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改善异位孔爆破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平 王雪峰 《工程爆破》 2017年第5期27-32,共6页
为改善露天矿钻孔偏差情况下的爆破效果,应用异位孔定义,分析异位孔发生原因。在钻孔发生异位时,应用偏移距离δ和偏移角度α对异位孔位置进行描述,通过优化a、c、e'的3个钻孔装药量的方式改善爆破效果。对提出的装药量方案进行数... 为改善露天矿钻孔偏差情况下的爆破效果,应用异位孔定义,分析异位孔发生原因。在钻孔发生异位时,应用偏移距离δ和偏移角度α对异位孔位置进行描述,通过优化a、c、e'的3个钻孔装药量的方式改善爆破效果。对提出的装药量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设计孔位模拟结果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最优方案。对a、c、e'的3个钻孔装药量、偏移距离与偏移角度进行空间曲面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3者间的关系,并通过现场爆破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异位孔偏移距离为δ、偏移角度为α时,钻孔a装药量qa=72-19.0×δcosα-10.5×δsinα,钻孔c装药量qc=72+14.8×δcosα-9.7×δsinα,钻孔e'装药量qe'=72+4.2×δcosα+20.2×δsin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效果 数值模拟 偏移距离 偏移角度 装药量 最小二乘法 异位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电连接器串联型故障电弧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艳丽 郭凤仪 +5 位作者 朱连勇 游江龙 吴仁基 张西瑞 刘丽智 王培龙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7-1264,共8页
为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不同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环境相对湿度条件下,开展了因机械振动引发的串联型故障电弧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故障电弧的影响;提取串联型故障电弧相邻五周期电流信号中的过零点数、归一化... 为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在不同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环境相对湿度条件下,开展了因机械振动引发的串联型故障电弧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故障电弧的影响;提取串联型故障电弧相邻五周期电流信号中的过零点数、归一化后的方差、协方差构成特征向量;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串联型故障电弧诊断模型,以正常运行及故障电弧电流信号的特征向量构成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作为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对样本进行分类,进而诊断是否发生串联型故障电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矿用电连接器串联型故障电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连接器 串联型故障电弧 特征向量 随机森林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防治煤堆自燃的适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曲国娜 王来贵 +1 位作者 王建国 吴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明确煤堆压实的适用性,使用COMSOLMultiphysics5.0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变风速条件下不同孔隙率煤堆自热-自燃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孔隙率(0.2~0.6)变化时煤堆在不同风速下(0.1~11.5 m/s)的最高温度,确定了不同孔隙率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 为明确煤堆压实的适用性,使用COMSOLMultiphysics5.0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变风速条件下不同孔隙率煤堆自热-自燃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孔隙率(0.2~0.6)变化时煤堆在不同风速下(0.1~11.5 m/s)的最高温度,确定了不同孔隙率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比较煤堆压实前后最高温度与自然发火期变化,分析了煤堆压实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煤堆最高温度呈双指数变化;孔隙率越小自燃风速范围越宽,最小、最易、最大自燃风速与孔隙率之间具有负指数关系;压实可以对原孔隙率0.6的煤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孔隙率0.5、0.4、0.3的煤堆分别在风速大于0.9 m/s、1 m/s、1.4 m/s时压实后,最高温度不降反升,自然发火期明显缩短;说明煤堆压实因煤堆孔隙率和环境风速不同存在不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堆 自燃 孔隙率 风速范围 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巷道调热圈特性及对隔热支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树光 常剑 王宏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9-185,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巷道下围岩–隔热支护体系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基于围岩散热、能量守恒原理和异步长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建立了围岩–支护体系一维非稳态下的有限差分方程,编制相应解算程序,探讨了通风时间、围岩导温系数、温差、隔热层厚度和... 为了研究高温巷道下围岩–隔热支护体系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基于围岩散热、能量守恒原理和异步长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建立了围岩–支护体系一维非稳态下的有限差分方程,编制相应解算程序,探讨了通风时间、围岩导温系数、温差、隔热层厚度和导热系数对围岩调热圈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层能延缓围岩散热和减少巷道风流对围岩的扰动,加快巷道降温;调热圈半径随通风时间增加、围岩导温系数增加、隔热层导热系数增加和厚度减少而增加。围岩温度梯度随通风时间增加而降低,随风流和原岩温差增大而增大;研究提高了对高温巷道调热圈特性及隔热结构的认知,对合理安排隔热支护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巷道 有限差分 影响因素 调热圈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饱和度运算和暗通道理论的遥感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长华 刘煜 崔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4-179,共6页
为了解决传感器雾天条件下捕获的遥感影像出现模糊,色彩偏移,地物信息丢失严重等问题,结合饱和度运算和暗通道理论提出一种遥感图像去雾算法(简称RSIDA算法)。RSIDA算法首先采用加权四叉树算法对最小通道图进行快速搜索获取全局环境光值... 为了解决传感器雾天条件下捕获的遥感影像出现模糊,色彩偏移,地物信息丢失严重等问题,结合饱和度运算和暗通道理论提出一种遥感图像去雾算法(简称RSIDA算法)。RSIDA算法首先采用加权四叉树算法对最小通道图进行快速搜索获取全局环境光值,然后在HSV颜色空间通过饱和度运算估计大气透射率,接着设置阈值调整场景透射率并采用递归双边滤波器对其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物理模型恢复雾气降质遥感图像。通过对比实验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SIDA算法能够较好地恢复雾气降质遥感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且运算效率能够满足实时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去雾 加权四叉树 饱和度运算 递归双边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连接器串联型电弧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艳丽 郭凤仪 +3 位作者 陈昌垦 张西瑞 朱连勇 李秀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2-739,共8页
为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采用自研的串联型故障电弧发生器开展了不同负载类型、不同电流下的串联型故障电弧实验.以故障电弧电流信号为研究对象,对时间序列进行时域、频域特性分析,提取故障电流在时域、频域的特征参数,构建串联型故障... 为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采用自研的串联型故障电弧发生器开展了不同负载类型、不同电流下的串联型故障电弧实验.以故障电弧电流信号为研究对象,对时间序列进行时域、频域特性分析,提取故障电流在时域、频域的特征参数,构建串联型故障电弧的特征向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去冗余、降维处理.最后以主成分分析后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从可靠性角度对比分析LVQ神经网络与K近邻算法故障诊断的优越性,建立了经K循环寻优处理后的K近邻串联型故障电弧诊断模型,并对诊断模型进行了抗扰动分析、泛化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电连接器串联型故障电弧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故障电弧 特征参数 主成分分析 K近邻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矿井通风经济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德宁 何静宁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0,共2页
在矿井通风中,主扇以固定的最大的容量运行时,将会导致能量的巨大浪费,本文试图提出一些方法来减少主通风机(主扇)的能量消耗,使主通风机高效运行,提高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
关键词 通风系统可靠性 变频电机 反风 自动调节减耗 多级机站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故障电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艳丽 郭凤仪 +3 位作者 李磊 吴仁基 任雪 王喜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8-415,共8页
为准确识别不稳定串联故障电弧、合闸操作电弧、负载正常工作电流信号,开展了串联型故障电弧模拟实验.首先对三种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及重构,求取重构信号的信息熵;然后对信息熵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从而区分出正常工作电流信号及电弧... 为准确识别不稳定串联故障电弧、合闸操作电弧、负载正常工作电流信号,开展了串联型故障电弧模拟实验.首先对三种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及重构,求取重构信号的信息熵;然后对信息熵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从而区分出正常工作电流信号及电弧电流信号;最后求每种负载在发生串联型故障电弧及合闸操作电弧时相邻两周期电流信号导数最大值比值,并设定相邻两周期导数最大值比值阈值,实现对不稳定串联型故障电弧及合闸操作电弧的识别,防止断路器对故障电弧的误判,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串联故障电弧 合闸操作电弧 信息熵 K均值聚类 供电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过点插值性质的无网格法及其应用
9
作者 韩光 樊成 王大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37-139,共3页
为了解决以往无网格法本征边界条件处理难的缺点,用滑动克里格插值技术代替滑动最小二乘构造无网格形函数。由此所构造的形函数具有Kroneckerδ-函数属性,简化了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数值算例结果证明该方法精度高,方法简单有效。
关键词 无网格方法 克里格插值 Kroneckerδ-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的黏弹性对气泡溃灭的影响
10
作者 纪俊红 李向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1,150,共7页
气穴现象广泛存在于工程机械中。为了研究了壁面附近气泡的黏弹性对固体壁面的影响情况,以5%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水溶液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和控制方程,并采用边界积分法求解控制方程,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描绘了气泡表面。同时还探讨了气... 气穴现象广泛存在于工程机械中。为了研究了壁面附近气泡的黏弹性对固体壁面的影响情况,以5%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水溶液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和控制方程,并采用边界积分法求解控制方程,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描绘了气泡表面。同时还探讨了气泡摆动、气泡喷射位置、流体对气泡喷射速度的扰动等气泡动力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可以抑制射流的形成,进而减轻汽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模拟 黏弹性 气泡 汽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风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曲国娜 贾廷贵 +3 位作者 强倩 王来贵 刘剑 郝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94,共7页
针对煤矿露天煤堆自热-自燃问题,为研究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的影响,运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理论,以某煤堆为原型建立了煤堆的自热-自燃二维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风速(0.05~13.00 m/s)条件下不同粒径(0.5~35.0 mm)煤堆... 针对煤矿露天煤堆自热-自燃问题,为研究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的影响,运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理论,以某煤堆为原型建立了煤堆的自热-自燃二维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风速(0.05~13.00 m/s)条件下不同粒径(0.5~35.0 mm)煤堆的内部温度、氧化耗氧速率及漏风速度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粒径煤堆在不同风速下最高温度的变化曲线,对不同粒径下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煤堆的最小、最大、最易自燃风速随煤堆粒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粒径0.5、2.0 mm的煤堆外,其他粒径煤堆内部最高温度均随风速增加呈现“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快速下降—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值”的变化规律,区别在于随煤堆粒径的不同,其温升、温降的速率表现不同,较高风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稳定温度也不同。当自燃风速低于1 m/s时,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煤堆平均粒径越小煤堆内部最高温度越低;当自燃风速大于1 m/s时,在相同风速条件下平均粒径小于10 mm的煤堆温度更高。当煤堆平均粒径<0.5 mm时,一般不会发生自燃;当煤堆粒径≥1 mm时,在不同风速范围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燃现象。当煤堆平均粒径≤10 mm,在自燃风速≤1 m/s时,粒径越小,煤堆最高温度越低;当自燃风速>1 m/s时,粒径越小,煤堆的温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堆粒径 自然发火期 自燃风速 露天煤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