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玉米育种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丽惠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从种质资源、选育目标、选育方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对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辽宁玉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划分辽宁省部分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敏 刘欣芳 +3 位作者 王贺 李倩 王延波 张立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青贮玉米新品种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石 史磊 寇永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62-64,6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青贮玉米新品种,本试验以进入辽宁省区域试验的6个玉米品种(含1个对照)为试材,对其植株性状(株高、穗位高和绿叶数占比)、果穗性状(穗长、秃尖长、出籽率和穗粒重)和生物产量(植株鲜...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青贮玉米新品种,本试验以进入辽宁省区域试验的6个玉米品种(含1个对照)为试材,对其植株性状(株高、穗位高和绿叶数占比)、果穗性状(穗长、秃尖长、出籽率和穗粒重)和生物产量(植株鲜重产量和植株干物质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单1235和桥试1338的生物产量均超过了对照京九青贮16,并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辽单1235鲜重产量5.58 t/亩,比对照增产12.8%,干物质产量为1.82 t/亩,比对照增产13.8%,在6个青贮品种中均排第1位;在植株和果穗性状比较中,辽单1235具有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好、收获期绿叶数占比高、持绿性佳、果穗长、秃尖小、穗粒重高等优点。综上所述,辽单1235既可作为青贮饲料玉米推广,也可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使用,适宜在辽宁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单1235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成韬 王延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从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入手,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玉米供求关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现阶段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 辽宁 玉米生产 主要问题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辽宁省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史振声 张喜华 +3 位作者 吴玉群 王志斌 李凤海 常程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玉米生产 辽宁省 减产 生长旺期 田间长势 生产经验 主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耐密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月明 叶雨盛 +3 位作者 陈珣 李哲 刘志新 石清琢 《辽宁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倒折率。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和穗长是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辽宁省选育中晚熟耐密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适当的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株高、穗位合理,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中晚熟 密植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份辽宁省主要玉米自交系SSR标记杂种优势群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骏 王金艳 +2 位作者 刘欣芳 姜敏 李刚 《辽宁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6-11,共6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87份辽宁省应用的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102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49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9个,平均4.8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6。用UPGMA方法将87份自交系...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87份辽宁省应用的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102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49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9个,平均4.8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6。用UPGMA方法将87份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生产中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高密中晚熟玉米品种的试验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书萍 常程 +4 位作者 赵海岩 刘晶 史磊 肖万欣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61-63,共3页
玉米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密植型品种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大试验密度无疑也成了现在热门的话题。玉米品种试验是连接玉米选育与推广工作的纽带和重要环节,也是品种审定的... 玉米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密植型品种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大试验密度无疑也成了现在热门的话题。玉米品种试验是连接玉米选育与推广工作的纽带和重要环节,也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对玉米试验品种在辽宁省各地进行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综合鉴定。公平、公正的评价试验品种。辽宁省高密中晚熟玉米品种在参试及推广中有很大的优势。在密植型品种快速发展的今天,密度给人们所带来怎样的思考。深入分析辽宁省高密中晚熟玉米品种的试验现状,深入研究品种的生产潜力,对明确选育方向,指导品种的栽培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品种试验 辽宁省 中晚熟 高密 试验品种 选育方向 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洋 王金君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33-36,共4页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国外血缘×旅黄改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国外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国内种质群体间的相互改良研究得到重视。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应不断创新杂种优势群核心种质,构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及其利用模式,不断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种与混播对不同株型玉米根系竞争区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书萍 赵海岩 +1 位作者 刘晶 肖万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CK)。在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通过动态测定土壤温湿度、全氮含量、温室气体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MP处理下土壤温度总体上较SP2处理高2.9%、土壤湿度较SP2处理低3.1%;CK区域土壤湿度较CD区域高18.3%。与其他播种方式相比,SP2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比MP处理显著提高8.5%。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下N_(2)O和CO_(2)排放量顺序依次均表现是SP2处理>SP1处理>MP处理,且CD区域下的N_(2)O和CO_(2)排放量较CK区域分别减少7.3%和5.9%。SP2处理粒重、收获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产量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在密植条件下,与清种平展型品种和两个不同株型品种混播相比,清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该处理根系竞争区域附近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根系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土壤湿度差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春玉米 株型 增密种植 根系重叠区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设置的思考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试验设置 辽宁省 新品种审定 育种单位 区域试验 综合鉴定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洋 周晶 荣丽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49-52,共4页
对2005~2009年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玉米 辽宁省 育种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鲜食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玉群 常程 邢志远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36-37,共2页
在回顾辽宁省鲜食玉米育种研究历史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辽宁省育成的鲜食玉米品种和产业状况,对辽宁省鲜食玉米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前景做了探讨。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育种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育种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明德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48,27,共4页
一、辽宁省玉米生产发展概况玉米在辽宁省虽只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比高粱、谷子和小麦栽培时间要短,但其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建国初期,1949年全省种植面积仅1026万亩,少于高粱和谷子。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5
作者 邵帅 王国宏 +5 位作者 王宁 常程 王成 孙楠 王延波 宋文博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5-87,共3页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针对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特点及市场需求,以选育的玉米优良自交系辽81为母本、辽135为父本杂交育成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稳产...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针对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特点及市场需求,以选育的玉米优良自交系辽81为母本、辽135为父本杂交育成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辽单318,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稳产性好、籽粒脱水快、宜机收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中对于规模化机收品种的需求,适宜在辽宁省中熟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辽单318 适宜机收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辽育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李泉木 白石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7期135-137,共3页
辽育99是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以D4053为母本、DS1543为父本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旨在为后续该品种的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辽育99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品种耐旱性评价及耐旱指标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钰莹 刘欣芳 +5 位作者 刘晓丽 齐欣 马骏 姜敏 王延波 叶雨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136,共6页
在大田和旱棚条件下,对21份辽宁省主推及新审定玉米品种耐旱性进行评价,筛选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同时,通过玉米品种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耐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迪卡516和辽单5... 在大田和旱棚条件下,对21份辽宁省主推及新审定玉米品种耐旱性进行评价,筛选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同时,通过玉米品种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减产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耐旱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迪卡516和辽单588,耐旱性较强的品种为辽单575、辽单586、辽单1281和东单1331,适宜于东北半干旱区推广和大面积种植;2)株高、穗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根系干重、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7个指标与减产率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耐旱鉴定指标用于玉米生育期间的耐旱性综合评价;3)干旱胁迫会增加植株根冠比,降低收获指数,影响品种的干物质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评价 鉴定指标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在辽宁省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18
作者 刘志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1期161-162,共2页
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具有矮秆耐密、高产、优质等优点,近年来在辽宁省及相应地区应用面积迅速扩大。从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未来发展方向、辽单565自身特点等方面探讨了辽单565在辽宁省产业化发展前景。
关键词 玉米 辽单565 耐密 高产 产业化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玉米杂交种光合抗旱指数与抗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万欣 王延波 +4 位作者 赵海岩 刘晶 常程 史磊 汪经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69-175,共7页
通过筛选抗旱玉米品种和抗旱评价指标,进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研究,最终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节水,是研究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课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辽宁省近几年最新选育的12个玉米杂交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苗期、抽雄吐丝... 通过筛选抗旱玉米品种和抗旱评价指标,进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研究,最终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节水,是研究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课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辽宁省近几年最新选育的12个玉米杂交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玉米形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了不同时期水分胁迫下光合抗旱指数与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筛选出了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结果如下:苗期水分胁迫缩短了58%供试品种抽雄至散粉期时间,延长了83%供试品种的ASI,而铁研120在水分胁迫处理后ASI比对照短,且和其他品种相比,该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水分胁迫处理,光合抗旱指数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蒸腾速率抗旱指数与产量抗旱指数相关性较强。不同水分胁迫时期的产量抗旱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铁研120和铁研58综合抗旱性较强,在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受到水分胁迫,在籽粒成熟期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光合指标 光合抗旱指数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耐盐碱性鉴定研究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万欣 王延波 +5 位作者 赵海岩 刘晶 常程 张书萍 徐亮 赵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83-187,共5页
在不同盐碱含量的试验地块下,通过整个生育期对供试材料耐盐碱指标的测定,评价了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并对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划分了等级。结果表明,成株率、株高、绿叶数、穗粒数和出籽率耐盐碱指数均与产量耐盐碱指数呈不同程度... 在不同盐碱含量的试验地块下,通过整个生育期对供试材料耐盐碱指标的测定,评价了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并对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划分了等级。结果表明,成株率、株高、绿叶数、穗粒数和出籽率耐盐碱指数均与产量耐盐碱指数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出籽率耐盐碱指数与产量耐盐碱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开花散粉期,较高的成株率、散粉后维持相对较多的绿色叶片数、成熟期确保较高的穗粒数和出籽率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材料获得高产的前提。和其他自交系相比,齐319玉米自交系耐盐碱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耐盐碱性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