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良仕 杨旭敏 张耀光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7期16-27,共12页
美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最早、开发程度最高,可以为中国海洋渔业经济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本文利用1986—2018年美国沿海24个州的海洋渔业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测度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 美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最早、开发程度最高,可以为中国海洋渔业经济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本文利用1986—2018年美国沿海24个州的海洋渔业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测度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等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波动中上升,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的核密度曲线逐渐右移,且从“瘦高”变为“矮胖”,效率值上涨的同时区域差异逐渐增大。空间差异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导致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差异大的主要原因。(3)空间格局上,美国海洋渔业高效型、中高效型地区分布较为分散,空间集聚效应较弱。(4)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渔业科技水平发展;依托地区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渔业产业政策;强化地区间和地区内部资源、技术共享,促进渔业知识技术外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效率 时空特征 泰尔指数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纽带关系下中国省际煤炭水足迹空间转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郝帅 孙才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5,共10页
能源水足迹常用于表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消耗情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2015—2019年中国各省(市、区)的煤炭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省际煤炭水足迹的空间转移网络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 能源水足迹常用于表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消耗情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2015—2019年中国各省(市、区)的煤炭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省际煤炭水足迹的空间转移网络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中国煤炭水足迹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平均分别占水足迹总量的21.56%、78.44%,空间上,煤炭水足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与内蒙古,其空间分布格局与煤炭生产总量的空间分布相对一致;煤炭水足迹空间转移方面,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是最大的煤炭水足迹输出地,其中山西煤炭水足迹主要流向河北、山东,内蒙古煤炭水足迹主要流向东北、山东及江苏,而陕西省煤炭水足迹则流向周边省份;研究期内,河北、山东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的煤炭水足迹输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水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空间转移 时空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分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才志 高春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1,共10页
采用自下而上的能源水足迹评价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进行测算,解析其贸易结构及类型,并利用分形方法深入探究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较小且呈下降... 采用自下而上的能源水足迹评价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进行测算,解析其贸易结构及类型,并利用分形方法深入探究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进口规模大且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以煤炭和石油水足迹为主,天然气水足迹占比小并持续提升;能源贸易隐含灰水足迹高于蓝水足迹。从贸易规模首位度来看,中国能源水足迹出口规模首位分布从不明显逐渐趋于明显,进口首位分布不明显且呈分散化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隐含水足迹位序-规模空间分布呈现多分形结构。出口中,高位序级别从集聚态演变为均衡态,中低位序空间分布较分散,东南亚是中国主要出口地区;进口中,高位序趋于均衡化,中低位序分裂化程度减轻,进口地区集中在中东少数国家,其次为俄罗斯和东南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水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分形特征 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水资源压力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才志 张佳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4,共9页
在统计2001—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产品水足迹测算其虚拟水量,通过构建水资源压力指数公式来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水资源、农业用水压力,分析了虚拟水贸易时空演化特征及... 在统计2001—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产品水足迹测算其虚拟水量,通过构建水资源压力指数公式来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水资源、农业用水压力,分析了虚拟水贸易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机理,并对贸易中产生的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虚拟水量的变化与中国国情及国际事件有关,进口虚拟水量呈增大趋势,90%以上来自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绿水占比80%左右;出口虚拟水量呈稳定态势,80%以上出口至东南亚、西亚和中东,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绿水占比70%左右;1/3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高度、重度水资源压力,1/2以上的国家面临高度农业用水压力,近2/3的国家因从中国进口虚拟水资源减轻了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近1/3的国家因向中国出口虚拟水资源而增大了农业水资源短缺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虚拟水 水资源压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互补关系法的嘉陵江径流变化归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淼 王润瑄 姬广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7,共9页
明晰径流改变的驱动力大小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流域1961—2020年径流深与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通过Pettitt突变检验法确定北碚站年径流深突变发生的时间;其次,基于Budyko弹性系数法计... 明晰径流改变的驱动力大小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流域1961—2020年径流深与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通过Pettitt突变检验法确定北碚站年径流深突变发生的时间;其次,基于Budyko弹性系数法计算各影响因子的弹性系数;最后,利用互补关系模型计算各影响因子对径流深改变的贡献率。得到以下结论:①嘉陵江流域年径流深和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潜在蒸散发量呈递增趋势,径流深突变发生在1985年;②变化期(1986—2020年)相比基准期(1961—1985年),嘉陵江流域径流深对降水量最敏感(敏感系数为1.60),其次为下垫面参数(敏感系数为-0.72)和潜在蒸散发量(敏感系数为-0.62);③下垫面状况对嘉陵江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3.93%,其次为降水量(贡献率为36.12%),贡献率最小的为潜在蒸散发量(贡献率为-0.05%)。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增大为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流域 Budyko假设 互补关系模型 归因分析 人类活动 径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丹东市办公场所室内氡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存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2,共6页
为明确丹东市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估算室内氡对公众所致年有效剂量是否对人体有潜在危害。选择丹东市42处办公场所,使用RAD7测氡仪对其不同楼层室内氡活度浓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室内氡及其子体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 为明确丹东市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估算室内氡对公众所致年有效剂量是否对人体有潜在危害。选择丹东市42处办公场所,使用RAD7测氡仪对其不同楼层室内氡活度浓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室内氡及其子体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丹东市内办公场所氡活度浓度的范围为4.17-113.29 Bq/m^(3),平均值为32.99 Bq/m^(3),符合GB/T 16146—2015《室内氡及其子体控制要求》,室内氡导致的年有效剂量为0.46 mSv。丹东市办公场所室内氡活度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室内氡活度浓度随房屋建造年代的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室内氡活度浓度随楼层的增高呈下降趋势;铺装地面的室内氡活度浓度低于未铺装地面的室内氡活度浓度;通风条件好可以显著降低室内氡活度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场所 年有效剂量 丹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能-粮协调度测度及差异性优化调控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才志 郝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0,共9页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 针对目前水资源-能源-粮食(Water-Energy-Food,WEF)系统协调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中国省际WEF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及力学均衡模型对1997~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WEF协调度进行测度,并针对各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及粮食系统的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系统的评价指数与全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系统评价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②就协调类型而言,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除个别年份以外,其状态类型分布情况与全国状态类型分布相对一致,而西部地区则除个别年份以外均处于基本协调状态。③研究时段内,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高水资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类型的次数最高,达到189次,占比27.4%,而高能源系统-低粮食系统的类型出现次数最低,仅25次,占比3.6%。基于研究结论,可针对各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为促进中国WEF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协调度 力学均衡模型 分类调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虚拟水流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才志 张佳亮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5期40-50,共11页
随着商品贸易,商品中所隐含的虚拟水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2001、2007、2013、及2019年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虚拟水流动格局,通过位序-规模法及分形理论... 随着商品贸易,商品中所隐含的虚拟水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2001、2007、2013、及2019年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虚拟水流动格局,通过位序-规模法及分形理论对各伙伴国贸易规模及空间分布发展进行研究以此来探究其垄断性及依赖性。结果表明:2001—2019年期间中国净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虚拟水量由83亿m3增至875亿m3,净出口国家数量由7个增加至27个,空间分布向均衡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垄断性有所减弱;净出口量由33亿m3增至45亿m3,净进口国家数量由58个减少到47个,空间分布向集中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中国净进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85.93%,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南亚和东欧等地区;中国净出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和灰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65.03%和24.07%,主要出口至非洲、西亚等地区;南亚、东欧、中亚、非洲及南欧由净进口区转变为净出口区;东亚仍为净进口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虚拟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位序-规模法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