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英俊 孙淑琴 于世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1期25-27,30,共4页
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与试行情况,讨论了基础有机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及意义。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KH颗粒的热稳定性及其化学反应活性(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范荫恒 廖世健 +2 位作者 李伟娜 徐杰 王复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考察了纳米尺寸的KH颗粒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纳米KH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位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却增大.表明热处理改变了KH表面的状态,说明大的比表面积是构成纳... 考察了纳米尺寸的KH颗粒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纳米KH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位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却增大.表明热处理改变了KH表面的状态,说明大的比表面积是构成纳米K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具有高表面能的表面也是高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米KH具有使苯乙烯快速聚合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钾 热稳定性 反应活性 催化加氢 加氢脱氯 KH 纳米颗粒 催化剂 聚合 苯乙烯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鲜芦荟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2 位作者 杨梅 郭华 陈宝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6-128,共3页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干、鲜芦荟花的挥发性物质,测得干、鲜芦荟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23%和2.81%,用GC/MS法从干、鲜芦荟花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确认出10种和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干、鲜芦荟花的挥发性物质,测得干、鲜芦荟花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23%和2.81%,用GC/MS法从干、鲜芦荟花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确认出10种和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芦荟花 鲜芦荟花 挥发性物质 化学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英俊 孙淑琴 于世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7期61-63,87,共4页
介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即"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基础有机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开放式实验"三阶段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研究... 介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即"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基础有机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开放式实验"三阶段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磁性难溶垢化学清洗与缓蚀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佳 焦庆祝 +2 位作者 李杰兰 邢娜 邹爱美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12期532-534,共3页
分析了磁性难溶垢的组成;设计了一种复配清洗剂,其溶垢速度达0.2mm/h;并研制了相应的复合型缓蚀剂,金属腐蚀速率小于2.5g/m2·h;将复配清洗剂和相应的复合型缓蚀剂应用于油田和电力等行业,取得了很好效果。
关键词 积垢 磁性 化学清洗 缓蚀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化钠的热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范荫恒 廖世健 余道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Nanometric sodium hydride (NaH) possesse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r area. Its chemical reactivity is in orders of in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mercial one.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2ll℃, the specific surface a... Nanometric sodium hydride (NaH) possesse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r area. Its chemical reactivity is in orders of in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mercial one.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2ll℃,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NaH becomes smaller whereas its chemical reactivity is even higher.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NaH particles is an important but not the only factor for its high reactivity. NaH treated at (400℃, 6h) still retain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30m2 g-1 and gives fairly high chenncal re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化钠 热稳定性 反应活性 催化加氢 加氢脱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及其合金化学镀Ni-P合金高耐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于媛 王雪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0-26,共7页
研究铝及其合金在含有复合添加剂m_1和m_2的酸性镀液中进行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高耐蚀性能;探讨影响高耐蚀性化学镀Ni-P合金层的因素,并通过AES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测定化学镀Ni-P合金层的组成元素和高耐蚀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镀 镍磷合金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Ru,Rh和Pd体系对CO化学吸附的理论研究(Ⅱ)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永东 孙仁安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94-2096,共3页
By using OCMOSiH\-3(M=Ru, Rh, Pd) as models to imitate the chemisorption of CO on the silica\|supported catalysts, the geometries and frequencie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the complexes by Gaussian programs, at the B3LY... By using OCMOSiH\-3(M=Ru, Rh, Pd) as models to imitate the chemisorption of CO on the silica\|supported catalysts, the geometries and frequencie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the complexes by Gaussian programs, at the B3LYP/LANL1DZ level. An influence of the C\_O bond has been studied and the support effects of silica are obtained. The support effects of silica make the CO frequency an upward shift, which means that the weakened degree of C\_O decreases and the bond strength of C\_O increases naturally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non\|silica\|supported catalysts. So the products on the silica\|supported catalysts shift to the oxygen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化学吸附 担体效应 DFT计算 氢化反应 金属催化剂 催化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作用下金属催化剂M(M=Ru,Rh,Pd)对CO化学吸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永东 孙仁安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52-2055,共4页
用 Gaussian 98程序、 HF方法和 LANL2 DZ基组 ,以 MCOMn+ 1 ( M=Ru,Rh,Pd;Mn+ 1 =Na+ ,Mg2 + ,K+ )为模型 ,探讨在主族金属阳离子助剂 Mn+ 1 作用下 ,过渡金属催化剂 M化学吸附 CO后对 C— O键的影响及其机理 ,并进一步推测最终对 CO... 用 Gaussian 98程序、 HF方法和 LANL2 DZ基组 ,以 MCOMn+ 1 ( M=Ru,Rh,Pd;Mn+ 1 =Na+ ,Mg2 + ,K+ )为模型 ,探讨在主族金属阳离子助剂 Mn+ 1 作用下 ,过渡金属催化剂 M化学吸附 CO后对 C— O键的影响及其机理 ,并进一步推测最终对 CO氢化反应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主族金属阳离子助剂 Mn+ 1 以不同方式与 MCO相作用及选用不同的助剂作用时 ,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且对 C—O键的削弱程度不同 ,导致生成不同的产物 .当主族金属阳离子助剂 Mn+ 1 与 CO中的 O作用时 ,C— O键被削弱程度比无助剂时大 ,更有利于生成烃类化合物 ;当与过渡金属 M作用时 ,C— O键被削弱程度减小 ,有利于含氧化合物的生成 ;当助剂与 CO以侧基作用时 ,无助催化活性 ;当用不同的主族金属阳离子作助剂时 ,C— O键被削弱程度也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化学吸附 助剂作用 Abinitio计算 作用机理 催化活性 金属催化剂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桂英 王雪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26-231,共6页
介绍石墨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方法。研究了在多孔石墨基体上表面金属化处理。采用高效添加剂获得高速稳定性镀液,结合力牢固的镀膜,以及强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该技术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墨 化学镀 合金 镍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及铝合金的无色化学氧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雪英 徐桂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7-19,共3页
研究一种铝及铝合金化学氧化新工艺,工艺特点是利用低浓度氧化液,在铝工件表面形成无色氧化膜,能显著提高工件耐蚀性,保持基体的光泽,工艺简单,槽液稳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高耐蚀性化学发黑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雪英 王彤 徐桂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研究一种钢铁表面高耐蚀性的化学发黑工艺,讨论了槽液成份和黑化膜的性能,并用AES电子能谱测定了黑化膜的组成。
关键词 钢铁 化学发黑 耐蚀性 表面发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高师化学学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志强 王秋 王彤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课程体系 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 学科教育 高师化学 面向21世纪 师范生 教学目的 化学教学论 实验教学 化学教育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及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媛 王雪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以铝为基体的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特性,提出能获得高耐蚀性的光亮镀层,含有m_1和m_2复合添加剂的镀液组分和操作条件。并讨论次亚磷酸钠浓度、添加剂m_1和m_2、温度和pH值对Ni-P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合金镀层 化学镀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初探
15
作者 王秋 《教育学报》 1996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王秋一、元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包括密切相联的三个组成成分: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认知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王秋一、元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包括密切相联的三个组成成分: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监控 化学教学 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培养学生 学习情境 学习活动 认知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分子电催化的研究Ⅴ.邻菲绕啉电化学聚合修饰电极的性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吉林 陈伟 +1 位作者 赫春香 陈洪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用恒电位、恒电流、循环扫描等电化学方法,首次制备了邻菲啉(O-phen)聚合膜修饰电极.在0.01mol/L KClO_4水溶液中,其氧化与还原过程的峰电位分别为+0.04V和-0.53V(vs.SCE).该修饰电极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本文用恒电位、恒电流、循环扫描等电化学方法,首次制备了邻菲啉(O-phen)聚合膜修饰电极.在0.01mol/L KClO_4水溶液中,其氧化与还原过程的峰电位分别为+0.04V和-0.53V(vs.SCE).该修饰电极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较好地改善K_3Fe(CN)_6和V_(K_3)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性质,对维生素C和肼的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位分别降低220mV和562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 修饰电极 邻菲罗啉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黑胡椒果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3 位作者 李铁纯 杨梅 朱永强 刘晓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 用蒸馏 -萃取法提取黑胡椒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黑胡椒挥发油的含量为 5 .0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从黑胡椒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3 7种化学成分 ,占总检出量的 99.3 7%。其中 2 0种萜类化合物分别是单萜类 1 0种 ,占总检出量的 2 9.89% ;倍半萜类 8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62 % ;倍半萜氧化物 2种 ,占总检出量的 4.41 %。石竹烯的含量为 3 1 .66% ,比文献报道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黑胡椒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海南 蒸馏-萃取法 挥发性物质 萜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文献报道 检出量 挥发油 单萜类 氧化物 倍半萜 石竹烯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发光材料LnVO_4:Eu(Ln=La,Gd,Y)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洪武 付晓燕 +3 位作者 牛淑云 韩燕 孙公权 辛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4-1167,共4页
采用络合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系列纳米发光材料LnVO4:Eu(Ln =La ,Gd ,Y)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 (FTIR)、荧光光谱以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 Vis)对三种发光材料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YVO4与GdVO4具有相同的结构 ... 采用络合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系列纳米发光材料LnVO4:Eu(Ln =La ,Gd ,Y)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 (FTIR)、荧光光谱以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 Vis)对三种发光材料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YVO4与GdVO4具有相同的结构 ,均属于四方晶系 ,二者具有相似的光谱性质 ;而LaVO4属于单斜晶系 ,受对称性的影响其光谱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红外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特征峰发生明显的宽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掺铕稀土钒酸盐 络合溶胶-凝胶法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及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徐芬 孙立贤 +5 位作者 谭志诚 梁建国 周丹红 邸友莹 兰孝征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用热重法研究了阿司匹林的热稳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方法(abinitioDFT)计算了阿司匹林分子的键级,据此计算结果提出了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按此机理得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运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和Ozawa三... 在用热重法研究了阿司匹林的热稳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方法(abinitioDFT)计算了阿司匹林分子的键级,据此计算结果提出了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按此机理得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运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和Ozawa三种方法分别计算了阿司匹林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其热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4.74×1011犤exp(-(100.34±5.18)×103/RT)犦(1-α)2.8±0.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该物质的熔点、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为(409.19±0.22)K、(29.17±0.41)kJ·mol-1和(71.09±1.06)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热解机理 热动力学 差式扫描量热法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发光粉体YVO_4∶Eu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洪武 牛淑云 +2 位作者 彭鲲 孙公权 辛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76,共2页
 采用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通过络合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纳米级的钒基发光材料YVO4∶Eu,并利用TEM,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YVO4∶Eu粉体粒径在100nm以下;与大颗粒的粉体相比,由于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  采用柠檬酸作为络合剂,通过络合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纳米级的钒基发光材料YVO4∶Eu,并利用TEM,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YVO4∶Eu粉体粒径在100nm以下;与大颗粒的粉体相比,由于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纳米级YVO4∶Eu的红外光谱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而其发射光谱以及激发光谱未发生显著变化,可发出较纯正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粉 纳米粉体 合成 光谱性质 络合溶胶-凝胶法 蓝移 YVO4:E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