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对土地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余涛 程新彬 +3 位作者 杨忠芳 段鸿飞 张兵兵 杨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元素 土地质量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栋 刘跃宗 +1 位作者 刘建宁 李一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目的]探究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类识别辽宁省国土“三生”功能,结合直接和间接排放因子法核算碳排放量,探索“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 [目的]探究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类识别辽宁省国土“三生”功能,结合直接和间接排放因子法核算碳排放量,探索“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关系及其时空分异性,揭示“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的碳排放效应。[结果]①2005—2020年辽宁省“三生”功能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以生产和生态功能为主,生活功能区扩张明显,各地级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空间差异明显。②2005—2013年,辽宁省各县域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13—2020年增速缓慢,但空间差异愈发显著,碳排放高值明显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③辽宁省“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布局及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总体较强,但空间差异明显且影响因素复杂。[结论]辽宁省各县域需要在自然地理条件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下,在明确各自土地主导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依托自身区域优势与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作,以实现全域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时空演变 碳排放 地理加权回归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重要矿产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长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60,共9页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以辽宁省区域构造演化为基础,充分研究省内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与一定成矿作用有关的重要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时代、...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以辽宁省区域构造演化为基础,充分研究省内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与一定成矿作用有关的重要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成矿演化规律,以及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特征。重新厘定了辽宁省重要矿产成矿系列,划分了16个成矿系列、17个成矿亚系列。从成矿环境、成矿时代的横向上与构造单元、矿集区的垂向上,结合成矿作用、矿床组合划分了成矿谱系。最后阐述了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的特征。辽宁省重要矿种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划分,对深入研究辽宁省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系列 成矿谱系 重要矿产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余超 杨玉伟 +5 位作者 田毅 苏特 王广伟 杨新宇 鲍东明 张天元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5.0±0.6 Ma,A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6.3±0.9 Ma,二者同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K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二长花岗岩较碱长花岗岩,岩石Rb/Sr、Rb/Ba比值低,K/Rb比值高,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两类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两类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二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22.20~-16.02,碱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15.98~-11.42,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应有多种组分参与成岩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两类花岗岩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清河断裂以北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锦 刘正宏 +4 位作者 赵辰 彭游博 王楚杰 杨仲杰 豆世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7-510,共14页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华北陆块北缘 清河断裂 新太古代表壳岩 红透山岩组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鞍山齐大山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保 李莹 +1 位作者 滕寿仁 杨仲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为研究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主要由TFeO和SiO_2组成,其他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 为研究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主要由TFeO和SiO_2组成,其他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一定的Eu、Y、La的正异常和弱的Ce异常,以及较高的Y/Ho值。研究表明,齐大山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是在海底一定缺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矿床是与海相火山沉积有关的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型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大山铁矿床 地球化学 沉积变质型 成矿物质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评判方法在辽宁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综合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边维勇 佟成冶 +1 位作者 廉涛 马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选取铁、锰、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钡、铍等10项指标为地下水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系统评价了辽宁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 选取铁、锰、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钡、铍等10项指标为地下水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系统评价了辽宁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以高铁锰离子含量为特征,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多数水体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超标浅层地下水占调查总面积的一半,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铁锰离子含量和总硬度,其次为氨氮、亚硝酸根和氯离子含量。通过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使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特征更加明晰,为制定水资源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地区 浅层地下水 模糊评判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洪秀伟 庞宏伟 +4 位作者 刘学文 李尔峰 王文清 王长峰 刘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6-1433,共8页
本溪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 本溪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石)、赤铁石英岩(赤铁矿石)及其过渡类型的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石)。矿石品位较均匀,矿床有害杂质含量低。初步估算333+332类资源量约34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本溪地区 本溪大台沟铁矿 地质特征 太古宙 层状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国昊 崔育菘 +3 位作者 姜立华 张思佳 许卫江 宋蕴航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44-47,共4页
辽宁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54家,居全国第11位,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显著,但存在重点地区创建工作不突出、重点矿种创建不及时、中小型矿山创建不积极等问题。基于此,对辽宁省国家级绿色矿... 辽宁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54家,居全国第11位,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显著,但存在重点地区创建工作不突出、重点矿种创建不及时、中小型矿山创建不积极等问题。基于此,对辽宁省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亮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建设水平不均衡、工作合力未形成、政策措施不到位、企业创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深入研究,抓住绿色矿山创建重点工作内容。建议下一步在出台差别化约束政策、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开展联合监管及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国家级 建设亮点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玉波 邢树文 +4 位作者 肖克炎 于城 孙鹏慧 张勇 马路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8-1315,共18页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 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吉南成矿带 成矿地质特征 潜力分析 成矿类型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盘锦市为例 被引量:40
11
作者 于成广 杨忠芳 +2 位作者 杨晓波 乌爱军 关玉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3-878,909,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盘锦地区耕地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估。对肥力指标和环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盘锦地区耕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三级质量以上耕地面...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对盘锦地区耕地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估。对肥力指标和环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盘锦地区耕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三级质量以上耕地面积达到了88.04%,是优质的水稻产区,为科学管理土地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盘锦市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家强 汪景宽 +2 位作者 杨晓波 董颖 于成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通过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累计曲线法对辽河中下游平原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 通过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累计曲线法对辽河中下游平原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状况较好,良好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89.78%,其中优质级土地占0.66%,优良级土地占63.16%,良好级占25.96%,中等级土地占10.06%,差等级土地极少,仅占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平原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本溪地区南芬BIF铁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13
作者 骆念岗 崔建宇 +8 位作者 翟富荣 李志锋 蔡超 田晓辉 梁帅 姚玉健 许卫江 白博文 时彬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1-487,共17页
南芬BIF(Banded iron formation,条带状含铁建造)是鞍山—本溪地区重要的铁矿床之一,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新太古代鞍山群茨沟岩组含铁岩段中,自下而上由Fe1、Fe2和Fe33个铁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石英岩、透闪磁铁石英岩、赤铁... 南芬BIF(Banded iron formation,条带状含铁建造)是鞍山—本溪地区重要的铁矿床之一,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新太古代鞍山群茨沟岩组含铁岩段中,自下而上由Fe1、Fe2和Fe33个铁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石英岩、透闪磁铁石英岩、赤铁磁铁石英岩和赤铁石英岩。根据矿物组合和共生序列,成矿演化期次可分为5期:沉积期、成岩期、区域变质变形期、热液改造期、表生氧化期。为了查明南芬BIF的成矿流体特征,本文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关系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镜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显微测温等技术手段,对该矿床中不同类型磁铁石英岩中的石英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结果显示,南芬铁矿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分为Ⅰ类次生包裹体、Ⅱ类气液两相原生包裹体(Ⅱa类液相包裹体、Ⅱb类气体包裹体)和Ⅲ类含液相CO_(2)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南芬铁矿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发育Ⅲ类和Ⅱb类包裹体,峰期变质流体均一温度为283.2~423.5℃,盐度范围为3.39%~9.47%NaCleqv,显示高温低盐度特征;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后发育Ⅰ类、Ⅱa类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1.3~308.8℃,盐度范围为2.24%~10.61%NaCleqv,均一温度及盐度范围均较宽。综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其他地质证据,认为区域变质峰后阶段变质流体具有多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南芬BIF 鞍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盘锦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玉超 余涛 +2 位作者 杨忠芳 于成广 王诚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以辽宁盘锦市两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消除了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在... 以辽宁盘锦市两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消除了采样和分析误差的影响,研究了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4—2009年这段时间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含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净平均累积率达到31.28%。造成该元素累积的原因主要为农业活动和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还造成了局部地区As、Zn等元素的累积;Cu、Hg呈明显的贫化趋势;Pb具有富集和贫化的双重性质,Cr、Ni、p H值在此期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市 重金属元素 累积速率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仲杰 王伟 +4 位作者 赵岩 周永恒 张璟 孙守亮 刘长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3-618,共16页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其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其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高SiO_2、富K_2O、贫Al_2O_3的特征,K_2O/Na_2O=0.64~2.14,TiO_2含量为0.16%~0.3%,MnO、MgO、Ca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铝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06~1.1之间,A/NK在1.50~1.62之间,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显示强烈亏损Nb、Ti、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为具有清晰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88±13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增生边,部分核部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核部年龄为2214±16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增生边年龄为1905±13Ma,应代表该岩石的变质年龄。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2387~2584Ma和2474~2641M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2495~2808Ma和2633~2868Ma,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太古宙基底,混有少量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前人报道的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环境,认为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早期经历了2.2~2.15Ga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菱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鹏慧 李景朝 +1 位作者 肖克炎 刘长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9-171,共13页
国土资源部为了基本摸清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勘查部署决策提供依据,开展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菱镁矿是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之一。本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 国土资源部为了基本摸清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勘查部署决策提供依据,开展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菱镁矿是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之一。本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本次工作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成矿信息,建立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和区域预测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逐个评价其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用地质-体积等多元信息方法估算了地下2 000m以浅的菱镁矿资源量,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中国菱镁矿主要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成矿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全国共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36.42亿t,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和新疆。全国共圈定菱镁矿最小预测区129个,获2 000m以浅预测资源量(矿石量)131亿t。全面总结并建立了菱镁矿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及区域预测模型,共划分菱镁矿成矿区带1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成矿地质特征 预测模型 资源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石庙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世成 杨仲杰 +3 位作者 杨菊 张璟 孙守亮 刘长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9-441,共13页
辽东石庙沟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部的辽吉造山/活动带上,该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记录了多期岩浆-构造-变质事件。石庙沟岩体为花岗斑岩,富SiO2、Na2O和K2O,贫CaO、MgO及Al2O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 辽东石庙沟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部的辽吉造山/活动带上,该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记录了多期岩浆-构造-变质事件。石庙沟岩体为花岗斑岩,富SiO2、Na2O和K2O,贫CaO、MgO及Al2O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U),A/CNK值大于1,REE配分曲线呈"海鸥"式分布,以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为特征,高Ga/Al值,与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23.0±1.6)Ma,为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均为负值,介于-15.72~-12.85之间,平均值为-14.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2 164~1 989 Ma之间,平均为2 067 Ma,反映源岩以大陆壳成分为主。结合花岗斑岩高SiO2,低Mg、Co、Cr、Ni,且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等特征,表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浆应为大陆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的形成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环境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是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辽东石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阜新地区太古宙变质岩变质作用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仲杰 宋淑娥 +4 位作者 刘长纯 张朋 周永恒 张璟 孙守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辽宁阜新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太古代的最下部的地体,它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TTG岩石及其他深成侵入岩构成。基本岩石类型包括:角闪石岩、辉石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片麻岩及少量的磁铁石英... 辽宁阜新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太古代的最下部的地体,它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TTG岩石及其他深成侵入岩构成。基本岩石类型包括:角闪石岩、辉石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片麻岩及少量的磁铁石英岩。主要特征变质矿物由石榴子石(Gr)、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Hb)、斜长石(Pl)和石英(Q)。岩相学研究确定了指示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3个变质反应的存在,并且它们与推测的矿物相的转化关系吻合。结合地质温压的限定,笔者得出了该区太古宙末期的强烈的变质热事件的IBC型的PTt演化轨迹,即具有近等压冷却过程。并推测出此变质热事件形成于大量岩浆的板低垫托,同时伴有深部的地壳拉张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变质岩 变质作用 演化规律 PTT轨迹 辽宁阜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南辽河岩群里尔峪岩组变沉积岩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仲杰 邓颖 +5 位作者 赵岩 姜春宇 王晓晗 苏特 豆世勇 刘长纯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32,共19页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南辽河岩群里尔峪岩组主要为一套原岩以含硼火山-沉积夹陆源碎屑岩的变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长英质粒状岩石(浅粒岩-变粒岩组合)。前人长期在该活动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南辽河岩群里尔峪岩组主要为一套原岩以含硼火山-沉积夹陆源碎屑岩的变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长英质粒状岩石(浅粒岩-变粒岩组合)。前人长期在该活动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有关其里尔峪岩组的变质作用时代、沉积时代、源区特征以及辽河岩群乃至整个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形成的构造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裂谷开启-闭合模式、弧-陆碰撞模式和陆-陆碰撞模式的争论。笔者旨在辽东黄花甸-苏子沟等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黄花甸—苏子沟地区里尔峪岩组的透闪斜长变粒岩、电气黑云二长变粒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锆石U-Pb(LAICP-MS,下同)年代学测试,综合限定研究区里尔峪岩组变质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原岩形成时代及变质变形时代。测试结果显示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具核-边结构,核部具振荡环带,Th/U值较高(Th/U=0.02~2.37),表明部分锆石来源于岩浆,少部分锆石来源于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得到~1 900 Ma、~2 182 Ma和~2 511 Ma三个主峰值以及~2 030 Ma、~2 076 Ma、~2 110 Ma、~1 900 Ma、~2 312 Ma、~2 452 Ma、~2 715Ma、~2 796Ma、~3 537Ma等8个次峰值。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里尔峪岩组的原岩形成时代应晚于~2 030 Ma,其沉积作用应发生于2 030~1 946 Ma;峰期变质作用年龄为~1 900Ma,变质变形作用应发生于1 837~1 946Ma。该区里尔峪岩组碎屑锆石的年龄频谱特征显示,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胶-辽-吉活动带内2 000~2 200 Ma的中酸性岩浆岩、辽吉花岗岩及辽河岩群火山岩,少部分来自北侧龙岗地块的太古宙结晶基底。胶-辽-吉活动带至少还存在一期2 000~2 100Ma的中酸性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峪岩组 碎屑锆石 LA-ICP-MS-U-Pb年代学 地质意义 辽东黄花甸苏子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博克图地区石炭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洋 刘敬党 +6 位作者 刘锦 豆世勇 刘苏 张艳飞 梁帅 杨培奇 梁天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9,共15页
报道了大兴安岭东部博克图地区二支沟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以及成岩构造背景。根据LA-ICP-MS U-Pb定年结果,二支沟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7.2±2.2)Ma与(319.2±2.3)Ma。... 报道了大兴安岭东部博克图地区二支沟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以及成岩构造背景。根据LA-ICP-MS U-Pb定年结果,二支沟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7.2±2.2)Ma与(319.2±2.3)Ma。二支沟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高硅、富碱,低MgO、CaO的特征,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二支沟岩体的Ba/Nb=70.44~98.20,Ba/La=17.85~28.12,δEu具负异常,暗示源区可能为壳源,存在少量地幔物质与强氧化流体混入。此外,二支沟岩体具有高Sr和低Y、Yb的特征(Sr含量>400×10^-6,Y含量<18×10^-6,Yb含量<1.9×10^-6),与埃达克岩类似,但其更为富钾,表明二支沟岩体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二支沟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Ba、Th,相对亏损Ta、Nb、P、Hf、Zr等高强场元素(HFSE),其(La/Yb)N=12.05~18.03,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其Rb、Ba含量和Rb/Yb(51.49~148.93)、Ba/Yb(430.17~698.83)比值明显高于MORB,与海拉尔盆地和西藏冈底斯埃达克岩相似,表明其成因为底侵作用新生的增厚的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研究区晚石炭世岩浆形成于造山阶段挤压环境。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于晚石炭世((317.2±2.2)Ma之后)构造背景由碰撞造山晚期的挤压、地壳加厚向造山后期的伸展、垮塌的环境转换,并向更加稳定的板内构造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地块 埃达克岩 石炭纪 U-PB年代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