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凤城白云金矿带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军 王恩德 +1 位作者 刘福兴 王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30,共11页
白云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吉南古元古代裂谷中段,裂谷发育晚期形成的黏土质半黏土质岩石组成的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含金建造。该矿带为国内著名的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内的重要金矿带,矿带内已发现了1#、2#、10#、11#、60#、70#... 白云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吉南古元古代裂谷中段,裂谷发育晚期形成的黏土质半黏土质岩石组成的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含金建造。该矿带为国内著名的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内的重要金矿带,矿带内已发现了1#、2#、10#、11#、60#、70#、80#、90#8条规模较大的金矿脉带,每条矿脉带由数条或数十条金矿体组成,累计探获资源储量金约80t、银400t。对白云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矿脉带及矿体特征、矿床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金矿带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片岩中,盖县组片岩不仅是重要的矿源层,也是金矿容矿岩石;②金矿带受近EW向白云推覆构造带控制,推覆构造作用于横向以及垂向上形成的平行产出的层间断裂群,控制着金矿脉带的空间展布;③硅化、钾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以硅钾蚀变岩型为主,次为石英脉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找矿突破的勘查思路及找矿勘查成果的系统研究,总结出了盖县组片岩、韧脆性剪切带、层间断裂群、中性及中酸性岩脉、硅钾蚀变带5条找矿准则,其中“盖县组片岩+层间断裂群”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关键准则,并提出了400~800m埋深、800 m以深、矿带东西两端延长部、白云推覆构造的主构造面深部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金矿带 推覆构造带 层间断裂群 找矿准则 深部成矿空间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浸泡中阶煤岩力学性能劣化特性及其机制
2
作者 迟焕鹏 毕彩芹 +5 位作者 宛东平 魏呈祥 蔡承政 田守嶒 郑凡石 王天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3-994,共12页
研究煤岩在超临界CO_(2)浸泡后的力学特性对于提高深层煤层气储层压裂效果及实现CO_(2)地质封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矿物分析以及孔渗测试,系统研究并揭示超临界CO_(2)浸泡对不同围压下中阶煤岩宏观力学性质的劣化机制。... 研究煤岩在超临界CO_(2)浸泡后的力学特性对于提高深层煤层气储层压裂效果及实现CO_(2)地质封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矿物分析以及孔渗测试,系统研究并揭示超临界CO_(2)浸泡对不同围压下中阶煤岩宏观力学性质的劣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经超临界CO_(2)浸泡后,煤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初始压密和残余破坏特征,峰值应力明显降低,可有效削弱围压对煤岩强度增强的效应。煤岩达到峰值强度后会迅速发生失稳、被破坏,围压越高,破坏越快。(2)超临界CO_(2)浸泡对煤岩抗压强度的劣化作用较弹性模量更为显著。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在超临界CO_(2)浸泡前、后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增大趋势,但其劣化度逐渐降低。在低围压条件下,超临界CO_(2)浸泡对煤岩力学性质的劣化效应尤为突出。(3)超临界CO_(2)浸泡对煤岩力学性质的劣化机制是:超临界CO_(2)与煤岩中的矿物组分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导致碳酸盐矿物被溶蚀,改变煤岩的孔隙结构,促进微观孔隙的发育和扩展,导致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提升,并造成煤岩表面结构被破坏。(4)与活性水相比,超临界CO_(2)浸泡对煤岩的劣化作用更强;相同围压条件下,超临界CO_(2)对煤岩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劣化度比活性水分别高7.7%~36.7%和1.7%~19.4%;超临界CO_(2)主要通过化学溶蚀作用劣化煤岩力学性质,活性水则以物理分散作用为主导,导致这种作用机制差异的原因在于超临界CO_(2)的渗透能力和化学反应活性更强。研究证实,超临界CO_(2)的化学-物理协同劣化机制可显著降低煤岩强度并提升其渗透性,在黑龙江鸡西盆地深层煤层气试验井应用中,成功降低破裂压力6 MPa,实现煤层气日稳产量达1 000 m3以上。超临界CO_(2)浸泡对煤岩的劣化作用有助于深层煤层气体积压裂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特性 渗透率 孔隙结构 超临界CO_(2) 深层煤层气 鸡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庄盆地黑水地区氧化作用与铀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方升 彭虎 +3 位作者 张成勇 王生文 张松 安永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99,共13页
黑水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白垩系孙家湾组,目前在盆缘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线索,但成矿作用方式和类型并不清楚,困扰着下一步勘查方向的选择。为深入研究目的层氧化作用和铀成矿地质特征,通过系统采... 黑水地区位于平庄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白垩系孙家湾组,目前在盆缘发现了较好的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线索,但成矿作用方式和类型并不清楚,困扰着下一步勘查方向的选择。为深入研究目的层氧化作用和铀成矿地质特征,通过系统采集样品,进行镜下鉴定、主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指标、粘土矿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水地区含矿目的层砂岩成熟度较低,为近物源沉积;后生氧化作用较强且存在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目的层还原剂主要为黄铁矿,铀的富集方式主要为含铀含氧水不断渗入砂体,在层间氧化带前缘氧化还原过渡带富集成矿,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对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符合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氧化作用特征 铀矿化特征 铀成矿地质特征 平庄盆地 黑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流域单元的抚顺市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善军 刘诗瑶 +1 位作者 魏恋欢 吕东霖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0,共8页
针对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体系模糊、忽略降雨等诱发因素的问题,以抚顺市作为研究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子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合已有泥... 针对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体系模糊、忽略降雨等诱发因素的问题,以抚顺市作为研究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子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合已有泥石流灾害点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显示,抚顺市已有的42处泥石流灾害点中,36处位于本次评价的泥石流高易发和极高易发区(占比85.71%),有33处位于本次评价的泥石流高危险和极高危险区(占比78.57%).表明本次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果比较可靠,与抚顺市的泥石流灾害发育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子流域单元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法库韧性剪切带变形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雷 刘俊来 +1 位作者 滕超 常玉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1-264,共14页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在辽北法库地区形成大型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发展伴随着多期幔源及壳源的岩浆侵入,侵入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记录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历史。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在辽北法库地区形成大型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发展伴随着多期幔源及壳源的岩浆侵入,侵入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记录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历史。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的宏观变形、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特征分析,揭示了法库韧性剪切带内五龙山杂岩、高丽沟杂岩、早期十间房超单元变形处于上盘向北的剪切作用之下,晚期十间房超单元岩石变形指示构造运动转变为上盘向南剪切。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高丽沟杂岩变形时间为264.7±3.6 Ma(MSWD=1.3),早期十间房超单变形时间为253.9±4.3 Ma(MSWD=3.3),晚期十间房超单元244.0±3.0 Ma(MSWD=1.9)。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十间房超单元及小房申岩体中部分岩石来源于部分熔融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北地区)晚二叠世(264.7~253.9 Ma)处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作用之下;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253.9~244.0 Ma)构造体制转变为碰撞后伸展且逐渐停止,244.0±3.0 Ma碰撞后伸展逐渐结束;构造体制转变并逐渐结束的过程是壳幔共同作用的结果,暗示了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板片断离、重力失衡,这标志着辽北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法库韧性剪切带 同构造侵入岩 岩石变形 古亚洲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西盆地梨树井田煤系气储层特征及改造工艺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毕彩芹 周阳 +8 位作者 姚忠岭 张家强 胡志方 逄礴 唐跃 袁远 谢石 单衍胜 迟焕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37,共11页
煤系中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叠置组合极具开发潜力,但具有赋存类型多样、成藏组合类型复杂、储层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差异大等特点,探索煤系“三气”共探共采技术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发的必然要求。研究煤系气储层特征,合理选... 煤系中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叠置组合极具开发潜力,但具有赋存类型多样、成藏组合类型复杂、储层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差异大等特点,探索煤系“三气”共探共采技术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发的必然要求。研究煤系气储层特征,合理选择目标层位,确定射孔位置,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和参数,实现多类型产气层均衡改造,可最大限度降低层间干扰,充分释放多产气层组的整体产气潜力。本文以鸡西盆地梨树井田HJD1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煤系泥质岩和煤系致密砂岩互层发育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特征,优选了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优化组合了合采产层,探索了与煤系多类型储层特征相匹配的分段射孔、水力压裂工艺,优化了压裂施工流程与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城子河组煤层与煤系暗色泥岩和砂岩薄互层段含气量高、生烃潜力好,煤系气资源条件优越;优选了煤层与煤层、煤系泥页岩和煤系致密砂岩与煤层、煤系泥页岩-煤系致密砂岩等岩性组合的合采目标层段;优化施工方案为增加射孔段长度(煤层厚度的1.8~6.3倍、砂泥岩含气层厚度的1.2~3.0倍)、提高前置液比例(45%~55%),采用“大液量(1200~1800 m^(3))、大砂量(5.7~10.4 m^(3)/m)、大排量(9.33~10.28 m^(3)/min)、高砂比(7.9%~9.4%)、高注入压力(45.0~46.7 MPa)、多级阶梯式加砂”和投球分压施工工艺,通过煤系多类型储层差异性压裂实现储层均衡改造,达到了较好的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研究工作对煤层群发育区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储层 合采产层优化组合 射孔段长度 水力压裂工艺 下白垩统城子河组 鸡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植物来源和稳定同位素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帮军 田泽奇 +9 位作者 李鸿豆 郭旭 赵巧静 石志祥 郭文牧 张宁 AchimBECHTEL Maksim GBLOKHIN 孙玉壮 赵存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5-2458,共14页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碳同位素 植物来源 始新世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