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构建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守信 傅贵 +4 位作者 刘剑 钱新明 钮英建 陈明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专业认证 双标衔接 工程教育 注册安全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5
2
作者 耿晓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2-196,共5页
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基于OBE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要点为: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晰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体化、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评价... 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基于OBE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要点为: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晰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体化、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评价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与科研、虚拟与现实、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改变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实现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 持续改进 安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通风工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其教材的编写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新泉 冷彬 +8 位作者 张俭让 刘英学 王述洋 杨振宏 周西华 张水平 林秀丽 汪班桥 汪跃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通风工程"在安全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通风工程"类课程现用教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风工程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应涵盖的知识点,并指出该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的要点...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通风工程"在安全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通风工程"类课程现用教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风工程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应涵盖的知识点,并指出该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的要点,即:突出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又要有一定的深度;知识点要合理布局,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又要有利于教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工程 安全工程 教材 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架间超声速喷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荆德吉 赵勇 +3 位作者 胡俭 蒋卓 任帅帅 刘鸿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53-3863,共11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架间移架及采煤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作业环境与矿工健康。利用COMSOL数值模拟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了王家岭煤矿12304综采工作面的风流、粉尘与雾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喷头向下倾斜45°时,雾... 煤矿综采工作面架间移架及采煤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作业环境与矿工健康。利用COMSOL数值模拟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了王家岭煤矿12304综采工作面的风流、粉尘与雾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喷头向下倾斜45°时,雾化覆盖范围最优,可有效抑制粉尘扩散。在实验室测试中,对常用的雾化装置进行了优选,自研超声速抗风喷头表现出显著提升的抗风性(风阻保持距离达2.8 m,较传统喷头提升55%~133%)、优异的雾化特性(形成3.5 m×2.7 m的连续雾幕,雾滴粒径分布均匀)及更低的耗水量(减少7%~14%)。结合优化的45°向下倾角布置,在王家岭煤矿现场应用实现了91.32%的全尘降尘效率和86.59%的吸尘降尘效率,显著改善了作业环境,并在多处煤矿综采工作面应用此技术。该研究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喷雾降尘 数值模拟 雾化试验 煤矿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煤矿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白刚 王新阳 +3 位作者 周西华 张潇文 王继仁 宋双林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8,共9页
在矿山开采领域,火灾始终是困扰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之一,传统的防灭火技术虽各有特点,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而液态二氧化碳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关注,近年来相关技术研究快速发展,为其在矿井防灭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 在矿山开采领域,火灾始终是困扰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之一,传统的防灭火技术虽各有特点,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而液态二氧化碳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关注,近年来相关技术研究快速发展,为其在矿井防灭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就中国知网中检索2000—2024年收录的190篇文献,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对我国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分析作者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特征,并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讨论了我国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的发展历程、时空分布与热点方向等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4年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利用VOSviewer的作者共被引功能,发现目前存在6个科研成果产出较高的学术团体;VOSviewer的关键词共被引聚类图表明,目前已形成了3个相关性密切的关键词聚类,分别为采空区防灭火研究、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二氧化碳相变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研究存在的不足:(1)技术应用存在局限性;(2)二氧化碳灭火机理研究不足;(3)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4)关键技术突破与设备研发面临瓶颈。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1)构建全流程综合应用策略,强化技术集成与协同创新;(2)深化微观机理探索,构建系统性理论模型;(3)完善监测体系建设,优化评估方法与手段;(4)攻克输送技术难题,研发智能管道安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 防灭火 文献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聚类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巷仿真模型建立及多断面喷雾降尘技术
6
作者 荆德吉 阚琦笙 +3 位作者 刘鸿威 戴明颖 刘绍航 刘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5,共10页
为了治理煤矿运输巷粉尘污染问题,利用数值仿真软件,按照1∶1的比例建立棋盘井煤矿运输巷北大巷几何模型。首先,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粒子追踪模型,展开运输巷风流-粉尘耦合特征研究,并根据其特征提出同时治理转载点和运输巷的多断面... 为了治理煤矿运输巷粉尘污染问题,利用数值仿真软件,按照1∶1的比例建立棋盘井煤矿运输巷北大巷几何模型。首先,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粒子追踪模型,展开运输巷风流-粉尘耦合特征研究,并根据其特征提出同时治理转载点和运输巷的多断面喷雾降尘技术;然后,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新型降尘技术的有效性;最后,在棋盘井煤矿运输巷北大巷开展现场应用,验证该技术的实用性及高降尘特性。结果表明:运输巷内风流分布受胶带运转速度及牵引力影响产生诱导风流,整体平均风流速度约为0.6 m/s,而粉尘粒子受巷道风流裹挟扩散,粒径为25μm以下的粉尘悬浮在人行道处,而粒径为25μm以上的粉尘沉积在胶带表面和巷道底板上;新降尘技术可实现对转载点的完美覆盖,且主巷道内形成1道超音速雾幕,拦截并捕集转载点逃逸的粉尘。超音速喷雾的雾幕范围大,抗风性强,持续降尘效果显著。经棋盘井煤矿运输巷北大巷现场应用,全尘和呼尘的最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0.12%和83.15%,验证了文中所提降尘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巷 转载点 多断面 喷雾降尘 粉尘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7
作者 董建军 冯晓硕 张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 为解决老旧城区用地紧张和输电线路建设问题,以修武北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外送变电站下伏采空区基本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开展外送线路地表沉降发展特征的研究,量化分析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沉降的演化特征,评判采空区地表沉降、地面倾斜以及地表曲率对变电站外送线路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53.6 mm/a,该区域所处位置与古汉山矿位置重合,沉陷与煤矿开采具有一致性;杆塔位置沉降速率处于-16.5~-0.3 mm/a,其中,11号和35号杆塔平均沉降速率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5.88、-16.21 mm/a,通过形变规律历史追溯,最大累计沉降分别为-104.91、-106.97 mm。根据最不利原则,得出各区域杆塔年际形变速率的最不利点位在服役年限内的实际监测预测沉降量均小于400 mm。杆塔的最大倾斜和曲率为1.2 mm/m、0 mm/m^(2),均在规定的最小容许值内,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送线路 穿越矿权区域 地表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 采空区 短基线集(SBA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AMWS-DEMATEL法的船舶企业安全风险评价
8
作者 薛晓彪 葛及 +1 位作者 牛莉霞 李肖萌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新的风险与隐患,为了预防船舶企业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的非军工企业“S”为对象,运用基于工作系统的系统性事故分析方法的决策实验分析(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wor... 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新的风险与隐患,为了预防船舶企业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的非军工企业“S”为对象,运用基于工作系统的系统性事故分析方法的决策实验分析(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work system-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SAAMWS-DEMATEL)法开展了风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首先,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用SAAMWS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定性分析风险因素;然后,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采用DEMATEL定量分析得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最后,以权重为基础,结合评估机制,确定该企业最终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S”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部分风险因素安全分值较低,针对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安全管控措施。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可以为船舶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因素识别 船舶工业 风险评估 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
9
作者 姜福川 刘培舜 +3 位作者 张国庆 李梦林 牛悦 张思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为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建立故障树分析-最优/最劣法(BWM)/变精度粗糙集(VPRS)法组合赋权-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风险分析模型,通过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信息因素5项关键因素建立瓦斯爆炸事故风险的分析指... 为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建立故障树分析-最优/最劣法(BWM)/变精度粗糙集(VPRS)法组合赋权-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风险分析模型,通过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信息因素5项关键因素建立瓦斯爆炸事故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用BWM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用VPRS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最小信息熵原理得出综合权重.根据相关规范及风险分析实践,结合VIKOR法确定风险的分级及对象的风险等级.以优化安全投入结构为切入点进行风险控制,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安全投入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评级为Ⅲ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到该模型较为安全的投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且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综合赋权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安全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动态决策模型
10
作者 姜福川 牛悦 +3 位作者 张国庆 张思宇 刘培舜 李梦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0,共8页
为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合理的安全投入比例,引用累积前景理论(CPT)方法,建立一种结合变异系数法改进的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和CPT的动态安全投入决策模型。从安全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 为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合理的安全投入比例,引用累积前景理论(CPT)方法,建立一种结合变异系数法改进的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和CPT的动态安全投入决策模型。从安全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CPT计算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各方案的静态决策排序结果,在此基础上,动态性优化该结果,得到最终安全投入动态决策排序结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与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相比灵敏度更高;该模型考虑决策者的主观风险偏好对实际决策结果的影响,且时间因素能够反映研究期间内的动态累积水平,决策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前景理论(CPT) 安全投入 动态决策 指标体系 煤矿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多模态大模型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
11
作者 安思齐 蔡昂林 +1 位作者 马子程 朱宝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192,共8页
为提升施工场景中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和安全管理水平,构建一个集成多模态大模型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模型,进而构成其核心组件——多模态安全隐患识别模型LLaVA-CS(用于施工场景(Construction Site,CS)下的多模态视觉-文本大语言模型(LLaV... 为提升施工场景中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和安全管理水平,构建一个集成多模态大模型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模型,进而构成其核心组件——多模态安全隐患识别模型LLaVA-CS(用于施工场景(Construction Site,CS)下的多模态视觉-文本大语言模型(LLaVA));该系统将图像(施工现场照片)与安全操作规程(工人行为描述)相结合,利用多模态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实时监控和分析施工现场;为支持系统的有效运行,构建一个涵盖不同光照、遮挡和多人场景等复杂条件的多模态数据集,弥补现有公开数据集的空白。结果表明:通过对LLaVA-1.5模型进行提示调优,LLaVA-CS模型能有效融合视觉与文本信息,提升安全隐患识别的精度和可解释性。集成该模型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方法在多个实际施工项目中识别准确率达到0.7222,能够实时生成详细的解释文本,帮助管理人员快速理解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境,增强安全管理的决策支持。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有助于提供实时、可解释的安全监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大模型 施工安全隐患 复杂施工场景 安全管理 提示调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技术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研究
12
作者 宿国瑞 胡而已 王垒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0-87,共8页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背景下的“生产-管理”关系不协同问题,提出了以双重预防机制为管理内涵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理念。研究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风险管控体系,以智能技术为基础识别人员、设备及环境风险,将风险处置过程作为管理风险...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背景下的“生产-管理”关系不协同问题,提出了以双重预防机制为管理内涵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理念。研究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风险管控体系,以智能技术为基础识别人员、设备及环境风险,将风险处置过程作为管理风险评价指标;研发了以端侧实时报警、边侧模型分析、云侧综合决策的“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架构体系,实现了煤矿“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异构数据综合研判”的风险智能管控与及时处置;探讨了关键区域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重要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及预测性维护、基于显性指标的灾害风险判识、隐患智能清单库建设、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隐患综合判别、双重预防机制执行到位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期为煤矿风险管控平台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双重预防机制 智能管控平台 “云-边-端”协同一体化架构 风险综合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预警模式对疲劳驾驶人的接管安全性影响
13
作者 于健康 谢芮 +1 位作者 姜彦吉 董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76-3586,共11页
为探讨听觉预警和疲劳程度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编码了固定间隔(300 ms、200 ms、100 ms)和渐进式间隔四种预警模式,采用TloadDback范式对25名被试进行疲劳诱导,对不同疲劳程度驾驶人接管过程进行主、客观测... 为探讨听觉预警和疲劳程度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编码了固定间隔(300 ms、200 ms、100 ms)和渐进式间隔四种预警模式,采用TloadDback范式对25名被试进行疲劳诱导,对不同疲劳程度驾驶人接管过程进行主、客观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建立了接管安全性评估模型,量化评价不同预警模式和疲劳程度组合的安全水平。结果表明,驾驶人对渐进式预警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固定间隔。驾驶人疲劳状态和预警警示度是影响接管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接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渐变式预警在低疲劳下的接管安全性综合评分最高,高疲劳下100 ms固定间隔预警综合评分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智能驾驶接管 人机交互 驾驶模拟试验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我国安全科学国际论文的文献共被引聚类:知识基础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金鑫 李生才 +1 位作者 甘强 李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6-2342,共7页
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 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我国安全科学的知识基础与结构。结果表明,为我国学者提供知识基础的主要期刊有Reliab Eng Syst Safe(《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Accident Anal Prev(《事故分析与预防》)、Safety Sci(《安全科学》)、J Loss Prevent Proc(《工业过程与损失预防》)等,形成了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环境风险研究、安全科学与人因工程、过程安全研究、交通安全研究领域6个主要的期刊类群。在作者分析结果中,以色列电力公司的Levitin G、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Khakzad N、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Khan FI等是我国学者引用的主要学者。这些高被引学者形成了4个主要的知识基础群落。在文献层面上,Levitin G(2005)、Reason J(1990)、Leveson N(2004)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被我国学者广泛引用,引用主题主要分布在多米诺效应、任务终止策略及退化分析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科学 研究态势 知识基础 共被引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的安全问题演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杰 张丹 贾进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VOSviewer分析高影响作者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30年,安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有REASON J、HOLLNAGEL E、HALE A R、ZOHAR D、RASMUSSEN J、DEKKER S及LEVESON N等,并形成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系统科学与事故建模、安全与风险管理3大核心知识群,以及安全疏散研究、交通安全研究及滑倒跌倒研究3个边缘知识群;随着研究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所组成的知识基础群落在不断完善并趋于稳定;在知识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滑倒跌倒的研究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安全疏散则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 高影响学者 作者共被引 知识基础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科学中的故障信息转换定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0-366,共7页
为在安全科学领域实现从故障信息到安全决策过程,本文提出了安全科学中的故障信息转化定律。安全科学核心之一是系统可靠性。随着信息数据和智能科学的发展,系统可靠性理论也应跟随并发展。信息生态方法论是不同于传统机械还原论的方法... 为在安全科学领域实现从故障信息到安全决策过程,本文提出了安全科学中的故障信息转化定律。安全科学核心之一是系统可靠性。随着信息数据和智能科学的发展,系统可靠性理论也应跟随并发展。信息生态方法论是不同于传统机械还原论的方法论,可全方位研究故障信息。因素空间理论是基于因素的智能科学数学基础。空间故障树理论则是研究可靠性与因素关系的系统科学方法。因此三者在因素、系统变化及其特征研究方面具有天然的集成性。分别提供了研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论、智能数学基础和具体实施平台。信息生态方法论和因素空间理论可指导并融入空间故障树理论的发展。从而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提供符合信息和智能科学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念和方法,为安全科学的信息化及智能化作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 智能科学 数据科学 信息生态方法论 因素空间 空间故障树 故障信息转化定律 系统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钻孔密封液径向渗流模型及工程应用
17
作者 王继仁 郝晋伟 +2 位作者 张春华 郝朝瑜 周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9,共6页
针对顺层瓦斯抽采过程中,因钻孔形变较大、封孔长度不足及封孔方法不合理等因素造成抽采钻孔及其周围煤体漏风严重、抽采瓦斯浓度偏低、流量衰减速度较快及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理论、流体平衡理论、“固封液-液封气”... 针对顺层瓦斯抽采过程中,因钻孔形变较大、封孔长度不足及封孔方法不合理等因素造成抽采钻孔及其周围煤体漏风严重、抽采瓦斯浓度偏低、流量衰减速度较快及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理论、流体平衡理论、“固封液-液封气”钻孔密封技术原理,研究了承压密封液在煤层钻孔内的径向渗流规律,建立了不可压缩流体径向驱气稳定渗流物理模型、密封液径向渗流运动数学方程及相关参数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固液耦合壁式密封顺层瓦斯抽采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固液耦合壁式密封技术可对抽采钻孔及周围煤体裂隙实施动态密封,使得瓦斯抽采过程浓度稳定,单孔平均浓度提高4~5倍,平均抽采瓦斯体积分数达到89%以上,显著提高了本煤层瓦斯的抽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顺层煤层 径向渗流 固液耦合 壁式密封 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巷转载点粉尘污染规律及多断面雾幕控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荆德吉 鲍春花 +2 位作者 刘鸿威 阚琦笙 杜鹏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5,共8页
针对斜巷转载点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运用COMSOL软件对棋盘井煤矿3号转载点进行了几何建模,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粒子追踪模型、有限元法和k-ε湍流模型,计算了3号转载点风流流线分布、速度多切面分布以及粉尘粒子运动轨迹,研究了生... 针对斜巷转载点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运用COMSOL软件对棋盘井煤矿3号转载点进行了几何建模,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粒子追踪模型、有限元法和k-ε湍流模型,计算了3号转载点风流流线分布、速度多切面分布以及粉尘粒子运动轨迹,研究了生产工作时3号转载点处风流变化及粉尘运移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多断面雾幕控尘技术。该技术基于螺旋雾幕控尘、超音速隔尘原理,可形成距离长、覆盖范围广的雾幕以最大限度包裹粉尘颗粒,实现粉尘高效净化。最后通过控尘试验及在棋盘井煤矿3号转载点现场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高效降尘特性以及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分布主要受皮带速度、牵引力和诱导气流的综合作用影响,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层分布,形成密集且平均速度为0.5 m/s的涡流;粉尘易受涡流影响向四周扩散,主要分布在下风侧,粒径为5~15μm更容易受风流牵引扩散,聚集于工人呼吸带高度,污染严重。将该技术进行控尘试验和现场应用后,全尘和呼尘降尘效率分别高达93.65%、85.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载点 数值模拟 多断面雾幕 粉尘运移 降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研究态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杰 李生才 +1 位作者 甘强 冯长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08-2917,共10页
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 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空间态势和论文产出的主题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的产出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论文主要源自五大安全科学期刊,分别为《安全科学》《国际减灾与风险》《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及《事故分析与预防》,其论文数占到了总论文数的59.93%。在国家/地区分布上,2018—2020年我国论文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与核心的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此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一直表现突出,是安全论文的核心产出国。在机构层面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安全研究机构,论文产出总量为全球第一。此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及挪威科技大学等也表现突出。在2018—2020年,我国有大量机构位于高产机构的行列,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等安全相关研究在国际论文的产出上表现活跃。在主题层面上,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群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1职业安全和灾害风险、#2工业过程安全、#3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及#4交通安全四大领域,并出现了以新冠病毒安全与风险、台风、长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安全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科学 论文产出 文献计量 安全期刊 安全科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投入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增彤 姜福川 +3 位作者 卢国斌 周师 张书豪 张雪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192,共6页
为确保煤矿安全投入能有效落实于生产安全的各个环节,使安全投入资金更加透明、有效,对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投入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划分煤矿安全投入体系,指出煤矿安全投入中决策难、审查难、金额难及时调整的问题。分析区... 为确保煤矿安全投入能有效落实于生产安全的各个环节,使安全投入资金更加透明、有效,对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投入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划分煤矿安全投入体系,指出煤矿安全投入中决策难、审查难、金额难及时调整的问题。分析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探讨煤矿安全投入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提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与煤矿安全投入的应用流程,并指出该应用将会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可解决煤矿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但有待区块链技术与法规的发展完善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煤矿安全投入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投入 生产安全 区块链技术 智能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