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昀隆 于汉勋 +1 位作者 胡永倩 崔基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群布鲁氏菌病 血清流行率 感染风险因素 “知信行”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猪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关淼 赵凤菊 +5 位作者 赵晓彤 曹东 姚伟 刘耀川 李清竹 魏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分离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占98.46%,其中对四环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33%、81.54%和80.00%;对甲氧苄啶、磺胺异恶唑、氯霉素、恩诺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4.29%、74.29%、69.23%和68.57%;对米诺霉素及多粘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和9.23%;分离株多药耐药率较高,达92.31%。ESBLs确证试验结果发现,辽宁省分离株中29.23%的菌株能产生ESBLs。说明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较为广泛,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 大肠埃希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淼 曹东 +6 位作者 赵晓彤 杨本勇 陈瑶 赵凤菊 崔基贤 申贯男 顾贵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了解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对辽宁地区采集到PCV2阳性病料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应用DNA 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15株PCV2全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和1 768bp... 为了解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对辽宁地区采集到PCV2阳性病料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应用DNA 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15株PCV2全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和1 768bp,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4.4%~99.8%;15株PCV2毒株中有11株属于PCV2b基因型,4株属于PCV2a基因型。结果表明,目前在辽宁地区有多种血清型PCV2同时流行,应该针对优势血清型制定免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婧 王蕊 +6 位作者 李晟阳 郭昕 崔基贤 于学 张雅楠 程荣杰 李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为研究通过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选择40只健康老龄雄性SD 老龄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 组,建立Langendorff 模型.I-R 组:继续灌注K-H 液30min;DEX-K-H1组:继续灌注含0.2ng.mL-1右美托咪啶的... 为研究通过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选择40只健康老龄雄性SD 老龄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 组,建立Langendorff 模型.I-R 组:继续灌注K-H 液30min;DEX-K-H1组:继续灌注含0.2ng.mL-1右美托咪啶的K-H液20min;DEX-K-H2组:继续灌注含2ng.mL-1右美托咪啶的K-H液20min;DEX-K-H-Y组:继续灌注含2ng.mL-1右美托咪啶和1M育亨宾的K-H液20min.DEX-K-H1 组、DEX-K-H2 组、DEX-K-H-Y 组于20min 后冲洗10min K-H 平衡液.各组造成全心缺血的方式均为停灌30min,然后再灌注120min K-H 平衡液.记录各组缺血前、平衡灌注末、再灌注60min、再灌注120min的心率(HR)、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于再灌注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缺血后各组HR无显著差异(p〉0.05),与IR 组、DEX-K-H-Y 组相比,DEXK-H1 组、DEX-K-H2 组各时点的垣dp∕dtmax、-dp/dtmax、SOD 增加,MDA 下降(p〈0.05 或p〈0.01),且DEX-K-H-Y 组变化最明显.说明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心功能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保护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右美托咪啶的浓度影响其保护心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老龄大鼠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婧 郭昕 +4 位作者 李晟阳 崔基贤 于学武 张雅楠 李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0,共6页
为研究在体缺血再灌注过程对老龄大鼠造成的损伤以及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选取40只老龄雄性健康SD老龄大鼠,将其随机分成4组(n=10):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缺血再灌注... 为研究在体缺血再灌注过程对老龄大鼠造成的损伤以及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选取40只老龄雄性健康SD老龄大鼠,将其随机分成4组(n=10):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假手术组(C-S组)。在老龄大鼠的右侧分离出颈动脉,并行左心室置管,对老龄大鼠的左心功能变化进行记录,连接心电图选用标准II导联方式,记录波形变化。通过记录缺血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HR和心功能指标±dp/dtmax,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中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对再灌注末心肌梗死面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老龄大鼠开胸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每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都有下降趋势。相比C-S组,I-R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都显著降低(p<0.05),D-P组的心率在给药后就开始下降显著,但与I-R组对比平均动脉压下降不明显,尤其是在再灌注末期,平均动脉压D-P组要高于I-R组,组间差异显著。对比C-S组,在I-R组中老龄大鼠的左心功能各指标显示降低的左心功能,I-R组和C-S组的组间差异是显著的。相对于I-R组,D-P组±dp/dtmax升高。与C-S组相比,I-R组MDA含量在心肌组织匀浆中增高,SOD活性下降(p<0.05);对比I-R组,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在D-P组增高,SOD活性下降(p<0.05)。缺血再灌后对老龄大鼠在体心肌明显损伤,通过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使老龄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得到有效减轻,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老龄大鼠的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老龄大鼠 缺血预处理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