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打开新视阈,创造新空间--辽宁文学批评三十年 |
张学昕
丛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历史迷魅中的“罪与罚”——论苏童小说的母题 |
张学昕
娄佳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3
|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叶纪彬
李玉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4
|
格非《人面桃花》的诗学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5
|
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 |
刁晏斌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4
|
|
6
|
自由地抒写人类的精神童话——读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7
|
明清人物性格理论初探 |
叶纪彬
李松扬
武振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8
|
“虚构的热情”——苏童小说的写作发生学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9
|
论杨朔散文的神话和时文性质 |
马俊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9
|
|
10
|
审美惊奇论 |
张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4
|
|
11
|
“唯美”的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论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12
|
孤独“机村”的存在维度--阿来《空山》论 |
张学昕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13
|
“个性解放”的性别透视——从《沉沦》与《莎菲女士的日记》谈起 |
李华
石金焕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4
|
唐代文学中的马意象 |
王立
郝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5
|
反思过去那样的“深入生活” |
马俊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16
|
论苏童小说写作的“灵气”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7
|
邱华栋小说创作论 |
张学昕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9 |
7
|
|
18
|
话语生活中的真相——李洱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 |
张学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9
|
在现实的空间寻求精神的灵动——读苏童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 |
张学昕
|
《北方论丛》
|
2002 |
12
|
|
20
|
作文教学理念的五大突破——新课标的解读 |
韩向东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