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新的风险与隐患,为了预防船舶企业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的非军工企业“S”为对象,运用基于工作系统的系统性事故分析方法的决策实验分析(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wor...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新的风险与隐患,为了预防船舶企业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的非军工企业“S”为对象,运用基于工作系统的系统性事故分析方法的决策实验分析(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work system-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SAAMWS-DEMATEL)法开展了风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首先,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用SAAMWS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定性分析风险因素;然后,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采用DEMATEL定量分析得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最后,以权重为基础,结合评估机制,确定该企业最终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S”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部分风险因素安全分值较低,针对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安全管控措施。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可以为船舶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展开更多
为探讨听觉预警和疲劳程度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编码了固定间隔(300 ms、200 ms、100 ms)和渐进式间隔四种预警模式,采用TloadDback范式对25名被试进行疲劳诱导,对不同疲劳程度驾驶人接管过程进行主、客观测...为探讨听觉预警和疲劳程度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编码了固定间隔(300 ms、200 ms、100 ms)和渐进式间隔四种预警模式,采用TloadDback范式对25名被试进行疲劳诱导,对不同疲劳程度驾驶人接管过程进行主、客观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建立了接管安全性评估模型,量化评价不同预警模式和疲劳程度组合的安全水平。结果表明,驾驶人对渐进式预警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固定间隔。驾驶人疲劳状态和预警警示度是影响接管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接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渐变式预警在低疲劳下的接管安全性综合评分最高,高疲劳下100 ms固定间隔预警综合评分第一。展开更多
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我国安全科学的知识基础与结构。结果表明,为我国学者提供知识基础的主要期刊有Reliab Eng Syst Safe(《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Accident Anal Prev(《事故分析与预防》)、Safety Sci(《安全科学》)、J Loss Prevent Proc(《工业过程与损失预防》)等,形成了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环境风险研究、安全科学与人因工程、过程安全研究、交通安全研究领域6个主要的期刊类群。在作者分析结果中,以色列电力公司的Levitin G、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Khakzad N、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Khan FI等是我国学者引用的主要学者。这些高被引学者形成了4个主要的知识基础群落。在文献层面上,Levitin G(2005)、Reason J(1990)、Leveson N(2004)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被我国学者广泛引用,引用主题主要分布在多米诺效应、任务终止策略及退化分析等方向。展开更多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VOSviewer分析高影响作者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30年,安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有REASON J、HOLLNAGEL E、HALE A R、ZOHAR D、RASMUSSEN J、DEKKER S及LEVESON N等,并形成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系统科学与事故建模、安全与风险管理3大核心知识群,以及安全疏散研究、交通安全研究及滑倒跌倒研究3个边缘知识群;随着研究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所组成的知识基础群落在不断完善并趋于稳定;在知识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滑倒跌倒的研究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安全疏散则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展开更多
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空间态势和论文产出的主题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的产出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论文主要源自五大安全科学期刊,分别为《安全科学》《国际减灾与风险》《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及《事故分析与预防》,其论文数占到了总论文数的59.93%。在国家/地区分布上,2018—2020年我国论文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与核心的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此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一直表现突出,是安全论文的核心产出国。在机构层面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安全研究机构,论文产出总量为全球第一。此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及挪威科技大学等也表现突出。在2018—2020年,我国有大量机构位于高产机构的行列,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等安全相关研究在国际论文的产出上表现活跃。在主题层面上,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群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1职业安全和灾害风险、#2工业过程安全、#3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及#4交通安全四大领域,并出现了以新冠病毒安全与风险、台风、长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安全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新的风险与隐患,为了预防船舶企业复杂系统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的非军工企业“S”为对象,运用基于工作系统的系统性事故分析方法的决策实验分析(systemic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 of work system-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SAAMWS-DEMATEL)法开展了风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首先,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用SAAMWS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定性分析风险因素;然后,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采用DEMATEL定量分析得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最后,以权重为基础,结合评估机制,确定该企业最终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S”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部分风险因素安全分值较低,针对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安全管控措施。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可以为船舶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文摘为探讨听觉预警和疲劳程度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编码了固定间隔(300 ms、200 ms、100 ms)和渐进式间隔四种预警模式,采用TloadDback范式对25名被试进行疲劳诱导,对不同疲劳程度驾驶人接管过程进行主、客观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建立了接管安全性评估模型,量化评价不同预警模式和疲劳程度组合的安全水平。结果表明,驾驶人对渐进式预警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固定间隔。驾驶人疲劳状态和预警警示度是影响接管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接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渐变式预警在低疲劳下的接管安全性综合评分最高,高疲劳下100 ms固定间隔预警综合评分第一。
文摘为了解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态势,在《安全科学学术地图》(综合卷)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科学计量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23种国际安全综合期刊的9722篇论文,从论文产出的时间趋势、国家/地区、机构的空间态势和论文产出的主题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球安全科学的产出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论文主要源自五大安全科学期刊,分别为《安全科学》《国际减灾与风险》《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及《事故分析与预防》,其论文数占到了总论文数的59.93%。在国家/地区分布上,2018—2020年我国论文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与核心的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此外,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一直表现突出,是安全论文的核心产出国。在机构层面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为国际知名安全研究机构,论文产出总量为全球第一。此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及挪威科技大学等也表现突出。在2018—2020年,我国有大量机构位于高产机构的行列,中国矿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南京工业大学等安全相关研究在国际论文的产出上表现活跃。在主题层面上,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群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1职业安全和灾害风险、#2工业过程安全、#3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及#4交通安全四大领域,并出现了以新冠病毒安全与风险、台风、长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安全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