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东北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1
作者 李作章 王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4,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以及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在东北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高等教...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以及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在东北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东北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高等教育体系在功能、组织和政治路径上协同发力,并通过动态调整和平衡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需求。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服务东北振兴中展现了较好的担当和作为,如以高校集群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人才集聚增强发展动能,但同时也面临外部经济、人口等因素的挑战。为实现东北振兴战略目标,东北高等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借政策“东风”,依区域优势,促转型发展,在宏观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在中观层面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特色发展,着力培育适应区域经济产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国家级人才高地和知识技术创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体系 东北振兴 理论逻辑 FOP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化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析
2
作者 李作章 刘玲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51-57,共7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技能发展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遵循牢守职业教育初心的育人使命、以教育强国导向的治理变革、以“强就业、高技能”为表征的实践取向和以数字...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技能发展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遵循牢守职业教育初心的育人使命、以教育强国导向的治理变革、以“强就业、高技能”为表征的实践取向和以数字重塑供需匹配的技术赋能。根据其发展脉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重衔接”、深化发展阶段“突规范”和创新引领阶段“显特色”的演进历程。作为目前我国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需要构建国家标准体系,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特色标准体系,激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内部活力;优化评价标准管理机制,形成评价实施的“动态回路”;强化标准监管体系,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和督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质量评价 评价标准 发展演进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办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圣足 王慧英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业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推动行业自我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定的价值。新形势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需求导向、依法治理的原则,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推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实现公益性办学、互补型定位、高质量发展、结构性重组、科学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民办教育 规范发展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民办教育宏观治理的完善与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圣足 王慧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过去一个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宏观治理重在通过推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破解政策瓶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及实施为标志,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民办教育宏... 过去一个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宏观治理重在通过推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破解政策瓶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及实施为标志,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民办教育宏观治理步入以鼓励公益办学为重点的全面规范期。新形势下,服务服从于教育强国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按照分类管理的基本架构,遵循“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多元治理、依法治理”的总体思路,厘清治理逻辑,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使民办教育在发展中走向制度化规范,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宏观治理 分类管理 规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玉 高静 任增元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教育博士这一少而精的专业群体在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研究在系统地搜集我国26所高校教育博士培养方案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在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教育博... 教育博士这一少而精的专业群体在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研究在系统地搜集我国26所高校教育博士培养方案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在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严格的选拔机制、培养的价值导向、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向等三个方面。教育博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应强化培养目标中的实践维度,保障实践目标导向功能的发挥;树立分类与综合的评价理念,创新考核形式;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切实保证博士生的学业投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 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方案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内涵、历史演进及政策指向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浩 赵昕 +1 位作者 杨广俊 李慧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37,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三教”协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政策涉及概念范畴及实践领域很广,其政策内涵和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使协同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三教”协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政策涉及概念范畴及实践领域很广,其政策内涵和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使协同创新路径真正得以落实。通过分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边界和交叉,明确了“三教”协同政策内涵基础;进一步梳理了历史上三个时期“三教”协同政策的演进脉络,并结合新时期对“三教”协同的新要求,提出当前“三教”协同政策的三个具体指向:解决迫切问题,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优势互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资源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政策分析 政策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困境与优化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丽静 杨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53,共7页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由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的微观生态系统、以高校内部治理为核心的中观生态系统、以外部主体及其关系为核心的宏观生态系统等三个层级...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由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的微观生态系统、以高校内部治理为核心的中观生态系统、以外部主体及其关系为核心的宏观生态系统等三个层级子系统构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仍存在诸多限制因子:微观系统的教学系统关键要素缺陷凸显,制约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效能;中观系统的内部治理行政主导色彩凸显,教育评价体系取向功利化;宏观系统的顶层政策协同效果不佳,产学研协同共构机制不健全。基于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优化应着眼于生态因子的有效调控:微观层面应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打造高质量教学要素;中观层面应搭建平台型组织,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宏观层面应强化政府基础生态位,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 生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历史进阶、演进特点及未来进路
8
作者 李明 靳海霞 张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7,共9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考量民族发展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历了开拓萌芽、探索推进、深化改革和守正出新四个历史阶段。历经30余载的变迁,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鲜明的演进特点:价值...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考量民族发展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历了开拓萌芽、探索推进、深化改革和守正出新四个历史阶段。历经30余载的变迁,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鲜明的演进特点:价值取向从注重效率到兼顾效率和公平,内容文本从模糊单一走向清晰细化,主体权责从职权错位走向职权归位,关注重点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未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走向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普惠性教育政策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差异化经费保障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治理体系;丰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国教育智库决策影响力的外在表征、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9
作者 刘娇 王慧英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2,共9页
多年来,我国教育智库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教育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智库决策影响力主要由显性影响力和隐性影响力构成。教育决策影响力受到教育智库的原生定位、发展理念、专业水平、资源整合力以及... 多年来,我国教育智库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教育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智库决策影响力主要由显性影响力和隐性影响力构成。教育决策影响力受到教育智库的原生定位、发展理念、专业水平、资源整合力以及对外交流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国各类教育智库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并发挥不同类型教育智库已经形成的基础和优势,分类定位服务对象和研究领域,扩大影响教育决策的方式和渠道。同时,我国要积极创新并完善教育决策咨询制度,积极鼓励教育智库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拓宽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渠道,促进教育智库研究成果高效转化,高质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决策 教育智库 决策影响力 决策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密 李明 杨欣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6,共11页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互耦合,其表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明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度;另一方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契合教育需求、满足现实需求、顺应时代需求。然而,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机制阻滞、模式断层、制度壁垒三个方面。为了克服这些困境,可以通过健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动态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打破知识壁垒与迭代困境;重构高校管理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系与协同机制。从而,构建“精准选拔—跨界培养—生态赋能”的协同机制,以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挫折教育——一个新的德育课题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占山 姚俊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1,共2页
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根据新的形势探讨研究德育的新课题。在今天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德育乃至我们的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对青少年开展抗挫折、耐磨难教育就是在目前形势下德育所面临... 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根据新的形势探讨研究德育的新课题。在今天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德育乃至我们的整个教育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对青少年开展抗挫折、耐磨难教育就是在目前形势下德育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挫折教育 磨难教育 德育课 抗挫折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心理素质教育 新课题 德育工作者 教育者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与践行“新双高”建设的“新”与“高”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昕 高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9,共9页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新双高”建设是最好的契机与抓手。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势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准确理解“新双高”的内涵,科学设计推进路径,需要从“新”和“高”两个...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新双高”建设是最好的契机与抓手。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大势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准确理解“新双高”的内涵,科学设计推进路径,需要从“新”和“高”两个方面把握,即“新双高”建设要有新思维与新模式,突出办学能力高水平与产教融合高质量。高职院校推进“新双高”应把牢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明确产教融合的建设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服务好、支撑好”的专业群为核心,以提升关键能力为抓手,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力和贡献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教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双高”建设 高质量 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实施原则及策略 被引量:21
13
作者 贾丽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施,重点是处理好劳动理论... 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劳动教育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施,重点是处理好劳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学生主体与学校主导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建设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以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劳动教育 价值意蕴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组织变革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哲 李鑫容 张德诚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三阶段组织变革理论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研究的逻辑形成与体系构建提供了极具解释意义和支持作用的理论框架。遵循“理论—实证”的研究思路,经过理论研判和对20所大学的调查分析,识别、筛选并构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 三阶段组织变革理论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研究的逻辑形成与体系构建提供了极具解释意义和支持作用的理论框架。遵循“理论—实证”的研究思路,经过理论研判和对20所大学的调查分析,识别、筛选并构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影响因素的各层次指标重要性进行顺位排序,其中,“条件性因素”在一级指标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教师多样化构成”等六项二级指标分别在它们所属的一级指标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在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的发生、形成和深化三个阶段,要分别加强条件支持、提振协同动力和注重文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 三阶段组织变革理论 熵权法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超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22-26,共5页
论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辽宁教育学院魏超群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看成学科专业化教育(当然这是不可缺少的),即偏重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偏重于特定技能和特定能... 论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辽宁教育学院魏超群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看成学科专业化教育(当然这是不可缺少的),即偏重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偏重于特定技能和特定能力的培养,忽视支撑这些特定能力的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 素质教 中学数学教育 个性品质 数学教学 教育出版社 圆周角 心理素质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环境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景英 郭述平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7,共3页
素质教育同任何事物一样,它的产生有其背景,它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其环境的条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理论上说,大多数人是赞成的。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不少人来说,还存着疑惑,有许多不解之处。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素质... 素质教育同任何事物一样,它的产生有其背景,它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其环境的条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理论上说,大多数人是赞成的。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不少人来说,还存着疑惑,有许多不解之处。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环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全面、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则是很困难的。素质教育的环境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就业、舆论、基础教育各校差距以及同高等教育的联系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望读者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素质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 中小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舆论环境 基础教育 等学校 中小学校 全面发展 全面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向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作章 刘玲琨 褚辉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I0007,共9页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人民民主的需要,更关乎高校毕业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能力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数字化赋能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人民民主的需要,更关乎高校毕业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能力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数字化赋能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机理表现在技术赋能、价值赋能和权力赋能三个方面。在逻辑维度上,数字化从信息获取、创新能力、职业规划到招聘效率全方位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更好发挥数字化优势和潜能,建议优化高校专业设置,解决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实现数字产业化创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避免人才和毕业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师范教育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衍喜 艾咏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3,45,共5页
一、当代师范教育的演变综观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看法,即现代师范教育,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的。由于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产... 一、当代师范教育的演变综观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看法,即现代师范教育,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的。由于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对工人提出了具有读、写、算基本技能和粗浅的文化知识的要求,显然不能再以行会方式的“师传徒”来培养新人,必须代之以“现代学校制”——专门教育机构“批量生产”方可完成培养任务,于是师范教育也就应运而而生。 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提出了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体制 综合大学 师范生 师范性 培养师资 教育发展 教师职业知识 第二次产业革命 课程设置 学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政策逻辑与实践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房广顺 李若晴 李作章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20,共8页
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欧盟的科学、有效治理。欧盟高等教育治理经历了探索、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体现出以连贯和协调的方式追求其目标的政策逻辑。欧盟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实践中形成四个基本特征:目标定位方... 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欧盟的科学、有效治理。欧盟高等教育治理经历了探索、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体现出以连贯和协调的方式追求其目标的政策逻辑。欧盟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实践中形成四个基本特征:目标定位方面,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促进方式方面,顶层设计和成员探索有机结合;体系内容方面,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互动平衡;保障机制方面,机构自治与政府问责相辅相成。未来发展中,欧盟需要在关照政治、经济的前提下,处理好自治与问责、统一与多样、学术与市场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高等教育 治理现代化 发展历程 政策逻辑 实践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理、困境与路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春艳 李作章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积极探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高校科教融合以内生模式为主线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功能定位的重要体... 积极探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高校科教融合以内生模式为主线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功能定位的重要体现,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场域融通、资本积聚和新惯习形成。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组织的异质性、评价的功利性和认知的偏差性导致科教融合程度低、范围小、成效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破除“限制因子定律”,以拔尖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强化科教融合的组织支持,以政策引导促进对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统筹和规范,以深化改革为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制度保障,以创新培养模式促进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认知转变,从而推动高校科教融合更有效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教融合 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