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连霄 兰莹 《现代畜牧兽医》 2011年第11期12-14,共3页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畜牧业信息化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1]。"十二五"时期是辽宁省畜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在现代产业建设中由大变强...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畜牧业信息化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1]。"十二五"时期是辽宁省畜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在现代产业建设中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辽宁省畜牧业信息化工作应该抓住发展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辽宁省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化工作 信息服务体系 整合资源 十一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国储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长生 李专 +3 位作者 高树成 贾国强 李佳 李玉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为了掌握辽宁省粮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对省内13个有代表性的国储库开展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省内国储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数字电子测温系统、粮面视频监控系统、粮情远程检测技术、... 为了掌握辽宁省粮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对省内13个有代表性的国储库开展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省内国储库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数字电子测温系统、粮面视频监控系统、粮情远程检测技术、粮情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粮食数量监控系统、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出入库管理系统、仓储数据无线传输技术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粮食仓储数据存在大量“孤岛”、基层单位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储粮配套设施陈旧、人员老化及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建议国储库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采用共同投资方式、配备或完善粮食仓储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仓储信息化 国储库 完善设施 人才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运作 整体联动 推进辽宁卫生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丛潜 徐丽梅 纪喆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卫生信息化建设 辽宁省 运作 科学 卫生管理人员 卫生信息网络 人民群众 服务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3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戴廷仁 王小桃 +1 位作者 栾健 王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205-209,共5页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汛期7月极端强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会导致由其引起的灾害性事件的增多,因此研究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对汛期强降水集中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 降水强度 辽宁省 1961-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林火发生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曲艺 关明东 +1 位作者 孟繁志 高明楣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依据辽宁省1986~199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对林火发生次数、发生期、发生原因、地理分布和树种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林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辽宁省林火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体发生期自1月... 依据辽宁省1986~199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对林火发生次数、发生期、发生原因、地理分布和树种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林火发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辽宁省林火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体发生期自1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各地区林火发生期差异明显,且林火发生频度与树种林型密切相关;非生产性用火是我省森林火灾的主要起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林型 原因 频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宏岩 翟印礼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4,共3页
辽宁省县域经济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为实现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支持,也为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辽宁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并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因子分析法... 辽宁省县域经济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为实现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支持,也为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辽宁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并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并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差异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要落实 关键在组织——辽宁省2005年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总结
7
作者 宣景宏 王巍 +2 位作者 杜乃凡 李军 孙喜臣 《北方果树》 2006年第2期32-33,38,共3页
关键词 苹果套袋 实施项目 技术示范 补贴 辽宁省 组织 市场竞争力 瓦房店市 套袋技术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辽宁省春玉米物候期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宫诏健 刘利民 +6 位作者 陈杰 张钊 贺鑫 黄荟羽 贾萍 王莹 宋文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克调合函数(DL)三种拟合方法重构春玉米NDVI时序曲线,并使用4次拟合平滑方法处理重构后的时序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动态振幅阈值法取代动态阈值法,并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春玉米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最后使用辽宁省12个农业气象站的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对提取结果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AG模型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保真能力最强,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各年平均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5,0.050和0.041;基于S-G滤波方法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平滑能力最强,其各年平均的拟合值(R2)分别为0.99,0.993和0.993;就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的提取而言,基于A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的提取结果,其3年提取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5d,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4d;而对春玉米出苗期而言,基于S-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提取结果 ,其各年出苗期RMSE分别为4.1d、4.0d和2.9d;动态振幅阈值法优于前人所用的动态阈值法,能够有效地纠正异常低值点,使提取结果更接近真实日期。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资料提取春玉米物候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春玉米 物候期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小时数据的辽宁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婷 刘利民 +2 位作者 李雪洋 王婷婷 肇同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气候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大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而降水强度日峰值的高值区大多出现在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清晨和傍晚,而降水强度则在傍晚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辽宁省不同区域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辽西地区和辽中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都以傍晚的日峰值所主导,而辽东地区和辽中沿海地区主要以清晨的日峰值为主。长时降水(≥7h)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1~3h),长时降水对降水量清晨的峰值贡献较大,而短时降水对傍晚的峰值影响更大。L1级(0.1~10mm·h^(-1))降水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最大,并主导了辽宁省夏季降水量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降水 日变化 降水等级 降水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沿海地区极值风速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晓 张运福 房一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256-257,259,共3页
利用辽宁省沿海地区1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4年的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基于经典极值理论的GEV概率分布模型,对各站点的极值风速分布模型参数进行了估算,计算15、30、50、100年等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风速值,并用Kolmogorov-Smirnov(K-S)... 利用辽宁省沿海地区1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4年的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基于经典极值理论的GEV概率分布模型,对各站点的极值风速分布模型参数进行了估算,计算15、30、50、100年等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风速值,并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法进行了优度拟合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沿海地区极值风速符合GEV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风速 概率模型 参数估计 优度拟合检验 辽宁省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气象信息中心的双极PROMETHEE动态评价方法
11
作者 张皓宇 韩莹 季正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等大量的使用,全国气象信息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气象信息中心管理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环境、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双极模糊集对这类冲突信息...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等大量的使用,全国气象信息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气象信息中心管理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环境、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双极模糊集对这类冲突信息具有强大的描述能力.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一个多年的动态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极PROMETHEE可持续气象信息中心的动态评价方法.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气象信息中心 双极模糊集 PROMETHEE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
12
作者 牟恩东 张帅 《农业展望》 2010年第12期12-15,共4页
对2010年辽宁省玉米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对辽宁全省玉米生产形势与特点、市场价格走势及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客观描述和探讨分析,并对玉米市场的后期运行情况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市场 生产 价格 供需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以来辽宁省主要粮食市场回顾及后期展望
13
作者 张帅 杨文艳 《农业展望》 2011年第9期7-10,共4页
文章对2011年上半年辽宁省主要粮食玉米和水稻市场情况、生产形势、市场价格走势及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客观描述和探讨分析,并对市场的后期运行情况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水稻 市场 生产 价格 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东北创业创新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晓琳 戚扬学 +1 位作者 宗慧 姜健力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6,49,共7页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辽宁省市两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创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总体上看,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对经济...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辽宁省市两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创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总体上看,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各地在创业创新热潮高涨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以体制机制性问题最为突出。本文结合辽宁省内6市实地调研情况,对此进行重点剖析,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创新 体制机制 软环境 政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靖苏 许文娟 赵爱雪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农业领域 信息化网络 服务现状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计算机网络技术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科研成果 城乡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经济增长生产要素贡献度测量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路鸣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残差法估算和分析了辽宁生产要素对产出贡献的影响和趋势,探讨了提高要素生产率将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劳动...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残差法估算和分析了辽宁生产要素对产出贡献的影响和趋势,探讨了提高要素生产率将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由正转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波动较大。"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增长将面临资本增速下降、有效劳动力供给减少、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效率低等多重冲击,在资本和劳动力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保持稳步上升,以此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高质量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次数对辽宁绒山羊细管冻精冷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兴伟 杨秋凤 赵圆圆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9年第7期28-29,共2页
传统的山羊冻精稀释液的配方使用甘油作为精液低温保护剂,但是甘油对精子具有毒副作用。在常温添加对冻精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多采用两次稀释低温添加的办法,以减少其负面效应。自从用乙二醇代替甘油作为冻精的保护剂以来,冻精质量... 传统的山羊冻精稀释液的配方使用甘油作为精液低温保护剂,但是甘油对精子具有毒副作用。在常温添加对冻精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多采用两次稀释低温添加的办法,以减少其负面效应。自从用乙二醇代替甘油作为冻精的保护剂以来,冻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笔者曾使用含有乙二醇的稀释液对辽宁绒山羊精液进行常温添加一次稀释,平衡1.5h即进行冷冻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次稀释与两次稀释哪个效果更好?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试验,笔者于2003年10月份进行了该项比较实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精稀释液 辽宁绒山羊 冷冻效果 细管冻精 低温保护剂 冻精质量 毒副作用 负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资料的东北冷涡降水垂直结构分析
18
作者 李遥 张铁凝 +2 位作者 赵姝慧 孙丽 翟晴飞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8,共13页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冷涡云系降水的垂直结构,本文利用布设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内的微雨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等设备,对2020年以来阜蒙县的三次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层云稳定性降水...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冷涡云系降水的垂直结构,本文利用布设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内的微雨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等设备,对2020年以来阜蒙县的三次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层云稳定性降水主导的个例中,微雨雷达和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吻合程度较高,而在对流性降水较多的个例中,微雨雷达与雨滴谱仪观测的平均雨滴谱仅在中等粒子段(1~2.5 mm)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层云性降水阶段,较小的冰晶粒子更快的通过零度层开始融化,小液滴在零度层下方累积,出现数浓度的极值,在该极值下方,较大的冰晶粒子经历了更长的融化距离,成为较大雨滴。同时,小云滴的累积进一步促进了大云滴的收集及碰并效应的发生,利于大雨滴的形成,在零度层下方出现一个雨滴谱谱宽的极值,表现为垂直方向的雨滴谱的“凸起”,“凸起”的发生到下落发生在2~3分钟之内。垂直方向雨滴谱的拓宽在地面能否带来明显的雨强的明显增大,要取决于近地层大气中水汽含量,在辽西地区即表现为,干旱的春季,大气相对湿度较低,融化层的存在对于地面雨滴谱的拓宽无明显帮助,但在水汽相对充沛的夏季,“凸起”的下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地层雨滴谱拓宽及雨强的增大;相对其他地区,辽西地区降水粒子数浓度偏小,但层云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的平均数浓度差别不大,质量加权直径的差异导致了雨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微雨雷达 雨滴谱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鸿鹏 吕杰 牟恩东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0,共3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正向农业渗透,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最终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正向农业渗透,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最终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利用了辽宁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省内农户接受信息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鸿鹏 吕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户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探究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户生产行为、农户的转移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最后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并得...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户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探究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户生产行为、农户的转移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最后进行了综合的评述,并得出了基本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户行为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