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凤琴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医院管理 医疗服务 医院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林 刘新 +2 位作者 王树纲 黄红深 张繁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09-809,共1页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疱疹病毒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6
3
作者 祝莹 张繁友 李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6-947,共2页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29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29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4.38±10.62)mmHg(1kPa=7.5mmHg)、(34.43±9.68)mmHg、(25.31±7.27)mmHg、(22.94±9.74)mmHg、(20.90±11.07)mmHg、(18.30±12.00)mmHg及(18.91±5.27)mmHg,除术后1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其他时间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视力下降者4眼,提高者7眼,不变者18眼。并发症主要有眼疼痛14例,葡萄膜炎23例,前房积血2例。结论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能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少,为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光凝 全视网膜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肿瘤细胞株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及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晓霞 石英爱 +2 位作者 董贺 张丽红 吴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575,共3页
目的:检测5种肿瘤细胞株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为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TRAP-ELISA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 目的:检测5种肿瘤细胞株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为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TRAP-ELISA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结果:HeLa细胞hTERT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3.75±3.10)%;而U2OS阳性表达率最低,仅为(2.75±0.96)%,近于不表达;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50±2.65)%、(53.75%±2.22)%和(23.50±2.89)%。与hTERT表达阳性率相似,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最强,为(94.58±3.49)%;而U2OS端粒酶活性近于阴性,为(3.02±0.43)%;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73.90±4.50)%、(66.67±3.35)%和(50.62±1.96)%。结论:5种细胞系中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差别很大,提示端粒酶抑制剂可适用于多数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的治疗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细胞株 端粒酶逆转录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炎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林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及异形性的变化。用计量资料配对设计的2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1为统计学有差异)。结果在10例临床诊断角膜内皮炎愈后的患者中,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实验组平均为(1981±181)/mm2,对照组平均为(2284±31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实验组平均为34%,对照组平均为43%.变异系数实验组平均为53%,对照组平均为45%.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严重的形态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角膜内皮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文斌 刘伟 +2 位作者 戚晓军 尹淑珍 周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病人发现时多已是晚期,又多同时合并有肝硬化,丧失了手术时机。介入技术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晚期肝癌病人身体状况差,化疗药物耐受性低,我们对晚期...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病人发现时多已是晚期,又多同时合并有肝硬化,丧失了手术时机。介入技术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晚期肝癌病人身体状况差,化疗药物耐受性低,我们对晚期肝癌尚有介入治疗指征的病人应用不同方法介入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良性肿瘤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樊哲 潘吉勇 +1 位作者 郭子军 田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36,338,共2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多见。本文介绍了...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多见。本文介绍了1例腹膜后巨大良性肿瘤患者,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良性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熔光 黄红深 +1 位作者 张繁友 胡桂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了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眼,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了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眼,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眼。术前视力为LP^0.1,术前眼压在药物控制下为21~70mmHg(1kPa=7.5mmHg),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和视力变化。结果随访期内,12眼眼压≤21mmHg(有/无抗青光眼药液滴眼),10眼视力保持稳定或有增进。结论玻璃体切割合并滤过术可有效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滤过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熔光 吴雅臻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SP法,检测PVR增生膜和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光镜观察染色结果。结果41例PVR增生膜标本HE染色切片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成分,它们被大量细胞外基质所包绕。视网膜前膜中以RPE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视网膜下膜中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25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2,11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9,14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TIMP-1;(2)22例视网膜前膜标本表达MMP-2,3例视网膜下膜标本表达MMP-2,差异有显著性(P<0·05);(3)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未检测到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结论细胞外基质与PVR增生膜的形成关系密切,MMP-2、MMP-9及TIMP-1在PVR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地调控MMP和TIMP的平衡,为预防和治疗PVR提供可能性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生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敏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7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及治疗。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入院当时、入院1个月对患者评分。对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第10,30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脑卒中后发...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及治疗。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入院当时、入院1个月对患者评分。对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使用氟西汀治疗,第10,30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19例,占31.7%,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10例;多病灶15例,单病灶者4例;神经功能缺损轻型5例,中、重型14例。服用氟西汀治疗并得到随访的抑郁症患者16例,1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者8例,总有效率为50.0%。结论性别、脑卒中性质与抑郁症发生无明显相关。抑郁症组患者病灶数明显多于非抑郁症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于缺损较轻者。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治疗有效,服用简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脑卒中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动脉性大出血死亡1例报告
11
作者 郭子军 潘吉勇 +4 位作者 谢冬辉 崔云 佐品 单松 徐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1-811,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0 d入院。T 36.5℃,P 16 min-1,R 16 min-1,血压120/75 mmHg,营养不良,腹部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血红蛋白(HGB)110 g.L-1,RBC4.86×1012L-1,红细...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0 d入院。T 36.5℃,P 16 min-1,R 16 min-1,血压120/75 mmHg,营养不良,腹部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血红蛋白(HGB)110 g.L-1,RBC4.86×1012L-1,红细胞压积(HCT)0.356,总蛋白(TP)58.4 g.L-1,白蛋白(ALB)40.4 g.L-1。胃镜及病理提示胃窦部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死亡 胃癌术后 动脉性 红细胞压积 胃窦部腺癌 临床资料 上腹饱胀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参照腓骨确定胫骨髓内针长度的研究
12
作者 仲涛 杨冰 +1 位作者 王志坚 刘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4-,共1页
髓内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它可以提供有效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肢的早期活动,并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长度适合的髓内针可以增强稳定性,分散应力。目前。
关键词 髓内针 胫骨骨折 腓骨 下肢骨 长度 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Ang-1和Ang-2mRNA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李霞 刘亢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组(I组),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3、6、12、24、48和72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及Ang-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ng-2 mRNA极低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早期(3~6h)低于C组(P〈0.01),脑缺血48~72h高于C组(P〈0.01);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h表达水平高于C组,在脑缺血后12h出现高峰,且持续至脑缺血后72h(P〈0.01)。结论:Ang-1和Ang-2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14
作者 姜熔光 黄红深 +1 位作者 张繁友 胡桂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29-529,532,共2页
目的回顾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方法5例(5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 目的回顾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方法5例(5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眼在施行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获复位,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3眼视力增进至少3行,视力不变和减退者各有1眼,后者都有黄斑病变。结论对未发现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联合应用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内引流、眼内激光和巩膜扣带术治疗,显示有良好的解剖和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巩膜扣带术 人工晶状体眼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激素性滴眼液滴眼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
15
作者 刘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激素 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眼球内残留异物35年1例
16
作者 赵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眼外伤 球内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中耳听小骨破坏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雅君 肖跃明 +2 位作者 戴径捷 张锦 颜冬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中耳炎 中耳听小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灌肠袋在妇科阴道冲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6期1487-1487,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灌肠袋 阴道冲洗 妇科治疗 冲洗装置 术前准备 阴道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