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U-Net的肝脏肿瘤图像分割算法
1
作者 郝世超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肝脏肿瘤类疾病是肝脏疾病领域最为常见且具有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肝脏肿瘤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针对传统的医学图像分割网络模型在肝脏图像分割过程中图像的深层特征提取困难且难以集... 肝脏肿瘤类疾病是肝脏疾病领域最为常见且具有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肝脏肿瘤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针对传统的医学图像分割网络模型在肝脏图像分割过程中图像的深层特征提取困难且难以集中于有效特征导致的分割精度较差的问题,在U-Net基础上提出了RFEC-UNet网络模型。在网络模型中引入感受野模块RFB-s以提高网络提取图像深层次特征的能力,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CA,使得网络能更加集中于对有效特征的学习,从而提高网络模型的分割精度。在肝脏图像分割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FEC-UNet的Dice相似系数和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达到了74.26%和69.48%,分别相较于U-Net提高了3.65%和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野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肝脏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水平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车欣 杨慧 苗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指标(C_(3)、C_(4))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IgM(2.96±1.07)g/L高于对照组的(1.48±0.51)g/L,IgA(1.74±0.49)g/L、IgG(4.91±1.19)g/L低于对照组的(2.46±0.72)、(12.76±2.8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_(3)(0.94±0.17)g/L低于对照组的(1.33±0.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_(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肾病综合征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患者治疗期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检测 肾病综合征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会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0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比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比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血清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比组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57±1.31)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72.25±7.07)分均优于对比组的(12.33±2.06)、(64.17±6.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32、5.668,P=0.000、0.000<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9.69±2.87)mg/L、血同型半胱氨酸(7.59±2.12)μmol/L、D-二聚体(1.41±0.26)μg/ml均低于对比组的(12.48±3.03)mg/L、(10.44±2.65)μmol/L、(2.01±0.57)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92.42±30.57)pg/ml高于对比组的(165.08±28.4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84、5.634、6.424、4.390,P=0.000、0.000、0.000、0.000<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5>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在短时间内消退,并未对临床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清因子水平,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代俊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主要探究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静脉血3 ml,并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免疫球蛋白G(IgG)、补... 目的主要探究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静脉血3 ml,并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检测。对比两组抗CPP、RF、 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抗CPP和RF的阳性检出率。分析抗CPP、RF、 IgG、补体C3、补体C4五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抗CPP、RF水平分别为(240.15±92.33)IU/ml、(302.58±97.54)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7.25±2.34)、(6.59±1.23)IU/ml,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抗CPP、RF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40/50)、82.0%(41/50),均高于对照组的2.0%(1/5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抗CPP、RF、 IgG、补体C3、补体C4单独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0.0%(40/50)、82.0%(41/50)、56.0%(28/50)、38.0%(19/50)、42.0%(21/50),特异度分别为98.0%(49/50)、100.0%(50/50)、86.0%(43/50)、84.0%(42/50)、80.0%(40/50);五种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0%(16/50)、100.0%(50/50)。结论血清中抗CPP、RF、 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联,通过对这些免疫学检验指标进行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在早期临床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学检验指标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代俊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免疫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检验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水平及检验满意度情况。... 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免疫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检验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水平及检验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胰岛素(INS)、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糖类抗原125(CA125)、C-肽(C-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应用免疫质量控制法,能够有效控制各项检验指标变异系数,缩小检验结果与实际值间的差距,有效提高免疫检验准确性,改善患者对免疫检验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代俊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随机选择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 目的探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肿瘤患者(研究组)以及随机选择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五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验,对比检测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AFP、CEA、CA125、CA153、CA199检验水平分别为(1001±321)ng/L、(80.5±16)ng/L、(510±17)U/L、(515±66)U/L、(410±35)U/L,均高于对照组的(768±62)ng/L、(17.5±3)ng/L、(231±20)U/L、(291±22)U/L、(121±11)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EA、CA199、CA153、AFP、CA12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0%(31/50)、68.0%(34/50)、56.0%(28/50)、54.0%(27/50)、58.0%(29/50),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以及特异性强等特点,且该检验技术检验结果准确性并不会因样本破坏或者溶血而受到影响,在临床上对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病毒等检查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检测效果良好,检测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 生物标志物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乔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16-117,共2页
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并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12月800份门诊西药房发生调剂差错的处方,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防范措施.结果 800份门诊西药房处方中有26例出现调剂差错,... 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并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12月800份门诊西药房发生调剂差错的处方,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防范措施.结果 800份门诊西药房处方中有26例出现调剂差错,差错发生率为3.25%,其中有1例为发放不合格药品,占3.85%;1例为名称错误,占3.85%;1例为规格错误,占3.85%;2例为剂量错误,占7.69%;2例为剂型错误,占7.69%;3例为品种错误,占11.54%;3例为用法错误,占11.54%;2例为发放错误,占7.69%;11例为数量错误,占42.31%.结论 根据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降低差错发生率,提升调剂准确性及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西药房 调剂 差错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丁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1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42例。常规组使用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治...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42例。常规组使用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的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2.86%高于常规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常规组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常规组,GI、SBI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根管 多次根管 急性牙髓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研究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情况...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研究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早期E波峰值血流速度(VE)、舒张晚期A波峰值血流程度(VA)、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高,患者的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率逐渐增高,且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率均高于正常率。研究组患者的VE(0.53±0.08)m/s、E/A(0.86±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0.12)m/s、(1.38±0.38), VA(0.72±0.12)m/s、IVRT(102.26±6.62)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6±0.11)m/s、(75.68±10.0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的目的 ,提高治疗效率,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被医护人员广泛应用到临床检查中,并推广和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临床诊断 治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在输尿管末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诊断结果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在输尿管末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影响诊断结果的原因。方法 50例疑诊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二维超声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然后观察患者二维超声检查结石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分...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在输尿管末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影响诊断结果的原因。方法 50例疑诊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二维超声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然后观察患者二维超声检查结石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二维超声检查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影响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的因素。结果 50例患者实施CT检查,其中30例明确诊断为输尿管末端结石, 16例为非输尿管末端结石。对输尿管末端结石利用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呈现漏诊1例,非输尿管末端结石误诊3例,诊断敏感性为96.77%(30/31),特异性为84.21%(16/19),准确性为92.00%(46/5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发生漏诊和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29 kg/m^(2))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发生漏诊和误诊情况高于非肥胖患者,膀胱容量<110 ml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发生漏诊和误诊情况高于膀胱容量≥110 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对输尿管末端结石实施检查,可呈现满意的效果,可促进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而其结果受到肥胖以及膀胱的容量的影响。所以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处理,以此提升诊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 输尿管末端结石 诊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卫生材料成本管控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5-136,共2页
案例背景: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已经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随着市场催化,竞争愈演愈烈,长期以来医疗领域的'行业内部问题'逐渐暴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卫生材料费用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医患关系,... 案例背景: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机构已经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随着市场催化,竞争愈演愈烈,长期以来医疗领域的'行业内部问题'逐渐暴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卫生材料费用的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引致冲突频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医疗 材料 行业 成本 医患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明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ICU重症肺感染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实施血必净...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ICU重症肺感染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实施血必净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法(CPI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WBC(8.76±1.92)×109/L、CRP(31.8±18.6)mg/L及CPIS评分(2.45±2.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2.07)×109/L、(42.9±15.8)mg/L、(4.23±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感染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抗生素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肺感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斑块形成部位、斑块类型和基础疾病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斑块形成部位、斑块类型和基础疾病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45/54),增厚占比为33.33%(18/54);颈动脉内膜粗糙占比为44.44%(24/54),增厚占比为11.11%(6/54)。斑块形成部位共64处,其中左侧34处(53.13%),右侧为30处(46.88%)。斑块形成部位中,颈总动脉球部位占比最多,占48.15%(26/54),分叉部位占比24.07%(13/54),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占比16.67%(9/54),颈总动脉部位占11.11%(6/54)。软斑和硬斑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软斑占比为44.44%(24/54),硬斑占比为40.74%(22/54),混合斑占比为7.41%(4/54),扁平斑占比为7.41%(4/54)。54例患者中,16例(29.63%)脑梗死,11例(20.37%)冠心病,3例(5.56%)脑萎缩,2例(3.70%)糖尿病。结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主要表现为斑块的形成、粗糙的内膜面,以软斑和硬斑之间的比例最高,因此,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安迪 车珂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采用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 目的探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采用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68例,随机分为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组(n=34)和常规手术组(n=34)。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比例。结果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组有效率为58.8%(20/34),常规手术组有效率为67.6%(23/34),两种术式比较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69,P=0.451)。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AHI,提高LSaO2水平,ESS评分得到有效改善(P<0.05);相较于常规手术组,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的H-UPPP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同时保证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治疗结果(Treatment Outcome)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