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焦树仁 邢兆凯 吴祥云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3,23,共4页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 ,是建国初期在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营造的试验示范林。樟子松固沙林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它改善了沙地土壤与小气候条件 ;樟子松林的生物产量比较高 ,为 2 .7~ 3.4t/ (hm2 ·a)...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 ,是建国初期在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营造的试验示范林。樟子松固沙林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它改善了沙地土壤与小气候条件 ;樟子松林的生物产量比较高 ,为 2 .7~ 3.4t/ (hm2 ·a)。樟子松固沙林提早更新的原因 ,主要由于引种地区跨越的纬度大 ,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大 ,引起树木自身生育规律的变化 ,生育期提前且缩短。另外 ,由于营造单纯林 ,林分密度高 ,水分亏缺 ,以及感染枯梢病等 ,使生育期更加缩短 ,章古台樟子松更新的林龄为 4 0~ 4 5a。更新的目标是 ,营造结构合理且稳定性比较高的乔灌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固沙林 提早衰弱 更新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引种樟子松造林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良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营造混交林,提早打除底侧枝,防止枯梢病发生等措施,改善与提高了引种造林技术。通过对樟子松的引种造林,章固台地区生态系统逐渐完善与稳定,在杨树难以成林的干旱沙丘的中上部形成了固沙林生态系统,构成了典型的沙地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造林 改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24
3
作者 焦树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红花尔基沙地引种到章古台 ,在中幼龄林阶段一直表现稳定 ,生长较快。但是 ,至 35~ 4 0年生以后出现提早衰弱、生育周期缩短等问题。通过对1 7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 ,... 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红花尔基沙地引种到章古台 ,在中幼龄林阶段一直表现稳定 ,生长较快。但是 ,至 35~ 4 0年生以后出现提早衰弱、生育周期缩短等问题。通过对1 7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引种地区纬度跨越大 ,水分、热量比原分布区充足 ,引起了樟子松自身生长规律的变化 ,高峰生长期提前、峰值高、峰期短 ,旺盛生长期缩短等。另外 ,由于当地 5、6月份降水量少 ,在干旱年使林分出现水分亏缺 ;7、8月份降水集中 ,又造成林分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 ,在这种水热条件作用下 ,当林分生长势降低时 ,便感染枯梢病。由于干旱和枯梢病的影响 ,林分进一步提早衰弱。但是 ,樟子松仍然是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在固沙造林中还没有其他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超过樟子松。选育抗病型良种 ,营造混交林 ,实行集约化经营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育规律 水分亏缺 枯梢病 营林技术 提早衰弱 固沙造林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祥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50,共9页
采用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条件是樟子松生长的首要条件;土壤条件是樟子松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气侯、土壤、海拔和樟子松生长等因子进行综合生态分类,把全省划分... 采用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条件是樟子松生长的首要条件;土壤条件是樟子松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气侯、土壤、海拔和樟子松生长等因子进行综合生态分类,把全省划分成6个立地类型:(1)辽东中山丘陵立地类型;(2)辽东半岛沿海丘陵立地类型;(3)中南部低丘平原立地类型;(4)辽西北风沙地立地类型;(5)西部低山丘陵立地类型;(6)辽西走廊沿海丘陵平原立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立地类型 划分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几种更新造林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玉航 焦树仁 +3 位作者 张日升 刘淑玲 王浩 袁春良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3期37-39,共3页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增加杨树造林比例,可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多树种块状混交,适用于地块零散、地形复杂的采伐迹地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部位 更新造林 樟子松 杨树 造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更新造林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淑玲 李玉航 +2 位作者 袁春良 焦树仁 于红军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5期9-11,共3页
针对章古台自然条件,在平缓固定沙地上开展更新造林模式的研究,建立了3种更新造林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杨树林农复合林是更新造林的适宜模式,可为三北类似地区迹地更新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章古台 更新造林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植被的分布状况与演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4期11-13,16,共4页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植被的演替过程,从流动沙丘开始。流动沙丘固封治理以后,最初侵入的植物是沙蓬,3~5a后,生长开始衰弱。流动沙丘向半流动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差巴嘎蒿、小黄柳和沙蓼。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小白...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植被的演替过程,从流动沙丘开始。流动沙丘固封治理以后,最初侵入的植物是沙蓬,3~5a后,生长开始衰弱。流动沙丘向半流动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差巴嘎蒿、小黄柳和沙蓼。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小白蒿、细叶胡枝子、野麦子等。固定沙丘分布的主要植物为羊草、中华隐子草、野古草,大果榆、鼠李等。人工林群落相对稳定以后,林下自然侵入的植物主要为黄囊苔苹、寸草台草等。天然残存林植被,主要为榆树、小叶朴群落和色木、蒙古柞群落。蒙古柞群落是顶极群落,疏林草地植被是沙地最稳定的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植被 植物群落 分布组成 演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和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凤艳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4-8,共5页
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对其不同林龄、不同林分密度的树高年生长量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 a生最大年生长量的最适密度为1 425株·hm^(-2),20 a生为1 175株·hm^(-2),30 a生为1 175株·hm^(-2),40 a生... 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对其不同林龄、不同林分密度的树高年生长量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0 a生最大年生长量的最适密度为1 425株·hm^(-2),20 a生为1 175株·hm^(-2),30 a生为1 175株·hm^(-2),40 a生为750株·hm^(-2),50 a生为650株·hm^(-2),60 a生为450株·hm^(-2),随林龄增加树高最大年生长量的最适密度呈下降态势。10~60 a生6个不同龄级、同龄级不同密度的树高年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章古台 沙地樟子松 不同林龄 不同密度 树高年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恢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祥云 雷泽勇 +3 位作者 卢慧 王晓娇 孙海红 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固沙林 采伐迹地 自然恢复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天然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树仁 李玉航 +3 位作者 袁春良 刘淑玲 孟鹏 杨树军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固沙林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树木13种,385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赤松,为43%,分布最多的也是榆树,为2980株/hm^2。天然更新的幼树多出现在沙地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东北坡,而且有落沙层;同时还需要在5—6月降水比较多,年降水量比较高的年份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采伐迹地 频度 多度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祥云 刘广 韩辉 《防护林科技》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固沙林 类型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樟子松衰弱枯死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锈钢 刘桂荣 +2 位作者 李淑华 王恩利 邰宪武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防止森林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调节水分、改善地力、营造混交林、恢复树势。经调查分析,樟子松衰弱枯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纬度、气候、水分、养分、地力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大量樟子松纯林应定期进行土壤、树体营养诊断,以补... 防止森林衰退的核心问题就是调节水分、改善地力、营造混交林、恢复树势。经调查分析,樟子松衰弱枯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纬度、气候、水分、养分、地力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大量樟子松纯林应定期进行土壤、树体营养诊断,以补充匮缺养分。对低纬度区庄河、瓦房店引种应慎重。对其他地区樟子松应适时加大抚育管理力度,使林分达到合理密度,调整水分、养分的亏缺。评价树木引种成败须经一个轮伐期或更长时间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子松 枯死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成活率与降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英 吴景云 +3 位作者 袁春良 吴德东 刘广 孙海红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适当深栽,留穴。雨季造林成活率预测:1~6月份降水与年平均降水之比率超过30%,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比率越大,成活率越低;比率越小,成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雨季造林 造林成活率 降水量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海红 王殿金 +1 位作者 吴德东 肖微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4期93-95,共3页
阐述了辽宁省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提出了辽宁省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重点领域。
关键词 辽宁省 沙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柏引种育苗与造林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树仁 曹文生 +1 位作者 高树军 宋晓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1-2,12,共3页
辽宁省章古台从 1994年开始引种铅笔柏 ,进行育苗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认为 ,铅笔柏种子处理需要从 1月下旬至 4月下旬 ,约 90d时间 ,发芽率较高 ;而从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开始处理的种子 ,因经过低温阶段时间短 ,故发芽率较低 ;铅笔柏... 辽宁省章古台从 1994年开始引种铅笔柏 ,进行育苗与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认为 ,铅笔柏种子处理需要从 1月下旬至 4月下旬 ,约 90d时间 ,发芽率较高 ;而从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开始处理的种子 ,因经过低温阶段时间短 ,故发芽率较低 ;铅笔柏越冬干梢与种源关系很大 ,美国南达科他州种源基本不受冻害 ,而安徽种源干梢较重 ,不宜直接引种 ;该树种在水肥充足条件下生长很快 ,4年生苗高达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笔柏 种源 引种 种子处理 造林技术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樟子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尤国春 杨树军 +3 位作者 安宇宁 张佰习 张日升 王恩利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5期69-71,共3页
樟子松引种到辽宁已半个多世纪,2009年和2010年,我们在省内就樟子松发展问题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辽宁省樟子松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樟子松 防风固沙林 模式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更新造林中天然更新的结合与利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玉航 袁春良 +1 位作者 刘淑玲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林经过经营疏伐与块状采伐以后,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促进了天然下种更新。天然更新强度,在采伐迹地为690株.hm-2,人工更新造林地为575株.hm-2,油松和赤松林下松树为181株.hm-2,其他树种295株.hm-2。通过采取保护1年生樟... 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林经过经营疏伐与块状采伐以后,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促进了天然下种更新。天然更新强度,在采伐迹地为690株.hm-2,人工更新造林地为575株.hm-2,油松和赤松林下松树为181株.hm-2,其他树种295株.hm-2。通过采取保护1年生樟子松幼树越冬,抚育油松、赤松幼树等措施,促进针叶树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营造杨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树木形成阔叶树混交林,沙丘中上部营造针叶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灌木,形成乔灌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采伐迹地 天然更新 更新强度 更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纯林地力衰退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柏习 孟鹏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3期86-87,共2页
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已经成为当今林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了维持地力,实现樟子松人工林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辽宁 沙地 樟子松 人工林 地力衰退 可持续发展 原因分析 针阔混交林 经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西北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树军 张学利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从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和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人为活动两大方面详细地分析了辽宁省西北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总结了沙漠化现状,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辽宁西北部地区 土地沙漠化 成因 治理 法制建设 资金筹集 经济结构调整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树军 尤国春 +2 位作者 刘敏 肖巍 周丽丽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5期1-4,8,共5页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667~2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造林密度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