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62
1
作者 韩增林 胡伟 +2 位作者 钟敬秋 胡渊 刘天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63-2574,共12页
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运用能值分析构建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 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运用能值分析构建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能值测度。研究表明:(1)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的海洋生态经济总能值为1.70×10^(24)sej,可更新资源能值占主体地位。(2)受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区域海洋资源储量影响,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能值密度分布差异较大,能值货币比率以上海为界,南高北低,高中低3种能值产出率结构并存且以中能值产出率结构为主。(3)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以高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为主,但局部地区海洋生态承载力偏低影响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负载率较大,环境负载率高的地区与我国海洋经济发达地区高度耦合。(4)从可持续发展指数来看,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可持续性较好,局部地区环境负载率过大和生态承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经济 能值分析 沿海地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地区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刘锴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7,86,共6页
海岛地域经济类型作为劳动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2004年长山群岛地区生态足迹为1.6825hm2/人,生态赤字为0.9338hm2/人,同时还输出高达25.4608hm2/人的生态足迹。淡水足迹为0.3150hm2/人,为整个大连地区平均... 海岛地域经济类型作为劳动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2004年长山群岛地区生态足迹为1.6825hm2/人,生态赤字为0.9338hm2/人,同时还输出高达25.4608hm2/人的生态足迹。淡水足迹为0.3150hm2/人,为整个大连地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赤字惊人。作为开放的经济系统,长山群岛不仅通过本地消耗造成大量的陆地生态赤字,更通过向区外输出大量水产品,贡献了巨大的海洋生态足迹,这使得长山群岛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对长山群岛生态足迹结构的分析,文章认为海岛地区生态足迹状况是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其长期的劳动地域分工所形成的特定产业结构造成的。与海岛地区经济发展较高的生态成本相对,其人口与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国土的完整与安全。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海岛区域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地区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长山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增林 王泽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科学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基于国家规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是循... 科学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基于国家规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是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地区;葫芦岛、丹东是循环经济发展有待加强地区;营口、锦州、盘锦是急需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并提出今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及加快辽宁沿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地区 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发展与近岸海域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盖美 田成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4,共5页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近些年来,近岸海域污染已成为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分析了近岸海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然后...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近些年来,近岸海域污染已成为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分析了近岸海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然后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和协调度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辽宁沿海城市总体水环境与经济发展较协调;工业污水与经济的EKC曲线轨迹大体呈倒"U"型关系,但近年来污水排放量有回升趋势。最后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改善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近岸海域 环境改善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五点一线”战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靖宇 徐志坚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12期83-91,共9页
关注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跟从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的现实进程,辽宁沿海区域开始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不仅符合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现实选择,而且能够促成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联动格局,所以必须明确辽宁打造海洋经... 关注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跟从全国海洋区域经济开发的现实进程,辽宁沿海区域开始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不仅符合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现实选择,而且能够促成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联动格局,所以必须明确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进取方向: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加快沿海产业集群;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推动科技兴海和创新旺海,促进区域海洋经济跨越发展;注重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投融资体制,为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全程港口建设,奠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够逐渐把辽宁打造成海洋经济强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引擎,为孙中山先生早年谋划的“经略海洋”大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区域 海洋经济强省 “五点一线”开发战略 中国“经略海洋”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论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靖宇 尹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6-41,共6页
随着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实施海洋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域性地加以推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划分的11个海洋经济区中,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居于首位,它对全国海洋经济... 随着海洋世纪潮的全球涌动,“实施海洋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域性地加以推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划分的11个海洋经济区中,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居于首位,它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负有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而大连作为核心城市,又对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负有同样的表率作用和拉动使命,所以必须大力加快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的协调发展进程。既要认真考察大连城市经济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联动效应,又要认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操作对策:增强海洋开发意识,树立海洋环保观念;大力发展临海产业,调整与改善海陆产业结构;统一规划海陆经济开发,合理布局海陆区域功能;大力开发新兴海洋产业,更新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力拔头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城市经济 辽东半岛海洋经济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 被引量:39
7
作者 孙才志 王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1,共5页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论述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论述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全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调整措施和对策,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灰色关联度 熵数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关伟 蔚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强,其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较高,尤以大连、营口两市为突出,锦州、营口两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三轴图”法 SSM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支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靖宇 任洨燕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共7页
当前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热潮正在兴起,而海洋经济开发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金融支持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作用更加关键。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对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中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 当前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热潮正在兴起,而海洋经济开发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金融支持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作用更加关键。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对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中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开发中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陆域经济开发中金融支持的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参照系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以使我国海洋经济开发能拥有雄厚、持续的资金保障,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经济 经验借鉴 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域与产业布局优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靖宇 袁宾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1-38,共8页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极,是全国海洋经济最为发达的强势区域,将会在国家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进程中再造辉煌。为此,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定区域综合优势,确认区域结构优化方向,特...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极,是全国海洋经济最为发达的强势区域,将会在国家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进程中再造辉煌。为此,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定区域综合优势,确认区域结构优化方向,特别是为区域产业布局作出正确安排,以利于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的成长方向;加大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升级;依托优势海洋资源开发,促成海洋优势产业格局;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海洋资产化管理体制,为海洋经济进步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在全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中力拔头筹,发挥引擎功能和表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 区域结构优化方向 产业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文章在系统地分析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方法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经... 文章在系统地分析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定量方法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处于协调和基本协调发展状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狄乾斌 梁倩颖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但在研究期末有所回升;空间上,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值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效率值相比始终处于最低状态,但三大经济圈差距明显;(2)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8%,主要由于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下降;空间上由研究期初的中部高、两端低演变为期末的全国均衡发展,但南方差异较大;(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水平是海洋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碳排放 SBM模型 时空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柯丽娜 阴曙升 刘万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602-5610,共9页
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1980—2017年的1779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对海洋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研究发现:(1)海洋生态经济的研究始于1982年,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激增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 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1980—2017年的1779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对海洋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研究发现:(1)海洋生态经济的研究始于1982年,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激增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2)狄乾斌、高强、殷克东等在海洋生态经济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和辽宁师范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联系主要以部门和地域联系为主,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合作有待增强。(3)海洋生态经济的研究热点指向"蓝色经济"、"海洋生态系统协调"、"人海可持续发展"等方向。(4)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的综合性不断增强,《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刊文量最多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经济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发海洋区域创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靖宇 赵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7,共6页
中共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导向,随后国务院颁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到2006年国家又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了政策安排。在这种积极的态势下,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 中共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导向,随后国务院颁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到2006年国家又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了政策安排。在这种积极的态势下,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适时对从陆域经济开发到海域经济开发、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并且跟从时代潮流采取实际行动,推动海洋区域开发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之后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为此,必须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价值定位、机遇认定、趋势判断、目标取向和对策创意,形成从陆域经济到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健康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开发 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 区域开发体系 产业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改善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美 田成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岸海域水环境不断恶化。文章在对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近岸海域水...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岸海域水环境不断恶化。文章在对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靖宇 于良巨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2期79-90,共12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正在进入新的“凯歌行进”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已经提上日程,需要进一步加快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认清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动力,认定中国陆域经济与海...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正在进入新的“凯歌行进”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已经提上日程,需要进一步加快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为此,必须认清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动力,认定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客观地做出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评价,负责地做出中国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创意:注重加强海洋国土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海域经济开发意识;注重完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和海洋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注重培养海洋高级人才,通过加大投入来推进海洋产业高科技化;注重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海域经济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促成陆海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态势;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推进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孙中山“经略海洋”设想到现阶段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政策性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经济 海域经济 协调发展 战略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海军 申娜 陈占娇 《农业与技术》 2003年第6期31-37,57,共8页
近10多年来,葫芦岛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首先充分分析了葫芦岛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又结合建设“海上葫芦岛”的背景、条件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向,最后提... 近10多年来,葫芦岛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首先充分分析了葫芦岛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又结合建设“海上葫芦岛”的背景、条件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向,最后提出了扶持新兴海洋产业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岛市 海洋高技术产业 发展 现状 海洋产业 海水综合利用 海洋生物制药 海洋保健食品 海上油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地域空间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耀光 崔玉阁 +1 位作者 殷艳 王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7,100,共4页
论述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港条件及其港区工程组合特征,分析洋山港建成后的地域空间作用。建成后的洋山港水深达15 m以上,并由32.5 km长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区和上海芦潮港物流园区,可以解决上海河口港不能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的... 论述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港条件及其港区工程组合特征,分析洋山港建成后的地域空间作用。建成后的洋山港水深达15 m以上,并由32.5 km长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区和上海芦潮港物流园区,可以解决上海河口港不能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的问题,改变了上海港的格局。同时提高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港口中的竞争力,带动了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及全国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地域空间 上海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及辐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1 位作者 郭建科 赵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共5页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竞争力 金融辐射能力 中心城市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关伟 王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较大,下降—波动—上升的"W"型走向明显,降低—拮抗—升高的阶段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耦合 耦合关联 耦合度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