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辽宁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马殿荣 李茂柏 +2 位作者 王楠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3-411,共9页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间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现已严重发生于中国辽宁省。2003—2005年对中国辽宁稻区的杂草稻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植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收集到的部分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杂草稻植物学特性变异较大。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杂草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0对SSR引物中有26对在杂草稻中扩增出多态产物,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6.67%,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62。杂草稻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平均为0.843,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差异明显。中国辽宁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血缘关系很近,与籼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关系较远,很可能起源于当地栽培稻品种,是栽培稻种个体间自然杂交、回复突变等产生的退化类型,远距离种子调运促进了它的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分布 形态特征 SSR 遗传多样性 起源 群体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远征 王晓菁 +7 位作者 李源 徐海 王嘉宇 赵明辉 唐亮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0-918,共9页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根据地区和品种(系)特点划分为黄淮粳稻、京津唐粳稻、晚熟中早粳稻、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分析了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现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京津唐粳稻、黄淮粳稻>晚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3.66%和66.9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30.26%和3.08%。总体和不同类型产量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籽粒长宽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与糙米率大多显著负相关,而与整精米率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也不密切,与穗数基本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每穗粒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结实率、千粒重和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北方粳稻至少在9 t hm–2以下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可以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进品质,或者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北方稻区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3
作者 商全玉 张文忠 +4 位作者 韩亚东 荣蓉 徐海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1-664,共4页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许明 贾德涛 +3 位作者 马殿荣 王嘉宇 苗微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0-1036,共7页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根系生理活性 叶片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草稻生物学多样性及其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殿荣 李茂柏 +3 位作者 孙健 王楠 徐正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里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杂草稻已成为辽宁省稻区一种严重的杂草类型。2003~2005年对辽宁省杂草稻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广泛分布在辽...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里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杂草稻已成为辽宁省稻区一种严重的杂草类型。2003~2005年对辽宁省杂草稻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广泛分布在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的各主栽水稻田中,且正从栽培田向周边扩散;不同地区杂草稻的株高、分蘖能力、单株穗数及芒长等生物学特性变异较大;杂草稻在亚种分类上大部分属粳型和偏粳型,只有少数为偏籼型。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辽宁省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植物分布 形态特征 亚种分类 生物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草稻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2
6
作者 马殿荣 陈温福 +1 位作者 徐正进 张文忠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22-24,共3页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范围、来源、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讨论,认为杂草稻在辽宁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杂...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范围、来源、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讨论,认为杂草稻在辽宁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北方粳稻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立强 叶靖 +2 位作者 高光杰 王术 贾宝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1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对水稻直播、移栽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单茎根干物质量和群体根干物质量都是移栽种植高于直播种植;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单茎地上部干物质量、群体地上部干物... 以1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对水稻直播、移栽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单茎根干物质量和群体根干物质量都是移栽种植高于直播种植;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单茎地上部干物质量、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都是移栽种植高于直播种植,但根冠比正好相反。无论在拔节期、抽穗期还是成熟期,0~10 cm土层内根系干质量占根系总干质量的比例直播种植高于移栽种植。产量构成因素比较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结实率直播种植显著高于育苗移栽,每穗颖花数正好相反,千粒质量变化不大。移栽种植的每穗颖花数、产量较直播种植平均分别提高20.1%、7.4%,但移栽种植的有效穗数、结实率较直播种植的平均分别降低9.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种植方式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红娇 张喜娟 +2 位作者 李伟娟 徐正进 徐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选用北方稻区9个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不同穗型粳稻品种间抗倒伏性的差异。倒伏多发生在距地面20~40cm的第2、3节间。基部节间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节至顶鲜质量、长短外径、截面面积与... 选用北方稻区9个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不同穗型粳稻品种间抗倒伏性的差异。倒伏多发生在距地面20~40cm的第2、3节间。基部节间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节至顶鲜质量、长短外径、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显著影响各节间的弯曲力矩;穗鲜质量与各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穗颈角对各节间倒伏指数影响不显著。就单个品种而言,弯曲穗型内也存在抗倒性强的品种,不能单纯以穗型来评价品种抗倒性,应综合考虑品种的地域性及品种自身的特性。但从总体水平分析,北方稻区直立、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比弯曲穗型品种倒伏指数小,抗倒性好。主要原因在于: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株高偏矮,基部节间短,更有利于抗倒;直立穗型品种基部茎秆抗倒性状表现良好;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穗短、轻且穗颈弯曲度小,对茎秆作用力小。此外,还讨论了生态条件、品种特性、穗型与抗倒伏性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弯曲力矩 倒伏指数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5
9
作者 陈温福 潘文博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对中国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北方粳稻生产承载着全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千方百计地发展北方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已势在必行。但从目前北方粳稻生产形势看,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 对中国粳稻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北方粳稻生产承载着全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千方百计地发展北方粳稻生产,增加粳稻总产量已势在必行。但从目前北方粳稻生产形势看,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量的潜力已很有限,惟一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通过育种手段开发推广超级稻,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以及通过栽培手段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近期大幅度增加粳稻总产量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对直接影响中国粳米市场走势的东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品种培育 高产栽培技术 中低产田 粳米市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1 位作者 杨庆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4-920,共7页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稍有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明显;栽培稻群体日最低温度有所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日较差降低;日最小湿度显著升高,日最大湿度和湿度日较差显著降低;30cm处照度受杂草稻密度影响相对较小,60cm和90cm处照度随杂草稻密度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微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导致栽培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密度 栽培粳稻 产量 品质 群体微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杂草稻出苗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楠 马殿荣 +2 位作者 贾德涛 王莹 陈温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以43份北方杂草稻为试材,栽培稻秋光为对照,对北方杂草稻的出苗动力及其与出苗率、秧苗素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耐深播性强于秋光。在覆土3 cm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动力主要源于中胚轴的伸长。在覆土5 cm条件下,大部分... 以43份北方杂草稻为试材,栽培稻秋光为对照,对北方杂草稻的出苗动力及其与出苗率、秧苗素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耐深播性强于秋光。在覆土3 cm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动力主要源于中胚轴的伸长。在覆土5 cm条件下,大部分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发生伸长,与中胚轴共同成为出苗动力。中胚轴长度与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相关性随覆土深度的增加而加大。杂草稻有较强的耐深播性,但不同材料间仍有较大差异。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中胚轴的伸长对提高出苗率及秧苗素质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深播 中胚轴 芽鞘节间 出苗动力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4
12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3 位作者 韩勇 邵国军 张文忠 马殿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1-1418,共8页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穗型分类方法及其与穗部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的13项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单穗重、着粒密度、穗直立程度和穗型指数为指标,...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穗型分类方法及其与穗部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的13项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单穗重、着粒密度、穗直立程度和穗型指数为指标,分别将试材划分为重、中、轻,密、中、稀,直、半、弯,上、中、下4类各3种穗型;总体看重穗型有与密穗型相对应的趋势,共同特点是穗数少而一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着粒密度大,二次枝梗粒数及其占每穗粒数的比率(二次粒率)高,结实性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性差,因而产量潜力较高但是品质较差;直立穗型与重穗型和密穗型的对应关系不如前两者之间明显,在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等方面与重穗型和密穗型相似,但是二次粒率低,结实率高,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都优于重穗型和密穗型;上部优势型在结实性和品质性状上有明显优势,但是产量较低。因此,直立穗型与上部优势型相结合将有利于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部性状 穗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几个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书强 金峰 +5 位作者 董丹 刘柏林 薛菁芳 张文忠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几个重要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穗型特征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高低无直接必然的联系,但是对穗不同部位间这些指标及其粒位顺序...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的几个重要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穗型特征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高低无直接必然的联系,但是对穗不同部位间这些指标及其粒位顺序有较大影响。对3个直立穗型品种而言,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穗下部>中部>上部,食味值则相反,而对3个弯曲穗型品种而言,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规律不明显,食味值表现为穗上部>中部>下部;同一稻穗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的稻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相对较低,而着生在一次枝梗上的稻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相对较高;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下部二次枝梗第2、3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食味值较低,中上部一次枝梗1~6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食味值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在粒位间规律不明显;直立穗型品种单一稻穗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大于弯曲穗型品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直立穗型品种着粒密度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粒位 蛋白质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食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模式下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47
14
作者 史鸿儒 张文忠 +5 位作者 解文孝 杨庆 张振宇 韩亚东 徐正进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5-1993,共9页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施氮模式的群体叶蘖建成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模式均表现14.5kg667m-2施氮水平产量显著高于12.5kg66...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施氮模式的群体叶蘖建成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物质生产特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模式均表现14.5kg667m-2施氮水平产量显著高于12.5kg667m-2施氮水平的产量,且14.5kg667m-2施氮水平各施氮模式增产都是因为增加了穗外因素(穗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单位面积实粒数),降低了穗内因素(穗重、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在相同施氮总量下,"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产量显著高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但"三段五次"模式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实粒数等穗外因素来增产,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以增加穗重、千粒重等穗内因素来获得高产,前两者产量都显著高于后两者,主要是因为前两者抽穗后新增同化产物(同化物直接供应量)和抽穗前营养器官储存物质的二次利用量(同化物间接供应量)均高,营养器官的物质输出率和对产量的贡献率均高。此外,在2种施氮水平下,前两者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模式。在14.5kg667m-2施氮水平下,前两施氮模式都获得了超高产量(>11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施氮模式 超高产量 物质生产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根系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贾德涛 许明 +1 位作者 王楠 陈温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7,共5页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秋光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二者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沈农265在根数、总根长、根体积、根重、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秋光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二者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沈农265在根数、总根长、根体积、根重、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根系的生长动态看,两品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育中后期,沈农265的根系较秋光更庞大,代谢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盆栽 根系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书强 金峰 +6 位作者 王嘉宇 刘柏林 董丹 薛菁芳 张文忠 徐正进 陈温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特征与品种间外观品质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外观品质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粒位 垩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殿荣 王楠 +2 位作者 王莹 贾德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轴的伸长顶土发芽;当覆土较深时(5cm),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更加明显,伸长长度加大,同时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明显伸长,中胚轴和芽鞘节间的共同伸长为深覆土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提供了动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中胚轴 芽鞘节间 伸长 出苗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畅 王术 +5 位作者 张秀茹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沈峰 李小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73,共7页
为探求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的影响因素,对80份东北粳稻材料进行感官食味品尝评价、仪器(食味计、成分分析仪)测定及品质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综合评分为66.74-82.31 分,变异系数为4.86%.感官品尝综合评分与... 为探求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的影响因素,对80份东北粳稻材料进行感官食味品尝评价、仪器(食味计、成分分析仪)测定及品质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综合评分为66.74-82.31 分,变异系数为4.86%.感官品尝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与成分分析仪测得的品质评价值相关不显著;综合评分与外观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但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相关性不大,但食味值与开始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综上可知,品尝试验获得的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和理化指标测定中的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大量粳稻样品食味品质评价可着重参考食味值和谷蛋白含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食味 RVA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红娇 张喜娟 +1 位作者 李伟娟 徐正进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高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粳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及与倒伏密切相关的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齐穗后30 d左右是水稻最容易发生倒伏的时期,株高与水稻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基部伸长节间性状...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高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粳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及与倒伏密切相关的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齐穗后30 d左右是水稻最容易发生倒伏的时期,株高与水稻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关系密切,茎秆维管束数目、厚壁细胞层数、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对倒伏有一定影响。超高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9741与常规粳稻品种辽粳294和辽粳371相比,表现出较好的抗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粳稻 抗折力 弯曲力矩 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7
20
作者 徐铨 唐亮 +4 位作者 徐凡 福嶌阳 黄瑞冬 陈温福 徐正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968,共8页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稻 食味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