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检测及鉴定
1
作者 刘丽 于舒怡 +3 位作者 郑丽娇 关天舒 李柏宏 王辉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3-37,共5页
番茄斑萎病毒是辣椒生产上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利用病毒特异性引物对从辽宁省新民市蔬菜生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病毒的辣椒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进一步对扩增的TSWV-N基因序列测序,并进行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样品扩增得... 番茄斑萎病毒是辣椒生产上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利用病毒特异性引物对从辽宁省新民市蔬菜生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病毒的辣椒样品进行检测和鉴定;进一步对扩增的TSWV-N基因序列测序,并进行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样品扩增得到TSWV病毒片段,证实其感染番茄斑萎病毒;基于N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辽宁辣椒感染的TSWV与山东TSWV番茄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国外其他分离物相对较远。为辽宁辣椒上斑萎病毒病的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番茄斑萎病毒 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培斌 陈晓云 +2 位作者 于凤泉 李志强 田春晖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农业防治 水稻病虫害 效果研究 辽宁省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生产 栽培防治 作物栽培 栽培管理 毒副作用 操作 基础 农事 省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葡萄炭疽菌鉴定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洋 刘长远 +4 位作者 陈秀蓉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7,共4页
葡萄炭疽病已成为辽宁省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经对辽宁省主要葡萄产区24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葡萄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后,结果表明:引起辽宁省不同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 葡萄炭疽病已成为辽宁省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经对辽宁省主要葡萄产区24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葡萄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后,结果表明:引起辽宁省不同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值EC50的范围是0.2678~2.7312μg/mL,平均值1.1449μg/mL。根据计算出的供试菌株的抗性系数和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所示,大部分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为中抗水平,仅有1个菌株抗性较高,而不同敏感性频率分布呈不规则的正态分布,存在敏感性下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病原鉴定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阿维菌素 地理种群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域稻水象甲分子遗传差异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志强 于凤泉 +2 位作者 田春晖 孙富余 李文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Rice water weevil(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paddy rice crop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at was first described as a new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1992.High quality DNA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 Rice water weevil(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is an important pest of paddy rice crop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at was first described as a new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1992.High quality DNA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RAPD was effectively used to study genetic similarity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of this insect among 120 individuals using eight primers.The high resolution provided by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s),in combination with efficient genetic distance estimators,allowed a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the populations of this insect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results are compatible with a unique event of colonization and parthenogenesis,followed by the spreading of the water weevil across the surrounding Liaoning areas.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different genetic distance estimators is presented that show Suizhong group(pop3)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s which are generally similar.It means that: 1) Populations of rice water weevil from different area have different origin;2) Its rapid spread causes mainly by east populations in Liaoning;3) Host dis-continuum limits west population spread and design host interval can control the pest extending.However,it is still thought that the spreading tracks of this insect are not defined and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稻水象甲 遗传差异 辽宁省 地域 外来入侵害虫 传播过程 水稻生产 PCR检测 主要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海 蒋爱丽 +1 位作者 纪明山 刘晓舟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对辽宁省稻区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9个,占51.35%,抗药性生物型18个,占48.65%,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有5个... 对辽宁省稻区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长芒稗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9个,占51.35%,抗药性生物型18个,占48.65%,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有5个,占13.51%,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这些研究有助于弄清辽宁省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现状,也有助于对抗性生物型的治理,并对进一步进行抗性机制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芒稗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海 蒋爱丽 +3 位作者 李林生 杨皓 刘晓舟 李颖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对辽宁省稻区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4个,占37.83%,抗药性生物型23个,占62.17%,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8个,占2... 对辽宁省稻区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4个,占37.83%,抗药性生物型23个,占62.17%,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8个,占21.62%,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芒稗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瑾卉 林英 +2 位作者 臧超群 裴雪 梁春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确定辽宁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网斑病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及凹载玻片萌发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 为确定辽宁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网斑病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及凹载玻片萌发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为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 花生网斑病 派伦霉(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茎基腐致病菌种群及其与早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可杰 徐秀德 董怀玉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通过对铁岭、阜新等地区玉米茎基腐病样本的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辽宁省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达70%以上,主要包括拟轮生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和亚粘团镰孢菌,三种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在各地区间虽有稍微差异但... 通过对铁岭、阜新等地区玉米茎基腐病样本的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辽宁省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达70%以上,主要包括拟轮生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和亚粘团镰孢菌,三种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在各地区间虽有稍微差异但都超过20%。接种试验表明: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镰孢菌可以导致玉米早衰,发生率超过20%,而且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应用杀菌剂浸种可明显降低玉米早衰的发生率,发生率不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基腐病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害虫灾变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春晖 孙富余 王小奇 《辽宁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水稻害虫 成因分析 灾变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培斌 薛英志 +1 位作者 于凤泉 李志强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几丁质酶基因被克隆,目前几丁质酶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简述了几丁质酶的5个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植物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几丁质酶 植物病害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稻小潜叶蝇发生特点与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蕾 邵凌云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3期37-40,共4页
稻小潜叶蝇在辽宁省各地稻田均见发生。田块低洼,周围为荒地、沼泽,禾本科杂草丰度较大的稻田发生较重;弯穗型品种较直立穗品种受害重。稻小潜叶蝇年发生4~5代,以第2代于水稻返青分蘖期发生为害水稻为主。登记药剂匮乏,以潜叶蝇、斑潜... 稻小潜叶蝇在辽宁省各地稻田均见发生。田块低洼,周围为荒地、沼泽,禾本科杂草丰度较大的稻田发生较重;弯穗型品种较直立穗品种受害重。稻小潜叶蝇年发生4~5代,以第2代于水稻返青分蘖期发生为害水稻为主。登记药剂匮乏,以潜叶蝇、斑潜蝇登记药和防治返青分蘖期其他害虫的稻田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育秧播种前拌种、移栽前苗床施药带药移栽和本田返青期全田施药3种处理方式施药,其中,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方式最为经济有效。考虑到兼治其他害虫,农药品种以呋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最优,防治效果为87.12%~91.76%,对稻水象甲等害虫的兼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小潜叶蝇 发生特点 化学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朝晖 曲航 +1 位作者 赵旭 李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0期146-151,共6页
“稻蟹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水环境中氨氮的富集可能会给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带来影响,但对其影响机理缺乏充分的综合分析与总结。本文综述了氨氮胁迫及其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效应、氨氮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生理的影响及中华绒螯蟹的氨氮解毒机制... “稻蟹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水环境中氨氮的富集可能会给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带来影响,但对其影响机理缺乏充分的综合分析与总结。本文综述了氨氮胁迫及其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效应、氨氮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生理的影响及中华绒螯蟹的氨氮解毒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稻蟹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水环境氨氮胁迫的防治措施,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关注田间试验以揭示中华绒螯蟹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机制、多个环境因素协同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实际田间生产中应用效果的验证,以期为深入了解氨氮对中华绒螯蟹的胁迫作用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进而实现稻、蟹的优质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氨氮胁迫 中华绒螯蟹 生长生理 解毒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入侵辽宁省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坤 付海滨 +5 位作者 王一情 姜莉 李隆旭 王泽鸿 张敏 王辉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自2014年被首次发现后,扩展迅速,广泛传播,已扩散至全世界53个国家,经济和生态损失不断加大,辽宁省被该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该病毒...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自2014年被首次发现后,扩展迅速,广泛传播,已扩散至全世界53个国家,经济和生态损失不断加大,辽宁省被该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该病毒传入辽宁省的风险进行分析。文中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开展安全性评估,采取多指标的评价方法,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入侵辽宁省的风险等级。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是对辽宁省的番茄、辣椒种植和制种产业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71,属于极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严防其传入辽宁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外来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乐 苗则彦 +3 位作者 孙柏欣 赵杨 白元俊 段玉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75,共6页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50值在0.0013~0.0731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7±0.014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50平均值(0.0227±0.0145)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韭菜灰霉病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乐 苗则彦 +1 位作者 孙柏欣 赵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以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采集的湿腐型韭菜灰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韭菜灰霉病菌为葱鳞葡萄孢(Botrytissquamos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牛... 以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采集的湿腐型韭菜灰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韭菜灰霉病菌为葱鳞葡萄孢(Botrytissquamos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0;pH为5.0~11.0及10~30℃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35℃停止生长;菌核产生对pH和光照敏感,pH为5.0~6.0、12h/12h光暗交替培养均有利于菌核产生,pH>6.0及24h连续光照则抑制菌核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灰霉病菌 分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香葱灰霉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陈乐 苗则彦 +1 位作者 孙柏欣 赵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明确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致病菌,对采集自新民市兴隆堡镇的香葱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病原菌为葱细丝葡萄孢(Botrytis byssoidea),适宜碳源为葡萄... 为明确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致病菌,对采集自新民市兴隆堡镇的香葱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病原菌为葱细丝葡萄孢(Botrytis byssoidea),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铵、酵母膏和蛋白胨;10~3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35℃菌丝停止生长;p H为5.0~11.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 H为7.0;对光照敏感,24 h连续光照和12h/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快,24 h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 灰霉病 葱细丝葡萄孢 分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里 刘长远 +5 位作者 赵奎华 王辉 关天舒 梁春浩 贾姝 谢小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8,共4页
辣椒疫病是辽宁省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开展辽宁省辣椒疫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可为抗疫病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来源于辽宁省不同辣椒产区的30个病样进行了分离鉴定,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确定所分离的病菌均为辣椒疫... 辣椒疫病是辽宁省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开展辽宁省辣椒疫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可为抗疫病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来源于辽宁省不同辣椒产区的30个病样进行了分离鉴定,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确定所分离的病菌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利用中国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别通用寄主,对其进行了生理分化鉴定。根据供试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抗感反应,鉴定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辣椒疫霉菌划分为1号、2号和3号生理小种,发生频率分别为3.33%、26.67%和70%;其中3号生理小种为辽宁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小种。从不同地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理小种的分布与地域间的相关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辣椒疫病 生理小种鉴定 优势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葡萄白腐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长远 傅俊范 +3 位作者 赵奎华 李海春 苗则彦 梁春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认为葡萄白腐病发生与生育期、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多因子模拟表明,该病害多因子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葡萄白腐病流行动态随气象因子变化情况。沈阳地区该病害防治时间为6月初;时间...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田间发生规律研究,认为葡萄白腐病发生与生育期、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多因子模拟表明,该病害多因子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葡萄白腐病流行动态随气象因子变化情况。沈阳地区该病害防治时间为6月初;时间指数增长期为葡萄出芽到7月初,逻辑斯蒂时期为7月初到9月中旬;衰退期9月中旬以后。在发病前期合理使用2 5%甲硫.腈菌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等药剂,可有效控制葡萄白腐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 流行规律 药剂防治 白腐垫壳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化肥施用与水稻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眉 于凤泉 +2 位作者 李志强 刘欣宇 孙富余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8,共3页
为辨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辽宁省化肥施用与水稻产量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保障水稻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以辽宁省14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15-2020年辽宁省水稻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 为辨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辽宁省化肥施用与水稻产量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保障水稻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以辽宁省14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15-2020年辽宁省水稻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时空耦合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增长的“双增区”为沈阳及辽阳地区;“双减区”共有8个地级行政区;化肥施用量减少而水稻产量增高的“他因素影响区”共有3个地级行政区;化肥施用量增高而水稻产量下降的“低效施肥区”只有1个地级行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化肥 水稻 时空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