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婷 李跃龙 魏春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2-1735,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4种磁性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能谱法进行了性能比较。从中选出制备简单、磁性强的Fe_(3)O_(4)@c-MWCNTs材料,用于尿液中甲基苯丙胺毒品的检测。10 mg磁性材料添加在5 mL的尿液中用于分散固...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4种磁性Fe_(3)O_(4)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能谱法进行了性能比较。从中选出制备简单、磁性强的Fe_(3)O_(4)@c-MWCNTs材料,用于尿液中甲基苯丙胺毒品的检测。10 mg磁性材料添加在5 mL的尿液中用于分散固相萃取,经超声波振荡,甲醇洗脱,洗脱液过0.22μm滤膜后直接进L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200μg/L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较好,方法的检出限和测量限分别为0.15,0.5μg/L,Fe_(3)O_(4)@c-MWCNTs的萃取能力较好,操作简便,可应用于毒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分析 磁性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纳米管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婷 李跃龙 +3 位作者 杨豪 肖久长 靳翰文 刘禹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取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4.70g和四水合二氯化铁(FeCl2·4H2O)1.72g,溶于80℃水280mL中,加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2.00g,在磁力搅拌下加入氨水(28+72)溶液15mL,在80℃搅拌30min。静置,弃去溶液,用水清洗黑色沉积... 取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4.70g和四水合二氯化铁(FeCl2·4H2O)1.72g,溶于80℃水280mL中,加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2.00g,在磁力搅拌下加入氨水(28+72)溶液15mL,在80℃搅拌30min。静置,弃去溶液,用水清洗黑色沉积物3次,弃去洗液。将黑色沉淀物置于80℃烘箱干燥过夜,制得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Fe3O4@c-MWCNTs)。将所制备的磁性材料应用于水样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的分离富集,3种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的最佳分析条件:取水样5.0mL,用1.0mol·L-1 NaOH溶液0.1mL调节其pH为12;加入磁性材料10.0mg,在80kHz超声提取1min,静置2min后,用强磁铁在容器外壁对磁性材料吸附,弃去水溶液,用水2mL洗涤磁性材料,再次用磁铁吸附并弃去洗液。在吸附了分析物的磁性材料中,用甲醇(每次0.3mL)在80kHz条件下超声洗脱2次(每次1min)。收集并合并2次所得洗脱液,氮吹至干,加入甲醇0.1mL溶解残渣,经滤膜过滤后按选定条件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分离时用Hypurity C18色谱柱作为分离柱,用甲醇和5mmol·L-1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pH 4.0),以体积比为80∶20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和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上述3种苯丙胺类毒品的线性范围均在0.2~40.0μg·L-1之间,检出限(3S/N)依次为0.015,0.018,0.020μg·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4.0%~5.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磁性碳纳米管 苯丙胺类毒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环境中栽培黑木耳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
作者 曹君 曾辉 +6 位作者 郭日光 王红 刘岩岩 李红 杜杨 王韦舒 刘俊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为探寻林下环境中黑木耳栽培生产过程中发生连作障碍现象的内在原因,研究黑木耳生产对于栽培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林下黑木耳实际生产基地选择生态环境条件相同的区域,设计在连续应用两年(L20)、应用一年空闲一年(L19)两个... 为探寻林下环境中黑木耳栽培生产过程中发生连作障碍现象的内在原因,研究黑木耳生产对于栽培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林下黑木耳实际生产基地选择生态环境条件相同的区域,设计在连续应用两年(L20)、应用一年空闲一年(L19)两个试验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CK)采集土壤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组土壤样本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测序结果足够反应样本所包含多样性的前提下,数据表明黑木耳栽培生产过程会明显提高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均匀程度,但应用后闲置的L19组土壤细菌的丰富度略高于连续应用的L20,而L19和L20组的细菌均衡度相近;通过细菌物种差异分析和分类学组分分析,可以发现3个处理组样品的相似性较低,表明土壤不同菌种在细菌总量中的占比存在一定的变化,但优势细菌的种类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土壤真菌动态变化方面,黑木耳的连续生产(L20)明显的抑制了真菌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衡度,生产后闲置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不足的前提下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快速恢复均衡;通过真菌物种差异分析和分类学组分分析,证明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更为剧烈和持久,主要表现在子囊菌和被孢霉在栽培后闲置期内大量的增殖,以及以黑木耳为主的担子菌快速消退;同时木霉属真菌在非黑木耳类真菌含量中比例的提升,可能是导致黑木耳连作过程中“绿霉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林下栽培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硅溶胶浸渍处理核桃壳粉为造孔剂制备镁质隔热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康驰 李国华 +3 位作者 周晓蕾 韩基铄 陈树江 田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为了减少高温窑炉的热能损耗,降低窑体的表面温度,以自制的镁质多孔骨料(以高纯镁粉为原料,以油酸钾为发泡剂)、中档镁砂粉、铝酸钙水泥、SiO_(2)微粉为原料,引入硅溶胶处理后的核桃壳粉(以Sws表示)作为造孔剂,制备镁质隔热材料试样。... 为了减少高温窑炉的热能损耗,降低窑体的表面温度,以自制的镁质多孔骨料(以高纯镁粉为原料,以油酸钾为发泡剂)、中档镁砂粉、铝酸钙水泥、SiO_(2)微粉为原料,引入硅溶胶处理后的核桃壳粉(以Sws表示)作为造孔剂,制备镁质隔热材料试样。研究了Sws的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15%和20%)和烧结温度(1300、1350、1400和1480℃)对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1480℃时添加Sws为10%(w)时,试样耐压强度为22 MPa;添加Sws为20%(w)时,热导率为0.368 W·m^(-1)·K^(-1)(350℃)。2)硅溶胶中的纳米SiO_(2)与基质内的MgO反应生成镁橄榄石,将核桃壳粉挥发后的气孔包裹起来,形成封闭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烧失法 硅溶胶浸渍处理核桃壳粉 镁质多孔骨料 镁质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硼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欣 牛群 +3 位作者 陈滨 乔佳 程恩庆 邢鹏飞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4-470,共7页
采用FactSage软件分别对B-O体系和B-C-O体系进行热力学研究,并绘制出B-O体系和B-C-O体系状态图.通过分析碳热还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反应随温度和分压的变化趋势,获得了B-C-O体系的优势区域图,探究了温度和分压对体系物相共... 采用FactSage软件分别对B-O体系和B-C-O体系进行热力学研究,并绘制出B-O体系和B-C-O体系状态图.通过分析碳热还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反应随温度和分压的变化趋势,获得了B-C-O体系的优势区域图,探究了温度和分压对体系物相共存区域的作用规律.在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硼(B_(4)C)的反应机理,并在不同温度下(1 550~1 800℃)通过还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_(2)O_(2)是B-C-O体系中重要的气相组成之一,可直接参与B_(4)C的形成;还原反应所制备的B_(4)C存在不规则多面体和二维薄片状两种晶体形貌,且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B_(4)C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 碳化硼 热力学 优势区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胶级溶解浆反应性能及其改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董元锋 刘若飞 +4 位作者 董翠华 王萍 孟亚会 陈德海 龙柱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6,共6页
综述了黏胶级溶解浆的反应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测定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改善溶解浆反应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黏胶级溶解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溶解浆 反应性能 黏胶纤维 改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出来的陶瓷——基于一种新的陶瓷成型及制作方法的发现和研究
7
作者 乔木 丁怡 +3 位作者 朱丹 王晓鸥 宇春玲 王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77,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发现的陶瓷成型与制作方法—用折纸法、剪纸法、卷纸法、合成纸板法、纸绳编织法制作陶瓷,并着重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内容、原理及用这种方法制作薄壁复杂形状陶瓷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要点。
关键词 折纸法 无机非金属纤维纸 陶瓷基高温强化剂 薄壁复杂形状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