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昀隆 于汉勋 +1 位作者 胡永倩 崔基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群布鲁氏菌病 血清流行率 感染风险因素 “知信行”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锦州市动物园一起孔雀H7N9流感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兰德松 张冬野 +2 位作者 刘华 顾贵波 于本良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9期6-11,共6页
2019年3月18日,辽宁省锦州市动物园报告其饲养的孔雀接连两天出现急性发病死亡。经专家组现场临床诊断,市级、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疑似H7N9流感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鸡胚接种分离病毒、亚型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确诊为... 2019年3月18日,辽宁省锦州市动物园报告其饲养的孔雀接连两天出现急性发病死亡。经专家组现场临床诊断,市级、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疑似H7N9流感疫情;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鸡胚接种分离病毒、亚型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确诊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疫情。为追溯疫情的可能来源、分析疫情的扩散风险,继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采用现场勘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实验室检测,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该起疫情袭击率为4.5%(9/200),由迁徙候鸟带毒引入可能性较大;未及时开展免疫,导致抗体水平不达标是引起疫情暴发的内在因素。经过科学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本起疫情提示,必须扎实做好禽流感免疫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家禽饲养场以及其他场所观赏鸟类的免疫,确保筑牢免疫屏障,以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 孔雀 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辽宁省定点监测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横断面研究
3
作者 兰德松 赵培 +3 位作者 高原 周维 顾贵波 侯振中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为了解2019年辽宁省定点监测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按照国家定点监测方案要求,在辽宁省养殖环节的3个定点监测县采集10个不同规模类型的猪场的猪血清样品220份,利用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结果显示:3个定点监测县内10... 为了解2019年辽宁省定点监测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按照国家定点监测方案要求,在辽宁省养殖环节的3个定点监测县采集10个不同规模类型的猪场的猪血清样品220份,利用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结果显示:3个定点监测县内10个猪场的场群总体真实流行率为28.7%,其中,阳性率最高的场个体真实流行率达88.3%;A和B地区个体表观流行率显著高于C地区(P<0.01),A和B地区感染风险分别为C地区的9.8倍和5.6倍;后备母猪个体表观流行率显著高于生产母猪和育肥猪(P<0.01),后备母猪感染风险最高,为育肥猪的5.0倍,生产母猪和育肥猪感染风险差异不显著(P>0.05);大型场和中型场个体表观流行率均显著高于小型场(P<0.01),大型场和中型场感染风险分别为小型场的7.9倍和2.8倍。结果表明,辽宁省定点监测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比较普遍,流行率较高,提示应重点加强对大型规模养猪场和后备母猪的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监测 猪伪狂犬病 gE抗体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某市奶牛布病感染状况及群间传播风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基贤 王靖飞 谷志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初步筛选出14项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可能风险因素,经相关性检验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取了5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最终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建立了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计算了模型的预测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奶牛个体流行率为0.99%,群流行率12.4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包括:"无专用购销车辆"(OR=3.57,95%CI:1.04-12.5,p=0.04),"进圈时不穿专用工作服和胶靴"(OR=5.0,95%CI:0.97-25.00,p=0.06),"与犬混养"(OR=12.39,95%CI:0.97-157.56,p=0.05)。该结果表明与犬混养可能是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奶牛销售时自有购销专用车辆和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采取如进圈穿专用工作服可使奶牛布病在场群间传播的风险降低。针对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1.6%,表明此模型解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的能力为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布鲁氏菌病 流行率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崔基贤 王靖飞 谷志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11期63-65,共3页
2014年3月9-17日,辽宁省北镇市和黑山县的两个养羊户发生小反刍兽疫,为了解疫情来源并评估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发现本次发病局限于2户羊群中,在总共67只羊中检出24只PPR疑似病例,其中11只死亡。经临床和实验室诊... 2014年3月9-17日,辽宁省北镇市和黑山县的两个养羊户发生小反刍兽疫,为了解疫情来源并评估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发现本次发病局限于2户羊群中,在总共67只羊中检出24只PPR疑似病例,其中11只死亡。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起疫情被确定为输入性小反刍兽疫;来源追踪分析显示发病羊来自S省某活羊交易市场;扩散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起疫情向周围羊场扩散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流行病学调查 扩散风险评估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鸡白痢流行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宏燕 薛树山 +6 位作者 石霖 闫海滨 何欣 吴运谱 张雅为 张秀萍 邓新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6期44-50,共7页
为掌握鸡白痢在辽宁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2~2013年期间分别选取42家种禽场(户)和45家商品禽场(户)进行了鸡白痢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并对一些种禽场进行了重点跟踪监测。调查发现,祖代禽鸡白痢阳性率为0;父母代禽鸡... 为掌握鸡白痢在辽宁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2~2013年期间分别选取42家种禽场(户)和45家商品禽场(户)进行了鸡白痢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并对一些种禽场进行了重点跟踪监测。调查发现,祖代禽鸡白痢阳性率为0;父母代禽鸡白痢平均阳性率为2.15%,父母代肉种鸡白痢检出率为3.17%,蛋种鸡白痢检出率为0.32%;保种禽鸡白痢平均阳性率为20%;商品禽鸡白痢平均阳性率为3.49%,蛋鸡白痢检出率为4.8%,肉鸡白痢检出率为2.2%。结果表明,辽宁省鸡白痢危害仍然存在,个别场(户)还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 调查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HN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致病性
7
作者 赵晓彤 吴运谱 +10 位作者 薛树山 石霖 曹明慧 顾贵波 谷志大 魏澍 何欣 王宏燕 闫海滨 于长泳 曹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初步研究其分子特性分析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Y1株、DD2株、YK1株和TL4株的致死鸡胚平均时间(MDT)分别为50.6 h、76.3 h、62.9 h和81.3 h,CY1株具有强毒特征。F... 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初步研究其分子特性分析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Y1株、DD2株、YK1株和TL4株的致死鸡胚平均时间(MDT)分别为50.6 h、76.3 h、62.9 h和81.3 h,CY1株具有强毒特征。F基因分型显示,CY1株属于Ⅶ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流行株js02株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与疫苗株LaSota、Queensland V4亲缘关系均较远。DD2株、YK1株和TL4株均属于基因Ⅱ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NDV非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LaSota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将为本省新城疫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HN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7年辽宁省猪流感血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兰德松 魏澍 侯振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摸清近年来辽宁省规模猪场猪流感流行状况。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从辽宁省规模化猪场中采集猪血清样品共计2 161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欧亚类禽型H1N1(EA H1N1)、2009甲型H1N1(pdm/09H1N1)、H3N2SIV和H7N9亚... 目的摸清近年来辽宁省规模猪场猪流感流行状况。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从辽宁省规模化猪场中采集猪血清样品共计2 161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了欧亚类禽型H1N1(EA H1N1)、2009甲型H1N1(pdm/09H1N1)、H3N2SIV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2-2017年期间,EA H1N1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0%、49.62%、42.50%、3.64%、1.46%、13.89%;pdm/09H1N1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9%、12.69%、18.00%、64.24%、39.79%、35.56%;H3N2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7%、1.54%、0、0、0、0;H7N9亚型抗体未检测到;2012-2014年期间辽宁省猪群中EA H1N1SIV为优势亚型,2015-2016年期间EA H1N1SIV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最低至1.46%,2017年EA H1N1SIV抗体阳性率又显著上升至13.89%;而2012-2015年期间辽宁省猪群中pdm/09H1N1SIV抗体阳性率逐年升高,2015年达到最高值至64.55%,2015-2017年期间辽宁省猪群中SIV pdm/09H1N1为优势亚型;SIV感染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分布特征,辽东、辽南和辽北地区阳性率较辽西和辽中地区高。结论检测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辽宁省猪群中EA H1N1和pdm/09H1N1亚型SIV感染较为普遍,H3N2亚型流感抗体阳性率较低,未检测到H7N9流感病毒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血清学调查 血凝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一起野禽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兰德松 顾贵波 +8 位作者 赵培 杨洺扬 齐景文 吴靖 郑洪玲 申贯男 崔基贤 李树博 于本良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2期5-11,共7页
2021年4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森林公园内饲养的10只黑天鹅和1只大雁死亡,袭击率为3.8%(11/291)。经现场调查和临床剖检诊断,市级和省级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疑似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 2021年4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森林公园内饲养的10只黑天鹅和1只大雁死亡,袭击率为3.8%(11/291)。经现场调查和临床剖检诊断,市级和省级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疑似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4月12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该起疫情。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立即组织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组,采用现地察看、座谈、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疫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追溯疫情来源,追踪疫情扩散风险,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经综合判定,疫情由迁徙候鸟带毒传入引发的可能性较大;未开展禽流感免疫接种,未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是此次疫情发生的内因。经科学处置,疫情被扑灭,扩散风险低。疫情启示,扎实做好公园、动物园等观赏野禽饲养相关场所的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切实筑牢野禽及家禽禽流感免疫保护屏障,对降低禽流感疫情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黑天鹅 大雁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兰德松 刘贺 +2 位作者 王海丰 顾贵波 于本良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0期1-6,37,共7页
2020年5月15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该县某养羊户发生山羊急性发病,且死亡率较高;5月16日,经市级专家组现场临床诊断和省级实验室复核,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经国家小反刍兽疫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小反刍... 2020年5月15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该县某养羊户发生山羊急性发病,且死亡率较高;5月16日,经市级专家组现场临床诊断和省级实验室复核,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经国家小反刍兽疫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小反刍兽疫。5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该起疫情。为追溯疫情可能来源,分析疫情扩散风险,科学指导疫情处置工作,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该起疫情的袭击率为72.7%(136/187),病死率为55.9%(76/136)。溯源调查表明,疫情由羊贩运人及其运输车辆带毒传入和外购未经检疫羔羊带毒传入的风险较大,新生或外购羔羊未及时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是内在风险因素;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局限于该养羊户,向外扩散的风险较低。本起疫情提示,应做好养殖场区内的生物安全综合防控,重点加强相关人员及运输车辆、工具的移动控制,及时做好羔羊的疫苗免疫,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辽宁省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洺扬 兰德松 +4 位作者 赵培 孙世宇 马建山 郑洪玲 董馨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旨在了解辽宁省猪口蹄疫免疫效果及变化趋势,于2018—2021年在全省14个地级市的168个规模猪场和67个散养户共采集血清样品6218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场点类型的抗体水... 研究旨在了解辽宁省猪口蹄疫免疫效果及变化趋势,于2018—2021年在全省14个地级市的168个规模猪场和67个散养户共采集血清样品6218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场点类型的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018—2021年,全省口蹄疫O型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分别为84.96%、84.68%;口蹄疫A型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分别为73.62%、76.66%。按不同年份分析,2018年口蹄疫A型免疫抗体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按不同场点分析,规模猪场的场群抗体合格率和个体抗体合格率均优于散养农户。研究表明,辽宁省猪散养农户的口蹄疫A型免疫抗体水平较低且不稳定,应持续加强散养农户的口蹄疫A型的免疫和监测,降低口蹄疫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免疫抗体水平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特点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坤洋 《现代畜牧兽医》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为了解辽宁省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流行情况,在辽宁省内各地区的猪群中随机采集了1 804份样品,其中包括来自种猪场、商品代场户、散养户和屠宰场等不同猪群的血清和脏器,通过检测、结果统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PCV2检... 为了解辽宁省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流行情况,在辽宁省内各地区的猪群中随机采集了1 804份样品,其中包括来自种猪场、商品代场户、散养户和屠宰场等不同猪群的血清和脏器,通过检测、结果统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PCV2检测样品阳性数为459份,阳性率为25.44%,样品阳性率一、三季度略高,二、四季度相对较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变化。不同来源的样品中组织样品的阳性检出率(44.51%)比血清样品检出率(14.07%)高出30%,这表明PCV2隐性感染时病毒多数存在于组织样品中。全省不同地区中,辽北、辽中、辽西、辽东、辽南地区的PCV2阳性率分别为44.44%、33.56%、24.89%、22.73%、19.42%,这说明全省PCV2猪群感染率由北向南呈递减的趋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病 流行特点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率调查
13
作者 胡永倩 赵景利 +7 位作者 崔基贤 程淑晶 王德强 赵怡雯 杨卓 苍真伟 王承功 于汉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2期17-20,24,共5页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个体血清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重要的风险因素;奶牛副结核病是导致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有限,部分规模场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结果提示,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副结核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副结核病 血清流行率 抽样调查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及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姚伟 于学武 +6 位作者 曹东 赵晓彤 顾贵波 陈瑶 张雷 刘耀川 冯军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80-3084,共5页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病原菌 大肠杆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姚伟 高锋 +6 位作者 曹明慧 顾贵波 赵晓彤 于学武 陈瑶 申贯男 魏园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32-1839,共8页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6株大肠杆菌中仅有1株未检出相关目的基因,其余65株中最少检出2种目的基因,最多检出7种目的基因。其中,毒力基因stx2e、eaeA、K99和astA的检出率分别为56.1%、47.0%、34.8%和31.8%,双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达到43.9%,以eaeA/stx2e基因型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sul3、sul1、cmlA及aacA4的检出率分别为87.9%、83.3%、40.9%和28.8%,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6.4%,以sul1/sul3基因型检出率最高;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7.9%,以cmlA/sul1/sul3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比率较高,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较直接的关系,该结果对于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猪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关淼 赵凤菊 +5 位作者 赵晓彤 曹东 姚伟 刘耀川 李清竹 魏澍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分离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占98.46%,其中对四环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33%、81.54%和80.00%;对甲氧苄啶、磺胺异恶唑、氯霉素、恩诺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4.29%、74.29%、69.23%和68.57%;对米诺霉素及多粘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和9.23%;分离株多药耐药率较高,达92.31%。ESBLs确证试验结果发现,辽宁省分离株中29.23%的菌株能产生ESBLs。说明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较为广泛,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 大肠埃希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辽宁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关淼 赵晓彤 +10 位作者 周晨阳 顾贵波 杨本勇 李井春 赵凤菊 杨洺阳 申贯男 李蓉 王宏燕 张健 梁乔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4-210,共7页
为了解辽宁地区规模化养猪场PEDV、TGEV、PRV-A的流行特征以及PEDV S1基因的遗传演化情况,2016年从辽宁地区14个地市采集700份仔猪粪便样品,通过问卷调查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这3种引起猪腹泻的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特异性引物... 为了解辽宁地区规模化养猪场PEDV、TGEV、PRV-A的流行特征以及PEDV S1基因的遗传演化情况,2016年从辽宁地区14个地市采集700份仔猪粪便样品,通过问卷调查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这3种引起猪腹泻的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特异性引物对PEDV 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测序,应用DNA Star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问卷调查中发生腹泻的场阳性率为58.6%,哺乳仔猪更易发病,发病率为12.2%,死亡率为4.5%。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腹泻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冬春交接的第一季度,PRV-A样品阳性率(41.3%,31/75)高于PEDV样品阳性率为(36%,27/75),未检出TGEV。遗传演化分析显示12株2016年PEDV辽宁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2.6%~100%,主要属于第3亚群。以上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引起猪腹泻的病毒主要为PEDV和PRV-A,且PRV-A更为流行。PEDV在辽宁地区存在不同分支的病毒株流行,且在发展过程中核酸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轮状病毒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父母代种禽场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宏燕 薛树山 +5 位作者 顾贵波 赵晓彤 石霖 闫海滨 高原 曹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8-80,共3页
为了解J亚型禽白血病在辽宁省父母代种禽的感染情况,采集辽宁省不同地区禽血清共计1 401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J亚型禽白血病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群体ALV-J感染率为65.5%,个体感染率为5.57%;海蓝褐蛋种鸡ALV-J感染率为5.38%,肉种... 为了解J亚型禽白血病在辽宁省父母代种禽的感染情况,采集辽宁省不同地区禽血清共计1 401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J亚型禽白血病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群体ALV-J感染率为65.5%,个体感染率为5.57%;海蓝褐蛋种鸡ALV-J感染率为5.38%,肉种鸡ALV-J感染率为6.11%;蛋种鸡和肉种鸡在23~40周龄时ALV-J抗体检出率较高。表明:辽宁省父母代种鸡群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感染,虽感染率不高,但仍需加强禽白血病的预防和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J亚群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淼 曹东 +6 位作者 赵晓彤 杨本勇 陈瑶 赵凤菊 崔基贤 申贯男 顾贵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了解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对辽宁地区采集到PCV2阳性病料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应用DNA 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15株PCV2全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和1 768bp... 为了解2013年—2015年辽宁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对辽宁地区采集到PCV2阳性病料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应用DNA 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15株PCV2全基因组全长为1 767bp和1 768bp,基因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4.4%~99.8%;15株PCV2毒株中有11株属于PCV2b基因型,4株属于PCV2a基因型。结果表明,目前在辽宁地区有多种血清型PCV2同时流行,应该针对优势血清型制定免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基贤 李清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的精密仪器设备,结果观察和判定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的精密仪器设备,结果观察和判定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作者就LAMP技术的原理、反应过程、操作过程及其在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重大动物疫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