养殖北方须鳅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须鳅 室内养殖 当年 食用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