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护理时机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亮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2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时机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产后产妇,依据产后护理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产后9周护理)和观察组(产后6周护理),每组59例。两组产妇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压力恢复状况、肌力恢复状况、并发...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时机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产后产妇,依据产后护理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产后9周护理)和观察组(产后6周护理),每组59例。两组产妇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压力恢复状况、肌力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压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肌力恢复优良率96.61%(57/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5%(5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11.86%(7/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为产后6周,此时锻炼盆底功能恢复好,同时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时机 盆底功能 产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钠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利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产妇TT短于本组干预前、PLT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产妇TT(14.6±1.7)s短于对照组的(15.8±1.3)s、PLT(153.2±21.5)×109/L低于对照组的(195.6±19.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对高龄剖宫产产妇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避免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钠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龄产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及孕囊、胚芽与保胎结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贺 唐开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及孕囊、胚芽与保胎结局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17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据保胎结局不同分为保胎失利组(67例)和保胎顺利组(111例)。比较两组孕4、6、8周各项血清激素指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目的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及孕囊、胚芽与保胎结局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17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据保胎结局不同分为保胎失利组(67例)和保胎顺利组(111例)。比较两组孕4、6、8周各项血清激素指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糖链蛋白125(CA125)、血清泌乳素(PRL)、甲胎蛋白(AFP)、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孕囊直径、胚芽长度。结果孕4、6、8周,保胎顺利组β-HCG、PRL、AFP、E2、P水平均高于保胎失利组,CA125水平低于保胎失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4、6、8周,保胎顺利组孕囊直径分别为(1.64±0.62)、(3.28±0.83)、(4.14±0.62)cm,胚芽长度分别为(0.65±0.52)、(1.82±0.69)、(2.32±0.51)cm,均大于保胎失利组的(0.98±0.41)、(1.71±0.56)、(2.58±1.24)cm和(0.62±0.51)、(0.70±0.59)、(1.32±0.19)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结局与各项血清激素水平有关,早期先兆流产保胎顺利患者β-HCG、PRL、E2、P水平均高于保胎失利患者,CA125水平低于保胎失利患者,孕囊、胚芽均较保胎失利患者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血清激素 孕囊 胚芽 保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程中血糖及其新生儿血糖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程中血糖浓度的波动以及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6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定时采用血糖仪监测其血糖值,并对出生后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分析产妇产程中血糖浓度的波动对新...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程中血糖浓度的波动以及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6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定时采用血糖仪监测其血糖值,并对出生后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分析产妇产程中血糖浓度的波动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结果第一产程的血糖波动范围为4.1~12.5 mmol/L,平均血糖浓度为(6.02±1.38)mmol/L;第二产程的血糖波动范围为4.2~13.7 mmol/L,平均血糖浓度为(7.56±1.88)mmol/L;第二产程的平均血糖浓度高于第一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产妇产程中持续血糖浓度<8.0 mmol/L的产妇44例,占67.7%;血糖浓度≥8.0 mmol/L但未用胰岛素控制的产妇12例,占18.5%;血糖浓度≥8.0 mmol/L并采用一定量胰岛素控制使产妇无饥饿、头晕等低血糖症状的9例,占13.8%。65例产妇所产新生儿出现低血糖总例数为8例(12.3%)。有21例产妇在产程中出现血糖浓度≥8 mmol/L,且全部出现在第二产程;其中血糖浓度≥8.0 mmol/L但未用胰岛素控制产妇的新生儿5例出现低血糖(第一产程血糖较平稳),发生率为41.7%;血糖浓度≥8.0 mmol/L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第二产程血糖水平较平稳产妇所产新生儿有2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2.2%;持续血糖浓度<8.0 mmol/L的产妇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有1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3%;持续血糖浓度<8.0 mmol/L产妇所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血糖浓度≥8.0 mmol/L但未用胰岛素控制和血糖浓度≥8.0 mmol/L并用一定量胰岛素控制产妇所产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特别是第二产程中,需严格监测血糖的浓度变化范围(最好控制在4~8 mmol/L),必要时适当给予一些干预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 血糖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子痫)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状况(胎动计数方法、血压监测、遵医嘱用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知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动计数方法掌握率95.45%、血压监测掌握率93.18%、遵医嘱用药掌握率97.7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率90.91%均高于对照组的81.82%、77.27%、84.09%、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优质护理服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体位待产对自然分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利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待产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160例进行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选择卧位待产,研究组选择自由体位待产。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对...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待产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160例进行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选择卧位待产,研究组选择自由体位待产。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254.56±43.21)min及总产程(426.45±71.4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34.56±47.34)、(508.32±47.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三产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33±0.56)分高于对照组的(7.12±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由体位待产可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缩短产程,利于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待产 阴道分娩 产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井微微 张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5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00例早期妊娠行超声检查的孕妇,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稽留流产组(28例)、稽留流产过渡组(30例)、对照组(4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子宫动脉血流...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00例早期妊娠行超声检查的孕妇,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稽留流产组(28例)、稽留流产过渡组(30例)、对照组(4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稽留流产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稽留流产过渡组妊娠<10周及妊娠10~12周时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稽留流产组妊娠<10周时和妊娠10~12周时子宫动脉S/D、RI、PI值分别为(5.67±1.02)、(0.64±0.05)、(1.87±0.34)和(5.41±1.0)、(0.62±0.03)、(1.76±0.25),均低于对照组的(6.28±1.25)、(0.68±0.08)、(2.06±0.41)和(6.56±1.04)、(0.67±0.08)、(2.0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子宫动脉血流S/D、RI及PI值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S/D、RI值是稽留流产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孕期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D、RI及PI值可对稽留流产进行诊断,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D、RI值可对稽留流产结局进行预测,可为保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超声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结局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发生胎儿窘迫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贺 唐开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绒毛膜羊膜炎(CAM)患者胎儿窘迫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60例高危妊娠产妇,按照患者是否发生CAM分为研究组(发生)和对照组(未发生),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并发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褥感... 目的探讨分析绒毛膜羊膜炎(CAM)患者胎儿窘迫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60例高危妊娠产妇,按照患者是否发生CAM分为研究组(发生)和对照组(未发生),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并发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3.3%,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6.17±1.23)分,低于对照组的(6.83±1.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增加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增加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率,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必要时需要进行胎盘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胎儿窘迫 妊娠结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洛尔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9
作者 李利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8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50例行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娩结局、分娩不良...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50例行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娩结局、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贝洛尔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对分娩结局起到正面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洛尔 子痫前期 分娩结局 分娩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