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陈明
贾鑫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4-87,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21BSZ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是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而且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之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要重点融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高校要营造氛围,全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育人合力;优化载体,全过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育人环节;创新机制,全方位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育人质量,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取得实效。
-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三全育人
实现路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2
-
-
作者
金国峰
潘英杰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0-33,共4页
-
基金
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LNYJG2022149)
202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空间文化生态的形成与治理研究”(L24AKS004)
2024年辽宁省教育科研中青年骨干及骨干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机制研究”(JG24QGA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即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守正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新征程,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要坚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价值导向、文化形态、跨界融合三个方面切入,做到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辽西地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 3
-
-
作者
马守恒
齐星
许东
周睿辰
-
机构
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2-23,共2页
-
基金
锦州市2024年决策咨询和新型智库专项研究课题《关于整合锦州红色资源谱系,打造我市红色文旅样板基地的对策研究》。
-
文摘
曾作为辽西省省会的锦州,在整个辽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将为地区文化发展助力,本项目基于锦州红色历史文脉和传统辽西地区人文文化的研究,以民俗博物展示为基础支撑,以市民文化活动为补充,欲打造一个记载、展示和交流辽西地区历史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地区特有文化的放大器,记载与展示的新窗口和辽西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
关键词
文化建筑
辽西文化
文化活动中心
空间设计
-
Keywords
cultural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western Liaoning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space design
-
分类号
TU242.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25
- 4
-
-
作者
金国峰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2,61,共5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研究”(20BKS201)
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研究”(LNSGYP20075)
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研究”(21-A8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加快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命题。要站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为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要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四个方面。新时代新形势下,要通过课程教育教学、大学文化培育、网络空间建设、队伍素质提升四条路径,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ChatGPT对教育的变革性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7
- 5
-
-
作者
金国峰
潘英杰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3-75,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研究”(20BKS201)
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LNYJG202214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ChatGP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赋能学习者,促进学习效能提升;助力教育者,推动教育模式革新。与此同时,ChatGPT的广泛应用存在严重弱化学习者主体性和教育者权威性的潜在风险。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谋划和发展方略,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人才是教育与科技的中间变量、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规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ChatGPT、教育、人的有机统一,进而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
关键词
ChatGPT
教育
党的领导
制度规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形成诱因及其治理
被引量:7
- 6
-
-
作者
金国峰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3,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课题编号17YJC71003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逻辑”(课题编号L18BLW031)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振兴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0lslktyb-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网络谣言
诱因
治理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还原方法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石阔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49-55,共7页
-
文摘
理解是人的精神活动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现象,我认为至少作为学习型理解,其实质就是还原,即把概念还原为表象,把原理还原为思路,并达到概念与表象的统一,原理与思路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之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说这种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做还原性思维以达到真正理解内容的目的。还原的具体形式有两种,即概念还原和思路还原。
-
关键词
理解
概念还原
思路还原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基于新媒体思维的高校食品专业思政教育策略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杨秋生
陈镜宇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食品》
2022年第14期84-86,共3页
-
文摘
在时代飞速进步的同时,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也在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更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讲,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新闻、报纸等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凭借着互联网技术的资源共享、电子设备的方便快捷,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高效、快捷、便利成为新媒体环境的代名词,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思维--新媒体思维。食品专业能够细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等多个分支,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更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发展。为此,本文探讨了基于新媒体思维的高校食品专业思政教育策略。
-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食品质量与安全
新媒体思维
食品科学与工程
新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信息传播模式
互联网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