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鸭绿江浮桥遗址木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1
-
-
作者
韩旭
李辉
王雨晨
周海宾
邓昊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辽宁省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
出处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木质材料功能化处理与评价”(CAFYBB2023PA004)。
-
文摘
鸭绿江浮桥遗址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遗址作为在江面保存的木质不可移动文物,系统分析微生物群落是科学保护文物的基础。研究选择江中桥墩木桩不浸水区域I、感潮区域Ⅱ、长期浸水区域Ⅲ等三个区域,观察各区域不同部位样品的劣化情况,并采集表层微生物样品,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木桩不同部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材质老化、微生物降解现象,不浸水区域I木材存在老化变色、材质疏松、表层剥落等严重劣化现象,其主要成分降解严重;感潮区域Ⅱ中也可见木材老化变色、剥落现象,但劣化程度较轻;长期浸水区域Ⅲ中木材保存状况较好。木桩细菌群落在门、目、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真菌群落在门、目、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鬼伞属(Coprinus)。木桩不浸水区域I中主要真菌为伞菌目真菌,而长期浸水区域Ⅲ主要真菌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真菌,木桩不同区域主要细菌均为鞘脂单胞菌目细菌与根瘤菌目(Rhizobiales)细菌。研究结果对鸭绿江浮桥遗址桥墩木桩预防性和适宜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木质文物
鸭绿江浮桥木桩
材质劣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
Keywords
wooden relics
Yalu River floating bridge pile
material deteriorati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分类号
S781
[农业科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Q938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