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育苗人造开口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鹤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水产育苗人造开口饲料的研究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苏鹤声在水产人工繁育苗种领域内,传统上采用天然饵料(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和辅以一些代用饵料(鸡蛋黄、豆浆等)饲育幼体。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规模的放大,饵料的需... 水产育苗人造开口饲料的研究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苏鹤声在水产人工繁育苗种领域内,传统上采用天然饵料(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和辅以一些代用饵料(鸡蛋黄、豆浆等)饲育幼体。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规模的放大,饵料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天然饵料因受到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育苗 开口饲料 人造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同工酶多态性遗传——海洋无脊椎动物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2
作者 王运吉 许澄源 《水产科学》 CAS 1984年第3期30-34,共5页
由于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已广泛采用电泳技术分析等位基因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群遗传学。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约二十五年间,电泳分析显示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后来主要是定量研究多态性的程度;近年来,种群... 由于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已广泛采用电泳技术分析等位基因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群遗传学。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约二十五年间,电泳分析显示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后来主要是定量研究多态性的程度;近年来,种群遗传学家正在探讨酶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育种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研究 同工酶 多态性 育种学 生化遗传学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 种群遗传学 海洋无脊椎动物 生物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遵春 马志强 +3 位作者 薛克 王年斌 郭皓 韩德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对 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 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夜光藻与叉状角藻都具有鞭毛 ,夜光藻完全异养 ,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 ,同时兼有异养。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由于其运动... 对 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 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夜光藻与叉状角藻都具有鞭毛 ,夜光藻完全异养 ,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 ,同时兼有异养。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由于其运动特性 ,可以选择光照适宜和营养丰富的水层 ,更有利于生长繁殖 ,比其他硅藻类更易形成赤潮。同时外部的环境条件 ,包括生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叉状角藻 成因 赤潮 辽东湾 海洋污染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子一代的生长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丽梅 韩家波 +2 位作者 董颖 许伟定 王笑月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海胆杂交子一代与两亲本的中间育成、海上筏式养殖的生长对比,表明海胆杂交子一代具有杂交优势,养殖成活率比其母本高10%,且生长快、生殖腺指数高、颜色鲜艳。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杂交海胆达5cm时间比大连凌水养殖的母本中间球海胆提前... 通过海胆杂交子一代与两亲本的中间育成、海上筏式养殖的生长对比,表明海胆杂交子一代具有杂交优势,养殖成活率比其母本高10%,且生长快、生殖腺指数高、颜色鲜艳。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杂交海胆达5cm时间比大连凌水养殖的母本中间球海胆提前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光棘球海胆 杂交 子一代 生长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与近海水域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5
作者 韩家波 木云雷 王丽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3,共4页
依据80~90年代部分资料,评价了海水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两种估算水产养殖废物产生的方法,探讨了水产养殖可能对水域富营养化产生的影响。并概括了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近海水域污染 估算 预防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卫东 苏浩 邓立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1,共4页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物饲喂水产动物、微生物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微生物改良水质。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溶藻 。
关键词 微生物 水产养殖 饵料 病害防治 微生态制剂 水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仔虾的温度适宜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润寅 陈介康 +2 位作者 姜洪亮 于深礼 王建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8,共2页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依次为 0 2 7,0 19,0 12 ,0 0 9,0 0 4,0 0 1。认为仔虾放流海区水温应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成活率 生长率 温度适宜性 增养殖 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伟定 胡庆明 +2 位作者 隋锡林 王志松 李国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5,共2页
以担轮幼体为材料,研究太平洋牡蛎的核型,得出2n=20,NF=40,1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央着丝点染色体。其染色体数目和国外报道的20多种牡蛎的染色体数目一致,但核型稍有区别。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中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建明 刘亚杰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 本文对中国对虾生长各阶段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利用。结果表明,从中国对虾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体长在2.55─10.11cm间(饲养时间为6月8日至8月27日),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增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不断升高。9月份对虾消化酶活性趋于下降,构成了在养殖后期消化功能趋于减弱的第二阶段。进入繁殖期的对虾与个体大小相似的生长期对虾相比较,不同组织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差别情况不同,但总趋势是性腺发育的对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强于生长期对虾,海捕越冬亲虾蛋白酶、脂肪酶活性高于人工养殖越冬亲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中国对虾 生长期 蛋白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近海浮游植物与夜光藻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婧 王文波 刘海映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0,共4页
根据1989~1998 年辽宁近海的调查资料, 对该海区的夜光藻赤潮发生时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密度和夜光藻密度呈正相关, 在每次夜光藻赤潮发生前均有一个浮游植物的繁殖高峰, 且以硅藻类中的丹... 根据1989~1998 年辽宁近海的调查资料, 对该海区的夜光藻赤潮发生时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密度和夜光藻密度呈正相关, 在每次夜光藻赤潮发生前均有一个浮游植物的繁殖高峰, 且以硅藻类中的丹麦细柱藻、海链藻、园筛藻、角毛藻、尖刺菱形藻、奇异菱形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浮游植物 赤潮 辽宁 近海水域 种类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人工种苗放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隋锡林 林祥辉 +3 位作者 刘兴盛 王庆成 陈冲 孙景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1985年11月上旬于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后大套海底,放流当年人工培育的幼参35.3万头。放流前、后对放流区的环境概况、刺参的资源量及其变化等进行了调查;对放流的幼参在放流后所形成的群体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幼参放流1.5周年成活率为55.3... 1985年11月上旬于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后大套海底,放流当年人工培育的幼参35.3万头。放流前、后对放流区的环境概况、刺参的资源量及其变化等进行了调查;对放流的幼参在放流后所形成的群体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幼参放流1.5周年成活率为55.3%的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种植 幼参 人工培育 放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紫海胆染色体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庆明 许伟定 +2 位作者 隋锡林 王志松 李国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12,共2页
采用大连紫海胆早期胚胎制备染色体。大连紫海胆染色体数为2n=46。
关键词 海胆 染色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鲍人工配合饵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永峰 刘永襄 高绪生 《水产科学》 CAS 1984年第2期14-19,共6页
关于稚鲍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早在1962年东京水产大学获野等最先着手试验。1976年以来日本农产工业(株)研制的稚贝育成用配合饵料、喂养结果好于使用新鲜海藻,因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日本人工配合饵料的生产尚属于专利。... 关于稚鲍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早在1962年东京水产大学获野等最先着手试验。1976年以来日本农产工业(株)研制的稚贝育成用配合饵料、喂养结果好于使用新鲜海藻,因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日本人工配合饵料的生产尚属于专利。因此,随着我国鲍鱼人工育苗的发展,配合饵料的研究急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配合饵料 稚鲍 育成 稚贝 人工育苗 水产 试验 农产 工业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江豚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丕烈 项福椿 刘锡山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报道了黄渤海产江豚的外形和骨骼特征,并指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在外形和骨髂上有较大差异。由于Pilleri和Gihr把中国的江豚曾另定名为一个独立种,因此作者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 本文报道了黄渤海产江豚的外形和骨骼特征,并指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在外形和骨髂上有较大差异。由于Pilleri和Gihr把中国的江豚曾另定名为一个独立种,因此作者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是两个不同的亚种。本文还对江豚的生殖期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海豚 黄海 渤海 形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紫海胆食性的研究——Ⅱ.幼海胆期饵料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勉英 高绪生 胡庆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34,共4页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海胆的饵料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海带和裙带菜的效果最好,幼海胆对其的摄食率分别为红藻、石莼、动物性蛋白饵料的1.2~2.3倍,而其饵料效率也分别为红藻,石莼等的1.1~1.4倍。幼海胆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将为其工厂化人工育苗开辟新的饵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 食性 紫海胆 幼海胆 铒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远 陈冲 +2 位作者 王笑月 苏鹤声 隋锡林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73-78,共6页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的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的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7μm,最大个体为1029μm,平均成活率为71.2%,最高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育苗 工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参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隋锡林 胡庆明 《水产科学》 CAS 1986年第3期22-25,共4页
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人工育苗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在于解决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尤其是转入底栖生活的稚、幼等对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根据其摄食习性,研制、筛选人工配合饵料。
关键词 人工配合饵料 摄食习性 刺参 发育阶段 单细胞藻 人工育苗 筛选 研究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铵和非离子氨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炜 雷衍之 蒋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4,共7页
在温度(20±1)℃、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pH适应性试验和不同pH下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生活的pH范围为7~9,最适pH范围为7.5~8.5。... 在温度(20±1)℃、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pH适应性试验和不同pH下氨氮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生活的pH范围为7~9,最适pH范围为7.5~8.5。在此pH范围内,不仅非离子氨具有毒性,离子铵在浓度高时亦具有毒性。对于螅状幼体,非离子氨的毒性大约是离子铵的90~110倍;对于碟状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螅状幼体 碟状幼体 毒性 离子铵 非离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浮游幼虫期饵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冲 隋锡林 +1 位作者 陈远 赵国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5种单胞藻饲育文蛤浮游幼虫,探讨了各种饵料开始被摄食的先后顺序,不同饵料及其不同混合对文蛤幼虫生长及变态的影响,以及各种饵料的适宜投喂密度。
关键词 文蛤 饵料 生长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黄海北部沿海海蜇资源衰败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海映 王文波 李培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26-29,共4页
黄海北部大洋河口附近浅海水域,曾是我国北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主要产区之一。70年代初最高年产量达3000余吨,1975年后资源显著衰减,1983年以来,资源完全衰败。本文对黄海北部海蛰资源衰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一、资料来源使... 黄海北部大洋河口附近浅海水域,曾是我国北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主要产区之一。70年代初最高年产量达3000余吨,1975年后资源显著衰减,1983年以来,资源完全衰败。本文对黄海北部海蛰资源衰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一、资料来源使用两类资料:一类是渔业统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鱼类资源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