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2-Ang-(1-7)-MasR轴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贺 蔺建文 +3 位作者 莫名 谢露霜 杜世伟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维持心血管稳态、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其作用轴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Mas受体(MasR)共同组成的ACE2-Ang-(1-7)-MasR轴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维持心血管稳态、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这一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及其作用轴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Mas受体(MasR)共同组成的ACE2-Ang-(1-7)-MasR轴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本文总结RAS结构与功能以及ACE2-Ang-(1-7)-MasR轴在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状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对ACE2-Ang-(1-7)-MasR轴的认识,为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肽基二肽酶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毅 孙邈 +3 位作者 吉训明 王翠 蔺建文 王苏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2-905,共4页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性卒中的全面认识,提高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丘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行为学评估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赵海苹 罗玉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0-530,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鼠(WT)作为双对照组。采用dMCAO作为脑缺血模型。测量各品系小鼠血糖水平及dMCAO后3、35 d时脑组织缺损体积以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是否成功。选择以下行为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转棒测试、圆筒测试、粘贴撕除测试、错步测试方法评估dMCAO模型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运动协调性;选择Morris水迷宫测试和新事物认知测试评估模型认知功能;选择旷场测试评估模型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结果db/db小鼠dMCAO前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db/+和WT小鼠(均P<0.01);dMCAO术后3 d,db/db小鼠脑组织缺损体积明显大于db/+小鼠[(19.3±1.0)%比(10.9±1.5)%,P<0.01]和WT小鼠[(12.1±1.4)%,P<0.05],证明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成功。行为学评估结果:(1)粘贴撕除测试。假手术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56,P=0.08)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0.18,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CAO组术后db/db小鼠与db/+、WT小鼠间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10.94,P<0.01)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db小鼠接触粘纸时间和移除粘纸时间均明显多于db/+、WT小鼠(P<0.05或P<0.01)。(2)错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和WT小鼠间错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0.84,P=0.48;F=3.50,P=0.06)。db/db、db/+和WT小鼠dMCAO后第1天和第3天的平均错步率与dMCAO术前比较,明显上升(均P<0.05),dMCAO术后第28天和第35天平均错步率均较dMCAO术前下降(均P<0.05)。(3)新物体认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WT小鼠间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12.81,P=0.007;F=44.21,P<0.01)。db/db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均明显少于db/+小鼠和WT小鼠(均P<0.01)。(4)Morris水迷宫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9.78,P<0.01;F=28.02,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小鼠的游泳速度整体明显慢于db/+小鼠(均P<0.01)和WT小鼠(均P<0.05)。路径效率分析显示,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能力(品系效应:F=1.77,P=0.19;F=3.16,P=0.06)和空间记忆能力(品系效应:F=0.56,P=0.57;F=1.45,P=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旷场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41.07,P<0.01;F=47.76,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均明显少于db/+小鼠(P<0.05)和WT小鼠(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0.42,P<0.01;F=25.64,P<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明显少于WT小鼠(均P<0.01),与db/+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db/db、db+、WT小鼠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提示粘贴撕除测试和错步测试适用于感觉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的评估;新事物认知测试适用于认知功能评估;旷场测试适用于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评估;因存在基因剂量效应,db/+小鼠在可能涉及焦虑状态的行为学评估中不能作为完全正常对照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鼠 行为学评估 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Ang-1和Ang-2mRNA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马舒贝 孙威 +1 位作者 李霞 刘亢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组(I组),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3、6、12、24、48和72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及Ang-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ng-2 mRNA极低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早期(3~6h)低于C组(P〈0.01),脑缺血48~72h高于C组(P〈0.01);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h表达水平高于C组,在脑缺血后12h出现高峰,且持续至脑缺血后72h(P〈0.01)。结论:Ang-1和Ang-2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的构建与鉴定
5
作者 赵红 王苏平 +1 位作者 张拥波 王得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 目的:转录因子Olig1调控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参与了脱髓鞘损伤后的修复,是治疗脱髓鞘疾病的候选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构建携带Olig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pDC315-Olig1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Olig1片段,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基因的载体质粒pDC315-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利用AdMax包装系统,通过脂质体2000的介导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后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应用PCR对毒种进行鉴定,传代纯化病毒并反复冻融扩增病毒。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得到大小700bp(Olig1)目的片段,证实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5-Olig1-eGFP和重组腺病毒Ad5-Olig1-eGFP,测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2.3×1011v.p./mL。结论:成功构建携带Olig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Olig1-eGF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基因载体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腺病毒载体 Olig1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