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4 位作者 姜涛 韩辉 肖巍 迟琳琳 张晓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8,共8页
【目的】樟子松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探讨樟子松树体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可为沙地樟子松碳储量动态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取样、试验测定对11个胸径径阶(10、12、14、16... 【目的】樟子松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探讨樟子松树体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可为沙地樟子松碳储量动态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取样、试验测定对11个胸径径阶(10、12、14、16、18、20、22、24、26、28、30 cm)的20株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各器官含碳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含碳率规律为:树干(41.6%)>树叶(39.2%)>树枝(38.0%)>树根(34.1%)。樟子松碳储量主要来自树干和树根,二者碳储量分别占总体39.08%和30.17%。樟子松通用含碳率(50%)会过量估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当胸径超过16 cm时,樟子松总体及各器官碳储量大幅增加,且碳储量的增加主要为生长的中后期。所建立的模型对树干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优于树枝和树叶的拟合效果,在引入树高变量之后,二元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论】同一树种不同器官间含碳率存在差异,樟子松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且随树木胸径增大,树干和树根对整株碳储量的贡献增大。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的总体、树干和树根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树枝和树叶的拟合效果较差,引入树高后的二元模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率 碳储量 沙地人工林 C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