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中老年人口腔卫生及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雪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分析辽宁省中老年人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状况,为辽宁省中老年人牙周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各地区46岁以上中老年人共113人,填写调查问卷,进行牙周专科检查。结果:女性...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分析辽宁省中老年人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状况,为辽宁省中老年人牙周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各地区46岁以上中老年人共113人,填写调查问卷,进行牙周专科检查。结果:女性口腔卫生好于男性(P〈0.05);吸烟者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破坏较非吸烟者严重(P〈0.01);46~59岁和60岁以上两组口腔卫生无显著差异,但前者附着丧失小于后者(P〈0.05)。结论: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普遍较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应从多种途径宣传口腔卫生维护和牙周健康知识,争取让中老年牙周炎患者尽早接受牙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口腔卫生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状况分析
2
作者 李晶 李健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科大学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180人)就业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调查表,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强迫症状、抑郁、焦... 目的调查中国医科大学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180人)就业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调查表,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偏执4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本科毕业生(P<0.05),但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条件,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求职,考研考博均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积极引导,加强口腔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心理评估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的社会统计学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璐 刘洋 +4 位作者 田宏伟 吴伟 张凯强 张思宇 李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与习惯及相关社会统计学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1188例中老年人,面对面询问收集资料并记录。用SPSS 13.0中的χ~2检验、Ridit检验... 目的研究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与习惯及相关社会统计学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1188例中老年人,面对面询问收集资料并记录。用SPSS 13.0中的χ~2检验、Ridi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就医行为及相关社会统计学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年就医需要高于老年。城市老年人就医需要高于农村。Ridit检验显示经济收入与中老年的口腔就医行为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户口是容易发生就医行为的阻碍因素(中年:OR=0.565,95%CI:0.393~0.799;老年:OR=0.561,95%CI:0.351~0.881)。结论中老年口腔就医率低下,口腔资源利用率不高。社会统计学因素分析显示:经济收入与中老年的口腔就医行为相关;农村户口是容易发生就医行为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口腔就医行为 社会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氟诱导成釉细胞钙超载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颖 马林 +3 位作者 李健 钟鸣 张凯强 顾何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釉细胞内钙超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大鼠成釉细胞系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1)的氟化钠培养液,培养48 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试剂盒检测...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釉细胞内钙超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大鼠成釉细胞系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1)的氟化钠培养液,培养48 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Western blot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过量氟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和钙网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氟化钠浓度高于1.6 mmol·L-1时,可抑制成釉细胞的活性,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升高,钙网蛋白表达上调,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增加,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结论过量氟可引起成釉细胞内钙超载,诱导成釉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 钙超载 钙网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GTR联合植骨术中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吕欣欣 寇育荣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估此项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否具有稳定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垂直吸收的患牙,共计60个位点,随机分为实验组(PRF+GTR联合植骨术组)和对照组(单纯GTR联合植骨术组)各30个位点。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拍摄CBCT确定术区骨密度,同时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并进行比较。在此期间,测量术前、术后1、2周、1、3、6个月时的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TW),观察其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BI的均值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CAL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角化龈宽度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骨密度值的变化,两组差别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F的应用有利于提高GTR联合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在恢复牙周附着丧失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植骨术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宝红 庞鸿娟 +6 位作者 李雪菁 江鹭鹭 邹丽妍 邓春富 张翀 王丹宁 田思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估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64±36)月,种植体存留率是93.44%,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1.32±1.13)mm。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探诊出血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增生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增生多见于杆卡组。机械并发症主要有固位帽松动、固位力不足、基台磨损和螺丝松动。患者对覆盖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覆盖义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扮演法在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岚 程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79,共2页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预防科就诊的4~7岁儿童40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组前告知所有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在护理人员口腔健康宣教后,让儿童扮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采...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预防科就诊的4~7岁儿童40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组前告知所有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在护理人员口腔健康宣教后,让儿童扮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患儿在治疗前刷牙后进行牙菌斑指数测定,半年后复诊再行测定。自制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半年后复诊发现研究组患儿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P<0.05)。因此认为,角色扮演法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儿童不良口腔卫生情况,使患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缓解儿童治疗时的恐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口腔健康教育 牙菌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管消毒药物对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雪梅 王戈 +1 位作者 仇丽鸿 于静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消毒药物对于粪肠球菌感染根管的抗菌效果。方法选用新鲜拔除的60颗前牙,ProTaper预备至F3,将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接种在无菌根管内培养建立感染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A组)、Vitapex(B组)、2%洗必...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消毒药物对于粪肠球菌感染根管的抗菌效果。方法选用新鲜拔除的60颗前牙,ProTaper预备至F3,将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接种在无菌根管内培养建立感染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A组)、Vitapex(B组)、2%洗必泰(C组)、2%洗必泰凝胶(D组)进行根管封药,7 d后接种在BHI琼脂平皿上计数菌落。结果封药前4组根管内细菌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封药前后根管内细菌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组封药后根管内细菌量明显减少,与封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B组比较,封药后根管内细菌量明显减少,封药前后细菌量的差值明显升高(P<0.05),但C组与D组比较,封药后根管内细菌量及封药前后细菌量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洗必泰凝胶是再治疗根管最佳的消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必泰凝胶 根管消毒 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Fill系统对Ⅱ类洞充填后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邵丽娜 韩雪 +2 位作者 仇丽鸿 詹福良 王雪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树脂充填系统SonicFill对Ⅱ类洞树脂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各类恒磨牙15例,每例样本中2个Ⅱ类洞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用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充填窝洞;对照组:用HerculitePr... 目的:探讨树脂充填系统SonicFill对Ⅱ类洞树脂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除的各类恒磨牙15例,每例样本中2个Ⅱ类洞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用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充填窝洞;对照组:用HerculitePrécis纳米树脂斜向分层充填窝洞。500次冷热循环实验后保存于0.5%碱性品红溶液中,24h后沿近远中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并记录评分(0-3);扫描电镜测量树脂与牙体组织间微缝隙宽度。轴壁和龈壁染料渗入深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评估;采用两个样本t检验比较微缝隙的宽度,检验水准α设为0.05。结果:染料渗入评分结果表明:SonicFill组与对照组相比,染料渗入的深度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轴壁染料渗入深度明显少于龈壁(P<0.05)。扫描电镜2000倍视野下微缝隙宽度测量结果表明:SonicFill组与对照组的微缝隙宽度存在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内轴壁与龈壁相比,轴壁微缝隙的宽度明显小于龈壁(P<0.01)。结论: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能够有效减少Ⅱ类洞树脂充填术后微渗漏的发生。轴壁与龈壁相比,轴壁微渗漏明显小于龈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Fill 大块充填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SD大鼠废用残根对周围牙槽骨组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晶 艾红军 洪岩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口腔废用的残根对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周龄)雌雄各3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假手术,雌雄各10只)、实验组(去势手术,雌雄各20只)。12周后双能X线检测所有大鼠右侧股骨的骨密度值以... 目的研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口腔废用的残根对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周龄)雌雄各3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假手术,雌雄各10只)、实验组(去势手术,雌雄各20只)。12周后双能X线检测所有大鼠右侧股骨的骨密度值以确定实验组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将所有大鼠右侧磨牙牙冠用止血钳平齐牙龈夹断,牙根保留,术后2周和4周分别处死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大鼠。取大鼠右侧磨牙区牙槽骨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残根的牙周膜和牙槽骨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的牙周组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破坏,牙周膜的结构变得稀疏,骨质破坏现象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TNF-α在对照组牙周膜中仅表现为少量的棕黄色颗粒,而在实验组中的染色则明显加深;实验组TNF-αm 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S2的趋势则刚好相反。两种细胞因子在2周、4周时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大鼠保留的废用残根能加速周围牙槽骨组织吸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有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口腔中的废用残根应尽快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咬合力丧失 TNF-Α 一氧化氮合酶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颂 刘静波 +1 位作者 赵海礁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92.5%,而对照组为18.3%(P<0.05)。在实验组中,上颌窦底黏膜的最大厚度值(DSM)与上颌磨牙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骨性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HBS)呈负相关。其中,DSM与上颌第一磨牙HBS关系最为密切,右侧和左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5)。实验组患者DSM与PD和CAL呈弱相关。结论:中重度GAgP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反应程度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上颌窦 黏膜增厚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英 闻妍 +1 位作者 康媛媛 钟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46,共7页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磊 李文鹿 +2 位作者 成雨生 刘法昱 孙长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01~ 2011-06间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Ⅰ... 目的:总结分析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01~ 2011-06间39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Ⅰ期患者3例,2例生存时间超过了65个月;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9、38和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手术治疗联合化疗及免疫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提倡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凝胶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春彦 李祎苗 林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以透明质酸凝胶脱敏为实验组,以75%NaF甘油糊剂脱敏为对照组,用VAS量表评估牙齿的敏感性,评价其疗效。另将15颗新鲜离体正畸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牙本质过敏标本,分别用生理盐水及透明质...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以透明质酸凝胶脱敏为实验组,以75%NaF甘油糊剂脱敏为对照组,用VAS量表评估牙齿的敏感性,评价其疗效。另将15颗新鲜离体正畸牙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牙本质过敏标本,分别用生理盐水及透明质酸凝胶处理,扫描电镜下观察样本。结果:1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VAS值均下降,治疗有效率为91.03%和85.7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透明质酸凝胶可以封闭牙本质小管。结论:透明质酸凝胶对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 脱敏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氟对成牙本质细胞内质网应激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凯强 张颖 +4 位作者 程瑞波 刘璐 张思宇 顾何锋 马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切牙成牙本质内质网伴侣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成牙本质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随机分组的30只大鼠分别饮用氟化钠浓度为0、75、150×106的自来水,建立慢性氟中毒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成牙...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切牙成牙本质内质网伴侣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成牙本质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随机分组的30只大鼠分别饮用氟化钠浓度为0、75、150×106的自来水,建立慢性氟中毒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Grp78,XBP-1和Caspase-12的表达。利用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软件采集数据并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随氟化物浓度增加,成牙本质细胞GRP78、XBP-1、Caspase-12的表达强度增加,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氟化物可以引起成牙本质细胞内质网应激,Grp78和XBP-1过表达,高强度的内质网应激会诱导成牙本质细胞通过活化Caspase-12导致成牙本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成牙本质细胞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龈沟液中正五聚体蛋白3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春彦 林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39-1041,104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龈沟液中PTX3水平与牙周状态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0个牙周相对健康位点、20个炎症位点治...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龈沟液中PTX3水平与牙周状态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0个牙周相对健康位点、20个炎症位点治疗前后的龈沟液,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炎症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的PTX3的浓度。结果:炎症组龈沟液中PTX3的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相对健康组,龈沟液中PTX3水平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显著下调,且与PD、CAL、SBI及龈沟液的量呈正相关。结论:龈沟液中PTX3的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正五聚体蛋白3 慢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术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探究
17
作者 汪斐然 曹元 +4 位作者 张宗宇 邱新毓 金岩 隋秉东 王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别在各组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皮肤缺损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创面愈合率。缺损后14 d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缺损部位肉芽组织厚度及再上皮化率,并行Masson's染色观测胶原纤维的比例。结果脾切除术和假手术术后,小鼠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皮肤缺损造模后1~14 d,3组小鼠缺损面积均逐渐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在伤后3、5、7 d的创面面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也均明显增高(P<0.05);且在伤后的3 d和5 d,Spx3d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Spx3w组(P<0.05或P<0.01)。Spx3w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Spx3d组(P<0.01),假手术组与Spx3w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px3d组(P<0.05),且Spx3w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三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小鼠创面愈合较佳、肉芽组织厚度较厚,且Spx3d组优于Spx3w组。在7 d时,Spx3d组及Spx3w组肉芽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P<0.05),且Spx3d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Spx3w组(P<0.05);在14 d时,Spx3d组及Spx3w组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Masson's染色结果显示,Spx3d组在7、14 d时,以及Spx3w组在14 d时创面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脾切除后小鼠皮肤缺损愈合加速,且脾切除后的恢复时间对皮肤缺损的愈合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皮肤 全层缺损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颂 李波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最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MM>DA;最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MM>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咀嚼肌 肌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刺激人牙周膜细胞表达MMP-9的研究
19
作者 赵戬 潘春玲 +2 位作者 刘俊超 李倩 潘亚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TNF-α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MMP-9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5 ng/mL浓度的TNF-α刺激hPDLCs 24 h,以及2 ng/mL浓度的TNF-α刺激hPDLCs 6 h、12 h、24 h、48 h,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TNF-... 目的研究TNF-α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MMP-9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5 ng/mL浓度的TNF-α刺激hPDLCs 24 h,以及2 ng/mL浓度的TNF-α刺激hPDLCs 6 h、12 h、24 h、48 h,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TNF-α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hPDLCs表达MMP-9均增加。结论 TNF-α能够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hPDLCs表达MMP-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BR胶原膜的早期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20
作者 白冰 朱静涛 +1 位作者 冯丽芳 宋荣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GBR胶原膜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于双侧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mm×8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GBR胶原膜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于双侧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mm×8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Bio-gide@、无覆盖膜覆盖骨缺损。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分别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国产胶原膜在1个月时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膜下成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引导骨再生 新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