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城市花生气象产量的最佳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帅 刘宏旺 +4 位作者 李伟 庄品 李峥 李琳 张嘉可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0期84-85,共2页
为找到分离花生气候产量的最优方法,利用3年滑动平均、5年滑动平均、三次曲线拟合法和HP滤波4种方法对兴城花生趋势产量拟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年代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拟合法和HP滤波分析得到的趋势产量符合花生产值规律... 为找到分离花生气候产量的最优方法,利用3年滑动平均、5年滑动平均、三次曲线拟合法和HP滤波4种方法对兴城花生趋势产量拟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年代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拟合法和HP滤波分析得到的趋势产量符合花生产值规律。经不同气候区花生气候产量的相关性分析,HP滤波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候产量更能代表实际气候对兴城市花生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气象产量 HP滤波分析方法 兴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局部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齐杰 孙莹 +1 位作者 王浩 万丽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17-6320,6352,共5页
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8~20日辽宁的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切断低涡中短波槽分裂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西侧西南风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在华北、东北地区... 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8~20日辽宁的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切断低涡中短波槽分裂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西侧西南风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在华北、东北地区相遇,辽宁位于低层气旋东南象限。此次降水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使辽宁底层水汽通量辐合,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中层干冷空气侵入,致使大气层结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强度同时加大,抽吸作用明显,触发了对流运动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超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莹 齐杰 +4 位作者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347-18350,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诊断分析 低空急流 高空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0年辽宁西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2期238-240,共3页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双峰型;平均夏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的分布主要呈南北差异型,降水异常以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为主,同时也存在降水异常东西反相的分布特征;降水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EOF 小波分析 辽宁西部 1956-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天阳 李杰 +3 位作者 李峥 张玉源 刘宏旺 庄品 《河北农机》 2017年第11期48-49,共2页
利用延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别从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产品以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分析2017年7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陕北局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此次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点。... 利用延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别从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产品以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分析2017年7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陕北局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此次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点。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出现大于35d Bz的回波,并有45~60d Bz的强回波带维持在回波区域内,且回波稳定少动有一小时之多,这是产生暴雨的关键性原因;雷达径向速度产品出现明显逆风区,是暴雨天气速度回波的明显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产品(VIL)对暴雨天气的分析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多普勒雷达 反射率因子 径向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春季降水特征和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6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农技服务》 2019年第2期77-79,82,共4页
利用辽宁省22个观测站1961~2015年4~6月的降水数据,以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辽宁春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辽宁春季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上升趋势,... 利用辽宁省22个观测站1961~2015年4~6月的降水数据,以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辽宁春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辽宁春季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上升趋势,辽宁西部、南部和东南部春季旱涝交替比较频繁;直接影响辽宁春季降水量的天气系统是贝加尔湖以南的冷空气,当贝加尔湖冷空气强度偏强、南下偏多的年份,辽宁省春季的降水量将偏多;北美洲东北部1月500百帕高度场和850百帕温度场偏高,当年辽宁春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降水特征 大气环流异常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4年辽宁夏季降水日数及其与降水量的相关性
7
作者 孟振雄 唐帅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2期67-69,71,共4页
为探明辽宁省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利用辽宁省1961~2014年22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资料,对54年的降水日数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分析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 为探明辽宁省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利用辽宁省1961~2014年22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资料,对54年的降水日数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分析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大值区均位于辽宁东部,降水日数从东向西依次递减,渤海沿岸地区为日数小值区域。降水日数、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减少速率最大,为2.42天/10年;暴雨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05天/10年,呈略微增加趋势,但5个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夏季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空间分布上有12个站点的气候倾向率通过显著性检验。随降水量级增加,降水日数与夏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大,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即辽宁夏季降水量主要由暴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气候特征 降水量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暖夏变化特征
8
作者 杨青 王国莉 +2 位作者 赵明 孙莹 齐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907-12909,共3页
对东北地区1961~2002年发生的冷、暖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未为冷夏发生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冷、暖夏交替发生阶段,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为暖夏集中出现时期。冷、暖夏具有持续性和群发性特点。冷夏较暖夏... 对东北地区1961~2002年发生的冷、暖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20世纪60~70年代未为冷夏发生期,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冷、暖夏交替发生阶段,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为暖夏集中出现时期。冷、暖夏具有持续性和群发性特点。冷夏较暖夏多,但其中酷暑年却比冷害年多,而且暖夏比冷夏的异常程度要强,影响范围要广。冷夏有4个频发中心,暖夏有2个频发中心,都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黑龙江西部、东部既易出现冷夏,也易发生暖夏,长白山脉地区相对而言更易出现冷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夏 频发中心 群发性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焕毅 刘俊杰 +1 位作者 宋长远 齐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927-9929,共3页
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近50 a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8个气象要素的年统计值,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回归系数b(倾向率)和相关系数r(趋势系数)分析其变... 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近50 a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日数、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8个气象要素的年统计值,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回归系数b(倾向率)和相关系数r(趋势系数)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三江-长白区气候明显变暖;区域干湿状况由湿润向半湿润发展;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区域内各地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长白区 气候变化 倾向率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9年丹东地区暴雨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松影 刘天伟 +2 位作者 李慧琳 薛金艳 齐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丹东地区1951—2009年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丹东地区暴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汛期洪涝贡献率趋势变化不明显;2001—2009年6月份暴雨日数明显增多,7月份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初期和终期... 利用丹东地区1951—2009年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丹东地区暴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汛期洪涝贡献率趋势变化不明显;2001—2009年6月份暴雨日数明显增多,7月份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初期和终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地区 暴雨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相隔较近的降雨和降雪天气对比分析及其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杰 王浩 +1 位作者 高松影 孙连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35-9638,共4页
针对2009年2月相隔时间较短的两次降雨和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中低层温度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判断冬季降水形态是雨还是雪,除了要细致分析温度垂直分布状况外,还要准确预报冷空气入... 针对2009年2月相隔时间较短的两次降雨和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中低层温度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判断冬季降水形态是雨还是雪,除了要细致分析温度垂直分布状况外,还要准确预报冷空气入侵时间、气温下降的速度,尤其是雨雪分界线相配合的高低层气温临界值更是做好雨雪预报的关键点;降水前高空地面温度不同是照成降水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 特征 对比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灾害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杰 孙莹 +3 位作者 王浩 王焕毅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56-6557,共2页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江淮切变线将南部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副高西侧有江淮切变线,东侧的西南气流叠加形成的西南急流在丹东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幅合,使南来的水汽在丹东南部堆积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中尺度上升运动,致使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产生暴雨。[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高空辐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夏季降水特征和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振雄 唐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岛 夏季 降水特征 大气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秀艳 赵美玲 朱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82-2583,共2页
选取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台站(敦煌、酒泉、安西、张掖、武威、乌鞘岭、兰州、靖远、临夏、天水)195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对甘肃省50年来降水量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甘肃省年际降水量变化为逐渐... 选取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台站(敦煌、酒泉、安西、张掖、武威、乌鞘岭、兰州、靖远、临夏、天水)195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对甘肃省50年来降水量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甘肃省年际降水量变化为逐渐减少,年代际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夏季成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冬季则是雨雪稀少,也是一年中干旱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化特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振雄 唐帅 +3 位作者 费杰 周春晓 于亚薇 虞帅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0期91-93,共3页
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葫芦岛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对1988~2017年葫芦岛市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葫芦岛、绥中、兴城和建昌)和2012年7月以来区域自动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欧洲中... 短时强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葫芦岛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对1988~2017年葫芦岛市4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葫芦岛、绥中、兴城和建昌)和2012年7月以来区域自动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的葫芦岛、绥中和兴城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较位于西部山区的建昌多,而沿海地区以位于南部的绥中稍多,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多出现在午后和前半夜,区域自动站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8月和6月次之,5月和9月偶尔有之,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时段与国家站的分布基本一致;葫芦岛市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高空冷涡型、高空槽型、高空低涡型和低空切变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形势 葫芦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13年葫芦岛地区雷暴日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4 位作者 刘宏旺 李伟 庄品 李峥 刘天阳 《绿色科技》 2017年第6期132-133,共2页
应用1959~2013年葫芦岛地区兴城、绥中、连山和建昌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报表资料,对葫芦岛地区的雷暴日数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葫芦岛地区的建昌年雷暴日数最大,兴城最小;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北向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葫芦岛... 应用1959~2013年葫芦岛地区兴城、绥中、连山和建昌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月报表资料,对葫芦岛地区的雷暴日数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葫芦岛地区的建昌年雷暴日数最大,兴城最小;空间分布呈现由西北向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葫芦岛地区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主要还是由季风气候所决定的,山地的地形导致建昌的雷暴天数较另外3个县市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葫芦岛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一次冰雹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帅 孔令军 +2 位作者 孟振雄 李明慧 刘宏旺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4期245-247,252,共4页
应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冰雹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 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的配置导致葫芦... 应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冰雹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 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的配置导致葫芦岛市冰雹的发生;冰雹发生前CAPE积聚,并且冰雹发生在CAPE中心西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处;冰雹发生前最大上升速度区和水汽饱和区均位于0℃层上,促使过冷水滴碰并成雹块,垂直风切变的增大,激发了干盖的揭开,促进强对流暴发;雷达发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上可分析出有利于冰雹出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对流有效位能 垂直风切变 多普勒雷达 冰雹 辽宁葫芦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3年葫芦岛地区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2 位作者 邸秀秀 于亚薇 周丽娜 《农技服务》 2015年第9期120-120,119,共2页
应用1964-2013年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年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资料,利用线性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葫芦岛地区近50年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葫芦岛地区平均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在空间上呈... 应用1964-2013年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年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资料,利用线性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葫芦岛地区近50年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葫芦岛地区平均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布,时间分布上呈现初霜冻日显著推迟、终霜冻日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日数显著增多的特征;平均初霜冻出现在10月上、中旬,平均终霜冻出现在4月上、中旬,初霜冻日提前和终霜冻日推后的次数建昌均明显较多;初霜冻日EOF分解显示葫芦岛地区初霜冻日存在东西差异分布和南北差异分布,主要以东西差异分布为主,并且近50年几乎均为"西早东晚"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日 终霜冻日 无霜期 葫芦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灾害性暴雪过程分析
19
作者 王浩 王焕毅 +3 位作者 齐杰 孙莹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11-6613,共3页
[目的]分析本溪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雪过程。[方法]利用天气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方面,对2009年12月4日08:00~5日08:00发生在本溪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华北气旋在渤海黄海加强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 [目的]分析本溪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雪过程。[方法]利用天气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方面,对2009年12月4日08:00~5日08:00发生在本溪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华北气旋在渤海黄海加强形成的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和高空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雪出现在850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结论]850 hPa涡度、200 hPa散度、温度平流的强弱和冷暖过渡带位置对降水的强度和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高空槽 低空急流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葫芦岛市2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20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1 位作者 朱苗苗 吴萍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293-295,共3页
通过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葫芦岛市6月3日南部的局地暴雨和4日北部的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3日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在高空槽的前部、低空急流建立的过程中,在风速垂直切变较强地区出现了... 通过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葫芦岛市6月3日南部的局地暴雨和4日北部的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3日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在高空槽的前部、低空急流建立的过程中,在风速垂直切变较强地区出现了冰雹,6月4日冰雹天气出现在高空槽和低空切变后部更强冷空气侵入的过程中,是一个对流单体造成的;6月3日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将底层辐合的水汽输送到高空,产生局地暴雨,而6月4日天气尺度的上升运动很弱,不利于降水的发生;6月3日受高空槽前上升运动的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6月4日不稳定能量受底层冷锋的触发,产生冰雹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高空槽 上升运动 对比 辽宁葫芦岛 201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