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雨洪管理的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1
作者 郑羽岑 《绿色中国》 2025年第6期61-63,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特别是暴雨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山地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坡度较大,降雨径流速度快,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特别是暴雨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山地丘陵区,由于地形复杂、坡度较大,降雨径流速度快,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雨洪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管理 山地丘陵区 小流域 景观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采空区隧道注浆加固参数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包龙生 刘德罡 +1 位作者 齐阳 吴凤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针对隧道上覆采空区岩体引发冒顶、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以本桓高速长梁子隧道上覆采空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注浆加固范围和厚度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采空区改变了隧道围岩应力分布。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 针对隧道上覆采空区岩体引发冒顶、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以本桓高速长梁子隧道上覆采空区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注浆加固范围和厚度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采空区改变了隧道围岩应力分布。与无采空区工况相比,拱底隆起位移增加12.6%,拱脚收敛位移增加14.3%,拱顶沉降位移虽减少13.4%,但塑性区发展贯通的可能性增大。采用注浆加固可有效减小围岩变形。注浆范围为150°、注浆厚度为2 m时,加固效果最佳。加固后,拱底隆起、拱脚收敛和拱顶沉降位移分别下降33.2%、35.7%和36.1%,拱顶处主应力下降44.9%,塑性区范围显著缩小。研究结论为上覆采空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采空区 隧道围岩 注浆加固 超前管棚 围岩变形 围岩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辽宁省城镇化动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飞 杨光福 +1 位作者 任天智 王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9-1996,共8页
辽宁省工业发展起步时间早,已实现相对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评估城镇化的动态发展状态尤为重要,基于卫星的夜间灯光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各种尺度下的城市时空格局。以2012—2020年NPP/VIIRS夜... 辽宁省工业发展起步时间早,已实现相对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评估城镇化的动态发展状态尤为重要,基于卫星的夜间灯光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各种尺度下的城市时空格局。以2012—2020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借助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算法,验证夜间灯光反映城镇化动态发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在省域层面和区域层面上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夜光遥感数据是评价城镇化特征的有效数据来源;省域层面上,城镇面积在十年间不断扩张,而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约一半区域发展活力不足,城镇化面临增量不增质的发展困局;区域层面上,城镇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辽东绿色经济区由于生态保护的限制而发展滞后,但在预测结果中表现出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遥感 城镇化特征 相关性分析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例
4
作者 杨微石 戴尔阜 +7 位作者 吴健生 张晖 邢赵婷 樊帆 王宏亮 关宇峰 陈峰 陈明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6-986,共11页
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人地交互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模拟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业劳动力、农户年收入和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人地交互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模拟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业劳动力、农户年收入和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劳动力、农户收入和坡度相关性较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较小。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63.35%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尤其是耕地转草地,其中87.60%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家庭。耕地转林地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模型的模拟性能优良,空间精度为92.23%。所构建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可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工程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模型 农业土地利用模拟 铜都镇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AM-BA)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制备及絮凝效能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崔红梅 祝凤蕊 +4 位作者 尹玲 孙林阳 李凯欣 张颖 齐晗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针对油田化学驱污水难处理问题,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无机组分,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有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 针对油田化学驱污水难处理问题,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无机组分,丙烯酰胺(AM)、丙烯酸丁酯(BA)为有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C-P(AM-B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A以化学键连接在聚丙烯酰胺(PAM)长链中,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以离子键连接。PAC-P(AM-BA)热分解温度为233.93℃,比表面积为30.351m^(2)·g^(-1)。絮凝实验结果表明,PAC-P(AM-BA)最佳投加量为20 mg·L^(-1),沉降时间为10 h,其絮体分形维数为1.733。在絮凝效能对比实验中,PAC-P(AM-BA)的平均除油率为90.3%,较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复配型絮凝剂(PAC+PAM)分别高出16.4%和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无机-有机杂化 高分子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23
6
作者 钱凤魁 王祥国 +2 位作者 顾汉龙 王大鹏 李鹏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约为1759.66万t,较2000年(1048.19万t)增加67.88%,年均递增4.53%;研究期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碳排放增量变动可划分为“波动上升期(2000—2009年)—过渡期(2010—2015年)—平稳下降期(2016—2019年)”3个阶段。化肥施用是主要碳源,占比75.12%。2)分解模型测算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其碳减排比例分别为207.31%、21.56%、20.7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实现349.59%的碳增量。3)相较于单因子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交互结果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特征,农业劳动力规模与其他因素叠加均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作用效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受周边地区影响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同时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成果为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LMDI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制备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崔红梅 李凯欣 +3 位作者 孙林阳 祝凤蕊 张颖 齐晗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9-1733,共5页
总结了粉煤灰在酸碱体系中主要元素溶出行为。粉煤灰在酸性体系中主要浸出铝铁元素且铁元素浸出率远高于铝元素;在碱性体系中主要溶出硅铝元素且硅元素溶出率远高于铝元素。硅铝以非晶相状态存在,单独酸浸、碱溶对硅铝提取率较低,采用... 总结了粉煤灰在酸碱体系中主要元素溶出行为。粉煤灰在酸性体系中主要浸出铝铁元素且铁元素浸出率远高于铝元素;在碱性体系中主要溶出硅铝元素且硅元素溶出率远高于铝元素。硅铝以非晶相状态存在,单独酸浸、碱溶对硅铝提取率较低,采用高温助熔结合酸浸、碱溶工艺可使硅铝断键提高元素提取率。对粉煤灰合成絮凝剂的种类进行归纳,根据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化学组分将其分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其中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按其阴离子系列所含酸根的数量和种类,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及多元酸系列,阴离子酸根以硅酸根、硫酸根、氯离子及磷酸根为主。对粉煤灰合成絮凝剂的发展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剂制备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崔红梅 祝凤蕊 +4 位作者 尹玲 张子良 孙林阳 齐晗兵 张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6-1551,1558,共7页
对近几年来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包括无机-合成有机杂化絮凝剂和无机-天然有机杂化絮凝剂;概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相与有机相界面之间的键合连接方式,包... 对近几年来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包括无机-合成有机杂化絮凝剂和无机-天然有机杂化絮凝剂;概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无机相与有机相界面之间的键合连接方式,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阐述了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对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无机-有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的最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 聚合物 絮凝机理 界面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运行及菌群结构研究
9
作者 李微 侯云鹤 +4 位作者 王宇琦 王贺 陈一鸣 高明杰 祝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快速富集短程反硝化聚磷菌(DPB),分析pH、污泥龄(SRT)、温度、碳源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污泥的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三阶段驯化法历经36 d成功富集DPB,pH为8.0,SRT为26 d,温度为24℃,COD为... 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快速富集短程反硝化聚磷菌(DPB),分析pH、污泥龄(SRT)、温度、碳源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污泥的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三阶段驯化法历经36 d成功富集DPB,pH为8.0,SRT为26 d,温度为24℃,COD为200.00 mg/L,乙酸钠作为碳源时,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TP、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93.22%、91.36%。具有除磷功能的Ignavibacterium和Povalibacter为系统的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高彩霞 刘家明 +1 位作者 高岩 张书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非遗整体呈集聚性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并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区县扩散减少的分布格局;2)各类型非遗在结构及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结构上以传统技艺类非遗为主体,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类等为支撑,空间分布上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类非遗资源差异最大;3)距所属城市中心越近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缓冲区内的非遗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最后从明确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点类型、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遗文化特质和旅游差异性、借势国家级旅游品牌四方面对京津冀区域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津冀 空间分布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ArcGIS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内业中的实践与应用
11
作者 刘鑫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1期111-112,共2页
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影响带动之下,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在这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确权工作可谓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处于新科技不断爆发的时代,以Ar... 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影响带动之下,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在这其中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确权工作可谓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处于新科技不断爆发的时代,以ArcGIS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如何科学利用ArcGIS技术,使其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当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可谓十分关键。本文通过以ArcGIS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内业当中的实践与应用策略当成核心的研究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展开阐述和分析。该研究以分析关于ArcGIS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内业当中的实践与应用策略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发挥出ArcGIS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内业实践应用当中的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技术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内业 实践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调绘和权属调查方法研究
12
作者 臧丽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1期116-116,118,共2页
受到面对较为复杂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了形成适合农村土地的运营方式,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可谓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在此过程当中却显现出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开展确权工作中的调绘与权属... 受到面对较为复杂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了形成适合农村土地的运营方式,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可谓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在此过程当中却显现出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开展确权工作中的调绘与权属调查等工作可谓十分关键。本文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调绘和权属调查方法当作核心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述与分析。该研究以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调绘和权属调查方法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数据信息的真实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 确权工作 调绘 权属调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