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1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2 位作者 刘艳 蔡广兴 李波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7-8,74,共3页
[目的]明确葡萄适宜的氮肥用量,实现葡萄提质增效。[方法]设6个氮肥用量处理,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和效益,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2个试验点比不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11.6%和22.5%,增收16792元/h... [目的]明确葡萄适宜的氮肥用量,实现葡萄提质增效。[方法]设6个氮肥用量处理,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和效益,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2个试验点比不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11.6%和22.5%,增收16792元/hm^(2)和12009元/hm^(2)。增施氮肥可降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根据葡萄氮肥的效应方程,东阳台村和榆树房村适宜施氮量分别为310.9 kg/hm^(2)和309.8 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葡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氮肥 产量 品质 适量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2年辽宁省蔬菜主产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宫亮 隽英华 孙文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0-414,共5页
为调查辽宁省蔬菜主产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于2010-2012年连续3年,分别在每年7月份(雨季)和10月份(雨季后)从辽宁省蔬菜主产区112眼水井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水井中,29... 为调查辽宁省蔬菜主产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于2010-2012年连续3年,分别在每年7月份(雨季)和10月份(雨季后)从辽宁省蔬菜主产区112眼水井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水井中,29%的水井NO 3-N含量超标,39%的水井有潜在污染风险;地下-水NO 3-N含量与水井深度呈显著负相关,井深<10 m、10~20 m和≥20 m的地下水NO-3-N含量分别为-26.23,17.61和6.81 mg·L-1;雨季(7月份)NO-3-N含量超标频数高于非雨季(10月份);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线性相关,当纯氮年投入量超过322.9 kg·hm-2时,易造成地下水NO 3-N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氮肥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种植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与途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嘉翼 陈玥 +3 位作者 隋世江 安景文 宫亮 朴太用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6期85-87,91,共4页
种植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固定汇。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也是农业碳排放重点关注区域。为积极推动辽宁省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该文估算了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量,明确了不同来源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即农田 N;O 排放对辽... 种植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固定汇。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也是农业碳排放重点关注区域。为积极推动辽宁省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该文估算了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量,明确了不同来源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即农田 N;O 排放对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稻田 CH;排放,并分析了当前辽宁省碳排放减排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辽宁省种植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思路和具体的实施技术途径,以期为辽宁省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固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地膜清洁生产示范成效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兰希平 赵博 +3 位作者 王艺陶 张鑫 张宇 刘慧颖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地膜清洁生产示范是促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与再生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从辽宁省已建的9个地膜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实际出发,归纳总结技术模式和建设现状,分析辽宁省地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膜清洁生产示范是促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与再生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从辽宁省已建的9个地膜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实际出发,归纳总结技术模式和建设现状,分析辽宁省地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构建辽宁省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清洁生产示范 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冷害干旱防控技术措施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一文 宫亮 +4 位作者 刘子琪 隋世江 叶鑫 徐嘉翼 何志刚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冷害和干旱成为高纬度地区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气象限制因子。减少冷害和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成为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文针对不同耕地类型(旱田和水田)的特点,阐述了黑土区冷害和干...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冷害和干旱成为高纬度地区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气象限制因子。减少冷害和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成为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文针对不同耕地类型(旱田和水田)的特点,阐述了黑土区冷害和干旱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实现地力-抗逆协同提升目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冷害 干旱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黎 王立刚 +2 位作者 李虎 邱建军 刘慧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6,共12页
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连年耕作和氮肥的高投入,春玉米农田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固碳减排,对于春玉米种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模... 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连年耕作和氮肥的高投入,春玉米农田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固碳减排,对于春玉米种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DNDC)是评估固碳减排措施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模型研究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长期综合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总量、 N2O排放季节总量和春玉米产量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一致;同时模型也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和N2O排放季节变化动态。这表明DNDC模型能较理想地模拟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 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模型综合分析不同管理情景对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 1)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氮措施不会明显影响作物产量,能减少N2O排放,且对土壤固碳影响很小,因而能降低温室气体净排放,但净排放降低幅度有限(8%~13%); 2)在优化施氮措施的同时秸秆还田能在保障供试农田春玉米产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春玉米种植系统温室气体净排放,甚至可能将供试农田由温室气体排放源转变为温室气体吸收汇。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管理措施实现春玉米种植系统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 土壤呼吸 土壤有机碳 氧化亚氮排放 春玉米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志刚 董环 +2 位作者 娄春荣 王秀娟 韩瑛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玉米秸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丰富了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有效序列数量增多,菌群结构趋于丰富化,主要影响的菌群为肠杆菌... 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玉米秸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丰富了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有效序列数量增多,菌群结构趋于丰富化,主要影响的菌群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盐渍化土壤的团聚体结构,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加快了设施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释放,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光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秸秆还田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蔬菜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涛 叶鑫 张海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为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保护地土壤,提高蔬菜品质。[方法]以秸秆添加工程菌为试验材料,在沈阳附近的保护地进行试验。[结果]施用添加工程菌的秸秆不仅能提高蔬菜产量及品质,而且能抑制辣椒对铜、镉的吸收,有效降低土壤可溶态、交... [目的]为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保护地土壤,提高蔬菜品质。[方法]以秸秆添加工程菌为试验材料,在沈阳附近的保护地进行试验。[结果]施用添加工程菌的秸秆不仅能提高蔬菜产量及品质,而且能抑制辣椒对铜、镉的吸收,有效降低土壤可溶态、交换态和表面结合态重金属含量。[结论]简便、实用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蔬菜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棚葡萄套种白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颖 何志刚 +1 位作者 史书强 娄春荣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3期56-57,71,共3页
为提高北镇地区葡萄栽培中冷棚利用效率,增加温室生产效益,通过在棚室内种植葡萄套种白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可把过剩养分吸收利用,有助于葡萄生长,可为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 冷棚栽培 套种 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番茄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2 位作者 蔡广兴 马跃 于洋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3期7-8,13,共3页
[目的]明确钾肥的适宜用量,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不施钾肥为对照,研究了施钾(K_2O)100、200、300、400 kg/hm^2等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论]番茄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施钾处理... [目的]明确钾肥的适宜用量,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不施钾肥为对照,研究了施钾(K_2O)100、200、300、400 kg/hm^2等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论]番茄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增产11.8%~18.9%,增收16 760~25 908元/hm^2。增施钾肥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番茄的品质,保护地番茄钾(K_2O)经济施用量为377 kg/hm^2,产量为11 404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钾肥 适宜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黄瓜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11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1 位作者 宫亮 马跃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开展黄瓜适宜钾肥用量研究,明确保护地黄瓜适宜的钾肥用量,实现高效生产。[方法]试验设5个钾肥(K_2O)用量处理,并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钾肥(K_2O)300 kg/hm^2可显著增加黄瓜产量和效益,比不施钾处理增产7... [目的]开展黄瓜适宜钾肥用量研究,明确保护地黄瓜适宜的钾肥用量,实现高效生产。[方法]试验设5个钾肥(K_2O)用量处理,并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施用钾肥(K_2O)300 kg/hm^2可显著增加黄瓜产量和效益,比不施钾处理增产7.7%,增收6 223元/hm^2。增施钾肥还可提高黄瓜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但过量施钾会降低可溶性总糖含量。根据黄瓜钾肥的效应方程,适宜施钾(K_2O)量为321 kg/hm^2。[结论]合理施用钾肥可提高黄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钾肥 适量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粳稻营养生长时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战莘晔 吕晓 +1 位作者 金丹丹 殷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15-2523,共9页
为了解紫外(UV-B)辐射增强对营养生长时期粳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粳稻营养生长时期光合电子传递和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及其参数的变化特征。试验材料选用‘沈农265’,试验方式为盆栽,设置对照组CK(自然光照射)、处理组T1(... 为了解紫外(UV-B)辐射增强对营养生长时期粳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粳稻营养生长时期光合电子传递和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及其参数的变化特征。试验材料选用‘沈农265’,试验方式为盆栽,设置对照组CK(自然光照射)、处理组T1(自然光基础上增加5%UV-B辐射)和T2(自然光基础上增加10%UV-B辐射)。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在3个测定时期(移栽后第20、40、60 d)不同程度降低了参与光呼吸的电子流(Jo)和参与碳还原的电子流(Jc),增加10%UV-B辐射对于Jo的抑制作用大于增加5%UV-B辐射,不同程度增加了光呼吸电子流占比;UV-B处理对Rubisco氧化速率(Vo)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都不同程度降低了Rubisco羧化速率(Vc),且Vo/Vc呈上升趋势,与UV-B辐射强度呈正相关。UV-B辐射会降低粳稻OJIP曲线的P相值。3个测定时期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猝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相对速率(rETR)均减小,只有非光化猝灭系数(NPQ)升高,T2对Fv/Fm、qP、rETR的抑制作用大于T1。在营养生长时期UV-B辐射增强了Jo的比例,降低了Jc的比例,同时也降低了Vc,且随UV-B辐射的增强,改变的比例与速率增大,UV-B辐射最终会影响营养生长时期叶片的相对荧光产量。研究表明,UV-B辐射的增强,抑制了营养生长期叶片的光化猝灭程度,却促进了非光化猝灭速度,同时光电子传递速率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粳稻 营养生长期 光合电子传递 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复种大葱全程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慎宏 何志刚 娄春荣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基于辽西地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化肥用量过高、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探索提高在辽西地区马铃薯复种大葱过程中的化肥利用效率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裂区大田试验,研究单膜种植马铃薯复种大葱全程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肥料利... [目的]基于辽西地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化肥用量过高、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探索提高在辽西地区马铃薯复种大葱过程中的化肥利用效率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裂区大田试验,研究单膜种植马铃薯复种大葱全程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马铃薯产量数据、植株生理性状配方施肥处理要明显好于常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在上茬土壤养分明显养分积累基础上,大葱配方施肥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的养分吸收比较合理,产量要明显好于常规施肥。[结论]从稳产,节约成本看,在试验施肥水平和技术配套条件下,全程配方施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减肥增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大葱 测土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摘叶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邹晓锦 李永铁 +9 位作者 徐嘉翼 宫亮 孙孝丹 张银环 王旭东 李月红 杨金泽 吕林辉 王志海 冯良山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69-74,88,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苗期摘叶处理对茎秆特性及抗倒伏性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凤城和彰武进行田间试验,系统研究苗期摘叶(5叶1心期和6叶1心期)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苗期摘叶改变了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凤城和彰武2... [目的]研究玉米苗期摘叶处理对茎秆特性及抗倒伏性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凤城和彰武进行田间试验,系统研究苗期摘叶(5叶1心期和6叶1心期)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苗期摘叶改变了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凤城和彰武2地表现出相似规律。与未摘叶相比,苗期摘叶处理穗下茎节节数减少1~2节,穗位以下茎节长度缩短,但对穗位以上茎节长度无影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了26~37 cm和16~26 cm;苗期摘叶处理对玉米基部第1~2茎节的茎秆抗弯折力略有提高,但对茎秆抗穿刺和抗压碎能力无显著影响;苗期摘叶处理对气生根的根直径和入土夹角无显著影响,但气生根入土条数和入土深度略有增加;凤城玉米倒伏率显著高于彰武,苗期摘叶使凤城玉米植株倒伏率降低了14.8~23.4个百分点。苗期摘叶降低了玉米空秆率,玉米植株叶面积指数降低,库源比增高,玉米生育期延迟了7~11 d。在倒伏严重的凤城地区,5叶1心期摘叶玉米产量增加了9.54%~17.2%,6叶1心期摘叶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在倒伏发生相对轻的彰武地区,6叶1心期摘叶处理反而减产5.75%~12.8%。[结论]苗期摘叶可通过减少穗下节数量、缩短节间长度等,促进玉米穗位降低,从而有效控制倒伏,实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摘叶时期是影响玉米产量效应的决定因素。苗期摘叶提高了高密种植玉米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对玉米增产及培育抗倒伏玉米品种具有重要启发及实践意义,在倒伏易发生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摘叶 玉米 倒伏 茎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年深松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宫亮 安景文 +2 位作者 邢月华 刘艳 孙文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2-1099,共8页
通过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及有机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深松能显著降低10~20 cm和20~30 cm土壤体积质量,施用有机肥30 000 kg/hm^2以上能显著降低10~20 cm土壤体积质量;深松导致耕层... 通过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及有机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深松能显著降低10~20 cm和20~30 cm土壤体积质量,施用有机肥30 000 kg/hm^2以上能显著降低10~20 cm土壤体积质量;深松导致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略有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与有机肥用量无关;深松和施用有机肥均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好于深松,但其增产速率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连年深松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好于隔年深松,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体积质量 有机肥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及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21
16
作者 隽英华 孙文涛 +3 位作者 韩晓日 邢月华 王立春 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8-1377,共10页
【目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氮素污染严重。有关施氮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探... 【目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氮素污染严重。有关施氮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探寻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设计6个施氮水平(N 0、60、120、180、240和300kg/hm2)。自播种开始,每隔15 d分层采集0—120 cm土样一次,共取样10次,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收获时,选择代表性的春玉米进行考种测产。【结果】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N 24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土壤中累积的矿质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变化行为受施氮量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制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生育时期的推进均显著增加。受氮肥追施的影响,拔节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0—60 cm土层铵态氮累积量与苗期和成熟期相比显著增加;从苗期到抽雄期,0—6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而60 cm以下土层无规律性变化。除成熟期外,其他3个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与施氮量低的处理(无硝态氮累积峰)相比,N240和N300处理的硝态氮累积峰从拔节期的20—60 cm迁移到抽雄期的80—100 cm,说明过量施氮增加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抽雄期,这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性状、矿质氮累积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经济效益,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在179 209 kg/hm2之间,且在生产上应用该施氮量可以实现氮肥用量降低、产量增加、氮肥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氮 矿质氮累积 酶活性 时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农田棕壤氮素转化过程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隽英华 刘艳 +1 位作者 田路路 孙文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652,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模拟试验,研究了农田棕壤可溶性氮(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全氮,DT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NNMR)对不同冻融温度和冻融频数的响应。结果表明:冻结温度和冻融频数是影响农田棕壤... 通过室内培养模拟试验,研究了农田棕壤可溶性氮(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全氮,DT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NNMR)对不同冻融温度和冻融频数的响应。结果表明:冻结温度和冻融频数是影响农田棕壤氮素转化过程的主要因子。随着冻结温度降低,土壤NO3–-N、NH4+-N、DIN、DON、DTN和NNMR均显著增加,而MBN先降低后增加。随着冻融频数增加,土壤NO3–-N、NH4+-N、DIN和DTN均显著增加,这与NNMR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MBN则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DON的变化正好相反。可见,冻融交替显著促进非生长季农田棕壤的氮素转化,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土壤可溶性氮 微生物生物量氮 净氮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农田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隽英华 何志刚 +2 位作者 刘慧屿 刘艳 陈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3-1229,共7页
如何有效运筹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研发高效节氮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堆腐旋耕还田)与施氮水平(180、210、240 kg/hm^(2)... 如何有效运筹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研发高效节氮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堆腐旋耕还田)与施氮水平(180、210、240 kg/hm^(2),以纯氮计)运筹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含量及MBC/MBN比值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和MBN含量分别呈现单峰和双峰曲线变化,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波动式变化,高峰期均出现在春玉米旺盛生长期(拔节期至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秸秆还田处理土壤MBC、MBN含量均增加,MBC/MBN比值降低,而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行为因秸秆还田方式而异。在保证氮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秸秆粉碎翻压还田配以15%氮肥后移能够增加土壤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比值。综上,在东北农业产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210kg/hm^(2)氮肥+15%氮肥后移的秸秆还田模式具有优化氮素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脲酶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灌溉对玉米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宫亮 孙文涛 +2 位作者 隽英华 尹同波 刘玉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15,共4页
为了研究玉米补充灌溉的最佳时间和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蛋白)、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区最佳灌溉时间为玉米生育后期;... 为了研究玉米补充灌溉的最佳时间和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蛋白)、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区最佳灌溉时间为玉米生育后期;2在灌浆期补灌一次即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3全生育期灌溉可增产6.36%,但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得出结论,最佳补充灌溉方式为抽雄和灌浆期各补充灌溉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SOD POD MDA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艳 叶鑫 +2 位作者 包红静 王晓晖 隽英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1,共8页
通过连续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8.6%~18.0%,降低土壤紧实度6.3%~27.5%,且以秸秆深翻和深旋还田方式效果较好,同时这两... 通过连续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8.6%~18.0%,降低土壤紧实度6.3%~27.5%,且以秸秆深翻和深旋还田方式效果较好,同时这两种方式还能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容重。连续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无还田处理平均提高21.2%、8.6%、15.0%和17.2%。此外,在秸秆还田时配合适量氮肥施用更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其中秸秆深翻和秸秆深旋配施210 kg/hm^(2)氮肥和90~120 kg/hm^(2)钾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春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是辽宁棕壤区春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农艺措施,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春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