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淑清 沈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29-2932,共4页
背景心房颤动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可导致预后不良。但目前对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 背景心房颤动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可导致预后不良。但目前对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监护病房(EICU)、呼吸监护病房(RICU)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5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发心房颤动82例(15.1%,新发心房颤动组),无新发心房颤动460例(84.9%,非新发心房颤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分析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心房颤动组年龄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儿茶酚胺药物使用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大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3,1.063)〕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OR=2.142,95%CI(1.035,4.432)〕、代谢紊乱〔OR=2.071,95%CI(1.083,3.959)〕、凝血功能障碍〔OR=7.621,95%CI(3.236,17.945)〕及CRRT情况〔OR=6.567,95%CI(2.306,18.705)〕、儿茶酚胺药物使用情况〔OR=6.683,95%CI(3.224,13.853)〕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心房颤动组住监护病房时间长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大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及接受CRRT、使用儿茶酚胺药物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新发心房颤动延长了脓毒症患者住监护病房时间,但并未增加其28d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胆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启忠 刘志杰 张铁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68,共1页
观察 4 6例急性胆绞痛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后的疗效。生长抑素首剂 2 5 0 μg静脉推注后续以 2 5 0 μ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 12h ,疼痛解除率为 91.3% ,停药 2 4h内再发率为 4 .3%。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治疗 胆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中药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75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罗义 张艳萍 刘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的变化,明确无创性正压通气及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5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与常规治疗,治疗组(1)常...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的变化,明确无创性正压通气及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5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与常规治疗,治疗组(1)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呼衰合剂。治疗组(2)在治疗组(1)基础上并用BiPA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治疗组(2),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1)及对照组上述指标略有改善。结论:BiPAP呼吸机的无创性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中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肺泡通气,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正压通气 呼衰合剂 COPDⅡ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