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4,共12页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出版专刊之际,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几代科学家从事沙地樟子松营林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从1955年首次将樟子松幼苗引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大一间房开始固沙造林、到大面积推广,樟子松人工林发生衰退、再到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也发生衰退等,系统梳理了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来(1955—2025),防风固沙林的营林历史、存在衰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沙地樟子松林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旨在为沙地樟子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
固沙造林
三北工程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科尔沁沙地边界划定
被引量:
13
2
作者
闫妍
朱教君
+2 位作者
闫巧玲
郑晓
宋立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基于已有文献,依据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历史与早期分布,确定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区;以核心区为基础,采用生态学取样方法,选取与核心区边界相交的16个方向上的交叉点为样本,以Landsat-5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光谱混合模型、穗帽变换等遥感和...
基于已有文献,依据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历史与早期分布,确定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区;以核心区为基础,采用生态学取样方法,选取与核心区边界相交的16个方向上的交叉点为样本,以Landsat-5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光谱混合模型、穗帽变换等遥感和GIS方法,通过反复试验设定阈值,提取每个方向的分界特征,据此勾画出科尔沁沙地的分界线。此后,进行实地考察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验证,最终确定科尔沁沙地生态区域的边界。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为52 300±360 km2,验证后精度在94%以上。研究结果为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提供确切基础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取样
生态区域
穗帽变换
光谱混合分析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透光环境下红松光合色素含量的季节变动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
6
3
作者
于立忠
苗杰
+2 位作者
张金鑫
徐阳
张文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24-3931,共8页
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内3种不同透光环境(强度透光、中度透光和弱度透光)下红松针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总量(Chl T))应对光环境季节变动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结果表明,随季节的变动(...
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内3种不同透光环境(强度透光、中度透光和弱度透光)下红松针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总量(Chl T))应对光环境季节变动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结果表明,随季节的变动(从春季至秋季),林分透光孔隙度逐渐减小。春季,透光度越大,红松叶绿素含量越高,Chl a/b值升高,Car/Chl T值降低;夏季,不同透光条件对红松光合色素含量无影响;秋季,各类透光条件下红松光合色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强度透光与中度透光条件红松针叶Chl a/b显著大于弱度透光,3种透光条件下红松Car/Chl T均降低。在春季红松开始生长前进行适当抚育,能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透光孔隙度
季节变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暴、尘暴和沙尘暴
4
作者
宋立宁
朱教君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8期1-3,共3页
“沙尘暴”已经成为近年来公众常见的词汇.到底什么是“沙尘暴”,它与“沙暴”和“尘暴”有何区别和联系? 通过对沙粒与尘粒的粒径分析、比较,结合风力作用下沙粒和尘粒的运动特点,辨识了沙暴、尘暴和沙尘暴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沙暴...
“沙尘暴”已经成为近年来公众常见的词汇.到底什么是“沙尘暴”,它与“沙暴”和“尘暴”有何区别和联系? 通过对沙粒与尘粒的粒径分析、比较,结合风力作用下沙粒和尘粒的运动特点,辨识了沙暴、尘暴和沙尘暴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沙暴指粒级0.05-2mm 的沙粒形成的风暴,尘暴指粒级0.002-0.0625mm 尘粒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指粒级0.002-2mm 沙粒和尘粒形成的风暴;它们发生的机制具有相似性,但运移形式和影响范围不同,因而其危害方式、程度和防治对策亦有所差异.由于沙暴(沙物质源中不可能没有小于0.05mm 的颗粒物)、尘暴和沙尘暴在理论上是按粒径大小来区分,只有专门监测机构才可以严格将三者分开,因此,对于普通公众,在不能明确是沙暴还是尘暴或是沙尘暴时,可统一称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粒
尘粒
风力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保育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辽宁
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辽宁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
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192435)
辽宁省防沙治沙科技重大专项(2023JH1/10400001)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4-DFZD-32)。
文摘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出版专刊之际,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几代科学家从事沙地樟子松营林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从1955年首次将樟子松幼苗引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大一间房开始固沙造林、到大面积推广,樟子松人工林发生衰退、再到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也发生衰退等,系统梳理了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来(1955—2025),防风固沙林的营林历史、存在衰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沙地樟子松林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旨在为沙地樟子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
固沙造林
三北工程
可持续经营
Keywords
sandy land
Mongolian pine(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introduction
sand-fixation afforestation
Three North Protective Forest Progra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分类号
S727.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科尔沁沙地边界划定
被引量:
13
2
作者
闫妍
朱教君
闫巧玲
郑晓
宋立宁
机构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
生态
公益林
经营
管理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25007)资助
文摘
基于已有文献,依据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历史与早期分布,确定科尔沁沙地的核心区;以核心区为基础,采用生态学取样方法,选取与核心区边界相交的16个方向上的交叉点为样本,以Landsat-5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光谱混合模型、穗帽变换等遥感和GIS方法,通过反复试验设定阈值,提取每个方向的分界特征,据此勾画出科尔沁沙地的分界线。此后,进行实地考察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验证,最终确定科尔沁沙地生态区域的边界。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为52 300±360 km2,验证后精度在94%以上。研究结果为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提供确切基础范围。
关键词
生态学取样
生态区域
穗帽变换
光谱混合分析
科尔沁沙地
Keywords
ecology sampling
ecological regions
tasseled cap transformation
spectral mixing analysis
Horqin Sandy Land
分类号
Q149 [生物学—生态学]
TP75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透光环境下红松光合色素含量的季节变动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
6
3
作者
于立忠
苗杰
张金鑫
徐阳
张文儒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
实验
站
辽宁省
生态
公益林
经营
管理
重点
实验室
烟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清原县大苏河林场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24-393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416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085)
文摘
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内3种不同透光环境(强度透光、中度透光和弱度透光)下红松针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总量(Chl T))应对光环境季节变动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结果表明,随季节的变动(从春季至秋季),林分透光孔隙度逐渐减小。春季,透光度越大,红松叶绿素含量越高,Chl a/b值升高,Car/Chl T值降低;夏季,不同透光条件对红松光合色素含量无影响;秋季,各类透光条件下红松光合色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强度透光与中度透光条件红松针叶Chl a/b显著大于弱度透光,3种透光条件下红松Car/Chl T均降低。在春季红松开始生长前进行适当抚育,能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
关键词
红松
透光孔隙度
季节变动
策略
Keywords
Pinus koraiensis
canopy openness
seasonal variation
strategy
分类号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暴、尘暴和沙尘暴
4
作者
宋立宁
朱教君
机构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
生态
公益林
经营
管理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8期1-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592)
文摘
“沙尘暴”已经成为近年来公众常见的词汇.到底什么是“沙尘暴”,它与“沙暴”和“尘暴”有何区别和联系? 通过对沙粒与尘粒的粒径分析、比较,结合风力作用下沙粒和尘粒的运动特点,辨识了沙暴、尘暴和沙尘暴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沙暴指粒级0.05-2mm 的沙粒形成的风暴,尘暴指粒级0.002-0.0625mm 尘粒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指粒级0.002-2mm 沙粒和尘粒形成的风暴;它们发生的机制具有相似性,但运移形式和影响范围不同,因而其危害方式、程度和防治对策亦有所差异.由于沙暴(沙物质源中不可能没有小于0.05mm 的颗粒物)、尘暴和沙尘暴在理论上是按粒径大小来区分,只有专门监测机构才可以严格将三者分开,因此,对于普通公众,在不能明确是沙暴还是尘暴或是沙尘暴时,可统一称沙尘暴.
关键词
沙粒
尘粒
风力
防治对策
Keywords
sand
dust
wind force
prevention measures
分类号
P425.5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科尔沁沙地边界划定
闫妍
朱教君
闫巧玲
郑晓
宋立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透光环境下红松光合色素含量的季节变动及应对策略
于立忠
苗杰
张金鑫
徐阳
张文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沙暴、尘暴和沙尘暴
宋立宁
朱教君
《防护林科技》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