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新鑫亚国际酒店深基坑工程沉降监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卿 王德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针对辽宁省阜新市鑫亚国际酒店基坑开挖难度大,基坑周边沉降量较难控制的问题,对其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四周地表进行沉降监测,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ADINA模拟四种不同开挖方式,把两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结果与软件模拟结果相差不... 针对辽宁省阜新市鑫亚国际酒店基坑开挖难度大,基坑周边沉降量较难控制的问题,对其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四周地表进行沉降监测,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ADINA模拟四种不同开挖方式,把两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结果与软件模拟结果相差不大,4种开挖方式中,先中间后四周的开挖方法,沉降量较小,说明该工程采用的开挖方法,较为合理.比较不同开挖顺序对基坑沉降的影响,可以为今后深基坑工程选取合理的开挖顺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ADINA 开挖方式 沉降监测 基坑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风量对采空区自燃动态影响及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32
2
作者 齐庆杰 祁云 周新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有效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以瑞安矿014N1-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监测工作面供风量为1 150 m3/min时的氧气浓度及漏风速度数据;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Comsol软件研究工作面不同供风量时采空区自燃... 为有效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以瑞安矿014N1-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监测工作面供风量为1 150 m3/min时的氧气浓度及漏风速度数据;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Comsol软件研究工作面不同供风量时采空区自燃带随回采时间的动态变化,确定稳定阶段自燃带的范围,得到工作面供风量与自燃带宽度的拟合曲线;提出构筑风流隔离墙与注氮相结合的防灭火技术。结果表明:随工作面供风量的增加,自燃带边界向采空区深部延伸,自燃带宽度也逐渐加大;在现有开采条件及推进速度下,工作面供风量应低于1 500 m3/min;风流隔离墙与注氮相结合的防灭火技术,可使采空区自燃带宽度降至24. 6 m,防灭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自燃 供风量 动态模拟 防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多煤层重复采动所致地表移动与建筑损坏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书贤 魏晓刚 +1 位作者 张弛 麻凤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了研究矿山高频次高强度重复开采下地表移动变形与建筑物损坏的演化过程,以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分析方法,建立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通过选取... 为了研究矿山高频次高强度重复开采下地表移动变形与建筑物损坏的演化过程,以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胜利煤矿一采区十二井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的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分析方法,建立煤矿采动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通过选取适当模型参数、理论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重复强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诱发建筑物裂缝的成因机制。对比理论分析与现场调研结果可知:高频次高强度的重复开采活动削弱了煤柱稳定性,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破坏加剧,增大了原有的地表下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开采沉陷 覆岩移动 重复采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煤矿开采损伤建筑的能量耗散演化致灾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书贤 郭涛 +2 位作者 魏晓刚 张弛 麻凤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9,共8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从能量理论角度对煤矿开采区建筑物的动力破坏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建筑物能量耗散的理论判据,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煤矿开采区建筑的损伤演化灾变过程。根据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煤矿开采区建筑物在地震作...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从能量理论角度对煤矿开采区建筑物的动力破坏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建筑物能量耗散的理论判据,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煤矿开采区建筑的损伤演化灾变过程。根据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煤矿开采区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演化平衡方程,定量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煤矿开采区建筑物系统中耗散能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开采沉陷和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与外界产生更多的有害的能量交换,进而产生更多的塑性损伤变形,结构阻尼耗能降低;根据建筑物能量耗散演化趋势应建立合适的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新体系,为我国矿区建筑物保护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能量耗散 开采沉陷 地震作用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隔震技术的桥梁结构抗采动变形抗地震保护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书贤 魏晓刚 +1 位作者 张弛 麻凤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3,170,共8页
为了提高采动区桥梁在竖向开采沉陷变形作用下的抗变形隔震能力,提出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的思想,首先分析了桥梁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装置,并分析了其抗采动变形抗地震的... 为了提高采动区桥梁在竖向开采沉陷变形作用下的抗变形隔震能力,提出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的思想,首先分析了桥梁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抗开采沉陷变形隔震保护控制装置,并分析了其抗采动变形抗地震的保护原理,其次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一座三跨连续板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开采沉陷变形和地震耦合作用下该装置的竖向抗变形隔震效果,并量化分析了开采沉陷和地震对桥梁结构损害程度,提出的抗变形隔震双重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抵御煤矿采动对桥梁的损害,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抗变形隔震双重保护装置有效改善了采动区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开采沉陷变形性能,为我国矿区桥梁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采动变形 开采沉陷 隔震技术 采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地震—开采沉陷变形对建筑耦合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书贤 刘书会 +1 位作者 魏晓刚 魏亚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92-94,共3页
针对中国目前缺乏完善的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的分析方法和专门的采动区结构抗震抗变形规范的现状,在分析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采动变形研究以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地震动和开采沉... 针对中国目前缺乏完善的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的分析方法和专门的采动区结构抗震抗变形规范的现状,在分析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采动变形研究以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地震动和开采沉陷变形分析模型,建立完全随机地震反应和沉陷变形的整体有限元法,确定了合理的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构造措施,对采动区已有建筑的抗震抗变形加固维修以及采动区建筑物抗开采沉陷变形设计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耦合 地震 机理分析 开采沉陷 采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损伤演化致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书贤 胡红珍 +2 位作者 魏晓刚 麻凤海 薛海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针对煤矿采动区建筑物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明晰的问题,考虑到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成灾机制的复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工程学和开采学理论,建立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动力损伤判据,探讨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 针对煤矿采动区建筑物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明晰的问题,考虑到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成灾机制的复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工程学和开采学理论,建立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动力损伤判据,探讨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损伤演化灾变过程,通过有限数值计算分析煤矿采动建筑物地震动力破坏的损伤成灾机制。结果表明:"联合作用"能够更好的描述煤矿采动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建筑物的次生损伤与其应力成反比,煤矿采动加剧了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所产生的次生损伤不断发展演化,导致建筑物的薄弱层位置形成塑性铰,严重削弱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机制 开采 地震作用 损伤演化 采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书贤 魏晓刚 魏亚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305-308,共4页
采动区建筑物保护是一个涉及采矿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问题,采动区建筑物的变形损坏是由于采空区上的土层变形与建筑的基础变形不协调,从而产生附加应力而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由... 采动区建筑物保护是一个涉及采矿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问题,采动区建筑物的变形损坏是由于采空区上的土层变形与建筑的基础变形不协调,从而产生附加应力而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受到采动区地质条件的物理力学的性质以及煤炭的开采方法、开采面积等开采因素的影响,加之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结构的强度刚度、基础的稳定性、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建筑物在采动区的位置等因素的存在,很难按照经典的数学模型和力学计算理论进行统一度量并加以分析研究。本文采用AN SY S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对采动区地震和开采沉陷变形对建筑物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将采动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开采沉陷的抗变形设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采动区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的具体措施,发展和补充了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控制理论,不仅能够合理地解决地上建筑物保护与地下开采的矛盾,同时也为采动区已有建筑的加固防护、减少采动区建筑物的损害破坏以及新建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开采沉陷 双重保护 建筑物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书贤 白春 +2 位作者 魏晓刚 刘少栋 麻凤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9,共8页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地震动力灾变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偏于安全的;煤矿采动作用明显改变了建筑物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薄弱层位置改变明显、塑性铰和层损伤分布规律发生改变,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于煤矿采动区建筑应当开展安全损伤评估工作,以保证矿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损伤力学 抗震性能 煤矿采动 地震动力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土地基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海卿 张立成 李紫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为研究风积土地质情况下建筑物的沉降特性,采用地基土体、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一幢建于风积土地基上独立基础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建立风积土地基、混凝土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结构的沉降变... 为研究风积土地质情况下建筑物的沉降特性,采用地基土体、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一幢建于风积土地基上独立基础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建立风积土地基、混凝土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结构的沉降变形规律,并将阜新地区的实际观测值与数值模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整体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并反映风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土 不均匀沉降 共同作用 沉降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建筑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喜林 刘玲 +1 位作者 李强 张向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2-1245,共4页
为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问题,以阜新北方花园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小区雨水利用可行性进行分析,推荐了适合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并对主体构筑物进行了设计.同时,模拟雨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对影响混凝效果的因... 为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问题,以阜新北方花园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小区雨水利用可行性进行分析,推荐了适合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并对主体构筑物进行了设计.同时,模拟雨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对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中试试验及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710混凝剂效果最好,最佳投药量20 mg/L,最佳pH为7~9.中试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经济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北方缺水型城市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缺水城市 建筑小区 混凝实验 中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建筑物的震害调查以及今后的课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正龙 王清远 田中礼治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实际地震震害调查,论述了不同地震地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震害原因,并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课题。调查结果发现,成都震害较轻,基本上没有受到大地震的考验。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地区震害较...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实际地震震害调查,论述了不同地震地区建筑物的震害情况、震害原因,并提出了今后要解决的课题。调查结果发现,成都震害较轻,基本上没有受到大地震的考验。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地区震害较严重,特别是1990年以前兴建的预制楼板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别严重,大部分都属于濒临倒塌的危房,已无法修补。但2000年以后按新规范兴建的房屋相比之下震害较轻,有的甚至基本上完好无损,表明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本上能满足抗震设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烈度 建筑物震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大规模回用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婷婷 陈辅利 刘晶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从污水大规模回用的现实意义及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技术方面引入水源管道预氧化技术,以高锰酸钾作为预氧化剂,通过管道模拟试验,研究了高锰酸钾的投加量对有机污染物、浊度、NH3-N等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作为管道预氧化剂,... 从污水大规模回用的现实意义及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技术方面引入水源管道预氧化技术,以高锰酸钾作为预氧化剂,通过管道模拟试验,研究了高锰酸钾的投加量对有机污染物、浊度、NH3-N等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作为管道预氧化剂,在除有机污染、除浊方面的效果优异。同时,确定最佳投药量在4~4.5 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大规模回用 管道氧化 高锰酸钾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建筑小区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与处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向东 李喜林 +1 位作者 刘玲 单春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26-28,共3页
以阜新北方花园小区雨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强度降雨时,小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取样监测,得到雨水径流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特性,探讨了北方缺水型城市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小区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弃流井的弃流量... 以阜新北方花园小区雨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强度降雨时,小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取样监测,得到雨水径流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特性,探讨了北方缺水型城市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小区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弃流井的弃流量分析和混凝实验研究,为北方缺水型城市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小区 雨水径流 雨水利用 混凝实验 阜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风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芳锦 张尚祥 +1 位作者 余磊 冯华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320,共7页
研究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风压特性对于其抗风意义重大,但目前此类研究有限。依托CFD数值模拟计算平台,研究单面多个主开洞和多面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的风压分布特性。研究典型低矮建筑在单面多主开洞和多面多主开洞时,不同风速和风向... 研究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风压特性对于其抗风意义重大,但目前此类研究有限。依托CFD数值模拟计算平台,研究单面多个主开洞和多面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的风压分布特性。研究典型低矮建筑在单面多主开洞和多面多主开洞时,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的表面平均风压变化规律。分析得到多个开洞建筑的洞口位置、洞口数量和分布对平均风压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单面多个主开洞和多面多个主开洞的低矮建筑的风压分布特性。对于多面多个主开洞建筑,发现并提出"通口效应"的存在。研究成果可为多个主开洞低矮房屋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多主开洞 风压特性 通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低矮建筑TTU室内气流组织数值研究
16
作者 杨伟 杨琳琳 +1 位作者 孙悦 薛思浩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9-12,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3标准低矮建筑TTU在不同通风条件下室内气流组织分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标准低矮建筑TTU,宜采用入口风速在1.5~2.5m/s的上送下回式通风系统;送风口宜采用条缝式风口,距顶棚距离与房间高度之比不宜超...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3标准低矮建筑TTU在不同通风条件下室内气流组织分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标准低矮建筑TTU,宜采用入口风速在1.5~2.5m/s的上送下回式通风系统;送风口宜采用条缝式风口,距顶棚距离与房间高度之比不宜超过1/3;贴附射流方式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可有效地排出室内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计算分析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室内舒适工作区,为绿色低矮建筑室内通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U模型 气流组织 污染物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生产新技术在给水处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焦文云 李强 肖利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了开发给水处理优良的混凝剂,分析了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原理、开发生产的主要难点,在此基础上对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新技术及给水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高反应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采用强氧化剂KClO3(或NaClO3)直接氧... 为了开发给水处理优良的混凝剂,分析了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原理、开发生产的主要难点,在此基础上对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新技术及给水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高反应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采用强氧化剂KClO3(或NaClO3)直接氧化法可大大提高氧化能力,且氧化产生的杂质K盐或Na盐对水质不会造成新污染.该技术解决了生产聚合硫酸铁的主要难点,开发生产的聚合硫酸铁满足性能指标,且用量少、成本低、处理效率高、适用水质的范围广.该成果对给水处理混凝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 混凝剂 生产新技术 给水处理 反应速度 氧化能力 开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基础沉降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禄文 刘海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6-840,共5页
为解决建筑物基础沉降量的安全监测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校核与分析,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某市建筑物的基础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结构形式简易,适应能力更强,预测误差比BP网络小,平均约为66... 为解决建筑物基础沉降量的安全监测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校核与分析,运用MATLAB软件建立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某市建筑物的基础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结构形式简易,适应能力更强,预测误差比BP网络小,平均约为66.83%,达到预测精准度所需的耗时短、收敛速度更快.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适用于建筑工程沉降预测领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径向基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 建筑物基础沉降量 安全监测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冀晓薇 肖利萍 佟德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阐述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的基本概念及其联用工艺的作用机理,总结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列举了联用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工艺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彻底净化,是... 阐述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的基本概念及其联用工艺的作用机理,总结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列举了联用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工艺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彻底净化,是更高效的水处理工艺,在水处理发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工艺 高效吸附 有机污染物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Fisher的地下建筑通风设备故障诊断
20
作者 胡凤涛 刘海卿 赵秀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38-1341,共4页
将小波包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地下建筑通风设备故障诊断问题中,运用小波包频道能量分解技术提取了不同频带反映地下建筑通风机不同工作状态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Fisher判别分析的故障样本.通过分析计算建立了建筑通风机... 将小波包分析与Fisher判别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地下建筑通风设备故障诊断问题中,运用小波包频道能量分解技术提取了不同频带反映地下建筑通风机不同工作状态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Fisher判别分析的故障样本.通过分析计算建立了建筑通风机故障诊断的Fisher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判别能力较稳定,不需要优化网络结构,为地下建筑通风机故障诊断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建筑 通风设备 小波包 FISHER判别分析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