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忠实 闫雪松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9-30,共2页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从可持续利用角度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辽宁省 耕地 后备资源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新型化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2
作者 陈晨 顾阳 +2 位作者 刘琳 张贞 才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分析了小城镇新型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数量和小城镇新型化发展质量两个层面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相关性分析法,以沈阳市50个小城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民生活综合指标对小城镇新型化... 在分析了小城镇新型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数量和小城镇新型化发展质量两个层面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相关性分析法,以沈阳市50个小城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人民生活综合指标对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水平影响最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对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水平影响最小;(2)Ⅲ类小城镇比重最大占52%,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水平排序:辽中县>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3)沈阳市50个小城镇人口和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生态环境是沈阳市小城镇新型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基础设施的完善表现了小城镇新型化发展水平;而人民生活水平与小城镇综合发展并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新型化 熵值法 指标体系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畜牧业在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思路
3
作者 张敏 徐丹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A01期13-15,共3页
本文对辽宁省小城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很多重点镇以畜牧业做为主导产业,结合笔者的专业和多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经验,谈谈畜牧产业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思路,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畜牧业 辽宁 小城镇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静 张贞 +1 位作者 陈晨 高金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162,168,共7页
以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为例,采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工程影响下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同敏感度分析结合,探讨工程影响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 以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为例,采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工程影响下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同敏感度分析结合,探讨工程影响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强,连接性以及斑块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2.12%,且生态价值敏感度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景观生态风险值由0.76变为1.12,研究区生态风险从较高风险区转变为高风险区,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该研究有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效果,为后期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生态服务价值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响应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5
作者 陈晨 李昌乐 +1 位作者 陈凌静 胡振兴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选择重庆市北碚区五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了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水田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选择重庆市北碚区五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了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水田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养分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旱地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变为果园后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变为菜地后土壤有机碳在0~20 cm和40~6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养分随着旱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土壤孔隙度 土壤有机碳 土壤速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耿彩英 高明 陈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以重庆市北碚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多少顺序表现为水田变菜地,旱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旱地变果园;(2)水田变旱地、旱... 以重庆市北碚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多少顺序表现为水田变菜地,旱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旱地变果园;(2)水田变旱地、旱地变为果园后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旱地变为菜地后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表现为旱地变菜地,水田变菜地,水田变果园,旱地变果园,水田变旱地;而2060cm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变化前为水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于变化前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