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婷 姜丽杰 +1 位作者 刘晓阳 于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82-84,92,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眼睑痉挛早期非痉挛症状的患者73例及健康人群30名分别作为Ⅱ组和Ⅰ组,根据TSEP检测结果将Ⅱ组...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在眼睑痉挛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具有眼睑痉挛早期非痉挛症状的患者73例及健康人群30名分别作为Ⅱ组和Ⅰ组,根据TSEP检测结果将Ⅱ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TSEP异常者40例(Ⅱa组),TSEP正常者33例(Ⅱb组)。统计分析各组C(5,6)位点记录的N13~P19峰间期、P19~N30峰间期,N13/P19峰峰幅度、P19/N30峰峰幅度,F(5,6)位点记录的N13′~P19′峰间期、P19′~N30′峰间期,N13′/P19′峰峰幅度、P19′/N30′峰峰幅度。随访1年,观察Ⅱa组及Ⅱb组眼睑痉挛的发生率。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P19/N30峰峰幅度和P19′/N30′峰峰幅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指标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a组与Ⅱb组比较,P19/N30峰峰幅度和P19′/N30′峰峰幅度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1年,Ⅱa组眼睑痉挛的发生率高于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EP可以在眼睑痉挛早期检测出神经核团兴奋性增高,为眼睑痉挛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非痉挛症状 早期诊断 神经核团 眼睑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吉维忠 范丽君 +2 位作者 郝文莉 宋梅 戴雁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7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有尤克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尤瑞克林治疗组(n=33例)和对照组(n=32例)。两组均给予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 目的观察有尤克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尤瑞克林治疗组(n=33例)和对照组(n=32例)。两组均给予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PNA静点,1次/d,连用10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有一定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后循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范丽君 戴雁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d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在治疗前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