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柴河铅锌矿开采与重金属污染历史重建 被引量:7
1
作者 秦爱华 于成广 +1 位作者 李括 杨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通过对辽宁铁岭柴河铅锌矿及周边地区的土壤测量及柴河水库河漫滩沉积剖面的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柴河铅锌矿开采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柴河铅锌矿区周边3—5km的范围内,土壤pH值表明土壤明显酸化。污染历史重建显示,1820年... 通过对辽宁铁岭柴河铅锌矿及周边地区的土壤测量及柴河水库河漫滩沉积剖面的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柴河铅锌矿开采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柴河铅锌矿区周边3—5km的范围内,土壤pH值表明土壤明显酸化。污染历史重建显示,1820年以来,随着沉积物中S含量的不断升高,其pH值累计下降2个单位;1900年以来河漫滩沉积物中的Cd、Pb、Zn累积明显;铅锌矿停止开采后,沉积剖面中Pb、Hg含量逐年降低;汇水域内的土壤酸化仍可导致土壤中累积的Cd和Zn对水库水体和库底沉积物造成二次污染,对水库鱼类的安全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历史重建 柴河铅锌矿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奚小环 杨忠芳 +3 位作者 崔玉军 孙淑梅 于成广 李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21,共9页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显示东北平原(约23万km2)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表层(0~0.2m)土壤有机碳为768.07Mt,碳密度为3327.8t/km2;中层(0~1.0m)为2978.41Mt,碳密度为12904.7t/k...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显示东北平原(约23万km2)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表层(0~0.2m)土壤有机碳为768.07Mt,碳密度为3327.8t/km2;中层(0~1.0m)为2978.41Mt,碳密度为12904.7t/km2;深层(0~1.8m)为3729.16Mt,碳密度为16157.5t/km2。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碳密度由东北平原南部(辽宁)、中部(吉林)到北部(黑龙江)从暖温带、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呈现增高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碳密度由2284.2、3436.7增加到3861.5t/k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20年期间东北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减少320.59Mt,占29.4%,年均减少16.03Mt,年均递减率1.73%。表层土壤碳密度由南向北依次减少1060.6、1646.4、1300.2t/km2,平均减少1389.0t/km2。不同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减少程度不同。采用土壤碳密度比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之间土壤碳密度动态平衡关系,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碳分布分配特征及土壤固碳潜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有机碳储量 分布规律 变化趋势 土壤碳密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土壤酸化与作物籽实镉生物效应的地球化学预警 被引量:12
3
作者 成杭新 杨晓波 +6 位作者 李括 刘飞 杨柯 聂海峰 彭敏 赵传冬 刘英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89-1895,共7页
土壤酸化及其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公众广泛关注、全球研究的热点。辽河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土壤中的w(CaO+K2O)≥3.86%时,土壤对酸性沉降物具有缓冲能力;当w(CaO+K2O)<3.86%时,则土壤对酸性沉降物的缓冲能力显著... 土壤酸化及其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公众广泛关注、全球研究的热点。辽河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当土壤中的w(CaO+K2O)≥3.86%时,土壤对酸性沉降物具有缓冲能力;当w(CaO+K2O)<3.86%时,则土壤对酸性沉降物的缓冲能力显著下降。利用土壤酸化缓冲能力的地球化学预测模型,对全流域土壤酸化的缓冲能力进行了预测,指出辽河流域东部,即营口—鞍山—辽阳—沈阳—抚顺—铁岭—开源的广大区域内既是土壤酸化的脆弱区,也是作物籽实Cd超标的预警区,辽河流域土壤酸化区域将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大宗农作物 地球化学预警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对比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全明 叶天竺 +3 位作者 王保良 李龙 方一平 李树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已经完成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同时也发现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中国矿产勘查程度东、西部差异较大。东部矿产勘查程度较高但找矿难度大,西部勘查程度较低,需要大的地勘投入...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已经完成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同时也发现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中国矿产勘查程度东、西部差异较大。东部矿产勘查程度较高但找矿难度大,西部勘查程度较低,需要大的地勘投入,提高工作程度,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占中国一多半国土面积、矿产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的西部地区成为目前及今后矿产勘查的主攻区域。本文主要利用20世纪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成果,通过对占据全国金属矿产勘查工作70%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的研究,分析全国矿产勘查工作的特征和程度差异,探讨整体提高低勘查程度区的矿产勘查工作部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 程度差异 工作部署 全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特点及对当前勘查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全明 叶天竺 +3 位作者 王保良 李龙 方一平 李树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 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 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矿产勘查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贵金属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山地缺水地区储水构造的特征和供水示范工程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武选民 文冬光 +4 位作者 张福存 王恩荣 倪金 张二勇 李旭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为了缓解辽西山区缺水村镇居民的饮水疾苦,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04年开始在该区实施了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项目。依据项目的勘查数据、取水示范工程并结合前人已有的成果,重点探讨了示范区储水构造的类型、典型储水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和... 为了缓解辽西山区缺水村镇居民的饮水疾苦,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04年开始在该区实施了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项目。依据项目的勘查数据、取水示范工程并结合前人已有的成果,重点探讨了示范区储水构造的类型、典型储水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和供水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缺水区 储水构造 供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家堡子银矿床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机理研究
7
作者 尤宏亮 乌爱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2-73,共2页
高家堡子银矿床是在辽东青城子铅锌矿田内发现的一大型独立隐伏银矿床,应用成矿系统论(翟裕生,2010)的观点研究其成矿模式及成矿机理,对辽东裂谷成矿规律深入研究及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为大石桥岩组顶部和盖县岩组... 高家堡子银矿床是在辽东青城子铅锌矿田内发现的一大型独立隐伏银矿床,应用成矿系统论(翟裕生,2010)的观点研究其成矿模式及成矿机理,对辽东裂谷成矿规律深入研究及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为大石桥岩组顶部和盖县岩组底部碎屑岩-碳酸盐建造,其岩性为炭质变粒岩、硅质岩、角砾大理岩及云母片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成矿机理 成矿模式 赋矿层位 碎屑岩 碳酸盐化 成矿系统 角砾 城子 石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