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煤干燥提质和无粘结剂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江龙 Arash Tahmasebi +2 位作者 李先春 韩艳娜 尹丰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论述了褐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即褐煤中的水分主要由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组成,其中外在水分较易脱除。介绍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针对高水分褐煤干燥研发的新技术及与褐煤干燥相关的其他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新研发的褐... 论述了褐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即褐煤中的水分主要由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组成,其中外在水分较易脱除。介绍了国内外褐煤干燥提质技术、针对高水分褐煤干燥研发的新技术及与褐煤干燥相关的其他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新研发的褐煤干燥技术中,过热蒸汽流化床褐煤干燥技术(WTA)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安全等特点,在单位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褐煤无粘结剂型煤的成型工艺及型煤耐水性能的试验研究,说明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技术制备的型煤样品质量良好,吸收水分的速率大大降低,热解与燃烧活性也有所下降。最后分析了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理,即主要有沥青假说、腐植酸假说、毛细孔假说、胶体假说和分子粘合假说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燥提质 无粘结剂成型 水分 型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微波共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南 余江龙 +2 位作者 Arash Tahmasebi 黄峰 徐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47,共7页
通过自制的微波热解实验台架,采用微波加热方式,考察微波吸收剂加入比例、微波输出功率及热解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花生売与神华5#褐煤微波共热解特性的影响.采用SEM和FTIR分析微波热解前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利用GC-MS对液体产物进... 通过自制的微波热解实验台架,采用微波加热方式,考察微波吸收剂加入比例、微波输出功率及热解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花生売与神华5#褐煤微波共热解特性的影响.采用SEM和FTIR分析微波热解前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结构,利用GC-MS对液体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增加微波吸收剂加入比例和微波输出功率,共热解程度加深,液体焦油与热解气产率大幅增加,而固体半焦产率则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质 微波共热解 焦油 半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低温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怀兴 韩艳娜 +4 位作者 尤菠 孙宝林 Arash Tahmasebi 赵欢 余江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30-34,70,共6页
中国褐煤储量丰富,但较高水分极大地限制了其开采和利用,对其进行脱水提质是解决褐煤高效利用的关键。通过热重分析仪(TGA)对HL和YN的不同粒径褐煤,分别在50,80和110℃等温干燥2h。结果表明:在每个干燥温度下煤样都能达到恒重,... 中国褐煤储量丰富,但较高水分极大地限制了其开采和利用,对其进行脱水提质是解决褐煤高效利用的关键。通过热重分析仪(TGA)对HL和YN的不同粒径褐煤,分别在50,80和110℃等温干燥2h。结果表明:在每个干燥温度下煤样都能达到恒重,随着温度的升高煤样总失重增加,说明煤中水分与煤表面之间具有不同的结合强度;随着水分的降低,水分蒸发所需能量增加,煤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其中包括氢键和微孔对水的束缚力。粒径0.250~0.150mm、水分26.61%的HL褐煤在50c(二干燥后,水分降至6.96%,此时水分以分子层水的形式存在;干燥温度升至110℃时,煤中水分并未明显降低,说明煤中官能团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水分有强烈的吸附作用。HL褐煤50℃干燥后,0.150~0.074mm和0.074~0.038mm煤样残留水分分别为6.52%和3.93%,均低于0.250~0.150mm煤样的6.96%,说明0.250~0.150mm煤样中不能脱除的残留水是孔隙水,被禁锢在狭小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低温干燥 水分 热重 氢键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负载锰基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及水硫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晓谞 窦金孝 +2 位作者 魏傲然 赵永奇 余江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02-4111,共10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以燃煤电厂粉煤灰为载体,硝酸铁为铁源,硝酸锰和高锰酸钾为不同锰源,分别制备Mn-Fe/FA(N)和Mn-Fe/FA粉煤灰负载锰基脱硝催化剂。利用自制固定床装置评价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以燃煤电厂粉煤灰为载体,硝酸铁为铁源,硝酸锰和高锰酸钾为不同锰源,分别制备Mn-Fe/FA(N)和Mn-Fe/FA粉煤灰负载锰基脱硝催化剂。利用自制固定床装置评价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NH_(3)-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TPR)等技术表征催化剂的化学特性,明晰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和水硫抗性机制。结果表明,Mn-Fe/FA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显著高于Mn-Fe/FA(N)催化剂;Mn-Fe/FA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温度窗较宽(70~200℃);在200℃,模拟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5%或10%)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没有影响;在含有5%H_(2)O和52mg/m^(3)SO_(2)的模拟烟气中运行4h后,NO_(x)的转化率仍保持在75%。以KMnO_(4)作为锰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表面氧化还原特性、提高活性金属离子(Mn^(4+),Fe^(3+))以及化学吸附氧的含量、抑制硫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CR 粉煤灰 锰基催化剂 低温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与生物质固定床共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禹瑶 李先春 +1 位作者 Arash Tahmasebi 余江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26,共7页
对烟煤与木质素类生物质松木屑、纤维素类生物质秸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共热解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对气体产物和焦油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煤与两种生物质共热解时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挥发分产率的实验值较计算值有所增加,... 对烟煤与木质素类生物质松木屑、纤维素类生物质秸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共热解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对气体产物和焦油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煤与两种生物质共热解时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挥发分产率的实验值较计算值有所增加,且使用松木屑时增幅较大.松木屑与烟煤共热解时焦油中愈创木酚类含量显著提高,在400℃松木屑配比为80%时,增量高达25.89%.焦油中酚类含量比计算值高,而PAH和烃类含量则明显降低,同时焦油产生了一定的轻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生物质 共热解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与棕榈壳微波共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杨 王南 +2 位作者 徐静 张春霞 余江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微波加热方式下,采用自行设计的两段式石英反应器考察热解温度和吸波剂的添加对褐煤与棕榈壳共热解特性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对焦油和热解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褐煤与棕榈壳共热解过程中二者存在明显... 在微波加热方式下,采用自行设计的两段式石英反应器考察热解温度和吸波剂的添加对褐煤与棕榈壳共热解特性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对焦油和热解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褐煤与棕榈壳共热解过程中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挥发分产率有明显增加.利用活性炭做吸波剂时,焦油产物有一定的轻质化,且轻气体产物中产生较高含量的CO和H_2.在600℃下,活性炭做吸波剂时,CO和H_2在轻气体中的总产率达到91.98%(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棕榈壳 微波共热解 协同作用 吸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式滚动床对神木长焰煤热解提油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金锋 徐君 +4 位作者 张臻 钟祥云 张雅茹 王利斌 商铁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研究了神木长焰煤在内热式滚动床内的热解性能。实验表明,滚动床内的轴向温度分布有利于低阶煤的热解提油。在加热燃气低热值为17 890 kJ/m3,热解温度为650℃时,原料煤的热解焦油产率达到8.52%,为葛金焦油产率的75.59%。随热解温度的增... 研究了神木长焰煤在内热式滚动床内的热解性能。实验表明,滚动床内的轴向温度分布有利于低阶煤的热解提油。在加热燃气低热值为17 890 kJ/m3,热解温度为650℃时,原料煤的热解焦油产率达到8.52%,为葛金焦油产率的75.59%。随热解温度的增加,焦油中脂肪族和芳香族含量有所提高,而极性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在热解温度650℃时,脂肪族和芳香族含量分别为22.6%和39.5%,极性物含量为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式滚动床 神木长焰煤 热解 煤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娇 朱亚明 +3 位作者 岳佳兴 王莹 程俊霞 赵雪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1-2101,共2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因此炭材料的多元化、清洁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球形活性炭(SAC)作为活性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球形度高、孔隙结构发达、颗粒分布均匀、流动阻力小、机械强度高等...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因此炭材料的多元化、清洁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球形活性炭(SAC)作为活性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球形度高、孔隙结构发达、颗粒分布均匀、流动阻力小、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气体捕获、污水净化、能量储存、化学防护、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部分前体在制备SAC时存在工艺烦琐、耗能高、耗时长、易产生副产物等问题。为优化SAC的设计思路与制备工艺,本文以SAC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为导向,综述了SAC的前体选择、制备工艺、改性措施及其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对未来SAC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实现SAC的多功能、规模化、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其前体的清洁、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活性炭 活性炭球 纳米炭球 改性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炭泡沫孔结构调控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国忠 金文武 +4 位作者 曾燮榕 邹继兆 熊信柏 黄麟 赵振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1-968,共8页
以肥煤镜质组富集物为前驱体,采用高压渗氮法制备煤基炭泡沫,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对炭泡沫孔结构的影响。利用SEM观察炭泡沫的孔胞形貌,同时利用Nano Measurer分析软件统计SEM照片孔胞直径分布和孔喉直径分布以及平均孔... 以肥煤镜质组富集物为前驱体,采用高压渗氮法制备煤基炭泡沫,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对炭泡沫孔结构的影响。利用SEM观察炭泡沫的孔胞形貌,同时利用Nano Measurer分析软件统计SEM照片孔胞直径分布和孔喉直径分布以及平均孔径。结果表明:微孔塑料成核理论可以定性解释炭泡沫的孔结构变化趋势。发泡温度的升高导致成核密度增加,同时导致气体在胶质体的溶解度降低,不利于孔胞长大。发泡压力的增大导致炭泡沫的孔胞密度增加,临界成核半径降低,同时加剧了热聚合反应,导致胶质体的粘度增大,不利于孔胞长大。发泡时间的延长会使热聚合更加充分,影响胶质体粘度,进而影响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泡沫 孔结构 成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褐煤吸湿特性及其热力学参数解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先春 余江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利用水分再吸收实验装置测定了印尼褐煤在30℃和40℃下的等温脱附(吸附)曲线,研究粒径和干燥温度对褐煤吸湿特性的影响;利用多孔介质等温吸附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了印尼褐煤的等温吸附热。结果表明:印尼褐煤等温吸湿曲线的形状是典型的... 利用水分再吸收实验装置测定了印尼褐煤在30℃和40℃下的等温脱附(吸附)曲线,研究粒径和干燥温度对褐煤吸湿特性的影响;利用多孔介质等温吸附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了印尼褐煤的等温吸附热。结果表明:印尼褐煤等温吸湿曲线的形状是典型的可冷凝蒸汽在孔隙物质中物理吸附的S型;干燥后的印尼褐煤平衡水分(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与粒径无关,而与干燥温度有关,随着干燥温度的提高,平衡水分降低。印尼褐煤的等温吸附热随着平衡水分的增大而降低,当EMC<7%时,干燥煤的吸附热略高于水的蒸发潜热,可以推断水分子在干燥褐煤孔隙表面再吸附机理是水分子物理吸附在褐煤孔隙表面形成体相水和毛细水,没有与煤的表面官能团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褐煤 水分再吸收 吸湿速率 平衡水分 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密度对炼焦煤膨胀性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白金锋 李娜 +4 位作者 钟祥云 张雅茹 徐君 奚白 刘洪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研究了典型七台河新建1/3焦煤和桃山焦煤在不同堆积密度条件下的Audibert-Arnu膨胀性能及Gb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料堆积密度提高后,其开始软化温度增加,开始膨胀温度降低;当煤料堆积密度从0.88 t/m3增加到1.19 t/m3时,新建煤1/3焦... 研究了典型七台河新建1/3焦煤和桃山焦煤在不同堆积密度条件下的Audibert-Arnu膨胀性能及Gb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料堆积密度提高后,其开始软化温度增加,开始膨胀温度降低;当煤料堆积密度从0.88 t/m3增加到1.19 t/m3时,新建煤1/3焦煤的开始软化温度增加30℃,桃山焦煤增加14℃,新建1/3焦煤的开始膨胀温度降低19℃,桃山焦煤降低15℃;同时,随煤料堆积密度提高,其最大膨胀度增加,膨胀温度区间也呈增加趋势;Gb因子随煤料堆积密度提高而呈增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密度 炼焦煤 奥亚膨胀度 膨胀性能 Gb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屑催化热解制取甲氧基芳香化合物
12
作者 徐静 安杨 +1 位作者 余江龙 窦金孝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9-576,共8页
文章以桉树木屑为原料,在微波固定床反应系统中进行热解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对热解产物产率和甲氧基芳香化合物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00℃是桉树木屑微波热解制取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最佳温度,在此温度下,生物油的产... 文章以桉树木屑为原料,在微波固定床反应系统中进行热解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碱性催化剂对热解产物产率和甲氧基芳香化合物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00℃是桉树木屑微波热解制取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最佳温度,在此温度下,生物油的产率为28.4%,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含量占生物油总量的70.4%,甲氧基芳香化合物以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结构为主;中强碱性催化剂K_(2)CO_(3)和Na_(2)CO_(3)可以同时提高生物油的产率和生物油中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含量,强碱性催化剂NaOH使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含量降低;碱催化剂对生物油中甲氧基芳香化合物选择性的影响顺序为Na_(2)CO_(3)>K_(2)CO_(3)>NaHCO3>NaOH。在此基础上,以生物油中愈创木酚为基本结构单元,对生物油中甲氧基芳香化合物的生成和转化机制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木质类生物质转化为甲氧基芳香化合物和甲氧基芳香化合物向苯醌、苯酚、邻苯二酚转化的化学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热解 甲氧基芳香化合物 微波辅助热解 木质类生物质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金属催化剂的褐煤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宁 窦金孝 +2 位作者 赵永奇 尹丰魁 余江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0-1036,共7页
对负载金属催化剂的褐煤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自制的脱硝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脱硝实验;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脱硝剂脱硝前后的表面官能团及金属活性相进行... 对负载金属催化剂的褐煤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自制的脱硝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脱硝实验;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脱硝剂脱硝前后的表面官能团及金属活性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铜作为催化剂具有优于其他金属的脱硝性能;在铜基催化剂中添加铁作为助剂的活性半焦具有更优的脱硝性能,其有效脱硝质量可达8.70g(基于100g活性半焦);金属催化剂的低价态活性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随着脱硝反应的进行,金属活性相被氧化成为活性较低的高价态,最终完全失活;复合金属氧化物铁酸铜能起到活性相"存储"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分解成为活性更高的金属活性相,从而提高了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半焦 脱硝 复合金属氧化物 机理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肥煤热解挥发分析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露 余江龙 +2 位作者 赵小蕙 陈义 Arash TAHMASEBI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共8页
利用热重质谱分析仪(TG-MS)对热处理后肥煤样品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失重变化和挥发分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样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总产率逐渐减少,最大失重速率逐渐降低并向高温移动.在热解过程析出的挥发分... 利用热重质谱分析仪(TG-MS)对热处理后肥煤样品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失重变化和挥发分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样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总产率逐渐减少,最大失重速率逐渐降低并向高温移动.在热解过程析出的挥发分中,轻气体主要有H_2,CO,CO_2和H_2O,烃类含有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甲苯和二甲苯等;随着煤样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热解过程析出的挥发分中烃类减少,最大析出率对应的温度向高温移动;轻气体挥发分析出的温度区间较宽,在300℃到800℃之间.烃类析出的温度区间较窄,在400℃到6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煤 热处理 热解 TG-MS 挥发分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重整微藻微波热解挥发分制芳烃和富氢合成气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杨 邱晶晶 +2 位作者 李丽丽 窦金孝 余江龙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88-1295,共8页
文章以螺旋藻为原料,在两段式微波试验台架中研究了活性炭对螺旋藻热解挥发分的催化重整效果,同时比较了活性炭催化重整和热裂解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经活性炭催化重整和热裂解作用后,气体产物产率升高,生物油产率降低... 文章以螺旋藻为原料,在两段式微波试验台架中研究了活性炭对螺旋藻热解挥发分的催化重整效果,同时比较了活性炭催化重整和热裂解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经活性炭催化重整和热裂解作用后,气体产物产率升高,生物油产率降低;与热裂解过程相比,活性炭催化重整不仅表现出更高的促进生物油向气体转化的特性,而且显著提升了油气品质,对芳烃化合物(尤其是轻质芳烃)和富氢合成气的生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重整效果随重整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重整温度为700℃时,芳烃类化合物在生物油中的含量和富氢合成气在气体产物中的含量分别能达到76.2%和88.02.%(H含量为63.16%);利用活性炭催化重整螺旋藻热解挥发分可实现芳烃和富氢合成气的共同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热解 催化重整 微波加热 芳烃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焦负载Fe基脱硫剂脱硫及再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宇 徐静 +2 位作者 窦金孝 李先春 余江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半焦负载Fe基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脱硫及再生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法对硫化前后及再生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Zn和Cu的加入... 利用超声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半焦负载Fe基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脱硫及再生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法对硫化前后及再生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Zn和Cu的加入使得Fe基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半焦负载Fe-Zn-Cu脱硫剂具有最佳脱硫及再生性能.利用水蒸气法再生后的脱硫剂脱硫性能稳定,脱硫剂经多次硫化-再生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脱硫剂 复合金属氧化物 焦炉煤气 脱硫 水蒸气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复合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的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宁 窦金孝 +2 位作者 张春霞 赵永奇 余江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2,共7页
对负载复合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并对其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使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程序升温脱硝实验,采用Flynn-Wall-Ozawa(FWO),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Coats-Redfen(CR)非等温动力学方法,... 对负载复合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并对其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使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程序升温脱硝实验,采用Flynn-Wall-Ozawa(FWO),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Coats-Redfen(CR)非等温动力学方法,计算纯活性半焦和负载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半焦脱硝的表观活化能.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脱硝前后的金属活性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活性半焦上负载铜铁复合金属催化剂后,降低了脱硝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反应所需温度和反应能耗;当活性半焦的碳转化率≤0.3时,脱硝过程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当碳转化率>0.3时,脱硝过程转向扩散控制为主;通过XRD结果分析可知,金属催化剂的低价态活性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随着脱硝反应的进行,金属活性相被氧化成为活性较低的高价态;复合金属氧化物铁酸铜能在反应过程中分解成为活性更高的金属活性相,提高了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 催化剂 活性半焦 烟气脱硝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反应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露 窦金孝 余江龙 《冶金能源》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利用氧化镁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湿法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对其脱硫反应特性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脱硫温度、氧化镁浓度、烟气中不同SO_2和O_2浓度对氧化镁湿法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脱硫产物进行XRD和STA-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 利用氧化镁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湿法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对其脱硫反应特性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脱硫温度、氧化镁浓度、烟气中不同SO_2和O_2浓度对氧化镁湿法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脱硫产物进行XRD和STA-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脱硫浆液pH值大于6时,脱硫效率均达到100%。在40℃时其有效脱硫时间增加,脱硫效果最好;MgO的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烟气中SO_2浓度越高,有效脱硫时间越短;烟气中含有O_2时脱硫效果下降。脱硫浆液pH值在脱硫反应初期出现快速下降,随后下降较缓慢。烟气中未通入氧气时脱硫产物主要是水合MgSO_3和MgSO_4,通入氧气后脱硫产物主要是水合Mg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湿法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脱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