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柔性电极和信号放大技术构建检测磷脂酶C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瑶瑶 孙铭阳 +3 位作者 杨钻 杜绍恺 何禹璇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7-997,共11页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数百个电活性单体连接成一个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链,从而使分子识别信号大大增强。首先,在柔性碳布(CC)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AuNPs),之后通过3-巯基丙酸、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将PLC的特异性底物磷脂酰乙醇胺(PE)固定在电极上,经过PLC对PE的特异性水解产生磷酸基团,引入Zr^(4+),通过Zr^(4+)的配位作用将聚合引发剂α-溴苯乙酸修饰到电极表面,最后在蛋白质催化作用下进行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PATRP聚合反应,在电极表面引入电活性聚合物分子链,构建信号放大型电化学传感器P(TEMPO)/PE/AuNPs/CC,用于磷脂酶C的高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PLC的线性范围为10~1×10^(5)mU/L,检出限为3.568 mU/L(S/N=3)。与其他检测PLC的方法相比,该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且在检测实际乳腺癌细胞中的PLC方面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柔性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键偶极模型的多肽-水体系多体极化作用强度高效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祝佳怡 姜笑楠 +2 位作者 郑笑函 郝强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传统非极化力场无法准确描述三体及更高阶多体作用的问题,并精确模拟液态水环境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计算多肽-水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强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肽分子中的N—H和C=O极性化学键及水分子的O... 为解决传统非极化力场无法准确描述三体及更高阶多体作用的问题,并精确模拟液态水环境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计算多肽-水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强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多肽分子中的N—H和C=O极性化学键及水分子的O—H键视为键偶极,周围环境对化学键的极化作用使得该化学键上产生了诱导键偶极,使用键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体系中的多体极化作用.通过拟合模型体系中三体作用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确定所需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多肽-水体系中的三体作用强度计算,并与高精度的MP2方法和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6个多肽水团簇(共包含92290个三体作用)的总三体作用强度与MP2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极高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5,均方根误差为7.29 kJ/mol),准确度略优于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其与MP2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0,均方根误差为10.74 kJ/mol).此外,本文方法的计算效率与AMOEBABIO18可极化力场方法相比也有显著提高,在涉及超过20000次三体相互作用的模拟中,计算时间缩短了约50%.本文提出的高效方法为大规模蛋白质-水体系的多体作用模拟提供了新思路,在相关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极化作用 化学键偶极 诱导键偶极 多肽-水体系 三体作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Ag(I)/分子筛化学吸附脱硫的π-络合机理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丹红 王玉清 +1 位作者 贺宁 杨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2-547,共6页
应用DFT研究了一系列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以及苯分子在Cu(I)-Y、Ag(I)-Y分子筛上的化学吸附.计算采用16T分子筛簇模型(H22Si15AlO22),对过渡金属采用了赝势基组,在BLYP/DNP水平上完成.... 应用DFT研究了一系列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以及苯分子在Cu(I)-Y、Ag(I)-Y分子筛上的化学吸附.计算采用16T分子筛簇模型(H22Si15AlO22),对过渡金属采用了赝势基组,在BLYP/DNP水平上完成.相互作用能的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对含硫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吸附能力的顺序为Cu(I)-Y>Ag(I)-Y.两种吸附剂对噻吩类分子的吸附能力大于苯分子.噻吩衍生物的吸附能顺序依次为,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噻吩<苯并噻吩,与实验结果相近.通过自然键轨道计算,研究了分子筛上担载的Cu(I)、Ag(I)金属离子与噻吩和苯分子之间的π-络合作用,分析比较了自然键电子给体-受体之间的二阶微扰稳定化能,并探索其络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π-络合吸附 自然键轨道 金属担载分子筛 汽油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46
4
作者 刘长宏 李晓辉 +2 位作者 李刚 岳庆荣 任永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166,共4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理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并采取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开放实验室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闫杰 张成路 +1 位作者 靳奇峰 周晓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153,共3页
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PBL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PBL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精细化学品 合成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检测掺假核桃油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晓玲 吴晶 谭明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9-794,共6页
以掺假核桃油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核磁共振弛豫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快速检测核桃油品质的新方法。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掺入大豆... 以掺假核桃油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核磁共振弛豫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快速检测核桃油品质的新方法。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的核桃油样品和纯核桃油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纯核桃油和掺入不同种类食用油的掺假核桃油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采用PLSR法对CPMG数据和实际掺假率进行回归,可实现对核桃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方法快速、无损、准确,在食用油制品的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掺假核桃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aH高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荫恒 邹云玲 +3 位作者 金丹 吴强 刘通 徐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通过4个典型反应:(1)氯苯氢解、(2)肉桂醛选择还原、(3)二甲亚砜金属取代反应、(4)烯烃催化加氢,比较了用纳米NaH与商品NaH时各反应初始反应速率的差别,进而研究纳米NaH的高化学反应活性。实验表明,在(1)、(2)、(3)3个化学计量反应中,... 通过4个典型反应:(1)氯苯氢解、(2)肉桂醛选择还原、(3)二甲亚砜金属取代反应、(4)烯烃催化加氢,比较了用纳米NaH与商品NaH时各反应初始反应速率的差别,进而研究纳米NaH的高化学反应活性。实验表明,在(1)、(2)、(3)3个化学计量反应中,用纳米NaH做还原剂比用商品NaH时化学反应初始速率分别提高230、120、110倍;在烯烃催化加氢反应中,纳米NaH与Cp,TiCl2组成的催化剂有极高的催化活性,而商品:NaH与Cp2TiCl2组成的催化剂无催化活性。当NaH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数量级时,表面分子所占的比率剧增,大量的表面分子和表面缺陷导致表面能增大,这可能是它作为催化剂一个组分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表面能是决定纳米NaH高反应活性的2个主要因素,至于哪个因素占主导地位,则取决于不同的反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化钠 氯苯氢解 肉桂醛选择还原 二甲亚砜金属取代反应 烯烃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基1,3,4-三唑席夫碱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朱长安 武飞宇 +4 位作者 王雪 高丽娜 翁前锋 石丽 张成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首次合成了二茂铁基-1,3,4-三唑Schiff碱衍生物(5a^5e),利用IR、1H NMR和H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黄瓜子叶生根法以及小麦芽鞘法,分别测试化合物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和生长素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L浓度下,有4个化合物的子叶生... 首次合成了二茂铁基-1,3,4-三唑Schiff碱衍生物(5a^5e),利用IR、1H NMR和HR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黄瓜子叶生根法以及小麦芽鞘法,分别测试化合物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和生长素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L浓度下,有4个化合物的子叶生根促进作用为46.9%~73.6%,比对参照物的细胞分裂活性更高,但生长素活性不明显,化合物5c仅提高25%;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在68%~72%之间。以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Britton-Robison缓冲溶液中,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2或3的溶液中,合成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氧化峰电流对数(lg Ipc)与扫描速度对数(lg v)、浓度对数(lg c)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目标化合物(5a^5d)的电子转移过程均受吸附-扩散混合控制,该类化合物的循环伏安法最低检出限为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均三唑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除草活性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型钒氧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邢永恒 孙政 +4 位作者 葛茂发 白凤英 牛淑云 杨光第 叶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6-1100,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类吡唑硼酸盐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acac)[HB(pz)3](1)和VO(acac)[HB(3,5-M e2pz)3].CH3CN(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采用量...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类吡唑硼酸盐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acac)[HB(pz)3](1)和VO(acac)[HB(3,5-M e2pz)3].CH3CN(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采用量子化学的Hartree-Fock方法和自然轨道分析方法(NBO),使用3-21G*(6d,7f)基组计算得到了两个分子体系的分子轨道、原子电荷以及键级,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配合物 聚吡唑硼酸盐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碘吡唑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鸽 孙巧 +4 位作者 侯亚男 张瑞 魏东明 施展 邢永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50-2156,共7页
分别采用水热反应法和溶液培养法,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铜配合物[Cu3(Ipz)3](Ipz=4-碘吡唑)(1),[Cu(SO4)(Ipz)4]·2H2O·CH3OH(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 分别采用水热反应法和溶液培养法,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铜配合物[Cu3(Ipz)3](Ipz=4-碘吡唑)(1),[Cu(SO4)(Ipz)4]·2H2O·CH3OH(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铜原子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价,金属的配位环境以及配体的配位模式也完全不同。配合物1中金属铜为二配位,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九元环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为六配位,通过配位的硫酸根分子连接形成一条无限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对这2个配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同时还对配合物1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合成 结构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可极化键偶极模型快速预测环肽分子构象稳定性
11
作者 郑笑函 祝佳怡 +2 位作者 李晓蕾 郝强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75,共12页
环肽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靶向性,是药物研发的重要先导化合物.快速准确预测环肽构象稳定性,不仅有助于揭示蛋白质错误折叠的分子机制,还可为靶点识别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对理性设计结构稳定、活性优良的... 环肽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靶向性,是药物研发的重要先导化合物.快速准确预测环肽构象稳定性,不仅有助于揭示蛋白质错误折叠的分子机制,还可为靶点识别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对理性设计结构稳定、活性优良的环肽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环肽分子中主链上C=O,N—H,C^(α)—H化学键和侧链上C—O,O—H化学键视为键偶极,使用固有偶极-固有偶极作用描述体系中的静电作用,使用固有偶极-诱导偶极作用以及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作用描述极化作用,并引入键长、键角和二面角作用项描述成键作用,从而将可极化偶极-偶极作用模型发展为可预测环肽分子不同构象相对稳定性的分子力场势函数.将所得势函数应用于数据库中9个环肽分子共计33个不同构象,快速计算其构象能,并与高精度DLPNO-MP2/aug-cc-pVTZ方法和可极化分子力场AMOEBA方法计算所得构象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DLPNO-MP2/aug-cc-pVTZ方法的环肽分子构象能,本文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784,均方根偏差RMSE=13.43 kJ/mol,略优于AMOEBA方法(R^(2)=0.9682,RMSE=16.28 kJ/mol).对环肽分子的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相较于AMOEBA可极化分子力场方法,本文方法显著降低了静电作用项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 构象能 化学键偶极 诱导键偶极 可极化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单人操作”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荫恒 玉占君 张文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7期24-25,共2页
介绍在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不增加实验仪器装置数量,通过教师同时指导多个不同实验,将许多院校通常采取的“两人一组实验”,改为“一人一套仪器,单人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操作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 单人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型钒氧配合物Tp*VO(OOCHCCHCOOCH_3)(pz*H)和Tp*VO(DMSO)(NCS)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东明 董斌 +5 位作者 李章鹏 白凤英 曹运珠 邢永恒 蒲志凤 葛茂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1-897,共7页
本文在室温条件下,甲醇体系中,设计并首次合成了2种蝎型半夹心钒氧配合物Tp*VO(OOCHCCHCOOCH3)(pz*H)(1)和Tp*VO(DMSO)(NCS)(2)(Tp*=三聚3,5-二甲基吡唑硼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晶... 本文在室温条件下,甲醇体系中,设计并首次合成了2种蝎型半夹心钒氧配合物Tp*VO(OOCHCCHCOOCH3)(pz*H)(1)和Tp*VO(DMSO)(NCS)(2)(Tp*=三聚3,5-二甲基吡唑硼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从头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分子中配键的共价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稳定性相近,且中心钒原子周围的价键类型都属于共价键范畴,键序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测定的键长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配合物 聚吡唑硼酸盐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在油/水界面自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丽娜 王凤平 朱永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以铜离子为探针研究硬脂酸钠在油/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过程.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经4种聚集状态而达到完整的有序单层膜.Cu2+离子在涂蓖麻油电极上的氧化是完全受吸附控制,而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自... 应用循环伏安法,以铜离子为探针研究硬脂酸钠在油/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过程.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经4种聚集状态而达到完整的有序单层膜.Cu2+离子在涂蓖麻油电极上的氧化是完全受吸附控制,而在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自组装膜的油/水界面上,则其电极过程受扩散和吸附两者混合控制.循环伏安测试给出,峰电流ip随扫描速率v变化的拟合方程为:ip=9.214?3.889v1/2+0.5809v,r=0.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组装膜 硬脂酸钠 油/水界面 循环伏安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碘仿装置的改进及反应条件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英俊 孙淑琴 +3 位作者 刘化毅 王辉 周晓霞 孙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电化学合成碘仿装置进行了改进,探索出了利用该装置合成碘仿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新装置能够满足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的要求,碘仿的产率可达到54.9%。该装置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装置 碘仿 电化学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思维释放潜能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赫春香 张淑敏 翁前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1期14-16,共3页
将质疑式教学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索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质疑式的教学方法、探索性的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形式,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质疑式教学方法 探索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化学镀铜新工艺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桂英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2-644,共3页
在新设计的非金属化学镀铜溶液中,通过考察各个因素对沉积速度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新的镀铜工艺。新工艺以次亚磷酸钠代替甲醛作还原剂,以复配的具有催化活性作用的Cu^(2+)和Ni^(2+)作催化剂,镀速快、无毒、铜膜层致密光亮、镀液... 在新设计的非金属化学镀铜溶液中,通过考察各个因素对沉积速度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新的镀铜工艺。新工艺以次亚磷酸钠代替甲醛作还原剂,以复配的具有催化活性作用的Cu^(2+)和Ni^(2+)作催化剂,镀速快、无毒、铜膜层致密光亮、镀液更稳定,完全优于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 化学镀 化学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的研究及对化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秋 张潇文 高锋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结合蛋白质研究的历史,从认识科学的本质和价值、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蛋白质的研究对化学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蛋白质 化学史 化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史上“失之交臂”的几个案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秋 张琪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6期63-64,共2页
本文分析了化学史上"失之交臂"的几个典型案例,如电池的发明,合成氨和钒的发现等。
关键词 化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T和ABEEM方法研究HIV-1 PR活化位点的化学性质
20
作者 丁艳丽 杨忠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0-455,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研究了HIV-1 PR活化位点的硬度、软度、化学势和电负性,分析了酶-水络合物、酶-抑制剂络合物及酶-抑制剂-水络合物的性质.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计算研究了活化位点的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研究了HIV-1 PR活化位点的硬度、软度、化学势和电负性,分析了酶-水络合物、酶-抑制剂络合物及酶-抑制剂-水络合物的性质.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计算研究了活化位点的电荷分布和Fukui函数值,分析了活化位点的化学性质,本研究也支持HIV-1PR的水解反应应有水分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理论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 HIV-1 PR 活化位点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