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雪铭 姜斌 杨波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着手 ,论述人居环境与地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为人居环境研究服务的途径。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地理学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加固方案优化选择的灰色系统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绍波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4期36-39,共4页
综合利用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局势决策及线性规划方法, 为滑坡的加固方案提出了一种优化选择方法, 并以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滑坡 灰色系统 优选设计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南部沿海山区暴雨型泥石流沉积物粒度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雪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2,共3页
辽宁省南部沿海以老帽山为中心 ,分布于几十条沟谷中的泥石流沉积物是形成于中国东部沿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 ,该区虽然属于温带季风区 ,但是由于地处沿海 ,受到相当强烈的海洋性气候的调节 ,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为泥石流的发... 辽宁省南部沿海以老帽山为中心 ,分布于几十条沟谷中的泥石流沉积物是形成于中国东部沿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 ,该区虽然属于温带季风区 ,但是由于地处沿海 ,受到相当强烈的海洋性气候的调节 ,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激发条件 ,从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看 ,应属一种较为独特的暴雨型快速暂时性泥石流 ,从宏观沉积结构看泥石流沉积物表现为粗大颗粒的混杂堆积。通过对在野外大量采集的粒度样品的分析计算 ,引入粒度分布拟合度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南部 泥石流 沉积物粒度 暴雨型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学论教学规律体系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宪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94,共4页
建构教学规律体系是我国现代教学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以系统论为方法论指向 ,以当代教学价值取向为理论支点 ,可演绎出根本规律、基本规律、一般规律、具体规律。
关键词 教学规律 建构 现代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客流空间竞争系统分析——以沈大高速公路为例
5
作者 栾维新 王淑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5-371,共7页
分析了形成高速公路客流的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等基本条件,探讨了高速公路客运站设置与铁路枢纽,以及公路客运和铁路客运间的分流关系,建议客运管理部门从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协调运营部门与旅客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客流腹地 客流空间竞争 公路铁路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泥炭堆积与全新世海面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符文侠 王玉广 刘国海 《黄渤海海洋》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3-32,共10页
辽宁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泥炭资源,主要为埋藏泥炭,属于低位型的草本泥炭。按其成因可分为泻湖型、河漫滩型和沟谷型泥炭三种类型。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均有泥炭形成,可分为早、中、晚全新世三个发育期,中全新世是辽宁沿海泥炭发育的最盛... 辽宁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泥炭资源,主要为埋藏泥炭,属于低位型的草本泥炭。按其成因可分为泻湖型、河漫滩型和沟谷型泥炭三种类型。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均有泥炭形成,可分为早、中、晚全新世三个发育期,中全新世是辽宁沿海泥炭发育的最盛时期;沉积速率为0.25~1.1mm/a。全新世海侵,约在距今6000~7000a达到最大范围;近五千年来海面在下降过程中有波动和相对稳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煤 分布特征 发育期 沿海 海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初探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茂军 栾维新 +1 位作者 宋薇 赵雅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71,共7页
近岸海域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复合带,防治其污染应该是社会、经济的、管理的综合防治。本文分 析了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的机理,并就调控的目标、切入点、动力、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构筑了海陆一体化调控的模式。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海陆一体化调控 地理空间联系 海陆交互作用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 被引量:61
8
作者 栾维新 王海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2-348,共7页
在给定了海洋产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海域自然基础的特殊性、海洋产业结构与陆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从技术条件和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海岸带地区由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域... 在给定了海洋产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海域自然基础的特殊性、海洋产业结构与陆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从技术条件和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海岸带地区由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海陆产业联系的自然基础,而海洋产业对陆域的技术和空间上的依赖则决定了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最后,作者从发展临海产业、海陆统一规划和协调海陆生态系统等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海陆经济 经济一体化 中国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形成演化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尤飞 韩增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9-103,共5页
建立于近几年交通经济带研究理论和对高速公路经济带自身形成发展特征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上 ,本文对高速公路产业 -经济带(IEBAH)这一重要的经济空间地域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 :概念的提出及特征的总结 ;对其形成发展规律即演... 建立于近几年交通经济带研究理论和对高速公路经济带自身形成发展特征的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上 ,本文对高速公路产业 -经济带(IEBAH)这一重要的经济空间地域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 :概念的提出及特征的总结 ;对其形成发展规律即演化机理的探讨 ;并选取国内外两条高速公路作为典型案例 ,对其沿线产业 -经济带成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 IEBAH 案例分析 演化机理 交通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贤君 刘旺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3期54-56,共3页
旅游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公平发展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的思想.旅游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共同美化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的稳定和进化;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类型互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共同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促进交... 旅游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公平发展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的思想.旅游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共同美化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的稳定和进化;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类型互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共同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促进交流,实现全球总体发展;力争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可持续发展 进化 公平发展 人类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本世纪气温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任国玉 周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3-498,共6页
辽东半岛本世纪气温变化的初步研究任国玉,周薇(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大连,116022)近年来,关于中国地面气温变化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由于国内绝大部分测站气象记... 辽东半岛本世纪气温变化的初步研究任国玉,周薇(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大连,116022)近年来,关于中国地面气温变化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由于国内绝大部分测站气象记录时间较短,温度变化的分析主要是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辽东半岛 本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 被引量:90
12
作者 王艳平 山村顺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北及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 ,对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给予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力图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 ,为有志从事温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关... 就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北及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 ,对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给予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力图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 ,为有志从事温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关于中国温泉利用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疗养 既存温泉地 新兴温泉地 露天温泉浴场 个人旅馆 开发资本 旅游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栾维新 杜怀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分析了大连市水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要素移动性差的特点、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是大连区域可持续发展终极限制因素的结论;通过对大连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调整与耗用淡水关系的分析,认为调... 在分析了大连市水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要素移动性差的特点、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是大连区域可持续发展终极限制因素的结论;通过对大连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调整与耗用淡水关系的分析,认为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淡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繁,得出4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水资源 大连市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方法与研究前景 被引量:118
14
作者 孙才志 潘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4-449,共6页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纯考虑内因到综合考虑内外因,由分歧到趋同的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评价方法则相应的由应用图件定性描述发展到应用数学模型定量表达。指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纯考虑内因到综合考虑内外因,由分歧到趋同的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评价方法则相应的由应用图件定性描述发展到应用数学模型定量表达。指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指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模糊数学理论, AHP方法与GIS技术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将是地下水脆弱性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滨海黄土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雪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滨海地区的黄土与庙岛群岛、胶辽半岛黄土一起构成了我国大陆黄土分布的最东界。通过对滨海马兰黄土粒度分布的因子对应分析、拟合度计算 ,结合滨海黄土的孢粉分析资料 ,初步认为 :滨海黄土是风成的 ,是来自西北内陆... 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滨海地区的黄土与庙岛群岛、胶辽半岛黄土一起构成了我国大陆黄土分布的最东界。通过对滨海马兰黄土粒度分布的因子对应分析、拟合度计算 ,结合滨海黄土的孢粉分析资料 ,初步认为 :滨海黄土是风成的 ,是来自西北内陆的粉砂与冰期低海面海底砂混合堆积的产物 ,对应的样品因子载荷值及拟合度值计算表明 ,粒度分布中>4Ф粒级的细粒部分主要来自西北内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黄土 沉积特征 粒度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济类型高粱的RAPD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欣 李庆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3,26,共3页
对四种不同经济类型高粱采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技术(RAPD)进行了比较研究。18种引物扩增后共得到54个RAPD标记,其中23个标记在进行4种高粱成对比较时呈多态。根据计算出的遗传距离值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种高粱之间差异虽然较小,但仍具有丰富... 对四种不同经济类型高粱采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技术(RAPD)进行了比较研究。18种引物扩增后共得到54个RAPD标记,其中23个标记在进行4种高粱成对比较时呈多态。根据计算出的遗传距离值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种高粱之间差异虽然较小,但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高粱 遗传多样性 品种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滨海黄土的粒度分析和古气候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雪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3-37,共5页
辽南滨海黄土具有沙黄土特征,主要由末次冰期低海面裸露的渤海海底物质经西北风短距离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剖面中22~3φ粒级含量高~低~高变化(粗~细~粗粒度韵律层),表明沉积时干冷~湿凉~干冷的古气候特征及渤海海退~海侵~净退的... 辽南滨海黄土具有沙黄土特征,主要由末次冰期低海面裸露的渤海海底物质经西北风短距离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剖面中22~3φ粒级含量高~低~高变化(粗~细~粗粒度韵律层),表明沉积时干冷~湿凉~干冷的古气候特征及渤海海退~海侵~净退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 黄土 粒度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南部一滨海黄土剖面的孢粉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雪铭 庄云 王玉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58,共5页
辽南地区滨海黄土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滨海黄土是寒冷、半干旱气候环境 条件下的产物,末次冰期低海面时渤海裸露的海底沉积物是本区黄土的一个重要 物源。
关键词 辽南 黄土 孢粉分析 滨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RAPD用高梁模板DNA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欣 李庆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2-33,共2页
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一般多采用Doyle等(1990年)的CTAB法进行操作。但由于试材不同及操作过程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当,有时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如断裂严重出现弥散及纯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以高粱为试材,在多次试验的... 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一般多采用Doyle等(1990年)的CTAB法进行操作。但由于试材不同及操作过程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当,有时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如断裂严重出现弥散及纯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以高粱为试材,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适于RAPD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DNA 提取方法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沙区边缘生态脆弱带发展泥炭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怀宁 王瑞杰 张文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48-50,共3页
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生态脆弱是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利用泥炭改良沙化退化土地 ,已见明显土壤生态环境改善、作物增产的效果。进而提出以泥炭改良为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协调发展农、林、牧、渔的生态农业模式。
关键词 沙区边缘生态脆弱带 可行性分析 泥炭改良 生态农业 沙漠化 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