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额尔古纳乌尔根矿田富碱斑岩体成因及构造启示: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光亮 温守钦 +1 位作者 李建源 谢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48,共21页
乌尔根矿田主要由东珺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和大加布果斯斑岩型钼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揭示富碱斑岩岩浆热事件与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时空关系密切,获得成矿期正长斑岩和成矿前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 Ma和165 Ma。鉴于... 乌尔根矿田主要由东珺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和大加布果斯斑岩型钼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揭示富碱斑岩岩浆热事件与浅成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时空关系密切,获得成矿期正长斑岩和成矿前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 Ma和165 Ma。鉴于大加布果斯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时代为147 Ma,而东珺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进而得出两者为相对独立成矿体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正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属偏铝质钾玄岩系列,与A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Eu异常不显著(Eu/Eu^(*)=0.65~0.83),表明岩浆源自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经历了分异结晶并遭受有限的地壳混染;暗示矿田岩浆‒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田相关研究认为中侏罗世矿田处于弧后引张环境,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之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富碱斑岩体 乌尔根矿田 额尔古纳地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区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子杰 汪洋 +3 位作者 崔培龙 邱隆伟 王海鹏 仲米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00-2211,共12页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区碱长花岗岩锆石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板状,具有结构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1.10~2.18),指示其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岩石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352.9±3.3 Ma)。... 大兴安岭北部诺敏河地区碱长花岗岩锆石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板状,具有结构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1.10~2.18),指示其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岩石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352.9±3.3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富硅(SiO2=73.25%~77.01%)、富碱(Na2O+K2O=7.72%~9.48%)、富铁(Fe2O3=2.06%~2.97%,Fe2O3+FeO=2.32%~3.33%),贫镁(MgO=0.08%~0.26%)。根据强烈亏损Sr、Eu、Ba、Ti、P等元素,REE分布曲线为右倾式海鸥型和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6~0.31)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碱长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锆石176Yb/177Hf值为0.03778~0.133612,176Lu/177Hf值为0.001095~0.004155,176Hf/177Hf值为0.282824~0.282863。对应的锆石U-Pb年龄计算出锆石εHf(t)=8.9~10.6,一阶段Hf模式年龄为tDM1=560~658 Ma,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815~974 Ma,指示其源于新元古代源岩的部分熔融。与额尔古纳地块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的对比表明,在兴蒙造山带东北部古亚洲洋盆的闭合发生在早石炭世;结合内蒙古中部地区古亚洲洋盆闭合时代为晚石炭世,表明古亚洲洋盆的闭合是东早西晚的"剪刀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A型花岗岩 早石炭世 诺敏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云开地区回龙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岱鲜 康志强 +8 位作者 刘迪 陈欢 曹延 韦乃韶 韦天伟 王睿 刘冬梅 周桐 蓝海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5-1027,共13页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的构造属性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有洋陆俯冲/碰撞与陆内构造演化两种观点;以往的研究主要以酸性花岗质岩石为主,导致其构造背景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进一步探讨桂东南早中生代时期大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壳幔作...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的构造属性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有洋陆俯冲/碰撞与陆内构造演化两种观点;以往的研究主要以酸性花岗质岩石为主,导致其构造背景具有一定的多解性。为进一步探讨桂东南早中生代时期大地构造背景和深部壳幔作用过程,对桂东南云开地区回龙岩体角闪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桂东南回龙岩体角闪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5.8±1.7)M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样品具较低的SiO2(47.42%~48.80%)、MgO(2.24%~2.62%)和较高的TFe2O3(18.24%~21.49%)、P2O5(0.38%~0.88%)和TiO2(1.66%~2.04%)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Ba、Rb和U),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La/Yb)N=3.85~5.99,具明显正铕异常(δEu=1.04~1.48)。(87Sr/86Sr)i=0.717658~0.718405,εNd(t)=-10.30^-10.71,显示EM II型富集地幔的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云开地区存在受古老俯冲事件影响所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回龙岩体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伸展环境中由古老俯冲事件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且岩浆经历了镁铁质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EM II型富集地幔 回龙岩体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朴全岩体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欢 康志强 +8 位作者 吴佳昌 李岱鲜 曹延 韦天伟 韦乃韶 刘迪 周桐 刘冬梅 蓝海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7-1290,共14页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岩浆岩,相关研究对于认识大瑶山隆起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机制及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对大瑶山隆起区西北部的朴全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元素与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 广西大瑶山隆起区广泛分布加里东期岩浆岩,相关研究对于认识大瑶山隆起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机制及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对大瑶山隆起区西北部的朴全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元素与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朴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41.1±1.2)Ma(MSWD=0.14),属晚奥陶世。朴全岩体为I型中-细粒花岗岩,具高硅(SiO2含量为68.50%~72.83%)、中铝(Al2O3含量为13.66%~14.42%)和中碱(K2O/Na2O比值为0.75~1.33,全碱含量为7.17%~8.34%)等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89~1.18,整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富集Rb、Th、U、Pb等元素,亏损Ba、Sr、Nb、Ti等元素。稀土总量为97.41×10^-6~178.80×10^-6,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2~0.14)特征。该岩体的锆石εHf(t)值大多数为负值,整体变化于-14.92~2.75之间,平均值为-2.67。在εHf(t)-t图解和(^176Lu/^177Hf)-t图解上,样品值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1.2~2.4 Ga,平均值1.6 Ga,指示其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了幔源组分的影响,表明朴全岩体形成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挤压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全岩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加里东期 广西大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红水泉铅锌银矿床成因研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5
作者 马鹏程 温守钦 +3 位作者 李建源 谢伟 张帅 张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7,共11页
红水泉铅锌银矿床产于大兴安岭西北段的碳酸盐岩建造,矿床成因鲜有研究。本文以矿床硫化物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矿物学研究表明,闪锌矿存在2个世代,其微量元素FeS温度计指示主成矿阶段早期为... 红水泉铅锌银矿床产于大兴安岭西北段的碳酸盐岩建造,矿床成因鲜有研究。本文以矿床硫化物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矿物学研究表明,闪锌矿存在2个世代,其微量元素FeS温度计指示主成矿阶段早期为中温范围,Zn/Cd值为160~215;方铅矿表现为富Ag、Sb贫Bi的特点;黄铁矿的Co/Ni>1,Fe/(S+As)均值为0.871。3种硫化物元素标型特征指示出中低温、中浅成、岩浆热液与沉积作用叠加的成因特点。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δ^(34)S为-6.13‰~0.25‰,均值-2.8‰,暗示硫主要是通过岩浆活动带来的深源硫,其次是赋矿碳酸盐岩建造的地层硫,整体表现为岩浆硫与地层硫混合的特点。3种硫化物铅均值为^(206)Pb/^(204)Pb=18.46~18.55,^(207)Pb/^(204)Pb=15.59~15.65,^(208)Pb/^(204)Pb=38.08~38.51,与闪长岩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二者呈线性相关,位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区间。综合来看,认为红水泉铅锌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微量元素分析 成矿物质来源 碳酸盐岩赋矿 铅锌银矿床 红水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洋盆的消亡过程:来自辽北地区中-基性岩浆岩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时溢 石绍山 +1 位作者 陈旭 桓凤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92-2322,共31页
本文对辽宁北部地区原“佟家屯岩组、磨盘山组、照北山岩组”等地层进行了解体,从中识别出了多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及侵入岩,通过对其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以此制约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洋盆演... 本文对辽宁北部地区原“佟家屯岩组、磨盘山组、照北山岩组”等地层进行了解体,从中识别出了多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及侵入岩,通过对其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以此制约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洋盆演化-消亡过程。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关家屯东变玄武岩及王家店北变安山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5.5±1.7Ma~260.6±2.7Ma),老陵山变玄武安山岩及五龙山变闪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251.5±2.1Ma~251.4±1.4Ma),五龙山正长岩及红土砬子辉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247±1.3Ma~245.4±1.4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关家屯东变玄武岩、王家店北变安山岩及老陵山变玄武安山岩具有相对高的Zr/Y比值和低Ta/Yb比值,显示出大洋岛弧玄武岩的亲缘性。老陵山变玄武安山岩富Mg^(#)、Cr、Ni,与赞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其Zr、Ti含量较高,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五龙山变闪长岩富碱、Al_(2)O_(3),贫Mg、Cr,具有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五龙山正长岩具有高Sr/Y比值及低Sr、低Yb的特征,类似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应形成于裂谷伸展期向碰撞回返期过渡的中-高压环境;红土砬子辉长岩与五龙山变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相近,而前者与后者相比具有相对低的Ba/Nb和Ba/Ta比值,暗示其成岩过程中并未遭受俯冲板块的改造作用,可能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综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辽北地区在晚古生代期间处在弧后有限洋盆环境,该洋盆属于古亚洲洋南侧的分支洋盆。在中二叠世-中三叠世期间,研究区经历了弧后洋盆的俯冲-消亡过程。本研究不仅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古洋盆的构造属性、形成演化机制、洋-陆格局重建及限制古缝合带空间位置提供重要线索,而且对重塑东北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辽北地区 弧后洋盆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祥 刘锦 +3 位作者 孙博 刘正宏 于泓超 董亚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2-1209,共18页
为加深对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以辽南地块十间房地区新太古代TTG(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 为加深对华北克拉通辽南地块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以辽南地块十间房地区新太古代TTG(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的结晶年龄为(2499.7±5.4)Ma。TTG片麻岩样品具有高的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66.1%~69.1%)和Al_(2)O_(3)含量(14.6%~15.6%),富Na、贫K(K_(2)O/Na_(2)O值为0.41~0.51),具有弱的Eu正异常(1.06~1.59),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等)和高场强元素(Zr、Hf等),具有相对高的Sr/Y值(44.3~69.5)和(La/Yb)_(N)值(11.8~24.0)以及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Hf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03~2687 Ma;相比源自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TTG岩石,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具有相对高的MgO、Cr、Ni含量。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为典型的中压TTG岩石,是中—新太古代玄武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富集石榴子石和角闪石,缺乏金红石和斜长石。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十间房地区TTG片麻岩形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指示古老大陆边缘的暖俯冲构造体制,且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可能同时受控于板块构造和地幔柱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新太古代 TTG岩石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辽南地块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对改良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宏斌 史纯毓 +3 位作者 霍艳双 李超 刘毅鹏 张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改良恢复已退化的草地,于2012年在退化草地上设置切根、围栏封育、浅耕翻等3种措施,与同期设置的由自由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作为对照,并于2020年生长季高峰期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退化草地相比,... 为改良恢复已退化的草地,于2012年在退化草地上设置切根、围栏封育、浅耕翻等3种措施,与同期设置的由自由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作为对照,并于2020年生长季高峰期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与退化草地相比,实施改良措施9 a后,3种改良措施均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且浅耕翻方式最好;3种改良措施均显著提高了群落中根茎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浅耕翻>切根>围栏封育>对照),而显著降低了丛生型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对照>围栏封育>切根>浅耕翻)。(2)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围栏封育下具有明显升高趋势,在浅耕翻和切根方式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切根方式下显著低于浅耕翻(P<0.05)。(3)群落中丛生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3种改良措施中,长期围栏封育对于多样性的维持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浅耕翻措施对群落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浅耕翻 切根 围栏封育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生猪体尺参数自动提取方法
9
作者 黄霞 余松科 +2 位作者 刘兴明 张博 朱锋博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496-506,共11页
家畜体尺参数在动物优选育种、健康监测及性能遗传研究等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体尺参数的自动测量是数字化农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依托双深度相机测量系统,采集生猪点云数据,开发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和提取生猪特征点、特征面以及... 家畜体尺参数在动物优选育种、健康监测及性能遗传研究等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体尺参数的自动测量是数字化农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依托双深度相机测量系统,采集生猪点云数据,开发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和提取生猪特征点、特征面以及体尺参数的算法。鉴于生猪点云数据常伴有严重的噪声问题,与传统单一滤波方法相比,本文提出一种多滤波器叠加的滤波算法;为实现生猪特征点和特征面的自动检测,与单一视角计算特征点不同,提出一种基于侧视和俯视轮廓线凹凸性的特征点自动提取算法和基于躯干剖面积变化趋势的特征面自动提取算法;针对现有体尺参数种类有限且拟合精度不足的问题,成功地从生猪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17个体尺参数和12种常见形状因子。为验证算法有效性,对20头生猪的200组点云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滤波总误差为3.84%,在原始点云精度达到0.036 mm的条件下,生猪体尺参数的平均测量误差仅为2.46%。此外,对生猪的17个几何参数和12个形状因子进行了基于主成分的权重分析,探讨了不同体尺参数和形状因子在生猪几何形态分析中的权重。本研究为动物三维表型参数的高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不仅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还为动物优选育种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只 体尺 点云 数据批处理 多滤波器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藏东南地区施工便道草皮回铺对砂壤质草甸土坡面侵蚀的影响
10
作者 肖遥 赵洋 +5 位作者 任宇飞 格桑卓玛 姜群鸥 解晨 赵伟航 刘毅鹏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8042-8053,共12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生态环境破坏增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扰动坡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降雨(30mm/h、60mm/h)、坡度(20°、30°、4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生态环境破坏增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扰动坡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降雨(30mm/h、60mm/h)、坡度(20°、30°、40°)和草皮回铺比例(1/3草皮回铺、2/3草皮回铺、全草皮回铺)条件下,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来揭示研究区砂质壤土坡面侵蚀机理。结果显示,(1)随着草皮回铺比例提高,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有显著下降;在雨强30mm/h坡度20°条件下,全草皮回铺坡面30min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分别是1/3草皮回铺坡面的53.5%和40.67%。(2)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不同草皮回铺比例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有显著提升,但草皮回铺比例提升对于减流减沙效率在降低;当降雨强度为60mm/h时,1/3草皮回铺、2/3草皮回铺和全草皮回铺三种坡面30min累计产流量分别为30mm/h的3.34、2.48倍和2.18倍,累计产沙量分别为30mm/h的1.42、1.11倍和1.03倍。(3)对比不同坡面侵蚀,坡度增加对于坡面侵蚀影响更为显著;在30mm/h雨强下2/3草皮回铺坡面在坡度20°、30°和40°条件下30min累计产流量分别为1290mL、2558mL和2908mL,累计产沙量分别为22.51g、30.43g和46.22g。(4)坡面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呈显著的幂函数Y=aX^(b)关系,且随雨强增加,坡面产沙与产流相关性更加显著(R^(2)>0.978),但当坡度和雨强增加到一定程度,部分2/3回铺草皮水沙防控效果与全铺草皮效果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对减流减沙效果不再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地区 人工模拟降雨 高寒草甸 施工便道 草皮回铺 草甸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