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末冶金多孔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
作者 王杰 董宏月 +5 位作者 徐海峰 樊峰嵩 秦运璞 吴昊阳 秦明礼 曲选辉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多孔钨是由钨骨架及其内部的高比例孔隙构成,兼具了难熔金属钨和多孔材料的优良特性,因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高比表面以及高渗透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高温等领域。多孔钨在金属钨本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了孔隙的连通... 多孔钨是由钨骨架及其内部的高比例孔隙构成,兼具了难熔金属钨和多孔材料的优良特性,因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高比表面以及高渗透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高温等领域。多孔钨在金属钨本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了孔隙的连通、填充、储存和过滤等功能,因此,得到稳定可控的孔隙是制备高性能多孔钨以及进一步拓宽其应用的关键。本文以制备过程中孔隙特性变化为主线,首先阐述了多孔钨孔隙特性在其主要应用中的关键作用,然后从粉末特性、成形方法、烧结工艺等方面对多孔钨孔隙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多孔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钨 孔隙特性 粉末特性 成形方法 烧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化元素Sn对镁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文龙 石章智 +3 位作者 赵安琪 李猛 赵志军 王鲁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7,共11页
纯镁具有密度低、减震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是强度低。合金化是调控纯镁组织和性能的重要方法。Sn具有熔点低、与Mg的共晶温度高、在Mg中的固溶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和产量大等特点,适合作为合金化元素。本文综述了合金化元素Sn... 纯镁具有密度低、减震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是强度低。合金化是调控纯镁组织和性能的重要方法。Sn具有熔点低、与Mg的共晶温度高、在Mg中的固溶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和产量大等特点,适合作为合金化元素。本文综述了合金化元素Sn对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由于Sn元素在固/液界面前沿富集、固溶后降低镁基体锥面与基面位错滑移临界分切应力的比值、固溶后提高基体电位、形成Mg_(2)Sn析出相后阻碍位错和晶界运动、与镁基体构成腐蚀原电池等,可产生晶粒细化、时效硬化和强化、提高塑性、调控腐蚀速率、提高放电效率和放电电位等作用。目前制约Mg-Sn基合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时效缓慢、硬度和强度低。未来应发展快速显著时效强化的Mg-Sn基合金、含Sn的高塑性变形镁合金和含Sn的结构-功能镁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晶粒细化 时效硬化 腐蚀行为 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区激光熔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修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 沈超 +2 位作者 张鹏 章林 曲选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6-1392,共17页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光斑和热影响区小,成形精度高,可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进行有效的修复以延长使用寿命。本工作选用了一种具有中等体积分数γ′相的合金粉末,研究了在单晶CM247LC基板上进行外延生长过程中该合金粉末的显微组织演变规...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光斑和热影响区小,成形精度高,可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进行有效的修复以延长使用寿命。本工作选用了一种具有中等体积分数γ′相的合金粉末,研究了在单晶CM247LC基板上进行外延生长过程中该合金粉末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修复界面的熔池宽深比大于4时,沉积区与基体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以及较小的晶粒取向差。通过增大扫描速率和降低激光功率可以有效减小沉积区裂纹密度,沉积组织以沿沉积方向生长的柱状枝晶为主,沉积层越高,冷却速率越小,枝晶间距和晶粒取向差越大。通过打印参数优化,最终得到了裂纹密度低、晶粒取向单一、且与单晶基板结合优异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沉积层,其抗拉强度为1094 MPa,伸长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显微组织 晶粒取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溶处理对Cu-Cr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旗 王志磊 +1 位作者 肖星宇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热处理工艺调控是提升Cu-Cr系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Cu-Cr系合金的固溶工艺大多选择温度较低的Cu-Cr两相区进行,导致Cr相固溶程度不完全,抑制后续析出强化效果。本研究提出采用高温单相区固溶工艺改善析出强化效果,主要研究不同固溶工艺(... 热处理工艺调控是提升Cu-Cr系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Cu-Cr系合金的固溶工艺大多选择温度较低的Cu-Cr两相区进行,导致Cr相固溶程度不完全,抑制后续析出强化效果。本研究提出采用高温单相区固溶工艺改善析出强化效果,主要研究不同固溶工艺(Cu-Cr两相区(950℃,4 h)和Cu单相区(1050℃,6h))对Cu-Cr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两种固溶工艺后的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并对峰值时效态合金的微观结构采用XRD和TEM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相区固溶相比,单相区固溶后铸态Cr相充分固溶,时效过程中更多纳米Cr相弥散析出;合金力学性能相比两相区固溶后峰值时效态有较大提升,其中屈服强度提升29.3%,抗拉强度提升25.6%,而导电率并未明显下降。强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析出强化所贡献的屈服强度增量为323.4 MPa,贡献56.9%,析出强化是本研究中最主要的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单相区固溶 析出强化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涂层对铝合金疲劳性能影响与改进途径研究进展
5
作者 戴卫兵 张册 +3 位作者 郭辰光 黄文超 岳海涛 张建卓 《表面技术》 2025年第17期18-32,共15页
热-力-电耦合作用诱发的微观缺陷(微孔、裂纹、界面缺陷)和残余应力是金属微弧氧化的内禀缺陷,引起微弧氧化涂层疲劳裂纹过早萌生和扩展,损伤基体的疲劳性能。内禀缺陷是涂层铝合金疲劳优化的瓶颈障碍,限制微弧氧化技术在“空天地”装... 热-力-电耦合作用诱发的微观缺陷(微孔、裂纹、界面缺陷)和残余应力是金属微弧氧化的内禀缺陷,引起微弧氧化涂层疲劳裂纹过早萌生和扩展,损伤基体的疲劳性能。内禀缺陷是涂层铝合金疲劳优化的瓶颈障碍,限制微弧氧化技术在“空天地”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阐述微弧氧化涂层影响基体疲劳性能的因素,分析涂层微观缺陷和表面粗糙度及分布、残余应力和基体表面微结构对涂层铝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并研究内禀缺陷以及外加载荷对疲劳性能的耦合影响机制,进而揭示涂层内禀缺陷致基体疲劳劣化机理,明确铝合金微弧氧化的疲劳失效主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调控内禀缺陷和基体表面微结构,以减少涂层缺陷、弱化残余应力与缺陷耦合作用、抑制涂层裂纹向基体扩展为思想,提出基体预处理-工艺参数-涂层后处理多维度调控的疲劳优化方法,为微弧氧化技术在轻金属表面强化应用面临疲劳寿命差且难以预测的瓶颈问题,提供新见解和解决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内禀缺陷 耦合机制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